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解读:宗教和灵性的关系以及真理的评判标准

2017-06-30 谢挺 与神对话读书会

点击上方“与神对话读书会”关注我们

给你有深度的灵性




今天和大家探讨一个困扰很多人的问题,就是宗教和灵性到底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辨别真理。当然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 为什么要探讨这个问题呢?


因为我们很多学灵性的朋友,同时也会接触很多宗教的思想,会发现宗教里面也有很多很好的思想和方法,与灵性非常地相似。


另外,各种各样的宗教派别,甚至灵性的派别,针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主张,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疑惑,到底该听谁的呢,谁说的是对的呢?


所以,今天我们的探讨,一方面理清宗教是什么,灵性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希望建立一个针对真理的评判标准。有了这样一个评判标准,你就可以分辨不管是宗教大师还是灵性导师给你的答案里面,是不是包含了真理。你就不会那么容易迷惑。



  • 什么是灵性呢?


灵性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基于《与神对话》的理念和我自己的思考,我认为,从广义上讲,一切万物都属于灵性的范畴。我们在灵性的书籍里会看到一些观点,比如一切事情里面都包含着真理,包含着礼物,万物有灵等等。


不过我们今天探讨的不是广义的灵性,而是狭义的灵性,可能也是我们更多人理解的那个灵性。它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我给它的定义是有关终极智慧的所有一切,包括有关终极智慧的方法、工具、知识等等。


其实这个定义依旧非常地宽广,它包含了我们经常会跟灵性关联的打坐冥想、修炼、听灵性的音乐、看灵性的书籍等等。同时,所有的宗教、哲学、科学,只要它们的目标是追寻真理,追寻终极的智慧,都可以算作这个定义的灵性的范畴。



  • 什么是宗教以及宗教与灵性是什么关系?


同样,宗教也是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大家可能比较接受的解释,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终极的教育。


宗教原本的角色其实是终极的教育,也就是帮助人得到终极的智慧,帮助人得到解脱的教育。这就是佛陀,耶稣在做的事情。当然现在的宗教可能已经不只是在做这件事情。


那么,基于《与神对话》的理念和我自己的思考,我认为,宗教是被扭曲了的灵性,也就是宗教其实是灵性里面加入了恐惧(怕)的因素。


《与神对话》书中对此有所描述:


所有有组织的宗教,它们都必须要做这三件事情:


1.宗教首先要让你们失去自己的信仰。


2.宗教要让你们知道它拥有你们缺少的答案。


3.宗教最重要的任务是让你们不加怀疑地接受它的答案。


你们如果怀疑,就开始思考!你们如果思考,就会开始回归内在的本源。宗教不能让你们那么做,因为到时你们得出的答案,非常有可能和它杜撰出来的答案不同。


所以宗教必须让你们怀疑你们的自我;必须让你们怀疑你们自己有把问题想清楚的能力。


其实,宗教里面包含着非常非常多的真理。有一个说法,就是引用宗教经典的话,十句话里面,前九句话可能都是包含着真理的,比如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要相亲相爱,要行善积德等等。


我们去接受,去践行,非常地受益。这个时候我们会非常愿意相信宗教里面所说的,进而相信宗教里面讲的所有的都是对的。


但是这时,第十句话里面却可能包含了恐惧(背离真理),比如信我者得永恕,不信我者下地狱,比如九道轮回、业报等等的理念。  


如果我们不懂得分辨,我们就会习惯性地相信,或者说迷信(所谓迷信是指不加思考地相信),然后我们就会恐惧,我们会恐惧下地狱,恐惧不断地轮回,恐惧不断地承受业报等等。


这是所有的宗教都要有的系统,也就是“恐惧”系统,因为只有有怕,有恐惧,宗教才能控制下面的信徒,它才能够得以存在。


试想,如果宗教告诉我们:你是完全自由的,你来地球就是体验做真实的自己,没有一个锱铢必报的神,地狱是我们自己创造的,业报也只是能量的平衡而不是惩罚等等。


如果宗教给我们的是这样的理念,宗教还如何有控制力,如何有“凝聚力”呢?


如果把宗教看作一个有机体,看作一个生命的存在的话,就跟我们人一样,“他”本能的会想要自保,也就是“他”本能的要让自己有存在的意义。


所以有组织的宗教如果要让“他”自己存在的话,“他”就必须做这上述说的三件事情,“他”必须让我们先怀疑自己,进而毫不怀疑地相信“他”,否则“他”就无法以组织的形式存在了。


这就是宗教,“他”是一个系统,“他”的“恐惧”的系统是他得以存在的意义所在。“他”只有先让人们有怀疑,有恐惧,“他”才能让人们相信他能为其提供爱,提供真相,所以人们才依赖于“他”,“他”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所以宗教的问题不是某个人的责任,我们从局部的个人的角度去看,我们会发现宗教里面的很多牧师、方丈、大师等等,都是非常非常好的人,境界也非常非常地高。你很难相信他在传导恐惧和怕。


但是他们只是这个系统的一份子,作为一份子他们可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得很好,发心也很纯粹,但是他们只是这个系统的部分,他们无法为全体负责,也很难看到全貌,所以他们只是在有意无意中支持了这个系统的存在,这个系统里面的恐惧的部分,他们也间接地支持了。同时,也只有这个系统存在了,他们才能作为这个系统的部分存在,部分和整体其实是利益共同体。


当然这个时代很多宗教的大师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改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因为这是时代使然,这个时代就是全民觉醒的时代。宗教要么顺应这个时代,做出改变,要么被这个时代淘汰。


因为——我们再拔高一个层次——宗教其实是我们的集体意识共同创造的,宗教之所以以现在这样的形式存在,是因为我们的集体意识需要宗教以这样的形式存在。它其实并非佛陀或者耶稣的本意,而是后人不断加工的结果。如果我们的集体意识改变了,宗教也必然会改变。


所以,不用去指责宗教里面包含“恐惧”的部分,而是反问自己我的意识是否超越了这个恐惧。只要我们的意识不再支持恐惧,那么恐惧的力量就会弱一点点,世界也会美好一点点。



  • 我们为什么愿意相信宗教或者外在的权威?


惰性。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不愿意思考,或者懒得思考,或者说我们希望不怎么付出努力就得到答案,也可以说是贪心,本质是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当然这也有其他外在的因素,但是在此我们就探讨我们自己的原因,因为我们自己是根本。


想一想,靠我们自己把真理思考清楚,并用我们有限的语言把它表达清楚,其实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历史上也没多少人达到,达成的很多成了大师,比如佛陀、耶稣、老子、奎师那等等。


这些大师都是天赋异禀的人,但是还是要经过大量的学习,大量的思考,大量的实践,才最终了悟。


所以要我们一个人就把真理思考清楚,真的不简单。


但是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其实这些大师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们也是不断地学习前人的智慧,再加上他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最后成为集大成者。


之前的时代,信息极度贫瘠,要想得道可能要跋山涉水,遍访名师,用竹简记录的书存储和携带也极其不方便,一图书馆图书的信息量可能还没有我们一台电脑的信息量大。


而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互联网让知识得到共享,想了解什么信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要想深入了解,网购一本书来看就是了,非常方便。


所以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便,关键是我们愿不愿去做,愿不愿意自己去思考和实践。


其实破除对于宗教和某些大师的崇拜和依赖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独立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


这个时代是个快节奏的时代,养成了很多人浅尝辄止的习惯。但是不是所有东西你浅尝辄止就能得到的,所以我们与神对话读书会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给你有深度的灵性”。


学灵性或者说追求真理,还是要有点深度的,有深度的思考和学习,才能有后续有深度的实践,才能真的带来结果,才能继续有深度的思考和学习,才能有正向的循环。


很多学灵性的朋友落不了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解的不够,或者没有真正理解。因为知行是合一的。所谓知行合一其中一层含义就是指如果我们真的理解,那么我们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否则,就是在我们的潜意识或者信念系统里面没有真正的理解或者认可。


与神对话读书会正在准备建立与神对话读书会的交流群,到时大家可以在群里提问和交流,读书会的工作人员和义工(包括我本人)会在群里做解答和交流,当然肯定会有其他的牛人或者灵性的先行者为大家解答和交流,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相互的探讨和交流。目的是形成一个深度学习的氛围,帮助大家把灵性落地。现在是免费的,之后为了可持续,会适当收一定的费用。


大家如果要加入交流群的话,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与神对话读书会”,在群成立的时候,我会把大家邀请进群。


  • 如何辨别真理?


引用《与神对话》里面的一句话:


来自神的话语是最清晰的话语,最清晰的话语永远是包含了真相的话语。


当我们说要辨别真理的时候,这个语境是指别人告诉我们或者我们看到一句话,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我们到底该不该相信,到底该不该按照这个话去做。


那么辨别别人说的话是否包含了真理,就是看他是否清晰明白,逻辑自洽。也就是你不断地问为什么,对方是否都能答得上来,并且没有矛盾。就像《与神对话》里的神,尼尔不管问什么问题,它都能自如回答,并且没有矛盾。如果对方的回答模棱两可或者自相矛盾,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讲的是否是真理。


所以这种方法归根结底还是要不断地问,不断地思考。这个是初级的方法。


还有一种更加终极的方法,就是靠感觉。


继续引用《与神对话》里面的一句话:


来自神的感受是最美好的感受,最美好的感受是你称之为爱的感受。


我们与神的关系,或者我们与真理的关系,其实与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比较类似,圣经里面说我们是神的孩子。所以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对待孩子的,是不是接近无条件的爱的状态,父母是不是希望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是不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加独立,更加强大呢?


所以真理的话语对于我们也是一样的,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地强大,更加地独立,更加地自由,也就是它是包含了爱的话语。所以判断一句话里面是不是包含了真理,就看它里面是包含了爱还是怕(恐惧)。


同样的,一个观点里面,我们也可以看这句话,如果大家都按照这句话去做的话,这个世界是会变得更美好,更自由了,还是变得更加恐惧,更加限制了。从这个点,可以判断这句话是否包含了真理。这种判断,依靠的是思辨和感觉,最终靠的还是感觉。


当然,这种判断力的养成,是要破除之前的惯有思维,对所有的观点保持敞开的状态才能达成的。否则,就很容易成为道德评判了。


同时,这种方法可以用在方方面面,不只是分辨话语里面是否包含了真相。还包括对于一人的判断,一个行为的判断等等。


比如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境界是高是低。我们首先不要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做什么。然后你就看他做事情的发心是什么,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怕。


这里当然要有思辨,对于他做这件事背后的发心做追问,但最终还是靠感觉。而且随着你不断的实践,最终你可能会达到一眼看透一个人的境界。因为你的思辨越来越纯熟,而同时你的感觉也越来越灵敏,所以判断时间会不断地缩短,最终达到一眼就看透的境界。有的人会把这种能力称为觉察力或者洞察力,也就是透过表象看真相的能力。


而且,这种方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已经在有意无意地运用了,比如我们见一个陌生人,见第一眼我们通过对方的衣着打扮和磁场状态,就会对这个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或者和某些人相处,我们都会感觉舒服,愿意亲近,所以他的人缘很好,而有的人我们则会选择远离。等等。


我以为,人最终极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包括对于爱的感受力。


所以感觉是辨别真理的最有效,最可靠的工具,但是要不断练习和实践。一上来就靠感觉,不靠思辨,很容易被骗,被别人带走。



  • 提醒


最后再次提醒,即使是包含了真理的话语,也只是真理的代表而已,并非真理本身。智慧一旦落到语言上,就已经是知识了。所以我们不要对任何人说的任何话语执着,它们只是工具,帮助我们忆起我们内在的智慧,仅此而已。


谢谢你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与神对话》全集(最新版)

深度解读:我为什么无法快速地显化?

巴夏: 如何与消极负面的人相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