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做强做优城市大脑 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杭州实际,研究讨论了关于做强做优城市大脑、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持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扎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1.重大意义。杭州是城市大脑的诞生地,城市大脑自2016年创立以来,在“三化融合”的有力推动下,实现了由交通治堵的局部探索向全面治城的重大跨越,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城市大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对杭州城市大脑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我们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既是新技术的策源地,也是新技术的实践地,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已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决扛起责任担当,对标对表“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把城市大脑建设作为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主要抓手,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2.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城市大脑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据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和全省数字浙江建设的工作部署,集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面汇总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海量基础数据,推动系统互通、数据互通,促进数据协同、业务协同、政企协同,打造直达民生、惠企、社会治理的丰富应用场景和数字驾驶舱,加快形成“一脑治全城、两端同赋能”的运行模式,不断完善城市治理现代化数字系统解决方案,奋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努力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
3.建设原则。
——全周期管理。把城市作为生命体、有机体,增强城市大脑的系统功能,全面实时感知人流、车流、物流、商流等城市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全程实时分析市民群众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民生需求,全域实时处置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发生的事件,形成全景呈现常态运行情况、精准预警研判风险隐患、高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复盘提出补短堵漏建议的有机闭环。
——平战结合。围绕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交通和市政设施等各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数字化支撑,着眼防范化解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重大活动、自然灾害等重大风险提供解决方案,推动一般常见问题及时处理、重大疑难问题有效解决、风险防范关口主动前移,真正做到平时好用、战时管用。
——便民惠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数据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主动回应市民群众与市场主体需求,聚焦用户体验,精心打造政策、服务、资金等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的各类应用场景,让群众爱不释手、企业可亲可感。
——撬动变革。坚持理念创新引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倒逼制度创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做法、机制和作风,通过应用新技术、推出新场景,从制度设计源头出发,确保“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落到实处,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倒逼政府自身改革,推动管理服务模式重塑。
——安全高效。充分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主导作用,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强化法律、政策、监管的统筹协调,深化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数据资源保护,一体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与开放应用水平。
4.发展目标。到2022年,信息孤岛基本消除,公共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分析、决策能力取得突破,城市运行的数字映射实时呈现,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城市大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全市域的综合应用,形成对城市整体状态的即时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处置,推动公共资源高效调配、城市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到2035年,城市大脑深度融入市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同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确立,城市大脑成为杭州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二、整合数据资源,优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要素配置
5.构建立体感知体系。完善城市运行实时感知手段,推动万物互联。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设施与城市路桥、管网、照明等公共设施功能集成,提升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智能感知水平。建立健全全市统一标准地址库,以标准地址关联人、房、企、事件等基本元素,实现对城市运转全要素的协同感知、一体治理。大力推广新型智能终端应用,支持在社区、公共场所、办公楼宇等部署智能服务终端。深化基层网格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向下延伸,贯通条与块的服务管理,形成市域治理的全量信息视图。
6.推动全域数据互通。按照“范围全覆盖、数据全口径、标准全统一”要求,推进各系统和平台特别是在杭垂直机构等有效接入,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联通。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政府、社会数据有效融合,打造全市集中共享的一体化数据中心。全力推动核心技术研发,提升计算能力,强化数据深度挖掘、关联关系分析等,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应用提供支撑。
7.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分权限分层级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加快全市公共数据目录编制,充分利用省级公共数据开放目录,有序持续增加杭州特色开放数据。建设杭州公共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提升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标准化程度。重点推进经济、环境、文化、卫生、城建城管等领域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鼓励社会各方开发数据访问工具,对公共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和增值利用。探索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规则,引导设立数据交易机构,加强数据产权保护,推动形成繁荣有序的数据与数据价值交易市场。
三、健全城市大脑平台架构,强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系统集成
8.建强中枢系统。加快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多级节点研发部署,使城市大脑中枢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不断迭代升级。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在中枢系统融合应用,使城市大脑中枢系统成为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平台。提升中枢系统与节点的互联性,推动各级各部门业务信息实时在线、数据实时流动,破解政策、工作碎片化的问题,使城市大脑中枢系统成为政府内部条块融合的有效载体。
9.优化部门系统和区、县(市)平台。加快市级部门统一部署的垂直应用系统建设,有效实现系统接口和数据向区、县(市)延伸,加快与部省级行业主管系统数据打通。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探索创新更多应用,推动场景共建共享和复制推广,使城市大脑应用全面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全市统一支撑体系优势,加强单部门业务应用和区、县(市)特色应用一体设计和流程优化,全面提升部门系统和区域平台建设水平。
10.建设城市大脑数字界面。深化城市大脑APP和官网平台建设,建成集惠企便民服务、民意直通、信息推送、应用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界面,一屏呈现城市大脑全部应用场景。按照多元链接、多端进入的要求,加快支付宝应用、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接入终端开发,便利市民使用。加快城市大脑数字界面应用推广,联动线上线下送“码”推送,让市民、企业和游客在城市各个角落都能便捷链接大脑、享受数字服务。
四、做强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
11.拓展操作领域。构建分类指标体系,优化和丰富各类城市运行数字指标的呈现形式,建设市、区县(市)、部门、乡镇(街道)多层级的数字驾驶舱,推动全市域协同的数字化治理。完善全市城市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一张图,大力建设公共卫生、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地下空间、特种设备、消防火灾、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领域应急数字驾驶舱,消除治理盲点。围绕市域统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等突出短板,加快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驾驶模块开发,拓展移动端入口,实现“一部手机治理一个城市”。
12.提高实战功能。按照实战要求,完善数字驾驶舱权限设定、指标监测、任务下达、决策参考等功能。细化权限设定,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呈现个性化的驾驶舱界面,让不同城市管理者拥有相应的查看、使用、操作权限。增强对城市运行核心关键数据监测能力,完善监测指标规则,提升系统预警和应急处置预案启动的触发敏感度。建立工作任务一键下达机制,管理人员在线跟踪,执行人员及时更新任务状态,高效、透明完成各项工作。探索建设决策参考模块,根据历史数据、同类城市指标等生成辅助科学决策的报告。
13.建立健全机长制。深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字驾驶舱建设,形成“五级机长制”。城市决策者按照权限分级对全市性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指挥处置。区、县(市)驾驶舱负责辖区绝大多数事件的常态化处置。乡镇(街道)驾驶舱重在抓处置、强实战,重点处置具体问题。村(社区)要强化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现场处置的能力。
五、深化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惠企利民
14.充分发挥“杭州健康码”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重大疾病防控库、个人健康信息库、法人健康信息库”三大信息库,结合社会治理相关数据库,延伸移动端功能,拓展“一人一码”公共服务。开发应用智慧亚运等项目,推动健康码与就医、养老、健身等功能相集成,与特定行业从业资质相整合,与重大赛事会展活动相关联,加快健康码使用从疫情防控向日常服务应用转变,使健康码在提升公共卫生现代化水平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15.做实“亲清在线”数字平台。深化“亲清在线”五大在线功能,推动涉企政策“应上尽上”,加快涉企服务事项全部一站通办、一键直达、一次不跑。加快整合线下行政服务中心、线上“杭州政务服务”及市直各部门政务服务APP资源,做精做优政务服务平台的市民版和企业版,推动更多群众和企业关注度高、获得感强的“一件事”网上通办、移动能办、刷脸可办。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实时在线,时机成熟时撤销实体化的行政服务中心,提供适当的人工辅助服务。
16.提升场景应用的广度深度。优化提升现有场景,全面推动新场景设计研发,推广停车“先离场后付费”“有车位无违停”、就医“先看病后付费”“最多付一次”、旅游“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多游一小时”等具体理念的新实践。深化智慧党建“1+10”场景,提升党群工作在线服务水平。建立以用户黏合度为导向的场景建设应用评价机制,突出注册人数及日活率、使用率、满意率等核心指标,通过实时监测、比对分析,全方位准确评价场景运行质量,形成城市大脑惠企便民场景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
六、强化城市大脑安全支撑,确保新型智慧城市高效稳定运行
17.提升数据安全。建立健全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等制度,加快形成涵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防止数据泄露。围绕城市运行、企业经营、市民生活等层面的数据安全保障需要,构建关键基础设施和数字系统目录体系,提高重点领域数据安全水平。建立健全第三方安全审计、实时监督机制,加强对云数据存储及应用场景、数字驾驶舱开发运维过程的安全管控,确保核心数据绝对安全。
18.制定负面清单。充分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按照合法、正当、必要、适度的要求,采集使用有关数据。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等,一律不得以城市大脑的名义采集使用。需采集使用个人数据的,应明确采集使用的目的、种类、数量、频度、方式、范围等规则,一律不得在规则之外采集使用数据。已在城市大脑协同使用的数据,一律不得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重复采集。
19.保障运行稳定。提升城市大脑硬件设施和要害系统的安全标准,加固中枢系统、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的安全堤坝,集成运用数据加密、分级保护、灾难备份等安全技术与措施,确保城市大脑运转安全、高效。深化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城市大脑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
七、落实工作保障,形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强大合力
20.加强组织领导。在城市大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城市大脑建设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深化城市大脑建设的协同推进机制。制定实施城市大脑建设行动计划,健全考核、督查、评估机制,推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落地。市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加强条线业务的调研指导、应用推广。各区、县(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快推动城市大脑应用场景的覆盖使用。充分发挥城市大脑建设专家委员会、云栖工程院作用,完善专家咨询制度。
21.推动长效运维。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开放力度,打造以行业龙头企业、知名研发机构为引领、大中小企业协同的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推动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运营模式,发挥好城市大脑运营公司的主体功能和产业基金的杠杆作用,推进PPP等模式应用,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提升城市大脑的投入、建设、运营效能。加强长三角区域城市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大脑建设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
22.强化法治保障。围绕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在城市治理中的普及应用,推进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修订。制定出台杭州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的地方性法规,探索开展数据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等地方立法,推动城市大脑建设在法治轨道上长效运行。研究制定深化城市大脑建设的配套政策,加强城市大脑建设项目立项、运维管理、资金运作、商标专利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做好与其他政策的协调衔接。
23.做优人才支撑。瞄准城市大脑建设的未来方向,建立数字人才需求目录和数据库。依托全球引才“521”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引进一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通过挂职锻炼、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汇聚专业人才推动城市大脑建设。支撑高等院校设置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相关专业,加强“三化融合”前沿领域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党政干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专题培训,提升城市数字化的领导能力。
24.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机制,让城市大脑建设者敢于探索、勇于突破。全方位、多渠道对杭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进行宣传报道,增强公众对杭州城市大脑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举办城市大脑展会和高峰论坛,推动杭州企业参与国内外城市大脑建设,全面展现杭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推进杭州城市大脑品牌IP化运营,深度挖掘城市大脑IP周边产品,使杭州城市大脑的品牌形象更加饱满丰富。
来源/市委办公厅
编辑/柳菁
版式/柳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