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乎其上 写出超越编辑眼光的文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学界 Author 白方文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有益资讯

在阅文无数之后,编辑往往练就了一双慧眼,来稿能不能用基本可以一眼判断出来,能力强的编辑甚至能够猜测到审稿专家可能给出什么意见。那么编辑到底是怎样练就这么一双“慧眼”的呢?对作者来说,理解编辑“慧眼”的形成过程,有助于知道他们的眼光究竟是什么,也就可能可以走在编辑前头,写出超越他们眼光的稿件,“亮瞎”编辑们的“钛合金眼”,那你就赢了。


编辑的修炼

地毯式阅读。编辑为了随时掌握这个行业的前沿,他们不得不按照研究方法要求的那样,将相关专业的文献“穷尽”。也就是说,作为某个专业或某几个专业的编辑,专业期刊以及名刊的专业相关栏目都会阅读,即便再忙,也会阅读标题和摘要,以掌握行业最前沿的研究发现。

侦探式排查。编辑不仅仅是盯着自己刊物,因为他们不仅是通过阅读其他期刊的形式掌握行业前沿,更是“侦查”有哪些人可以成为自己的写稿人。从众多阅读当中挑选那些写作认真、作品具有理论深度和前沿的作者。登录作者所在的机构官网寻找联系方式,或者去微信群里找出来,并添加微信好友。

间谍式参会。参会和阅读文献基本一样,一方面是去寻找前沿,另一方面是为了“结交”作者。我们平常也看到很多学术会议有编辑参与,但编辑从来是不动声色,犹如隐身一般的存在。其实他们在“隐秘的角落”,盯着会议舞台上的“表演”,并悄悄将作者的精彩发言记录,在大家social的茶歇时间悄悄把约稿定下来。

推销员式约稿。自然来稿往往是作者自身感兴趣的内容,这些文章未必能达到“理论前沿”“时政热点”“研究规范”等要求,而有针对性的约稿反而成了编辑的日常业务。为了提高约稿的成功率,在约稿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先把目标作者的文章认真阅读,且要采取“死缠烂打”的精神去尽可能表现诚意等等。


排雷式审稿。审稿,特别是初审,往往是采取排雷式审稿——即采用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审稿。常见和有共通点的是:选题价值、研究发现是否是新的知识生产、全文论述是否规范等等。甚至有编辑将学科规范里的研究方法制作成思维导图或者表格,对来稿进行对标对表排查。

法乎其上,走在编辑前头


从编辑的日常学术活动去揣测他们的眼光,只有走在他们前头,那么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尝试呢?


第一,模仿顶刊写作。正如我咨询一些博导如何写好文章,大多会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复——模仿。那至于模仿哪里?怎么模仿呢?实际上这里的模仿是指模仿顶级刊物里的好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选题、框架结构、论述方式(语言结构)进行模仿,甚至是超越。之所以这样模仿,一方面是提升水平;另一方面是与编辑、审稿人等人的审美保持一致。当模仿顶刊到了七八成的时候,估计就能超越编辑、审稿人的审美,能够在同领域的“C刊”“核刊”发表文章了。


第二,文献要穷尽。一般而言,文章写作主要是为了生产新知识,也就是说为社会提供有用的新知识。因此在研究问题上,也必须要超越编辑本身的认知,不能是编辑看到过的知识发现,或者过于简单的研究发现。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超越看稿人(编辑、审稿人、读者)能够看到的。具体到操作方法,比如我们可以从研究领域的顶刊里开始排查,一是排查顶级刊物中类似的文章;二是根据参考文献当中出现的经典文献和著作;再根据这些经典文献和著作再看他们的参考文献。采用此类滚雪球的方式滚到两三次,基本可以把相关领域的文献“基本穷尽”。当然,还有就是利用一些参考文献统计软件,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比如知网自带的分析可分析200篇文献的一些内容。

第三,参会要积极。相比于以前,现在不仅交通发达了,而且线上会议也很多。在参会中不仅是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样也是吸取同行宝贵意见和学习他人优秀成果的机会,对自身提高是很有帮助的。那么在展示自己的时候,则要将核心的东西讲清楚明白,避免发言时间过长、核心观点(研究发现)没讲明白等问题出现。参会期间多虚心听取其他同行意见,特别是别人的质疑可能就是论文的新突破点。参会不仅仅是“套取意见”的过程,同样也是听取经验的过程,即别人发了多少文章(可以刺激到自己),别人耗费多少时间、用多少时间、怎么去写作等等,都是对新手具有启发作用的。

第四,车轮战式写作。作者可能看到编辑采用推销员式的约稿就害怕,觉得编辑这么努力,我怎么可能有机会。实际上,他们的努力并不影响作者的投稿。正如“多做几个女神的备胎,女神就是备胎”的原理相似,作者多写几篇稿件(不是一稿多投),轮番去投刊物。手中的论文足够多,不仅是增加投中的概率,同时也是在进行学术训练,水平也能在反复训练中提升起来。大多数脱颖而出的作者,基本上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即勤奋的写作与钻研,即便手中有废稿,也投业内名气不错的普通刊物,增加自己的战绩,毕竟有发表还是比没有发表好看一些。

第五,投稿前排查。为了避免被一眼毙稿,那么投稿前一定要排查一些可能的硬伤,即站在读者/编辑/审稿人的角度来审查自己的稿件。如审查选题意义,“研究发现”是否是知识创新,在论述的结构和框架上是否规范(可参照彭玉生,2010,《洋八股与社会科学规范》,《社会学研究》第2期),或者根据研究方法的学习,跟编辑一样形成论文写作规范表,对自己的写作进行相应的排查。这些标准主要有:研究问题、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研究结论或建议等是否齐全、合乎逻辑。特别是在“研究问题”和“研究发现”,我们需要反复琢磨:是否是大家都关心的,是否是在专业前沿,是否超越普通常识上升到了理论层面等等。除此之外,基本的错别字、病句等等,都要挨个审查。现在大家阅读英文文献较多,很容易产生“英式汉语”,造成读不通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也需要特别注意。投稿之前我们需要“三省吾身”,认真审视自己的文章。


作为普通的作者,可以尝试走在编辑的前头,超越他们的眼光去写作,从而形成优秀的作品,而非为了发表而发表。当站得比他们高,看得比他们远,那么你就赢了。 

作者:白方文

来源:学界(ID:scholar1958)


热门文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1年重点选题征稿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获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最受欢迎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连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

经验分享 | 田野现场的思考是我问题意识和灵感的重要来源

小农户行为基于生存理性还是经济理性?换个角度,打开思路

一天写15分钟真的能写完一篇论文吗?

综述 | 翻了那么多篇文献,终于找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干预措施

周雪光:我们修订文字时,特别要有一个与写作时不同的环境

新时代到底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这篇文章给出了太多可参考的好思路

熊易寒:一篇优秀的文献综述就是一幅学术谱系图

核心期刊编辑如何评判论文质量?

吴承学:信息爆炸时代,细读文献

论文自引可以,但别过了头


作者群加入方法

微信群:请各位作者以“机构+姓名+加入作者群”的格式(如:“华农张三加入作者群”)直接回复后台,会收到管理员二维码,验证通过后邀请入群。该管理员微信仅作入群认证,不开放私聊。


QQ群:823276848(QQ群为实名群,入群申请请以机构+姓名备注,否则无法加入)

学报简介: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连续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8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学报(社科版)自此进入国内全部主要核心学术期刊阵营。学报(社科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复合影响因子3.445。本刊不收取审稿费、版面费,优稿优酬。


主要栏目:【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问题】【经济与管理】【城乡社会】【传统与现代】【文史研究】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