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13辑

李树喜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云帆视点

老树诗词漫话(13)

作者简介

        李树喜,网名诗树老申,河北省安平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高级记者,作家,人才学与历史学者。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光明日报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

写在前面

        吾于诗论诗理诗主张,播讲多矣,积言多矣。网名“诗树老申”,故名:老树诗话。兹日起随机而发。笔无遮拦,乃读思之间的性情所至。一孔之见,一己之思也。

--李树喜

毛泽东的“半字师”属子虚乌有

        有人称是毛泽东诗词的“半字师”,果有其事否?


        有梅白先生,1988年“春秋”杂志第一期发表“毛泽东几次湖北之行",第一次说到“"半字师”。即毛泽东从湖北赴湖南上韶山,其间单独与梅白切磋谈诗。其七律“到韶山”起句初云:“别梦依稀哭逝川”,毛自觉"哭"字不协,反复思索。梅白当面建议试改“咒”字,毛大为赞赏,称其为“半字师,”即后来的所见的通行版本。


        此说因涉及领袖诗词,兼有意趣,流传甚广。但经不起细辨、考证和推敲。时任中共中南局第二书记、湖北省委书记、后曾担任中宣部长、也是做过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王任重对此坚决否认。王于1989年第一期《春秋》杂志著文,指梅白"满篇谎言、说谎骗人。”还挑战说,“如果他有勇气,就由他自己作出说明吧”。但是梅对王文始终未作回应。而后于1992年去世。 

 

        许多专家研究和历史档案证明:第一,梅白时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以他的的地位,没有可能单独与毛泽东促膝谈诗;第二,关于毛泽东行程的档案纪录和身边工作人员人员回忆,都不记此事一言一语;第三,毛泽东从湖北到湖南韶山,其行程细节安排,王任重是第一知情人,他对此截然否认。而梅白不可能越过王任重;四,梅白回忆细节有随意之嫌,例如他见到毛泽东与卡斯特罗倾谈武装革命等,纯系杜撰一卡斯特罗根本没来。这些,无可辩驳地否定了“一字师”之说。


        客观地说,梅白先生有才。他知识较丰,有不少著述。文革中遭受迫害,写了不少有风格的诗。但自言毛泽东的"半字师"确难成立,且已被事实驳倒。


        否认"半字师",不是说毛诗无懈可击、不可更改。他曾多次写信给郭沫若、臧克家等等,希望对自己诗“予以笔削”,也曾根据普通人的建议改过一些字词。实有几位“一字师”。此中真伪,明眼可鉴!

“炎黄大战”与“人性恶”

        驱车向河北省涿鹿县进发。 此行是京津冀诗词联谊活动。晚霞与湖水相映,燠热顿转秋凉。这里,是五千年前发生过涿鹿之战和阪泉之战的地方。黄帝、炎帝和蚩尤在这里征战而又融合。黄帝城景区壮阔巍然,见证着“中华文明三祖”之说,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史学界有一派否认三皇五帝存在过)。


        但另一个冷静和沉重的思考是,人类社会史和战争史证明了人性恶。发展至今,成为现代的性恶和现代野蛮。国家博物馆著名讲解员袁硕有一段精彩著名的讲解词,“总结的一点就是,尽管今天很多人戴着眼镜、打着领带、拿着书本,看着还挺斯文的样子,其实我们智人是一个非常凶狠恐怖的物种。我们别说对别的物种绝不留情,对别的人种都绝不留情。对咱自己都绝不留情,我们智人疯起来连自己都打,就是仅仅因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恨不得就把对方斩尽杀绝。”人类,不过是高级动物和高级野兽。充满着欲、恶,抢劣和杀戮。所谓文明人、高雅士,不过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能一定程度上束缚自身恶性和兽性的人。我对“北京人”头盖骨追踪研究多年,出版了专著与电视专题片。最近对此有新的痛苦的认识。周口店一个山洞发现几个孤立头盖骨,应是一群人猎食了另外的人,分离身首并取食脑浆,故尔头盖骨上有明显凿洞的痕迹。人们看到的“北京人"标准塑像,原型是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女!“北京人头盖骨”发现者贾兰坡院士在世时,在他家中,我曾就北京人猎杀同类问题当面请教,贾老神色凝重,闭目不语。


        关于人类之恶,说得最透的是毛泽东的“贺新郎·读史”,一百一十字把人类历史全然概括:“人猿相揖别”后,"上战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显然写到了涿鹿之战。人类比猿猴有何不同了,有何发展了?就是更厉害更凶残,不但杀动物还杀同类,而且会用工具了。非但杀戮,还能讲出许多杀人的大道理。从那之后,人类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人才物力财力优先用于军事,说穿了就是打仗杀人,比赛看谁杀得更多更快!成吉思汗战神凶猛,西方殖民者掠夺残酷。现代人,像德国那样“文明”的国度,一、二次世界大战制造的惨剧历历如昨!澳大利亚直至1957年才承认土著有有选举权,承认他们是人。美国在中东搅局造成多少无辜死伤和难民!悲哉!打住。回到炎黄之战的话题。我们并非否定炎黄的神圣,抹煞三祖文明的光芒,只不过据实而已。末了,以小诗二首收结:


其一

桑干百代任消磨,山峻风高古战多。

遥证先人即性恶,屡从鹿野动干戈。


其二

将信将疑觅至知,半真半假史和诗。

宜非宜是炎黄帝,颂到神州一统时。

关于投稿

1)个人专辑投稿:格律诗、词、散曲、对联,一次投稿不超过20首/副(诗:平水韵,词:词林正韵,新韵需注明);辞赋、作品评论、诗歌理论,一次投稿不超过3篇;新诗,一次投稿不超过8首。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32天内未刊发,可改投他处。

2 )【云帆诗会】合辑投稿:旧体诗词(含曲赋)一次投稿以3首为上限,新诗以2首为上限。文责自负。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8天内未刊发,可改投他处。

3 )投稿格式:稿件以邮箱粘贴+Word文档发送。五号宋体,居左排列。

4)书画作品:6到12幅供选用,要求图片清晰,剪裁完整。

5)附文请附120字以内个人简介,生活照片1-3张。(照片以原图格式发送)

 6)收稿邮箱:

A、caochuyang_@126.com

B、673126620@qq.com

C、1023862296@qq.com

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20元以内(含20元),归平台;

2,打赏总额20元以上,作者与平台各半;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7日后10日内,向作者提供打赏明细,并以微信红包发放打赏。

参看李树喜先生更多作品: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12辑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十一辑

【老树诗词漫话】第十辑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九辑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八辑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七辑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六辑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五辑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四辑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三辑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二辑

【云帆视点】老树诗词漫话·第一辑

【云帆名家】李树喜:可怜千古范公句,不在人心在酒楼

【云帆名家】李树喜:万里山川用脚量

【云帆名家】李树喜·且从分合说大势,莫以功名论是非

【诗词大家】李树喜·劝君莫作浊清辨,此水依然浮覆舟

【首发频道】李树喜·“霾中吟” 组诗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并置顶云帆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欢迎留言与转发,云帆因你更精彩

本期编辑:清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