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同庆教师节时,作者以比兴手法写实了一个乡村中学老教师对自己教师生涯的白描,运典无痕,自嘲中的伤感,如咆哮黄河浊流,流经诗人所在的甘肃,夕阳下一路惨淡东流去......
首联应秋景起兴,从黄叶落果而思从教生涯之令其惭愧:“叶黄果谢正清秋,忝教生涯实可羞”。一个“羞”字,埋下伏笔,象一根丝线,串起了整首诗的意境与抒怀。不禁让人心生疑窦,想看看何以所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职业让诗人觉得羞愧,抑或甚至羞耻。
中二联栩栩如生的描绘,如四幅漫画,是对首联“羞”而忝教生涯之记叙而答,读来诙谐中不乏沉痛:
“白眼惯看诚识趣,经书饱读敢论酬?衙门蹀躞求公道,官话铿锵学沐猴”。颔联是一幅“知识越多越反动”时代臭老九的知趣自嘲和不平而鸣,却无法象阮籍那样登高而啸,可以随意给人青白眼,反而常遭白眼也得习惯,所谓识趣也。纵是腹有诗书经纶又如何?一个反问句,谁敢论书生壮志而酬?更遑论索要报酬之非分之想。
而知识跌价的羞辱之上,更有颈联描绘的战战兢兢苟活与虚假人生之雪上加霜。君看:受不公待遇后,心若怀冰,战战栗栗,一个大丈夫竟踏着妇人一样的碎步徘徊在衙门的身影,与铿锵官话打发来访者的沐猴而冠之官员的绕梁之声,形成戏剧性对比,画面有静有动,有实景而更虚景延伸留白,诗人隐忍中的殷殷期待自然没有包青天之类的主持公道发生,无形中折射了阮籍“大人先生传“里描绘过的社会环境:“坐制礼法,束缚下民。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至此,如此畏缩求生的一个乡村教师之人生经历,怎能不“羞“于生涯无可贺?
可叹的是,通常让一个教师更感自豪的桃李满天下的感觉似乎也没在诗中出现,作者在尾联叹息自己“桃李无言蹊未就”,固然也是一种自谦,因为几十年教书生涯怎么能没有众多学子出道。所以可理解为一种“牢骚”或遣怀。那么这个“蹊未就”就让人猜想各种可能的自嘲和潜在牢骚了:也许是作者惭愧自己没有教出千里马之类的大才,尤其这是一个名利场世界;也许是幸苦一生的传道授业并未使得诗人自己的人生有梦想般的改变;抑或是不讲人情人伦的年代不曾让学子们思念、感恩一个乡村教师的远望?不一而足。不敢再思。
于是乎,诗的结句在无限惆怅中,寓情于景,呼应首句的叶黄果谢,更是一江秋水头也不回地向东了:
“夕阳惨淡水东流”。结得诗意而沉重,紧扣秋的落寞意境和全诗“羞”为忝教生涯之抒怀主题。在此教师节到来之时,读之岂不哀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