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深度解读股神无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齐俊杰看财经 2024年11月27日 08:3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齐观晨会 Author 老齐读书圈

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 1:无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很多人其实都在研究巴菲特的选股,但其实巴菲特的选股并没有什么超能力,苹果、美国银行、美国运通、可口可乐、雪佛龙、西方石油、卡夫亨氏、穆迪、DaVita、花旗集团。已经是明牌的十大重仓股,其中前六家公司,占比超过了80%。所以巴菲特在持仓上没有秘密,那为什么别人就是学不来呢,秘密其实就藏在巴菲特的商业模式当中,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学习下巴菲特的商业模式,找来一本书,就是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股神企业帝国的过去与未来,作者是坎宁安,这也是一个专门研究巴菲特的人,之前他还有一本书,叫做价值投资者的护城河也是家喻户晓。也是巴菲特股东信的编辑。同时自己也是伯克希尔的资深股东。这本书也得到了巴菲特亲自授权。造访了伯克希尔的内部。揭秘了万亿伯克希尔的秘密。

伯克希尔哈撒韦,肯定是投资界中的一个传奇,他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纺织厂起家,2023年已经做到了万亿美元的总资产,净资产也达到了4万亿人民币,几乎一个工商银行的体量。他的创立者和大股东,就是大名鼎鼎的巴菲特。很多人都有过讨论,巴菲特不在了,伯克希尔会怎么样。而作者坎宁安教授,试图帮我们找到这个答案。伯克希尔已经在巴菲特的带领下,建立了一个必胜的商业模式。巴菲特就像一个好企业收藏家一样,不断地把优质的企业收入麾下。现在他旗下已经有超过425家运营子公司,75个业务部门,25家分支机构和25个业务单元。所以这已经是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了。

1942年3月,巴菲特买入了人生第一只股票,城市服务优先股,到现在已经是80年的时间。而让大家记住的,是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卡夫食品,苹果公司这些经典案例,所以巴菲特被称之为股神。但在作者看来,巴菲特绝不只是股神,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经营之神。1965年-2022年,伯克希尔每股市值的复合增长率是19.8%,累计增幅是3.8万倍。也就是说1965年你给他1万块,他现在给你3.8个亿。而巴菲特也很另类,从不分红,也不拆股。导致伯克希尔每股的价格超过了60万美元,你现在想投给巴菲特,你也投不起了。作者说,巴菲特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就是能够看企业看的非常长远,他也非常擅长学习成功的企业家精神,理解一门生意是如何从一砖一瓦发展壮大的,他的管理哲学就是去中心化,雇佣最优秀的经理人,然后下放权力,挖掘这些经理人的潜力。所以伯克希尔也是一个松散的企业联盟,而维系这个联盟正常运转的纽带,就是巴菲特精挑细选的这些管理人。所以他不光是一个好公司收藏家,也是一个好人收藏家。

大部分人都以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就靠巴菲特一个人的投资能力支撑,但作者说,巴菲特绝不这么认为,他的目标是把伯克希尔打造成一家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这本书就是要解密伯克希尔的具体运作,阐述作者所说的价值观的价值,也就是将无形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实践,第一部分回顾了伯克希尔糟糕的起步之旅,最初10年为后来形成的企业文化奠定基础。第二个部分,介绍伯克希尔的特质和企业文化,看看这些特质的优势,成就了怎样的经济价值。第三部分讲伯克希尔的未来。后巴菲特时代的挑战。

我们先来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前世今生,巴菲特的投资也并不是从伯克希尔起步的,他在26岁的时候,也就是1956年,就成立了巴菲特合伙公司,这其实就是现在的私募基金。他的策略主要就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捡烟蒂投资法。专门买便宜的已经严重低于账面价值的那些公司。这确实在早期为巴菲特带来了超级回报。在1965年的时候,巴菲特依旧按照捡烟蒂的思路,买过来一家新英格兰地区的纺织厂,这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他是两家公司也就是伯克希尔和哈撒韦合并而成,这两家公司可谓是历史悠久,伯克希尔棉花制造公司,成立于1889年,而哈撒韦制造公司,也成立于1888年.两家企业1955年合并。由蔡斯家族和斯坦顿家族共同享有控制权。

虽然曾经很有名,也很辉煌,但是在60年代,他们已经受到了竞争的冲击。主要是因为美国南部地区,和海外的人工成本更低。所以伯克希尔哈撒韦遭遇到了生存危机,不断关厂,裁员,削减薪资。实控人之间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主要争论点在于,还要不要给伯克希尔投资,还要再投资多少。65年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股价已经持续下跌,股价已经跌到了账面价值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巴菲特其实很早就听过伯克希尔,在他给格雷厄姆打下手的时候,就接触过伯克希尔的股票,当时账面价值19美元,巴菲特以8美元开始收购这家股票。他想的是,等实控人回购,自己以11.5美元价格出售给他。而且也和实控人达成了口头约定。所以巴菲特就停止购买,就等着卖出了,但最后发现,被骗了,因为公司回购出价只有11.38美元。巴菲特觉得他们不讲信用,于是继续收购。甚至还说服其他的大股东,把股票卖给他。

为了促成这笔收购,巴菲特还实地去考察了车间,后来巴菲特的合伙公司,真的把控制权收入囊中。并购了这家纺织厂。所以那时候,巴菲特买的根本就不是股票,而是这个公司。后来马上流言四起,说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就是为了清盘的。也就是要把他搞破产清算,所以这是一种恶意收购。这时候巴菲特就被架在火上烤了。虽然他很想这么干,但是也不愿意背这个骂名。所以他也一直在给伯克希尔想办法,试图挽救这个纺织厂。但其实整个美国的纺织行业,都早已经大势已去,这不是巴菲特人力能够挽回的。到了70年代,股东要勒紧裤腰带,忍受损失,不断缩减厂子的规模,到了85年,巴菲特实在忍不了了,永久关闭了纺织厂。

这对巴菲特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挫折,他也从这次教训当中,学习了什么事是不应该去干的。随后他给自己定下了,三条原则,1永远不参与恶意收购,永远不会清算被收购的子公司。2只收购那些拥有理想高管的公司。以避免,自己不得不插手管理层的人事变动。也就是说,巴菲特他只想收购,而并不想陷入具体的业务管理当中。3只收购那些持久永续经营的业务,衰退业务,大势已去的行业,就不再碰了。

所以巴菲特的起步也很艰难,也是从一个大坑当中开始的。1965年之后,伯克希尔的防止业务继续恶化,他无时无刻都在想办法自救,而到了1967年,巴菲特收购了两家保险公司,国民赔偿保险和国民火灾与海运保险,总共花费850万美元。这两个保险业务,为伯克希尔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巴菲特利用这些保险浮存金,去进行投资和收购。开始了他滚雪球之路,比如70年代,他就用这些浮存金进一步扩大保险业务,收购了盖可保险。

但是保险并非巴菲特的唯一爱好,他小时候有卖报纸的经历,所以对于报纸也情有独钟,69年他收购了奥马哈太阳报。后来这个报纸还因为报道奥马哈郊区的孤儿院而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让巴菲特声名大振。所以巴菲特玩的其实也是一手媒体,一手投资的逻辑。这让他迅速声名远播。73年更是收购了华盛顿邮报的股权,他跟实控人,凯瑟琳格雷厄姆产生了很好的友谊。这家报纸的影响力,要远远高于太阳报。

巴菲特这种低价买赚钱公司的策略,让他可动用的资金越来越多,70年代初,买下了蓝筹印花公司的大部分股权。这家公司跟保险公司很像,也有大把的现金流,浮存金。他说白了就是印花券兑换商品的业务,但有的顾客不去兑换,或者晚去兑换,他就赚到了浮存金。这个业务在50-6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创造了大量的现金流收入,但到70年代很快就不行了。

当巴菲特成为蓝筹印花的最大股东的时候,查理芒格的合伙公司,成为了二股东,也正是从蓝筹印花公司的投资开始,巴菲特和芒格在业务上开始合作。奠定了他们终身的友谊。当时芒格和巴菲特的思路不太一样,芒格鼓励巴菲特要坚持长期主义,而不只是捡烟蒂。这对于后期的巴菲特转型,帮助很大。那么蓝筹印花之后,巴菲特还投资了哪些生意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本内容节选自《超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本书正在知识星球播出
本书内容,只免费播出一集
近期我们还播出了如下书籍:
当悲剧从天而降!我们该如何《相信》

疫情后遗症:世界经济未来是《通胀还是通缩》

《金钱心理学》带你了解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电动车是雷军创业路上的最大挑战!《小米创业思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俊杰看财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