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我们都有一个共同名字

下课铃响

是谁拉着小伙伴儿冲向操场撒欢儿

在作文里

是谁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下自己的

第一个理想

放学后

是谁唱着“马兰开花二十一”跳着皮筋


......

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最怀念的美好



10月13日是属于全国少先队员共同的节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些优秀影视作品
回忆我们的美好吧~
(以下作品按上映时间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01

《鸡毛信》



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时间:1954年
《鸡毛信》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儿童团员海娃在送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时,与日伪军相遇,海娃与敌斗智斗勇,将信拴在一头羊的屁股下,并将鬼子带入八路军的伏击圈。



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02

《祖国的花朵》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

时间:1955年


在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只有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江林和骄傲、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的杨永丽还没有戴上红领巾。受志愿军叔叔和班主任冯老师的希望和教导,全班学生开始热心帮助江林和杨永丽。他们找江林来做氧气试验,先引起他学习的兴趣,再慢慢帮助他培养学习习惯。当杨永丽烫伤脚不能来上课的时候,他们帮助她补功课,使她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考试。


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感动了江林和杨永丽,江林和杨永丽开始转变了,暑假里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暑假很快过去了,五甲班全体同学升入六年级,江林和杨永丽终于被接受入队了。



本片荣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故事片一等奖,电影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广为传唱。
03《红孩子》

出品:长春电影制片厂时间:1958年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北上抗日。李家坳的赤卫队也在县苏维埃李主席的领导下,上山打游击。李主席的儿子苏保及其小伙伴虎崽、细妹、水生、金根、冬伢子等,晚上悄悄离家去找红军,被细妹的外公李公公找回。不久,靖卫团团长黄静波带着白军焚烧了李家坳,屠杀了全村的老百姓。为了讨还血债替亲人报仇,孩子们组成了一支少年游击队。他们勇敢、机智地夺枪支、贴标语,消灭了不少敌人。
在一次战斗中,李主席不幸被捕。孩子们在李公公的领导下,混入靖卫团,巧妙地救出了李主席,并打死了团长黄静波。严酷的斗争使他们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茁壮成长起来。


在新中国拍摄反映战争年代的儿童片中,电影《红孩子》以其明朗、生动、朴实、自然的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片中小主人公苏保、细妹也成为那个时代英雄少年的经典形象。本片于1979年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共产儿童团歌》也是本片的插曲。
04《地下少先队》

出品:天马电影制片厂时间:1959年
1949年,上海某中学学生江大成被反动的朱校长借口出售《新少年报》开除。在党的地下工作者杨明老师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吕小可、陈玉珍等在江大成影响下,把被查封的《新少年报》改为墙报在学校出版,并秘密散发传单,唤起人们的斗志,终于迎来了上海的解放。在雄壮的少先队队歌中,少年儿童们举行了庄严的入队仪式,江大成为新队员系上了红领巾。



05《英雄小八路》


出品:天马电影制片厂时间:1961年
《英雄小八路》根据陈耘同名话剧改编。在福建前线某村,五个少年儿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积极进行各种支前活动。孩子们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阵地参加修工事,运炮弹,帮助民兵看守监督岗,敲防炮钟,给解放军叔叔送茶水、送饭、缝洗衣服鞋袜,在狂风暴雨的黑夜,还为解放军叔叔烤干衣服。同时他们还抓紧学习功课,与后方的同学比赛。在实践中,孩子们锻炼成为坚强勇敢的小战士。



06
《小兵张嘎》


出品:北京电影制片厂

时间:1963年


本片改编自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北白洋淀,调皮莽撞的少年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逃跑被日寇杀害后,只身来到县城要找到游击队排长罗金宝,好让他帮忙为奶奶报仇,哪想真遇见罗金宝时,他将对方当作了汉奸,闹了笑话。


误会解除后,张嘎梦想成为一名小八路,并想拥有一把枪,结果因为太想得到枪,他不但在和胖墩打赌时耍赖,还违反纪律将某次战斗中收缴到的真枪偷偷藏在了树上的鸟窝里,再闹笑话。张嘎可没将笑话当笑话看,想不通的他约上胖墩又来到县城,要自个儿替奶奶报仇。在县城,张嘎遇到鬼子龟田和胖翻译,一番斗智斗勇,两人没从张嘎身上捞得什么好处。一些列事情经历后,张嘎由鲁莽捣蛋的少年成长为真正的八路军小侦察员。



07
《闪闪的红星》


出品:八一电影制片厂

时间:1974年


《闪闪的红星》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


在红军长征离开后的江西苏区,少年潘冬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红军抗击敌军去了,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冬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


一天,反动地主胡汗三前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 ,冬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炸死多名敌人后,冬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冬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冬子开始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与敌人周旋,暗中帮当地的游击队送盐送信。通过与敌人的斗争,冬子渐渐成长。



08号声嘹亮


指导:全国少工委办公室、退役军人事务部褒扬纪念司联合出品: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少工委、《少年时代》杂志社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25048位红军烈士,其中无名烈士17225位。微电影《号声嘹亮》的真实场景就采于此,一个故事慢慢展开。他是一个调皮可爱的“鼓号手”少先队员,他是一个严肃不苟言笑的“司号员”老革命军人,这样的老少组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这部影片既有笑点,也有泪点。剧中的小男孩没有姓名,可以是你,我,他,一个个普通少先队员的缩影。章爷爷的经历,对于每一位生活在战争岁月,参与民族解放的英雄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更是刻骨铭心的。



那是什么让年幼的他和年迈的他走到一起,共同激起了一波“红色的涟漪”呢?
答案,是传承。 


从冲锋军号到演奏小号

从烽火硝烟到和平年代

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砥砺前行

努力用智慧和汗水

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编辑丨文杨 排版丨魏旭  校对丨温迪

主编丨井梦远 审核丨张筱倜

来源 | 青春北京

东城团区委召开校外少先队建设工作调研座谈会

从高职生到博士生导师!这是一个15年的追梦故事

精彩纷呈等你来!东城社区青年汇一周活动预告

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你有在看文章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