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琴童︱用立式钢琴练琴,等于用大饭勺学打乒乓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牧天弹艺录
家有琴童实话实说!
我们努力编辑,只为给屏幕另一端值得的你
文 | 崔 牧 天
很多蜜枣关注枣妈的微信很长时间了,其实枣妈在私人微信里更新过很多关于孩子学钢琴的一些感悟和枣妈阅读的关于琴童部分书籍。
比如这些入门琴童家长需要看的一些书籍。
我相信绝对大多数的琴童家长虽然带着各种各样的理由开始了家有琴童之路,但是其实相当大的一个比例是琴童家长可能和枣妈一样是门外汉。
最近枣妈看了一篇关于选择钢琴的文章时,特别深的感触,让我们抛开所谓的“三角钢琴”价值的问题,好好看看这篇文章的分析,然后我们在根据自己家的情况来选择。
可笑国内诸多自命不凡的音乐学院,在谈起这个问题时,却顾左右而言他,讲起了“吃苦耐劳”“勤劳奋斗”。你们这么能吃苦,杨永信教授的电击疗法,这会儿还在河南候着呢。
一切钢琴专业学生,或有志于以钢琴演奏、钢琴教育为业的学生,乃至一切对演奏、对创造美妙音乐有浓厚兴趣的演奏者,都应当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选择一台扎实可靠,能忠实反应演奏者意图的三角钢琴,如果能是六英尺及以上的,就更好不过。
立式钢琴与三角钢琴,机械结构相差甚远,除了都是八十八键,都靠击弦出声以外,几无一致之处。若是激进一些,几乎可下定论:基本属于两种乐器。
三角钢琴中,弦槌的初始位置为水平方向,弹下琴键之后,弦槌向上敲击琴弦,且两者距离较远,随后受重力作用,回归原位。
立式钢琴中,弦槌的初始位置为竖直方向,弹下琴键之后,弦槌向前敲击琴弦,且两者距离很近,随后受弹簧装置的作用力,回归原位。
正因为弦槌的运动方向、行程距离、受力来源均有所不同,导致立式琴琴键的灵敏度远逊于三角钢琴,琴键虚位较大,反弹用时较长。例如,在演奏单音重复的乐句时,立式钢琴琴键的反弹速度往往远慢于手指运动速度。
所以在纠结“为何我轮指这么差”“为何大跳跳不动”时,不妨先想想,面前的钢琴能否担此重任。
一言以蔽之,三角钢琴的击弦机组如同钻机掘地,立式钢琴的击弦机组犹如小锤敲钉。
立式琴囿于其捉襟见肘的空间,其发声元件也如同辉腾变速腾——都统统变成了紧凑型。琴弦变短,交错排列,加上小尺寸的音板及促狭的发声空间,这些都使得声音响度范围大大受限,琴弦共鸣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因此,为使面前这台羞答答的小家碧玉发出不笨拙的声音,演奏者只能一再收敛发力,而当这样的发力形成习惯,演奏者则完全无法驾驭响度范围与共振可能性都更加庞大的三角钢琴——开惯了smart,突然给换了台重型卡车,换谁也是一个开不得啊。
立式钢琴与三角钢琴的踏板亦是天壤之别——
最右的制音踏板原理相同,三角钢琴胜于层次感。
居中的踏板,立式琴上是可笑的“练习踏板”——为使声响减小,不至于打扰邻居。而三角钢琴的延音踏板虽应用场景极少,却也聊胜于无。
最左的弱音踏板,立式钢琴将弦槌向前移动,通过减少本就已少的可怜的敲击行程,来减弱声音响度;而三角钢琴将键盘整体向右平移,原本弦槌敲击三根弦,移动之后仅敲击两根。
如此这般,受击打的琴弦与未受击打的弦之间振动互逆,相互抵消,一定程度减少响度,更重要的作用,却是改变了音色,为各种作品中有想象力的音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弹惯了立式琴,再弹起三角琴,无外乎几个反应:无所适从,琴键太重,以及“踩左踏板怎么键盘往右动,难道是琴坏了”。以上种种,都是因为平日里在立式琴上辛苦养成的诸多习惯,在三角琴上并不奏效,而响度的提升,音色的变化,以及踏板的不同结构,又绝非“演奏时多用点劲,多加小心”所能涵盖。
简而言之,对于所有,有志于创造美好音乐的演奏者而言,一切的基础都应当来自一台健全的演奏型三角钢琴。
然而荒唐的是,在我们身边,我们听到了太多太多可笑的论调,譬如“优秀的演奏者能在破琴上弹出美妙的声音”“练的就是在破琴上弹出好声音的能力”。
这种论调让我想起邓亚萍在一次电视节目中与英国演员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打乒乓的奇闻轶事。在那次较量中,邓亚萍用了各种各样的球拍,有小两圈的,有大两圈的,更有盛饭用的大饭勺。
然而即使用大饭勺,世界冠军邓亚萍依然大获全胜,让卷福甘拜下风。
依照此类论调,邓亚萍无疑是真正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能用大饭勺打出美妙的乒乓球。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之中,邓亚萍用的可是一等一的高端乒乓球拍,也正是优秀的器材,加上辛勤的训练,才铸就了邓亚萍用饭勺也能赢球的能力。而若是邓亚萍训练伊始,就只能有饭勺可用……恐怕早已改行厨师了吧?
更有人祭出百试不爽的必杀金句,这金句在讨论“为何学校不装空调”时已用过千百次,没成想在这里依然如此适用,那就是“文革那会儿的前辈有台立式琴就不错了”“前辈们能吃苦,为何后辈们吃不得?”“就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逻辑听上去似曾相识,细想想原来出自阿Q正传,那一声振聋发聩的“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只不过如同巴赫的赋格一般,做了一个倒置的主题。
总有这样的人存在,你与他讲音乐,他与你讲吃苦,你与他讲有苦同吃,他与你讲特事特办,你与他讲特事特办,他又能讲起民主,打起荒腔走板的官腔,不知道扯到哪一处九霄云外去了。
可笑学个音乐,可吃苦的地方那么多,勤奋训练,日日不绝之苦,八度大跳,皮开肉绽之苦,偶尔还有方法不当,腱鞘发炎之苦,当然还有高额学费,十年寒窗,一朝毕业,无所着落之苦,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回头来想拥有一台三角钢琴,想感怀一下这如你所愿的盛世,想免受先辈之苦,想认真钻研音乐,却被以最可笑的“不能吃苦”为由刁难。
真那么能吃苦,杨永信叫兽的电击疗法还在河南大行其道呢,何不去忆苦思甜一番?
除此之外,当然还可以罗列国外七八流音乐学院的琴房,纵然学院本身水平一般,琴房却是整齐划一的三角钢琴供学生训练。但难免又有崇洋媚外,“有本事你丫出国”之口舌,暂且按下不表。
本文作者崔牧天,三岁习琴。至今小20年。国内外钢琴比赛获过奖,大大小小的音乐厅登过台。未来会去美国,茱莉亚或耶鲁音乐学院,继续深造。
当下在这里,用自己的知识、文字与演奏,且弹,且谈。把最心爱的音乐们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知道今天的话题你有话说
赶紧来后台和枣妈撩
家有琴童
你家孩子用的什么琴?
枣妈的朋友圈@all
喜欢枣妈的碎碎念
不要重复加呢
kristenwang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