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子评诗】第十六辑 | 赏评寒溪幽兰《五律·思亲》

2017-05-13 张金英 云帆诗友会


英子评诗第16辑

赏评寒溪幽兰《五律·思亲》

穿越时空的思念

——赏评寒溪幽兰《五律·思亲》


        作者题记:

        母亲与我阴阳相隔已有半年之余。感恩节的那天夜里,母女突然梦中相见,相拥而泣;哭声惊醒了家人,惊醒了邻居。翌日记之:“母亲您为何要和我梦里相见,女儿的心都碾碎了......”今日早上依窗而立,看到邻居家人结伴回娘家,悲从中来,将旧作收拾一番后发于论坛,以悼驾鹤父母,报深恩于万一------


五律·思亲(新韵)


潇潇风雨后,寂寞冷浮云。

虫泣寒窗月,我愁孤夜身。

萦怀真似幻,睹物幻犹真。

谁唤邻家女,依门泪满襟。

 ——寒溪幽兰

2011-11-25

英子赏析

        母亲,一个崇高的称呼,一个神圣的字眼,其恩情千言万语道不尽,古有孟郊之《游子吟》一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正是此意。母亲是儿女们精神的世界与依托,读着寒溪幽兰这首思念母亲的五律,更是感念于母亲所做的一切,感受着作者对母亲那种深沉的思念,感染着作者失去母亲那长久的剧痛。


        首联营造了一个凄清的情境:潇潇风雨之后,寂寞笼罩了整个黑夜,苍穹上的丝丝浮云无所适从地飘游。作者用“冷”字进一步加深风雨夜给人的感受,既是实写,亦是自身的一种感觉。 在这冷夜里,“我”是寂寞的,“浮云”是无依无靠的,“浮云”之形象亦是作者之形象——一朵寂寞的冷浮云,独自在夜空里漫无边际地飘游。读到这里,心灵已被这种无边的寂寞所笼罩,亦被作者那种无依无助的感觉揪得紧紧的,语言的感染力可谓大矣。


        缘何寂寞?作者在颔联做了含蓄的交代。“  虫泣寒窗月”采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渲染出寒夜的凄凉,虫子的叫声在作者听来是伤心的哭泣,这哭泣声在寒夜里流动,更是让人伤感嘘嘘。透过寒窗往外看,只有一轮冷月孤悬在寂寞的夜空里。与孤月相同境遇的“我”,在这令人伤怀的夜里,忧愁袭上心头,难以入眠。“我”孜然一身,孤独、寂寞与伤感包围着我,思念着已经离世半年的母亲更是倍感孤独,因了这孤独之身,方觉得更加寂寞,寒夜长长。作者之愁,借“虫泣”加以渲染,此境乃真实心境也——“我”的心在一番风雨之后禁不住悄悄落泪,此等伤怀又一次揪住了读者的心。


        最出彩的当属颈联,“萦怀真似幻,睹物幻犹真。”极富感染力,把作者的思母情怀推向高潮,只有这种沁入骨髓的思念,才会有“真似幻”与“幻犹真”的感觉。想着以往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梦境一般,想抓住那真实的生活场景却留不住,无奈地给岁月冲走了,恍然如梦,实是让人感慨,笔端自然流泻出“萦怀真似幻”之佳句。望着母亲的遗物,如幻似真,似乎又看到了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母亲似乎又站在“我”的面前,那样关切地望着自己的女儿,这,难道是真的吗?梦境中的“我”欣喜不已,一股强烈的思念之情促使“睹物幻犹真”之好句自然流出。正是思念之刻骨铭心,方有这种如真似幻、如幻还真的感觉,读来扣人心弦。此联采用回环复沓的写作手法,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渲染到了极致,这,也就是作者对一生疼爱自己的母亲深情的声声呼唤——呼唤着母亲的回来;呼唤着母亲温暖的怀抱与久违的关怀;呼唤着母亲温柔的目光与抚摸......也许,在梦里,作者梦见了自己幼小的时候母亲轻轻摇着摇篮,唱着曲儿,是那么慈爱温存地望着她;也许,在梦里,作者梦见了在炎热的夏季,母亲用芭蕉扇为她拂去身上的汗水,是那样笑盈盈地望着她;也许,在梦里,作者仿若躺在母亲的怀抱里望着夏夜的星空,听着母亲讲故事......这一幕幕的情景是那样真切,全在作者的梦境中像放电影般地反复出现,而作者采用此种反复的手法,正是情感表达的需要,是如此地契合!同时,这种表达方式很有一番新诗的味道,一切,皆因情而生。思母思到梦中去,梦境如此清晰真切,缘于母女情深,因作者年幼丧父,是母亲一人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将姐妹六人抚养长大,这是何等伟大的母亲!难怪作者在感恩节夜里触景生情,很自然地梦见母亲,甚而在梦境中再现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感念着母亲的恩情,心疼着母亲的不易,继而在梦里放声痛哭起来。


        沉浸在昨晚的梦境里,晨起忽听到邻居家人结伴回娘家的呼喊声,又不禁悲从中来,依靠着门边,一任泪水倾泻而下。此时此刻,是多么地想拥抱着自己的母亲痛哭一场啊!尾联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自身思亲的情怀表现到了极致。邻家人的幸福与自身的孤独痛苦相对比,更是衬托出母亲离去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伤痛。“泪满襟”很见儿女情怀,一个“满”字将蓄之已久的伤感发泄出来,实是再也抑制不住了,说明伤痛的程度之深。从前的依依相偎的温暖,如今却变成两重天那无可触摸的彻骨寒冷,如此的反差怎不令人伤心欲绝呢?至此,作者对母亲那深沉的爱透过这泪水漫溢了出来 ......


        全诗善用景物描写衬托出内心的情感,情寓于景,这也是抒发情感惯用的手法,作者运用得相当娴熟而自然,毫无雕琢之感,更能看出作者的真情。只有用真情写就的文字,不仅能打动人心,更是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引起强烈的共鸣。

                                                                                            2013-07-19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女,70后,粤人居琼,校报副主编。好写作,爱诗词,尤喜古诗词鉴赏,获国内诗词赛一二等奖若干,著有各种评论三百余篇。

关于投稿


        1)格律诗、词、散曲、歌词、对联,不超过20首(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到数篇不等;新诗,不超过8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

        2 )  稿件以邮箱粘贴+Word文档发送。五号宋体,居左排列。并注明所投稿的栏目,如【云帆诗会】、【云帆诗家】、【云帆诗友】【云帆清音】等。

        3)书法绘画作品:6到12幅供选用,要求图片清晰,剪裁完整。

        4)附文请附120字以内个人简介,生活照片1-3张。(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

        5)投稿邮箱:

        A、caochuyang_@126.com

        B、673126620@qq.com

        C、408170812@qq.com


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20元以内(含20元),归平台;

        2,打赏总额20元以上,作者与平台各半;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7日后10日内,向作者提供打赏明细,并以微信红包发放打赏。

打开如下链接,可赏读作者更多精彩作品:

【云帆清音】张金英·林梳光影梦,风动一湖心

【诗词人物】张金英·过路东风偏不认,那时明月瘦三分

【英子诗文】第一辑·鸟鸣入梦唤幽思

【英子诗文】第二辑·七夕夜宿南国天池烟雨楼

【英子诗文】第三辑·春日重游莲花落

【英子诗文】第四辑·山乡之晨

【英子诗文】第五辑·海边望月

【英子评诗】张金英·难寻最是此中味 ——浅谈林 峰《临江仙·凤凰城》之“三味”

【英子评诗】第二辑·张金英:赏评梦醒红尘《天仙子·冬夜有感》

【英子评诗】第三辑·简评秦关绝句两首

【英子评诗】第四辑·赏评花香一扇风诗词(一)

【英子评诗】第五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一)

【英子评诗】第六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二)

【英子评诗】第七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三)

【英子评诗】第九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五)

【英子评诗】第十辑·简评高昌《萤火·诗和唱韫辉老师》

【英子评诗】第十一辑·赏评子英《鹧鸪天·浮萍》

【英子评诗】第十二辑·英子砸诗五首

【英子评诗】第十三辑·点评刘曙光诗四首

【英子评诗】第十四辑·点评澨水微澜诗五首

【英子评诗】第十五辑·点评孙杰峰诗词四首

       诗歌高地,心灵家园。荟萃天下诗友,弘扬传统文化。推介名家精品,展示新人新作。凭家国情怀,观千秋气象;以飞扬笔墨,写诗意生活。合众力,挂云帆,济沧海……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云帆因你更精彩

本期编辑:英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