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们医院的医护人员真的安全吗?还得从医院建筑说起

2016-08-08 朱大鹏 筑医台资讯



写在开头 非常感谢筑医台给我这次机会,来写一篇关于医院建筑安全的文章。我父亲是一名医生,在放射科工作了一辈子,现在退休在家,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这与他的职业和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我们家就住在医院的后面,那时候没有电话,放射科也没有值班医生,所以经常半夜有急诊患者送来,爸爸就会被叫过去,经常夜里被吵醒。当筑医台向我提出这样的选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从建筑角度如何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以下是我对医院建筑安全设计的一些思考,仅供同行参考与学习。


“熬到下夜班就有一种参加完一场惨烈的战斗之后幸运生还的感觉,觉得自己突然间好像灵魂出窍了,甚至有时候想要大哭一场”这是一位医生对工作压力的真实心声。在普通人眼里医生是个很光鲜的职业,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是世人心中的“白衣天使”。


可是在目前医护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他们每天依然超负荷工作,面对的都是身体、心理受伤害的患者,工作压力非常大,工作时间不规律,作息时间被打乱,医患关系紧张,工作技能要求高,以及科研、晋升等都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内外调查均显示,医生群体是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人群之一,统计显示,男性医生的自杀率比普通人群高3.4倍,女性医生高达5.7倍。我国一项调查显示,27.74%的医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可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下面我将从建筑空间安全、医疗设备防护、医疗心理干预等三个方面从一个建筑设计的角度谈谈如何保证医护人员安全。




如何规划安全的建筑空间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对于医疗建筑使用群体的特殊性,空间安全也尤为重要。在医疗建筑空间安全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考虑。


  • 疏散安全

在总体规划上应将生活区、行政办公区与医疗区分开。医护人员有独立的进出口,例如可在地下室规划医护人员集中更衣区,使医护人员上下班有独立的行走动线与患者及家属不交叉。门诊、急诊区应设独立的医护人员通道,方便医护人员间交流,同时紧急事件发生时医护人员可以迅速撤离;检查区医护人员工作区独立设置,自成一区避免患者及家属干扰;标准护理单元内医护人员工作休息区应独立成区,设有独立工作电梯和通道,设谈话室,方便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沟通。


  • 防坠落安全

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减少阳台等开口空间,屋顶女儿墙应做高或应做安全防护网,避免坠楼,高层窗户应加限位器等措施。


  • 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门诊、感染科病房应设独立的医护通道并保持正压。手术室、ICU等重症空间应设污物通道,并设专用的医疗垃圾存放间;手术室应设隔离手术室,ICU应设隔离病房,产房应设隔离产房,并均保持负压,避免交叉感染;检验科、病理科等实验室空间应划分污染区,半清洁区和清洁区,有些区域保持单向流,并设置紧急冲洗处。


  • 物理上减少与放/辐射源的接触

辐射防护重在防御,物理空间上减少与放/辐射源的接触可以起到更好的保护医护工作人员的作用。例如核医学科应严格区分控制区,半控制区和清洁区,并设有独立的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和辐射源药品通道,并应保证患者单向流进出,减少与其他人员接触机会。




如何做好医疗设备防护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医疗检查设备越来越先进,对建筑防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设备检查原理及使用的放射源的不同,辐射防护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设备操作过程中对外界人员会产生不必要的照射。例如CT、X光、数字胃肠、钼靶、PET-CT、ECT、DSA等检查设备,这些设备机房的墙体、门窗等设施均需做铅防护,上下楼板也需要加厚处理防止对其他房间的照射。


第二类,设备操作过程中避免其他设备对其产生干扰。如MRI运行中要防止外界磁场干扰,同时抑制设备运行中对外界设备的工作影响。这类设备一般采用铜屏蔽来屏蔽磁场,同时机房一定范围内不能有电梯等移动的金属设备。在设备操作工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身上均不能有金属物体。


第三类,放射性源以及注射药物的患者本身。例如核医学科的检查患者,注射药物后具有辐射,所在区域应做铅屏蔽;放疗中心设备源辐射比较大,应做混凝土墙体并做迷道,医护人员操作机房应不在照射区域,所有预埋设备管线应做弯折处理,防止射线折射出机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如何使医生有良好的医疗心理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环境景观反应了人类的内心世界,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医生一天大部分时间工作和生活在医院里,空间环境对心理和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丰富的景观环境,更多的交流及运动机会,适当的心理干预对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是有帮助的。


  • 景观环境

塑造有趣多层次的景观空间,对于缓解工作压力有一定的作用,将建筑体量与空间院落结合,使工作人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光、雨、露,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和感恩。


  • 交流空间

在建筑内部增设公共的医生休息区,开放的茶水间,门诊科室划分上以脏器为原则,制造更多相遇的机会,让医护人员间彼此可以交流沟通,互换己建,在学术上可以交叉学习,同时在生活上工作上有所倾诉,释放压力。


  • 运动空间

建筑规划上应考虑医护人员的室内和户外活动空间,体育运动能改善情绪。心情郁闷时去运动一下能有效宣泄坏心情,尤其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能被升华或转移,体育运动能使人际关系和谐。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


  • 心理干预

医护人员是医患关系的主导方面,应该准确的把握患者的心理特点,注重医患的沟通技巧,面对医患冲突应能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自我防范。同时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的方式为自己减压。提倡重视人文和医患关系的心身医学,让医务人员用全面、人道、温情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服务病患,同时也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要医生关爱病人,你得知道医生也是人,医生也需要关爱,只有让医生心中感受到爱,才能让爱溢出来提供给患者”,由于医疗知识的不对称,社会权威判定机构的缺失,社会舆论导向等因素,现实当中医护人员处于弱势,我们应该从工作环境上,心理上对他们有更多的关爱,同时提高医疗科普,让大家更了解疾病,减少医患矛盾,完善三级医疗体系,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呼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来源:本文由上海怡和天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朱大鹏投稿,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若您想投稿,请在后台回复数字“2”。

作者:朱大鹏,上海怡和天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筑医台编辑出品


更多干货


你光顾着看“海”了,看看别人家的排水系统,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医疗工艺设计的十大现象、三大策略


康复医疗火了,康复医院的建设还会远吗?


工地雨季防护,这16条措施保你实用


小贴士
意犹未尽?在后台回复数字“5”获取更多干货指尖体验:在后台回复“APP”下载筑医台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