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发布)
2021年,元宇宙概念下的虚拟数字人崛起。演唱会、综艺、代言、走秀、脱口秀、短剧、 直播……“十八般武艺”的虚拟数字人吸引了数以亿计流量关注、企业聚焦、资本追 逐。叠加疫情下国人对数字生活需求的快速增加,以及智能手机和消费级VR硬件 的应用,虚拟数字人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
什么是虚拟数字人:
从技术层面看,虚拟数字人可以理解为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语音合成技术、 深度学习、类脑科学、生物科技、计算科学等聚合科技创设,并具 有“人”的外观、行为、甚至思想(价值观)的可交互的虚拟形象。
从未来媒体形态和服务模式看,聚合科技带来语义传播与无障碍传播的新空间,由此诞生的 虚拟数字人将作为新媒介角色,广泛应用在元宇宙新生态中,担任着信息制造、传递的责任, 是元宇宙中“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孪生关系的新介质。
本报告核心观点:
1、媒介是人身体的技术延伸,计算重塑媒介的延伸。从未来媒体形态和服务模式看,计算机图形学、语音合成技术、深度学习、类脑科学、生物科技、计算科学 等聚合科技带来语义传播与无障碍传播的新空间,由此诞生的虚拟数字 人将以新媒介角色,广泛应用在元宇宙新生态中,担任着信息制造、传递的责任,是元宇 宙中“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孪生关系的新介质。
2、2021年,中国媒体智能化是虚拟数字人产业进入快车道的重要助力。通过打造集“智能内容创作、智能内容加工、智能内容运营、智能内容推荐、智能内容审核”为一体的内容 生产平台,智慧型全媒体的多模态传播体系逐渐形成。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权威媒体,抖音、快手、 B站、小红书、虎牙、爱奇艺等视频平台为虚拟数字人的展示及运营提供了舞台。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媒体 上见到虚拟现实和虚拟数字人的呈现画面,多模态融合的文化叙事,将5G与VR/AR技术、虚拟场景与现实 舞台相结合提升媒介沉浸感和创造媒介体验新模态。
3、智慧型全媒体的多模态传播体系中,传播力、创新力、社会力是衡量虚拟数字人影响力的主要指标。其中,虚拟偶像拥有众多粉丝,在传播影响力指标上表现出色;金融、零售、地产等企业推出的虚拟员工, 在技术、营销等上持续投入,创新力指标表现亮眼;媒体与个人是虚拟主播的“两类”实践者,媒体为专 业化团队,在虚拟主播的智能化、公共服务价值上贡献多;而数以万计的个人虚拟主播,则重点贡献了各 类创新服务。
4、虚拟偶像、虚拟主播、虚拟员工是当前虚拟数字人产业中应用最多、商业化价值最高的三个类型。在《2021中国虚拟数字人影响力调研》中,用户最关注的特征调研中:60%以上的用户最关注虚拟偶像的 是“外形好”、“作品好”;66%的用户关注虚拟主播的“主持有特点”,69%的用户在意主播的“特色性格、 人设”;虚拟员工最被在意的是服务性,50%的用户认为“技术强”、“跨界合作与服务”很重要。调研同时显 示,80%的用户目前愿意为虚拟偶像的花费在千元以下,“隐私安全”是用户对虚拟数字人最大的担忧。
5、虚拟偶像具备“更流量”、“更安全”、“更科技”、“可延展”四个特征,可沟通和吸引年轻用户,人设稳定、言行 稳定、不易塌房,科技感强,拥有语言优势、技能优势,可实现跨时空、跨品牌、跨物种等创新合作,在制作、 运营成本下降的趋势下,将迎来大发展、大竞争格局。虚拟员工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成为企业的重要数字化资产。“每个企业都拥有虚拟员工” 将成趋势;虚拟主播将持续媒体运营及个人虚拟up主的“两类”参与态势;身份型虚拟数字人,即“虚拟分 身”将成虚拟数字人的爆发点。
以下推荐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布行业报告全文,供行业参考。
回复本订阅号“元宇宙0222”,可下载本文献。
来源 | 综合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开发布信息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 邱峰、罗兵,张钦煜
审核 | 张祥、吴斌、数字理政研究院、中通协大数据分会
投稿 | 收稿邮箱SmartCityOfChina@126.com
声明 | 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请联系SmartCityOfChina@126.com删除。
以下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