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行业动态

其他

国家数据局要怎么干?

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在北京正式揭牌。
2023年10月26日
其他

数字重庆建设拉开大幕!将建一体化公共数据平台、7个专题组!

4月25日,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召开。市委书记、数字重庆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会上,市委改革办、市大数据发展局分别汇报了2023年数字重庆建设重点工作、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数字党建、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基层智治7个专题组分别汇报了各专题实施方案。袁家军在讲话中指出,(省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深刻理解把握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的目标导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宗旨方向、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三融五跨”的推进路径、“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的工作要求、确保数据安全的底线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打造数字重庆建设标志性成果。袁家军强调,数字重庆建设就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促进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体制机制重塑,加快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整体推动市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准确把握数字重庆建设是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乘数效应的关键变量和基础设施,是改革攻坚的关键手段,是推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是提升干部适应引领现代化能力的大舞台,有助于集成运用现代化手段解决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从根本上破除迈向现代化的瓶颈和障碍,推动党建统领、各领域发展、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向现代化,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袁家军指出,建设数字重庆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关键变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性抓手,必须牢牢把握总体目标、重点任务。要聚焦“一年形成重点能力、三年形成基本能力、五年形成体系能力”目标,加快建设“1361”整体构架,促进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多跨协同,全方位提升城市发展能力、服务能力、治理能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和全国影响力的重大应用,打造引领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市域范例。要抓好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1”这个重中之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构架、统一标准、统一支撑、统一运维原则,加快形成算力存储“一朵云”、通信传输“一张网”、数据要素“一组库”、数字资源“一本账”,减少低水平建设和多头投入。要抓好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3”这个最大特色、最大亮点,坚持市、区县、乡镇(街道)一体部署,构建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键智达”、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数字化协同工作场景,打造重庆作为直辖市的最具辨识度成果。要抓好数字党建、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法治“6”大应用系统建设,把握典型特征,抓好重点任务,更好承接落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落地。要抓好基层智治体系“1”这个基层基础,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建立健全乡镇(街道)“一中心四板块一套网格”智治体系,更好承接重大任务在基层落地。袁家军强调,数字重庆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要发挥后发优势,坚持典型引路,紧扣近期目标,按季稳步推进,边干边完善,边干边深化,推动数字重庆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要上线运行和加快完善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基本功能,加快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业务系统贯通能力,建设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按照迁移一批、迭代一批、开发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抓好典型应用。要健全统筹领导机制、平台IRS数据归集和应用开发“一本账”机制、争先创优机制、政企合作机制、“一地创新、全市共享”机制,强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全方位业务培训,确保数字重庆建设蹄疾步稳、扎实推进。延申阅读一2020年8月,袁家军出任浙江省委书记,2022年12月,入渝兼任重庆市委书记。浙江任职期间,全方位纵深推进了浙江数字化改革,包括《浙江省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建设方案》、《浙江省数字政府系统建设方案》、《浙江省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方案》、《浙江省数字社会系统建设方案》、《浙江省数字法治系统建设方案》、《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方案》。从浙江改革重点看,要聚焦五大方面。一是聚焦党政机关,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主线,推进党政机关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构建综合集成、协同高效、闭环管理的运行机制,更好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在“制度”“治理”“智慧”三个维度持续提升。二是聚焦数字政府,围绕“管”和“服”,立足企业群众的政务服务需求和办事获得感、满意度,以数字化手段推进政府治理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构建整体高效的政府运行体系、优质便捷的普惠服务体系、公平公正的执法监管体系、全域智慧的协同治理体系,加快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三是聚焦数字经济,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参考 | 智慧高速公路总体建设方案

2018年2月28日,交通运输部下发《交通运输部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的通知。推动新一代国家控制网及智慧公路试点有序开展,防止试点同质化、碎片化。智慧公路的概念从提出到试点示范到应用落地,短短几年时间已成为交通运输行业便民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十分重要。以下推荐高速智慧公路的总体建设方案,供行业参考。回复本订阅号智慧城市行业动态“智慧高速0711”,可下载本文献。方案目录:1、需求分析2、总体方案3、具体建设方案来源
2022年7月11日
其他

参考 | 智慧公安应用场景分析及解决方案

N个应用,全面形成“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的智能化警务运行模式。总体架构:见后文基础设施层:按照公安大数据战略和智慧公安建设及三化一高具体要求,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建设,有效提升社会治理工作水平,
2022年7月10日
其他

首期4400万:福州连江县数字基座和数字乡村示范(采购需求)

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请联系SmartCityOfChina@126.com删除。以下为广告
其他

最新 |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信通院)

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请联系SmartCityOfChina@126.com删除。以下为广告
其他

人民网发布:“东数西算”数据中心建设研报

随着“东数西算”政策的进一步落地,数据中心行业将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将从宏观层面促使全国的算力资源形成互补、协调的发展格局。《报告》梳理了:1、“东数西算”政策实施背景、舆论反馈后,总结出目前“东数西算”基础设施建设正面临四方面的问题与挑战:
其他

参考 | 县域数字乡村一体化解决方案

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请联系SmartCityOfChina@126.com删除。以下为广告
其他

浙江 发布 产业大脑 1.0 需求

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请联系SmartCityOfChina@126.com删除。以下为广告
其他

智慧环卫:现状与问题、方案与模式、应用案例

《中国城市环卫行业智慧化发展白皮书(2021)》是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在国家数字化转型之际,立足于环卫行业智慧化发展现状发布的专题性研究报告,旨在反映行业发展现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智慧环卫的政策研究、建设模式与技术应用,助力业界对智慧环卫发展趋势达成共识,引领并共同推动智慧环卫的发展。本白皮书通过研究环卫行业智慧化发展现状,梳理了智慧环卫与其他行业的关系,针对智慧环卫的政策、标准、产品、技术、市场、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描述了智慧环卫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智慧环卫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以期引领行业发展。本白皮书对推动环卫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社会方面,白皮书理清当前行业发展存在问题,针对政府监管和企业管理提出相应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有利于提升政府对环卫行业的治理能力,提升环卫运营企业管理效率,保障环卫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城市运营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促进安全、生态、文明的城市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助力我国“数字城管”与“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2)经济方面,一方面白皮书针对智慧环卫项目建设、运营和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提升项目建设、运营与监管效率;另一方面白皮书针对政策、市场、企业、技术、产品等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解决方案,加速环卫行业数字化转型落地,为行业企业未来发展明确方向。(3)环境方面,白皮书描述了智慧环卫发展的未来蓝图,引导行业有序发展,能够促进环卫全流程监管、全业务协同,助力建成良好的行业环境;进一步保障生产达标排放,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绿色城市建设,为公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良好生态、生活环境。1、智慧环卫系统架构示意图2、智慧环卫与智慧城市的关系3、智慧环卫方案智慧环卫建设应参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的指导,紧紧围绕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和安全之目的,依托政策支持进行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满足“一网统管”要求,促进环卫行业智慧化高质量发展。三级联动总体设计环卫行业互联网平台架构4、智慧环卫模式依照一网统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采用不同的建设运营模式智慧环卫发展路径不同,呈现出的平台属性强弱、平台形态也有差异。处于起步阶段的智慧环卫需要引导和培育,应准确把握不同技术的应用特点和发展阶段,探索适合的建设运营模式。智慧环卫平台建设与运营模式从参与主体上有政府、环卫运营单位、智慧环卫平台建设单位,从用户群体维度项目分为政府项目、企业项目、政企共用项目,不同的项目建设运营模式不同,整体情况如下(见正文)。以下推荐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智慧环卫专委会发布的报告全文,供行业参考。回复本订阅号智慧城市行业动态“智慧环卫0701”,可下载本文献。来源
其他

城市大脑再来一包:一包6337万、中国电子;二包2500万、花落谁家?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2022年6月30日,泸州市人民政府采购中心发布《泸州市”城市大脑“项目(智能化系统)》(以下简称二包)招标公告,预算金额:25,293,344.60元。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招标公示。2022年6月27日,四川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泸州市“城市大脑”项目(数字底座及应用场景)》(以下简称一包)中标结果,泸州市数字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中标,(成交)金额63,370,000.00元。见:中国电子6337万中标泸州智慧城市关于一包1.项目目标以"数字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主线,聚焦城市治理及民生服务效能综合提升,加快建设智慧泸州的一体化赋能平台,积极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创新,聚焦服务群众、城市治理、政务管理的“痛点”“难点”“堵点”,强化慧政利企便民应用场景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2.建设内容关于二包1.建设背景为落实国家及四川省相关政策要求,加快推动泸州城市治理及民生服务能力现代化,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泸州市拟开展泸州市“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是“城市大脑”的实体化载体和核心组成部分,定位为城市辅助决策中心、协同治理中心、联动指挥中心,需满足现代化的城市运营管理,联动指挥,会商决策,服务支撑、智能办公等需求。中心整体划分为指挥中心、视频会议中心、观摩决策室、多媒体会议室、办公室、信息消费展厅(网络安全教育基地)、机房等功能区域,配备大屏显示、光纤分布式、操作台、视频会议、视频监控及门禁、网络与安全、机房配套等智能化系统。2.建设清单3、建设详细回复本订阅号智慧城市行业动态”城市大脑0701“,可下载一包/二包需求。来源
其他

京东出品:数字家庭2025白皮书(智慧社区、智能家居)

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请联系SmartCityOfChina@126.com删除。以下为广告
2022年6月30日
其他

参考 | 网格化+政法综治联防联控业务规划方案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构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格局。方案建设目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全面整合公安、司法、武警、综治等多个职能部
2022年6月30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数字园区参考:双碳目标下的物流园区碳中和解决方案(京东)

本报告凝练编写单位多年的数字化园区建设实践,提出数字化技术赋能园区节能减碳的机制原理和场景应用,旨在为物流园区提供非抵消减碳、降碳的参考方案,以达成碳中和目标。本报告共分三个部分,分别从物流园区碳中和的政策背景、行业前景、实现路径等三个方面,分析碳中和物流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施路径。从政策背景看,中国的“双碳”目标推动政府、产业和企业聚力于“双碳”领域,物流园区的低碳绿色发展与宏观政策相契合。从行业前景看,作为高耗能产业的物流业,亟需低碳改造,实现产业结构绿色优化,低碳绿色是物流园区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预算5000万:合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中心(附清单)

安徽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公示,合同估算价:5000万元。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招标公示。依据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建设规划,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核心目标为打造全面支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区域测试监管、智慧交通、智慧出行和产业带动的能力平台。数据中心将有效支撑建设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标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有利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充换电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路侧基础设施等汽车产业链相关的大数据采集与动态监管,推动构建融政府监管、安全预警、测试评价等多场景综合应用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新生态。基于网联数据的大数据计算(面向安全、节能、高效出行生态的统筹/协同等业务应用)实现物理空间与车、交通、环境等信息要素的相互映射,两者通过标准化交互、高效协同、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能力,解决系统性的资源优化与配置问题,促进人车路运行按需响应、快速迭代、动态优化、最终实现超视距感知、驾驶环境态势认知、预测性控制、交通智能调度、系统性能优化。一、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云平台:包括云平台软件、大数据平台软件、IT硬件和视频模块的部署。2.SaaS服务:包括数据治理、高精地图。3.监管与运营平台:包括开放道路测试平台、车路协同运维平台、智能网联车路
2022年6月29日
其他

中国电子城市大脑再下一城:6337万中标泸州智慧城市

中国政府采购网公示《泸州市“城市大脑”项目(数字底座及应用场景)公开招标中标结果公告》,泸州市数字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中标,(成交)金额63,370,000.00元。一、评审情况汇总表据企查查,泸州市数字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股东(数字泸州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00%、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持股36.00%、中电(泸州)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5.00%)二、项目目标以"数字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主线,聚焦城市治理及民生服务效能综合提升,加快建设智慧泸州的一体化赋能平台,积极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创新,聚焦服务群众、城市治理、政务管理的“痛点”“难点”“堵点”,强化慧政利企便民应用场景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助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三、项目简介本项目1个包,采购软件服务供应商1
2022年6月27日
其他

边缘学习:隐私计算需求与应用场景、风险与技术挑战(2022白皮书)

本白皮书针对边缘学习中隐私计算需求与应用场景、风险与技术挑战、技术架构与关键技术、实践与案例分析方面展开论述,为学术界与产业界开展面向边缘学习的隐私计算技术方面的研究、实践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以下推荐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安全工作组发布的报告全文,供行业参考。回复本订阅号智慧城市行业动态“边缘学习0626”,可下载本文献。来源
2022年6月26日
其他

投资9.9亿:长沙低碳智慧园(能源专项),附实施方案

中技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受长沙麓谷城市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的委托,对世界计算•长沙智谷智慧综合能源专项投建运一体化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欢迎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参与投标。点击阅读原文,查阅招标公告。项目投资估算:估算投资额约为
2022年6月24日
其他

数字资产——数字权益白皮书(2022年)

2021年10月14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指导下,由蔡维德教授团队撰稿并发布了《非同质化权益(NFR)白皮书》,创新性地提出了NFR在中国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探索数字权益确权、存储、转移、流通的合规手段,为数字资产领域开辟了有别于NFT的新路径。《中国数字权益白皮书》作为这一白皮书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在以下三方面做出了努力:1、对数字资产相关的几个概念做出了清晰的定义,并对这几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做出了明确的界定;2、提出了鲜明的主张:侧重“避实就虚”的NET是数字资产领域发展的“上半场”,而侧重“虚实融合”的NFR将会引领数字资产领域发展的下半场;3、建立了以“技术+法律+品牌”为核心的数字品牌资产交易评价体系。众所周知,元宇宙还在起步阶段,区块链和数字资产作为新生事物,正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我们既要乐观地预测观念变革、技术进步等因素对未来社会和产业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也要认真面对其在实际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偏差性,并共同探索和实践。2022年3月美国总统发布的数字资产行政令是一个重要分水岭,代表数字资产趋势是真实的,已经走向不归路上。而数字资产的治理和监管也是行政令的一个重点。科技发展与治理监管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只有在合规环境下,新型数字经济产业才能安全有序的发展。就在本白皮书即将发布之际,全球的数字资产和数字货币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特币和以太币都经历大幅度的修正——近六周内超过1240亿美兀的资金蒸发殆尽;而用于NFT交易费用从2022年6月占以太坊费用46.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元宇宙”虚拟数字人影响力报告(中国传媒大学发布)

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或违反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请联系SmartCityOfChina@126.com删除。以下为广告
2022年2月22日
其他

数据安全:关键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全文)

近年来,国内数字经济和信息产业蓬勃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不断落地应用。本研究报告通过调研访谈的方式研究梳理我国数据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发展驱动力以及现状,形成总体的数据安全技术与产业发展视图。同时,分析总结数据安全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数据安全技术及产业发展进行了趋势研判,为相关企业开展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建设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报告提出:1、数据安全技术总体视图。当前数据安全技术快速发展,技术领域不断细分,技术体系不断完善。在借鉴Gartner
2021年12月27日
其他

"一网统管"国家/省/市数据库如何建?住建部发布国标(附征求意见稿)

近日,住建部发布《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为指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工作体系,规范国家、省级和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风险防控水平,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文件。1、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汇聚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相关数据资源的“一网统管”信息化平台,涉及范围广,牵扯部门多,现阶段以支撑城市运行安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为主,随着“一网统管”体制机制逐步健全,运行管理服务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再逐步向其它业务领域延伸拓展。2、标准规定了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的总体要求,国家平台、省级平台和市级平台数据的内容和数据项等。3、标准件适用于国家、省级和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库的建库。4、标准给出了国家平台数据框架图5、标准给出了省级平台数据框架图6、标准给出了市级平台数据框架图以下标准的意见稿部分内容,欢迎标准用户为标准提供宝贵的意见。回复本订阅号“一网统管数据”,可下载本意见稿。来源
2021年9月11日
其他

武汉发布《新型智慧城市实施方案》(2021,全文)

2020年12月31日,武汉市政府官网发布《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将武汉市建设成为多方面具备全国标杆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武汉市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按照“1153”总体架构(即1个云网,1个大脑,政府管理、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生态宜居等5大重点应用领域,运行管理、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3大保障体系),构建智慧城市“超级大脑”,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民生服务“一码互联”、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治理“一网共治”、企业服务“一站直通”,将武汉市建设成为多方面具备全国标杆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武汉市明确提出,抓紧完成城市大脑数据、应用支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四大中枢基础能力建设,确保2021年城市大脑赋能智慧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推动政府数据开放水平进入全国前列,2022年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达到80%及以上。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比例2021年达到98%以上,“全市通办”和“一张身份办成事”事项分别达到200项以上。2021年集成各类政府办公智能应用30项以上,打造“一机观全城”的数据座舱。武汉还将推进民生服务“一码互联”。整合汇聚现有移动民生服务,打造统一的城市服务入口,覆盖生活缴费、智慧停车、公共交通出行、预约挂号、社保公积金查询、交通违法处理等各类信息服务,2020年实现30项公共服务一站聚合、一码互联,2021年6月底之前连接医疗、养老、社保、交通、文化、体育、旅游、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在停车缴费等场景中推行无感支付。武汉将超前布局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移动网、固网“双千兆城市”。推进5G网络实现全市域连续覆盖,确保全市5G网络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推动武汉超算中心建设,峰值计算能力达到同期全球先进水平。此外,武汉将整合车流、人流、物流和市政基础设施等数据资源,实施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指挥和管理,提高通行效率、运力衔接和应急处理水平,2021年城市拥堵指数下降10%,2022年下降25%。——————————————以下为《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全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省关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部署,加快提升具有武汉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指导未来三年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应用创新为驱动,助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模式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二)建设原则——应用导向,服务群众。坚持将人民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实际困难。——强化统筹,共建共享。坚持统筹集约建设云网基础设施、城市大脑等统一支撑体系,推进数据资源深度整合与开发利用。——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坚持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制度先行,安全可控。坚持完善制度规范体系,强化网络安全措施落实,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安全可控。(三)建设目标按照“1153”总体架构(即1个云网,1个大脑,政府管理、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创新、生态宜居等5大重点应用领域,运行管理、标准规范、信息安全等3大保障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构建智慧城市“超级大脑”(以下简称“城市大脑”),强化对城市的全面感知、智能分析、精准研判、协同指挥和应急处置,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民生服务“一码互联”、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治理“一网共治”、企业服务“一站直通”,促进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市民体验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将我市建设成为多方面具备全国标杆水平的新型智慧城市。二、八项核心任务(一)全力打造城市大脑。建设城市大脑基础平台,以城市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为主线,打造感知、联结、计算、运用“四位一体”的城市大脑,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数据中枢,形成汇聚、治理、共享、分析、开放的数据支撑体系,构建统一对外数据服务能力。建设应用支撑中枢,提供公共业务支撑和技术支撑,形成便捷部署能力。建设人工智能中枢,构建AI算法模型库,支撑城市各类智能化场景应用,提供人工智能算力。建设区块链中枢,构建平台化、标准化、组件化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为电子证照、信用监管等各类应用提供统一的区块链基础能力。抓紧完成城市大脑数据、应用支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四大中枢基础能力建设,确保2021年城市大脑赋能智慧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责任单位:市直各相关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下同〉)(二)推进数据汇聚共享开放。完善数据资源汇聚和共享机制,加强数据资源统筹管理,提升数据资源“聚、通、用”水平。及时更新发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推进基础数据向城市大脑汇聚。加强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治理,构建“四标五实”城市运行数据底盘,完善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
其他

5.38亿,天府新区数字城市中标(附采购清单+报价单)

2020年12月7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数字城市建设2020-2021年行动计划项目公开招标公告发布,预算538800000元。2020年12月29日,中标公告发布,四川云从天府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标(注: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金额538,285,467.00元。一、项目总体目标通过天府新区“数字城市”建设,实现公园城市在网络空间、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的同步表达,建立城市智能运行模式和智能治理体系,实现基础设施一体感知、数据资源统一共享、智慧能力统一支撑、产业经济高质高效、城市治理精细协同、生活环境绿色宜居、公共服务便捷普惠。通过数字化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做强成都“主干”、引领带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成国内一流数字城市。基础设施一体感知。建成深度感知、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物联网络,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覆盖率显著提高,城市要素变成数据要素,精准反映城市运行态势。数据资源统一共享。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和产业经济、城市治理、生态宜居、公共服务等主题信息资源库基本完善。数据统筹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信息资源目录归集工作完成,消除信息孤岛。智慧能力统一支撑。建成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统一、安全统一的“城市大脑”,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数字孪生平台等等共性支撑平台有效支撑各类智慧应用。建成决策指挥和联动调度中枢。产业经济高质高效。实现对新区经济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动态展示和实时管理。数字产业化快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形成协同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城市治理精细协同。规监管一体化基本实现,城市规划水平及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提高。形成动态监测、智能预警、扁平指挥、协同联动、快速处置、精准监管的城市管理体系。生活环境绿色宜居。实现新区空气质量的检测,实时掌握各类环境数据的变化情况,并开展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建设园林绿化一体化管控体系,实现管理养护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实现物联网、5G
其他

重磅!上海发布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全文)

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20年底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要求深刻认识上海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明确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意见》指出,要坚持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坚持全方位赋能,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坚持革命性重塑,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同时,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以下是意见全文: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部署,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巩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构筑上海未来新的战略优势,现就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认识上海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面向未来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速推动数字时代的全面到来。数字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深刻变革全球生产组织和贸易结构,重新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全面重塑城市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随着数据资源在链接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引领型、功能型、关键型要素地位不断突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成为上海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作为超大城市,上海人口多、流量大、功能密,具有复杂巨系统的特征,城市建设、发展、运行、治理各方面情形交织、错综复杂,必须充分运用数字化方式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子,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上海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大力发展在线新经济,打造一流数字基础设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城市数字化转型这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进一步增强坚定性和紧迫感,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全力做好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这篇大文章,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二、明确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上海“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攻方向之一,主动顺应和掌握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趋势新机遇,科学遵循城市运行和发展规律,持续深化上海各领域数字化发展的先发优势,从“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全局出发,统筹推进城市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率先探索新经验,用数字化方式创造性解决超大城市治理和发展难题;率先应用新技术,用数字化场景牵引技术创新和广阔市场空间;率先转换新动能,用数据要素配置链接全球资源、大力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潜力,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创造人民城市数字化美好生活体验,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扎实基础。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形成基本框架。数字化基础设施国际一流,数字经济全国领先,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功能完善,建成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和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数字生活成为新风尚,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字生活服务生态,形成人人享有更具品质、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新范式。治理能力全面跃升,数字规则更加完备,数据要素高效流动,形成引领全国的超大城市数字治理新模式。到2035年,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三、坚持整体性转变,推动“经济、生活、治理”全面数字化转型强化系统集成、整体提升,实现经济数字化形成新供给、生活数字化满足新需求、治理数字化优化新环境,推动三大领域相互协同、互为促进,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一)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放大数字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做优做强城市核心功能,助力“五型经济”发展。加快建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以数据流动牵引资金、人才、技术、知识等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建立跨地域科技资源的协作网络,疏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双向链接快车道。加快生产制造、科技研发、金融服务、商贸流通、航运物流、专业服务、农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贯通发展,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引领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全力打响新生代互联网经济品牌,大力发展新应用、创造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培育新职业,做大新兴消费市场,以互惠互利为价值导向,形成数字经济的竞争新优势。(二)推动生活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政府、企业、社会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业务协同、数据联动。结合新技术和新制度的供给,以数字化推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养老、就业、社保等基本民生保障更均衡、更精准、更充分,打造智慧医院、数字校园、社区生活服务等一批数字化示范场景。发挥社会和市场活力,推进商业、文娱、体育、出行、旅游等质量民生服务数字化新模式、新业态健康发展,加快城市公共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商圈平台、社区智慧物流网络、新能源设施终端等生活“新基建”。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融入数字化进程,不断丰富数字文创、数字内容等相关服务供给。着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倡导各类公共服务“数字无障碍”,面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推进相关服务的适应性改造,创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三)推动治理数字化转型,提高现代化治理效能。把牢人民城市的生命体征,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数治”新范式。以“云网端边安”一体化数据资源服务平台为载体,形成“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融合创新的发展格局。拓展“一网通办”建设,围绕企业群众实际需求,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一件事”基本覆盖高频事项,构建全方位、全覆盖服务体系。深化“一网统管”建设,聚焦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规划建设、城市网格化管理、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实现态势全面感知、风险监测预警、趋势智能研判、资源统筹调度、行动人机协同。以党建为引领,加强数字赋能多元化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群团组织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四、坚持全方位赋能,构建数据驱动的数字城市基本框架加快构筑数据新要素体系、数字新技术体系和城市数字新底座,充分释放数字化蕴含的巨大能量,以数字维度全方位赋能城市迭代进化、加速创新。(四)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形成新治理力和生产力。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为导向,全闭环、系统性优化数据采集、协同、共享、应用等各流程环节,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放共享,逐步建立完善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加快释放数据要素改革红利,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具有活力的数据运营服务生态,积极完善数字贸易要素流动机制,探索形成信息便利化体系,引导建立数据治理和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数据价值最大化发掘,进一步提升社会生产力和运行效率。(五)以新技术广泛应用为重点,大力提升城市创新能级。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千兆宽带、5G、卫星互联网等高速网络覆盖,建设高性能公共算力中心,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平台,坚实支撑经济发展、市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等各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支持下一代信息通信、高端芯片、核心软件、V2X车路协同等新技术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先试先用,率先规模化落地,进一步巩固数字技术优势。聚焦类脑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重点领域,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功能型平台建设,大力提升城市数字化创新策源能力。(六)以数字底座为支撑,全面赋能城市复杂巨系统。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物联、数联、智联”的城市数字底座。构建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纳入地理空间、生态环境、建筑结构、物品标识、人员活动、车辆状态、安全监测、能源状态、设施设备运行等数据。系统规划“城市神经元系统”,科学部署视频图像、监测传感、控制执行等感知终端,实现城市要素全面AIoT化。搭建“轻量化、集中化、共享化”的城市智能中枢,围绕数据协同、技术协同、业务协同,汇聚政务服务、城市运行感知、市场与社会主体等多源异构数据,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平台数据对接。五、坚持革命性重塑,引导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城市以全面数字化转型,推动城市各领域全方面的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生态构建,创造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发展路径。(七)再造数字时代的社会运转流程。引导企业实现基于数据的“决策革命”,化解复杂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筑新型数字化能力和竞争优势。引导市民重塑数字时代的认知能力与思维模式,更加注重自身数据管理、信用维护、隐私保护、协同共治,使人人都成为数据的生产者、治理者、使用者、获益者,以数字化激发城市生命体每一个细胞的活力。推动政府以数据驱动流程再造,践行“整体政府”服务理念,以数据为基础精准施策和科学治理,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变被动响应为主动发现。(八)重构数字时代的社会管理规则。深入落实“管行业也要管数字化转型”的新理念新要求,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变革。实施包容审慎、支持创新的监管制度,试点监管沙箱等创新支持机制,着力消除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性门槛,为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全面审视数字化发展的法治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数字规则,强化知识产权等保护力度。开展伦理道德等社会规则研究和风险防范干预。加强数据、系统、网络、产品、安全等标准体系建设。围绕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加快构建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大安全格局。(九)塑造数字时代的城市全新功能。融合应用数字孪生城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城市“规建管用”一体化闭环运转,实现城市决策“一张图”、城市治理“一盘棋”,为城市精细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说明书”。推进城市建筑、市政设施和地下管线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和信息备案,实时监测感知建筑设施运行态势,利用城市运行数据,前瞻规划和动态推演,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城市可视化、可验证、可诊断、可预测、可学习、可决策、可交互的“七可能力”,使城市更聪明、更智慧。(十)重建数字时代的城市运行生态。从企业市民和城市运行高频急难的问题难点中发现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形成“揭榜挂帅”的建设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数字化转型场景运营,全面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大力引导、支持建设各类数字化公共平台,吸引各类创新要素、创新资源集聚,打造成为链接协同创新的开放平台,链接产业发展的赋能平台,链接城市治理的智慧平台,链接美好生活的服务平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城市创新生态圈。六、创新工作推进机制,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强化动态调整和供需匹配,通过数字化转型,将各领域堵点难点转化为发展亮点,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格局。(十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充分发挥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充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力量,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和推进机制,做好重大政策举措的统筹推进和考核评估,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组织联动。形成城市数字化转型专家咨询机制,成立社会化专业研究机构和应用促进中心。各区、各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充分整合、归并原有的相关领导机制和议事协调组织,参照成立本地区、本部门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专班,通过深入开展大调研,科学制定行动方案,强化各级财政资金等要素保障,系统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十二)提高专业能力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化能力,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不断学习数字化新知识新本领,掌握和遵循超大城市发展规律,培养运用数字化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觉赶上时代潮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增加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培训内容,各部门要加强相关专业培训。强化全民“数字素养”教育,鼓励高校、社会机构等面向各类群体建立数字化技术终身学习平台和培训体系。(十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将场景和数据开放作为育商招商的重要力量,不断培育壮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引导金融资本有效支持数字化转型,加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强化载体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错位、相对集聚的数字产业特色园区和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形成生态链强大吸附力。鼓励面向数字化的创新创业,支持解决方案集成商快速发展,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十四)加大先行先试和示范建设力度。加快重点区域率先数字化转型,支持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国际数据港,开展国际合作规则先行先试,积极参与数字技术、贸易、税收等国际规则制定,推动五大新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等重点地区数字化建设更新。支持企业共建“数字长三角”和“数字丝绸之路”,深化国内国际合作交流。支持各区因地制宜、凸显特色,打造一批综合性强、带动面广的应用场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为全市乃至全国数字化转型创造经验、提供样板。(十五)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坚持面向市民、基层、市场,更多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数字化转型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加强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方面的经验创造,不断提升广大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人民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其他

2021年起,这条新规定影响企业的【招投标】!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要求主管预算单位要组织评估本部门及所属单位政府采购项目,对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采购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一是小额采购项目(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二是对超过前述金额的采购项目,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预留的采购份额在政府采购预算中单独列示,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小编注: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建筑业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为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1、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2、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3、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一、印发《办法》的主要考虑是什么?答: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支持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011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财库﹝2011﹞181号),通过预留份额、评审优惠等措施,扩大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份额。办法实施以来,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目前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金额占政府采购总规模的比例超过70%。但是,政策执行中也逐渐暴露出预留份额措施不够细化、采购人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为落实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完善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相关要求,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修订了《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办法》的实施,对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二、修订后的《办法》明确和细化了哪些支持中小企业的措施?答:修订后的《办法》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完善:(一)细化预留份额的规定。要求主管预算单位要组织评估本部门及所属单位政府采购项目,对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采购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一是小额采购项目(200万元以下的货物、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二是对超过前述金额的采购项目,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预留的采购份额在政府采购预算中单独列示,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二)完善政府采购项目价格评审优惠方法。修订后的办法要求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对未预留份额的采购项目或者采购包评审时给予小微企业报价6%—10%(工程项目为3%-5%)的价格扣除。同时明确,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采用综合评估法但未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价格分的,评标时应当在采用原报价进行评分的基础上增加其价格得分的3%-5%作为其价格分。(三)多措并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办法》在资金支付、信用担保等方面对支持中小企业也作出了规定。一是鼓励采购人适当缩短对中小企业的支付期限,提高预付款比例;二是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引导中小企业采用信用担保手段,为中小企业在投标(响应)保证、履约保证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三是鼓励中小企业依法合规通过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四)增强可操作性。为推动预算单位更好地落实预留份额政策,《办法》细化了预留份额四种具体方式,包括采购项目整体预留、设置专门采购包、采购人要求联合体参加或者要求供应商分包等;明确了不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可以不预留给中小企业的五种具体情形,便于采购人科学合理地预留采购项目。同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了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供应商、主管部门等相关主体责任,增强了政策执行的刚性。三、预算单位应当如何落实好政策?答:各级预算单位应当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按照《办法》规定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主管预算单位应当组织评估本部门及所属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统筹制定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的具体方案,对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采购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并在采购预算中单独列示。二是加强采购需求管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在采购文件中明确本项目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或者对小微企业给予评审优惠的具体措施。例如,整体预留采购项目、设置采购包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或者要求以联合体形式参加、供应商向中小企业分包的,要明确预留的标的和金额,并在供应商资格条件中作出规定;未预留份额的,要明确有关价格扣除比例或者价格分加分比例;鼓励采购人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支付期限、预付款比例等方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优惠条件。三是对涉及中小企业采购的预算项目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合理设置绩效目标和指标,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有关政策要求,定期开展绩效监控和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四是主管预算单位应当自2022年起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本部门上一年度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和采购的具体情况,并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开预留项目执行情况。未达到本办法规定的预留份额比例的,应当作出说明。财政部将把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有关情况纳入监管范围,作为政府采购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各省级财政部门也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实现对中小企业精准支持。四、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中小企业是否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材料?答: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享受扶持政策,只需要出具《中小企业声明函》作为中小企业身份证明文件。中小企业应当按照《办法》规定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如实填写并提交《中小企业声明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要求中小企业供应商提交《中小企业声明函》之外的证明文件,或事先获得认定及进入名录库等。中小企业对其声明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声明函内容不实的,属于提供虚假材料谋取中标、成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为方便广大中小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识别企业规模类型,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发了中小企业规模类型自测小程序,并于2020年2月27日上线运行,在国务院客户端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均有链接,广大中小企业和各类社会机构填写企业所属的行业和指标数据自动生成企业规模类型测试结果,目前已向社会公众提供超过80万次查询服务。对中小企业的规模类型有争议时,《办法》规定,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投诉处理及政府采购行政处罚中对中小企业的认定,由货物制造商或者工程、服务供应商注册登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应当在收到关于协助开展中小企业认定函后10个工作日内做出书面答复。五、对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哪些建议?答:为更好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议中小企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中国政府采购网,及时发现商机。目前中国政府采购网已实现全国范围内全覆盖,采购意向公告、招标公告等各类采购信息均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集中统一发布。建议中小企业明确专人,随时关注中国政府采购网上的采购意向、采购公告(包括招标公告、竞争性谈判公告、竞争性磋商公告等)信息,并参考采购意向公告内容,选择感兴趣的项目,提前做好参与政府采购的相关准备工作。二是按照采购文件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办法》规定了采购项目涉及中小企业采购的,采购文件应当包含的内容。在政府采购网公开发布的采购公告会载明获取采购文件时间、地点和方式,中小企业要按照采购公告的指引,及时获取采购文件,并根据采购文件要求,认真准备响应文件和《中小企业声明函》,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交。三是配合做好监督检查、投诉处理有关调查工作。在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投诉处理过程中需要对中小企业进行认定的,不需要中小企业提出申请,而是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向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发函,请其作出认定。政府部门针对中小企业认定开展相关调查时,供应商要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四是认真学习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维护合法权益。《办法》规定,未按要求实施价格扣除或者价格分加分的,属于未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政策。中小企业认为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未执行政策,采购过程或者中标、成交结果使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按照相应法律制度规定进行质疑、投诉,维护自身权益。以下是规定的全文:
其他

重磅!四部委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指导意见(全文)

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委28日向社会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同时,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以及部分能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布局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顶层设计,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使用率明显提升。公共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算力获取成本显著降低。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数据壁垒进一步打破,数据资源流通活力明显增强。大数据协同应用效果凸显,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行业数据大脑、城市数据大脑,全社会算力资源、数据资源向智力资源高效转化的态势基本形成,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统筹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指导意见明确,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以及部分能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布局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节点内部优化网络、能源等配套资源,引导数据中心集群化发展;汇聚联通政府和社会化算力资源,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完善数据流通共性支撑平台,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牵引带动数据加工分析、流通交易、软硬件研发制造等大数据产业生态集聚发展。节点之间建立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支持开展全国性算力资源调度,形成全国算力枢纽体系。指导意见要求,推进网络互联互通。优化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布局,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提升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互联互通质量,优化数据中心跨网、跨地域数据交互,实现更高质量数据传输服务。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能源配套机制。探索建立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机制,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加快制定数据中心能源效率国家标准,推动完善绿色数据中心标准体系。引导清洁能源开发使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指导意见强调,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打造“行业数据大脑”,推动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引导支持各行业上云用云,丰富云上应用供给,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以大数据、云服务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企业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此外,指导意见要求,强化大数据安全防护。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及应用。围绕服务器芯片、云操作系统、云数据库、中间件、分布式计算与存储、数据流通模型等环节,加强对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支持。鼓励IT设备制造商、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提供商、数字化转型企业等产业力量联合攻关,加快科技创新突破和安全可靠产品应用。强化大数据安全保障。加快构建贯穿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应用等一体协同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大数据安全可靠水平。以下是《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全文: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19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核心,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推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对于深化政企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全面支撑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深化大数据协同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以加快建设数据强国为目标,强化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的顶层统筹和要素流通,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统筹数据中心、云服务、数据流通与治理、数据应用、数据安全等关键环节,协同设计大数据中心体系总体架构和发展路径。科学求实,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实际,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尊重产业和技术发展规律,科学论证,精准施策。需求牵引,适度超前。以市场实际需求决定数据中心和服务资源供给。着眼引领全球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发展的长远目标,适度超前布局,预留发展空间。改革创新,完善生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破除制约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发展的政策瓶颈,着力营造适应大数据发展的创新生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市场有序发展。(三)总体思路。加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顶层设计。优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形成“数网”体系;加快建立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形成“数纽”体系;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数据流通与治理,打造数字供应链,形成“数链”体系;深化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金融、能源、交通、商贸、工业制造、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农业、科研、空间、生物等领域协同创新,繁荣各行业数据智能应用,形成“数脑”体系;加快提升大数据安全水平,强化对算力和数据资源的安全防护,形成“数盾”体系。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东西部数据中心实现结构性平衡,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使用率明显提升。公共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算力获取成本显著降低。政府部门间、政企间数据壁垒进一步打破,数据资源流通活力明显增强。大数据协同应用效果凸显,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批行业数据大脑、城市数据大脑,全社会算力资源、数据资源向智力资源高效转化的态势基本形成,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三、创新大数据中心体系构建统筹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重点区域,以及部分能源丰富、气候适宜的地区布局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节点内部优化网络、能源等配套资源,引导数据中心集群化发展;汇聚联通政府和社会化算力资源,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完善数据流通共性支撑平台,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牵引带动数据加工分析、流通交易、软硬件研发制造等大数据产业生态集聚发展。节点之间建立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支持开展全国性算力资源调度,形成全国算力枢纽体系。(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牵头,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四、优化数据中心布局(一)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发展区域数据中心集群,加强区域协同联动,优化政策环境,引导区域范围内数据中心集聚,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引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序发展规模适中、集约绿色的数据中心,服务本地区算力资源需求。对于效益差、能耗高的小散数据中心,要加快改造升级,提升效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地区负责)(二)推进网络互联互通。优化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布局,推进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提升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互联互通质量,优化数据中心跨网、跨地域数据交互,实现更高质量数据传输服务。积极推动在区域数据中心集群间,以及集群和主要城市间建立数据中心直连网络。加大对数据中心网络质量和保障能力的监测,提高网络通信质量。推动降低国内省际数字专线电路、互联网接入带宽等主要通信成本。(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各地区负责)(三)强化能源配套机制。探索建立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机制,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加快制定数据中心能源效率国家标准,推动完善绿色数据中心标准体系。引导清洁能源开发使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鼓励数据中心运营方加强内部能耗数据监测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各地区结合布局导向,探索优化能耗政策,在区域范围内探索跨省能耗和效益分担共享合作。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数据中心节能和绿色化改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牵头,各地区负责)(四)拓展基础设施国际合作。持续加强数据中心建设与使用的国际交流合作。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动数据中心联通共用,提升全球化信息服务能力。加速“一带一路”国际关口局、边境站、跨境陆海缆建设,沿途积极开展国际数据中心建设或合作运营。整合算力和数据资源,加快提升产业链端到端交付能力和运营能力,促进开展高质量国际合作。(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地区负责)五、推动算力资源服务化(一)构建一体化算力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以云服务方式提供算力资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门槛。支持建设高水平云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资源调度能力。支持政企合作,打造集成基础算力资源和公共数据开发利用环境的公共算力服务,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支持企业发挥市场化主体作用,创新技术模式和服务体验,打造集成专业算力资源和行业数据开发利用环境的行业算力服务,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各地区、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优化算力资源需求结构。以应用为导向,充分发挥云集约调度优势,引导各行业合理使用算力资源,提升基础设施利用效能。对于需后台加工存储、对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支持向能源丰富、气候适宜地区的数据中心集群调度;对于面向高频次业务调用、对网络时延要求极高的业务,支持向城市级高性能、边缘数据中心调度;对于其它算力需求,支持向本区域内数据中心集群调度。(各地区、各部门按职责分别负责)六、加速数据流通融合(一)健全数据流通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数据资源采集、处理、确权、使用、流通、交易等环节的制度法规和机制化运营流程。建立完善数据资源质量评估与价格形成机制。完善覆盖原始数据、脱敏处理数据、模型化数据和人工智能化数据等不同数据开发层级的新型大数据综合交易机制。探索有利于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形成的财税金融政策体系。开展数据管理能力评估贯标,引导各行业、各领域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促进政企数据对接融合。通过开放数据集、提供数据接口、数据沙箱等多种方式,鼓励开放对于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探索形成政企数据融合的标准规范和对接机制,支持政企双方数据联合校验和模型对接,有效满足政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市场化增值服务需求。(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地区、各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三)深化政务数据共享共用。充分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交换通道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机制,拓展政务数据共享范围。加快建设完善数据共享标准体系,解决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数据标准不一、数据理解难、机器可读性差、语义分歧等问题,进一步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牵头,各地区、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七、深化大数据应用创新(一)提升政务大数据综合治理能力。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推动开展大数据综合应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深化政务服务和监管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持各部门利用行业和监管数据,建设面向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数据靶场”,定期开展“数据演习”,为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开展决策研判和调度指挥提供数据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牵头,各部门、各地区按职能分工负责)(二)加强大数据公共服务支撑。聚焦大数据应用共性需求,鼓励构建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解析、数据可视化、语音智能问答、多语言机器翻译、数据挖掘分析等功能的大数据通用算法模型和控件库,提供规范统一的大数据服务支持。(各地区、各部门负责)(三)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打造“行业数据大脑”,推动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引导支持各行业上云用云,丰富云上应用供给,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以大数据、云服务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企业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培育数据驱动型企业。(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四)推进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标准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数据汇聚、共享和创新应用,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构建重点产业、重大工程数据库,为工业发展态势监测分析和预警预判提供数据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各地区、各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五)加快城市大数据创新应用。支持打造“城市数据大脑”,健全政府社会协同共治机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城市数据供应链,面向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提供数据支撑。加快构建城市级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打通城市数据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环节,促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各地区负责)八、强化大数据安全防护(一)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及应用。围绕服务器芯片、云操作系统、云数据库、中间件、分布式计算与存储、数据流通模型等环节,加强对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支持。鼓励IT设备制造商、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提供商、数字化转型企业等产业力量联合攻关,加快科技创新突破和安全可靠产品应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牵头,各地区负责)(二)强化大数据安全保障。加快构建贯穿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应用等一体协同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大数据安全可靠水平。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等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要求,开展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步运行网络安全设施,提升应对高级威胁攻击能力。加快研究完善海量数据汇聚融合的风险识别与防护技术、数据脱敏技术、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认证、数据加密保护机制及相关技术监测手段等。各行业加强上云应用的安全防护,保障业务在线安全运行。(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各地区、各部门负责)九、保障措施(一)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联动。依托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决策咨询的作用。各地区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统筹相关力量,积极推动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负责)(二)抓好任务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坚持小切口大带动,在大数据机制管理、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安全评估、标准制定、应用协同等方面积极探索,积累和推广先进经验。鼓励各地区创新相关配套政策,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和协同创新实施方案,并加快推进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中
2020年12月28日
其他

浪潮发布《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全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基筑本。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范围,将智能计算中心(以下简称“智算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重要代表纳入信息基础设施范畴。《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2020年制定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并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重大工程,在全国布局10个左右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高效能计算基础设施”。截至2020年10月,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北京、上海、合肥等13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随着AI产业化和产业AI化的深入发展,智算中心已受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并开展前瞻布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数字经济、智能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信息基础设施。2020年4月,浪潮前瞻性地提出“智算中心”概念。国家信息中心和浪潮开展联合研究,旨在明确智算中心的概念、内涵、功能定位和技术架构,初步探索智算中心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径,探讨建设智算中心的经济社会价值,为地方健康有序开展智算中心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分两个部分:1、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全文)2、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解读PPT。回复本订阅号“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建设指南”,即可下载全文。第一部分:建设指南第二部分:规划指南解读
2020年12月12日
其他

北京发布“十四五”智慧城市行动纲要(征集意见,全文)

为加快推动“十四五”时期北京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编制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征集意见稿)》(详见附件),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意见建议。公开征集意见时间为:2020年11月20日-11月27日。以下为全文回复本订阅号“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征集意见稿)“,下载全文。回复本订阅号“社会治理社区治理解决方案”,加入交流学习工作组。
2020年11月23日
其他

32省市区智慧城市(招投标)项目交流群

为方便用户交流,由我部读者服务中心、招标大数据工作组秘书处单位标讯宝支持,现公布32省市区【智慧城市、城市大脑、城市综合管理、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智慧社区、数字乡村、新基建、市域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县域】领域招投标项目、招投标文件交流(微信群),您可按需加入哦。本链接可转发他人,包括:央企项目群BATJ项目群辽宁项目群吉林项目群黑龙江项目群河北项目群山西项目群陕西项目群山东项目群安徽项目群江苏项目群浙江项目群河南项目群湖北项目群湖南项目群江西项目群福建项目群云南项目群海南项目群四川项目群贵州项目群广东项目群甘肃项目群青海项目群;新疆项目群广西项目群内蒙古项目群宁夏项目群;北京项目群天津项目群上海群重庆项目群雄安项目群进群后,将按上述区域分类,每个用户仅入一个项目群,申请多个直接忽略。24000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智慧城市/政务数据/新基建人脉资源。请点阅读原文
2020年11月11日
其他

阿里新品——“城市大脑” 的18个解决方案(全文下载)

本文中包括以下城市大脑18大方案:1、城市大脑:城市交通治理解决方案2、城市大脑:智慧旅游出行解决方案3、城市大脑:智慧交通运输综合解决方案4、城市大脑:智慧停车综合解决方案5、城市大脑:智慧城管解决方案6、城市大脑:智慧应急综合解决方案7、城市大脑:产业大脑解决方案8、城市大脑:企业诚信平台9、城市大脑:智慧监管解决方案10、城市大脑:智慧医疗解决方案11、城市大脑:政务数据中台12、城市大脑:城市工业智能解决方案13、城市大脑:畜牧养殖业综合解决方案14、城市大脑:社区微脑解决方案15、城市大脑:智慧党建综合解决方案16、城市大脑:智慧环保解决方案17、城市大脑:社会治理综合解决方案18、城市大脑:数字规划建设解决方案以下为正文:为了保障观赏效果,请横屏观看!回复本订阅号“阿里新品城市大脑18个解决方案”,下载本方案全文。推荐回复本订阅号“市域网格化治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载正式版标准;回复本订阅号”市域社会治理技术创新联盟及解决方案",加入市域治理群;回复本订阅号“销售群”,加入央企智慧城市/新基建/社会治理微群!回复本订阅号“中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下载案例材料!
2020年10月14日
其他

最新 | 阿里的数据治理报告(178页下载)

行动方案!原版PPT——图解50万亿“新基建”+“新机遇”全国首个!山东发布智慧城市分级分类建设地标!盘点:全国这6个省市已开启
2020年10月12日
其他

《数字政府—新基建》白皮书(附下载)

本文主要从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对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重点围绕新基建浪潮下的数字政府发展现状、数字政府基础设施的概念架构、数字政府基础设施评价体系和数字政府新基
2020年8月11日
其他

3776亿!云南的新基建项目清单来了(EXCEl下载)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下发了关于印发云南省新基建项目(2020-2022年)的通知。为支撑4大重点领域任务落地,云南省已梳理形成了第一批“新基建”项目清单,谋划项目665个,项目总投资3776亿元。各级政府连续3年每年统筹安排100亿元,其中省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附:云南省的
2020年8月10日
其他

院士报告: 城市大脑的痛点、突破(PPT)

定!重点项目公开2020年河南省8372亿重点建设项目(全名单)投资万亿!2020年14省份重点公路项目名单7亿!!雄安智慧化环卫项目启动可研!单一来源!10.5
其他

云南省的 “新基建” 方案发布了(附全文)

《云南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全文如下: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加快云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其他

发改委号令:智慧县城的发展机遇来临!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县城智慧化改造建设,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县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统筹资源、落实推进,保障项目质量、建设实效,并注意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2020年7月30日
其他

首发 !《市域网格化治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团体标准征求意见(附全文)

前言:随着的国家治理现化化的不断深化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网格化治理体系,集中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服务。网格化治理体系的建立对优化基层公共服务和管理,加强基层治理“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2020年7月13日
其他

杭 州 发 布 了 做 强 “城 市 大 脑” 的 决 定!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杭州实际,研究讨论了关于做强做优城市大脑、打造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窗口”的若干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坚持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扎实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1.重大意义。杭州是城市大脑的诞生地,城市大脑自2016年创立以来,在“三化融合”的有力推动下,实现了由交通治堵的局部探索向全面治城的重大跨越,在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方面展现出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城市大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对杭州城市大脑给予充分肯定,要求我们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既是新技术的策源地,也是新技术的实践地,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已成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决扛起责任担当,对标对表“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把城市大脑建设作为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的主要抓手,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回复本订阅号“社会/城市治理现代化”,下载专业文献!申请信息多,传递资料纯人工,回复不及时请您理解!2.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城市大脑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据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和全省数字浙江建设的工作部署,集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全面汇总整合全市各级各部门的海量基础数据,推动系统互通、数据互通,促进数据协同、业务协同、政企协同,打造直达民生、惠企、社会治理的丰富应用场景和数字驾驶舱,加快形成“一脑治全城、两端同赋能”的运行模式,不断完善城市治理现代化数字系统解决方案,奋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努力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3.建设原则。——全周期管理。把城市作为生命体、有机体,增强城市大脑的系统功能,全面实时感知人流、车流、物流、商流等城市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全程实时分析市民群众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的民生需求,全域实时处置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发生的事件,形成全景呈现常态运行情况、精准预警研判风险隐患、高效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复盘提出补短堵漏建议的有机闭环。——平战结合。围绕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交通和市政设施等各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数字化支撑,着眼防范化解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社会安全、重大活动、自然灾害等重大风险提供解决方案,推动一般常见问题及时处理、重大疑难问题有效解决、风险防范关口主动前移,真正做到平时好用、战时管用。——便民惠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数据资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主动回应市民群众与市场主体需求,聚焦用户体验,精心打造政策、服务、资金等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的各类应用场景,让群众爱不释手、企业可亲可感。——撬动变革。坚持理念创新引领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倒逼制度创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做法、机制和作风,通过应用新技术、推出新场景,从制度设计源头出发,确保“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落到实处,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倒逼政府自身改革,推动管理服务模式重塑。——安全高效。充分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的主导作用,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强化法律、政策、监管的统筹协调,深化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数据资源保护,一体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与开放应用水平。4.发展目标。到2022年,信息孤岛基本消除,公共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分析、决策能力取得突破,城市运行的数字映射实时呈现,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城市大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实现全方位、全市域的综合应用,形成对城市整体状态的即时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处置,推动公共资源高效调配、城市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到2035年,城市大脑深度融入市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同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确立,城市大脑成为杭州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二、整合数据资源,优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要素配置5.构建立体感知体系。完善城市运行实时感知手段,推动万物互联。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设施与城市路桥、管网、照明等公共设施功能集成,提升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智能感知水平。建立健全全市统一标准地址库,以标准地址关联人、房、企、事件等基本元素,实现对城市运转全要素的协同感知、一体治理。大力推广新型智能终端应用,支持在社区、公共场所、办公楼宇等部署智能服务终端。深化基层网格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向下延伸,贯通条与块的服务管理,形成市域治理的全量信息视图。6.推动全域数据互通。按照“范围全覆盖、数据全口径、标准全统一”要求,推进各系统和平台特别是在杭垂直机构等有效接入,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数据联通。加强与企业合作,促进政府、社会数据有效融合,打造全市集中共享的一体化数据中心。全力推动核心技术研发,提升计算能力,强化数据深度挖掘、关联关系分析等,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创新应用提供支撑。7.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分权限分层级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加快全市公共数据目录编制,充分利用省级公共数据开放目录,有序持续增加杭州特色开放数据。建设杭州公共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提升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的标准化程度。重点推进经济、环境、文化、卫生、城建城管等领域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鼓励社会各方开发数据访问工具,对公共数据资源进行深度加工和增值利用。探索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规则,引导设立数据交易机构,加强数据产权保护,推动形成繁荣有序的数据与数据价值交易市场。三、健全城市大脑平台架构,强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系统集成8.建强中枢系统。加快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多级节点研发部署,使城市大脑中枢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不断迭代升级。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在中枢系统融合应用,使城市大脑中枢系统成为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平台。提升中枢系统与节点的互联性,推动各级各部门业务信息实时在线、数据实时流动,破解政策、工作碎片化的问题,使城市大脑中枢系统成为政府内部条块融合的有效载体。9.优化部门系统和区、县(市)平台。加快市级部门统一部署的垂直应用系统建设,有效实现系统接口和数据向区、县(市)延伸,加快与部省级行业主管系统数据打通。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市)探索创新更多应用,推动场景共建共享和复制推广,使城市大脑应用全面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全市统一支撑体系优势,加强单部门业务应用和区、县(市)特色应用一体设计和流程优化,全面提升部门系统和区域平台建设水平。10.建设城市大脑数字界面。深化城市大脑APP和官网平台建设,建成集惠企便民服务、民意直通、信息推送、应用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界面,一屏呈现城市大脑全部应用场景。按照多元链接、多端进入的要求,加快支付宝应用、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接入终端开发,便利市民使用。加快城市大脑数字界面应用推广,联动线上线下送“码”推送,让市民、企业和游客在城市各个角落都能便捷链接大脑、享受数字服务。四、做强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提升新型智慧城市的治理能力11.拓展操作领域。构建分类指标体系,优化和丰富各类城市运行数字指标的呈现形式,建设市、区县(市)、部门、乡镇(街道)多层级的数字驾驶舱,推动全市域协同的数字化治理。完善全市城市安全隐患和安全风险一张图,大力建设公共卫生、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地下空间、特种设备、消防火灾、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领域应急数字驾驶舱,消除治理盲点。围绕市域统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等突出短板,加快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驾驶模块开发,拓展移动端入口,实现“一部手机治理一个城市”。12.提高实战功能。按照实战要求,完善数字驾驶舱权限设定、指标监测、任务下达、决策参考等功能。细化权限设定,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级呈现个性化的驾驶舱界面,让不同城市管理者拥有相应的查看、使用、操作权限。增强对城市运行核心关键数据监测能力,完善监测指标规则,提升系统预警和应急处置预案启动的触发敏感度。建立工作任务一键下达机制,管理人员在线跟踪,执行人员及时更新任务状态,高效、透明完成各项工作。探索建设决策参考模块,根据历史数据、同类城市指标等生成辅助科学决策的报告。13.建立健全机长制。深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字驾驶舱建设,形成“五级机长制”。城市决策者按照权限分级对全市性重大突发事件进行指挥处置。区、县(市)驾驶舱负责辖区绝大多数事件的常态化处置。乡镇(街道)驾驶舱重在抓处置、强实战,重点处置具体问题。村(社区)要强化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现场处置的能力。五、深化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新型智慧城市更加惠企利民14.充分发挥“杭州健康码”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重大疾病防控库、个人健康信息库、法人健康信息库”三大信息库,结合社会治理相关数据库,延伸移动端功能,拓展“一人一码”公共服务。开发应用智慧亚运等项目,推动健康码与就医、养老、健身等功能相集成,与特定行业从业资质相整合,与重大赛事会展活动相关联,加快健康码使用从疫情防控向日常服务应用转变,使健康码在提升公共卫生现代化水平中发挥更重要作用。15.做实“亲清在线”数字平台。深化“亲清在线”五大在线功能,推动涉企政策“应上尽上”,加快涉企服务事项全部一站通办、一键直达、一次不跑。加快整合线下行政服务中心、线上“杭州政务服务”及市直各部门政务服务APP资源,做精做优政务服务平台的市民版和企业版,推动更多群众和企业关注度高、获得感强的“一件事”网上通办、移动能办、刷脸可办。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实时在线,时机成熟时撤销实体化的行政服务中心,提供适当的人工辅助服务。16.提升场景应用的广度深度。优化提升现有场景,全面推动新场景设计研发,推广停车“先离场后付费”“有车位无违停”、就医“先看病后付费”“最多付一次”、旅游“10秒找空房、20秒景点入园、30秒酒店入住”“多游一小时”等具体理念的新实践。深化智慧党建“1+10”场景,提升党群工作在线服务水平。建立以用户黏合度为导向的场景建设应用评价机制,突出注册人数及日活率、使用率、满意率等核心指标,通过实时监测、比对分析,全方位准确评价场景运行质量,形成城市大脑惠企便民场景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六、强化城市大脑安全支撑,确保新型智慧城市高效稳定运行17.提升数据安全。建立健全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等制度,加快形成涵盖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防止数据泄露。围绕城市运行、企业经营、市民生活等层面的数据安全保障需要,构建关键基础设施和数字系统目录体系,提高重点领域数据安全水平。建立健全第三方安全审计、实时监督机制,加强对云数据存储及应用场景、数字驾驶舱开发运维过程的安全管控,确保核心数据绝对安全。18.制定负面清单。充分保护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按照合法、正当、必要、适度的要求,采集使用有关数据。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等,一律不得以城市大脑的名义采集使用。需采集使用个人数据的,应明确采集使用的目的、种类、数量、频度、方式、范围等规则,一律不得在规则之外采集使用数据。已在城市大脑协同使用的数据,一律不得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重复采集。19.保障运行稳定。提升城市大脑硬件设施和要害系统的安全标准,加固中枢系统、数字驾驶舱和应用场景的安全堤坝,集成运用数据加密、分级保护、灾难备份等安全技术与措施,确保城市大脑运转安全、高效。深化网络安全应急管理,科学编制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城市大脑应对网络攻击的能力。
2020年7月12日
其他

参考|社会治理云平台解决方案PPT

回复本订阅号“新基建”加入全国3000企业数字基建产业链微信群!回复本计阅号“社会治理现代化”,下载全文PDF!申请信息多,传递资料纯人工,回复不及时请您理解!
其他

社区治理与服务模式解决方案【PPT】

行动方案!原版PPT——图解50万亿“新基建”+“新机遇”全国首个!山东发布智慧城市分级分类建设地标!盘点:全国这6个省市已开启
其他

浦东的 “城市大脑3.0” 上线了(附五大特点)

2020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又有了新的变化,“一网统管”浦东“城市大脑”3.0来了。回复本订阅号“新基建”加入全国3000企业数字基建产业链微信群!“春晖路406号万家生鲜超市出现跨门经营现象,请及时处置。”高桥城管春晖路包干队员手机上接收到了中队
其他

【党员课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PT

行动方案!原版PPT——图解50万亿“新基建”+“新机遇”全国首个!山东发布智慧城市分级分类建设地标!盘点:全国这6个省市已开启
2020年6月25日
其他

【党校课程】社区治理现代化PPT

行动方案!原版PPT——图解50万亿“新基建”+“新机遇”全国首个!山东发布智慧城市分级分类建设地标!盘点:全国这6个省市已开启
2020年6月24日
其他

【赛迪新品】中国“新基建”发展报告(全文PPT)

本报告回答以下问题:1、我国是如何部署“新基建”的?2、“新基建”又是什么?3、“新基建”新在哪里?4、“新基建”七大热点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以及七大热点领域之间的内在关系如何?5、“新基建”的作用价值、定义范畴、建设内容、政府投资、参与主体等重点问题又该如何认识?6、“新基建”建设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欢迎下载!以下为正文:回复本订阅号“新基建发展研究报告”,下载本PDF文档;回复本订阅号“新基建”加入全国3000企业数字基建产业链微信群!
2020年6月17日
其他

“新基建” 的 重点企业 名单!(全文)

近日,新基建是招商引资重点。具体来说,“新基建”包括7大产业方向: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基建”将带来巨大机会,大量企业会在“新基建”中受益,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招商政策。那么,这七大产业方向的重点企业到底有哪些呢?本文选取了619家重点目标企业,希望能为各位提供一定的参考!回复本订阅号“新基建企业名单”,获取全国3000数字基建企业名单!方向一,5G基站建设1产业链分布5G产业链条广泛,按产业链周期包括以下四类:1.规划期,主要为网络规划设计等领域企业。2.建设期,主要为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光模块、光纤光缆等基站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以及网络工程建设企业。3.运维期,主要为网络优化和运维等领域企业。4.应用期,主要为终端配件、手机终端、物联网等领域企业。2招商目标参考企业39家中兴通讯、烽火通信、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生益科技、光迅科技、中际旭创、华工科技、通宇通讯、硕贝德、信维通信、飞荣达、科创新源、卓胜微、大富科技、武汉凡谷、世嘉科技、东山精密、春兴精工、宜通世纪、华星创业、邦讯技术、国脉科技、杰赛科技、中通国脉、富春股份、数知科技、北讯集团、英维克、日海智能、中光防雷、乐鑫科技、博通集成、移远通信、广和通、移为通信、迪普科技、中新赛克、深信服。方向二、大数据中心1产业链分布包括大数据IT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获取、大数据存储、数据整合和分析、数据安全、数据应用和消费等领域企业。2招商目标参考企业40家天玑科技、银信科技、网宿科技、科大讯飞、四维图新、易联众、恒生电子、光环新网、紫光股份、数据港、海量数据、用友软件、久其软件、捷成股份、浪潮信息、华胜天成、荣之联、东方国信、拓尔思、美亚柏科、启明星辰、绿盟科技、卫士通、北信源、蓝盾股份、天源迪科、三联虹普、银之杰、汉得信息、卫宁软件、万达信息、海虹控股、利欧股份、天龙集团、明家科技、蓝色光标、吴通通讯、千方科技、东土科技、鼎捷软件。方向三、人工智能1产业链分布包含以下三类:1.基础层企业,AI芯片、数据资源、云计算平台等软硬件研发企业。2.技术层企业,算法理论、开发平台、应用技术等领域企业。3.应用层企业,行业解决方案(“AI+”)以及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企业。2招商目标参考企业100家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华为、科大讯飞、华大基因、海康威视、蚂蚁金服、字节跳动、京东、大疆创新、小米、中科曙光、网易、搜狗、浪潮、商汤科技、寒武纪科技、旷视科技、四维图新、思必驰、依图科技、高德地图、汉王科技、比特大陆、优必选、地平线机器人、云从科技、云知声、儒博科技、中星微电子、数据堂、触景无线、捷通华声、格灵深瞳、特斯联、奥比中光、声智科技、智臻智能、出门问问、Video++、Momenta、禾赛科技、智融集团、思派网络、影谱科技、虹软、海致BDP、西井科技、禾多科技、第四范式、云天励飞、人智科技、零零无线科技、亮台风、物灵科技、图森未来、新松机器人、速感科技、新石器、纵目科技、阅面科技、小鱼在家、MINIEYE、森亿智能、明略科技、中天微、全志科技、碳云智能、思岚科技、瑞为科技、海云数据、中科创达、翼展科技、速腾聚创、量化派、远鉴科技、智行者科技、云洲智能、神州泰岳、柏惠维康、深思考人工智能、小马智行、冰鉴科技、陌上花科技Yi+、图灵机器人、耐能人工智能、深睿医疗、Geek+、图玛深维、布丁机器人、三角兽科技、汇医慧影、普强信息、推想科技、驭势科技、中科慧眼、Gowild狗尾草、眼攀科技、GEO集奥聚合。方向四、工业互联网1产业链分布包含以下三类:1.边缘层企业,数据采集与处理等领域企业;2.平台层企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化驱动等领域企业;3.应用层企业,工业PaaS(平台即服务)等软件服务领域企业。2招商目标参考企业49家东方国信、用友网络、树根互联、航天云网、浪潮云、华为、工业富联、阿里云、徐工信息、紫光云引擎、索为、和利时、中海创、中电互联、智能云科、美的集团、研祥集团、腾讯云、中联重科、昆仑数据、瀚云科技、云道智造、宝信软件、启明信息、中国电信、研华科技、中船互联、联想、普奥、金蝶集团、寄云科技、石化盈科、中软国际、文思海辉、中电互联、朗坤科技、名匠智能、百度云、格创东智、中国移动、优也信息、上海电气、机智云、中服软件、华能集团、兰光创新、赛意信息、顶逸科技、擎天科技。方向五、特高压1产业链分布主要为换流阀、控制保护、电容器等产业链主要设备制造企业。2招商目标参考企业54家国电南瑞、长高集团、许继电气、炬华科技、国网信通、远光软件、林洋能源、海兴电力、汇金通、风范股份、金利华电、新宏泰、中元股份、通光线缆、平高电气、国电南自、大连电瓷、通达股份、安靠智电、科林电气、保变电气、精准信息、置信电气、汉缆股份、经纬辉开、长缆科技、广电电气、ST远程、东方铁塔、中环装备、四方股份、杭电股份、德威新材、华明装备、恒星科技、智慧能源、东材科技、中国西电、思源电气、亿嘉和、特变电工、*ST百特、电科院、涪陵电力、中电电机、*ST北讯、梦网集团、中天科技、卧龙电驱、长园集团、亨通光电、河钢股份、内蒙华电、神马电力。方向六、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1产业链分布主要为设计咨询、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增值服务等领域企业。2招商目标参考企业40家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中车、比亚迪、上海电气、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通号、隧道股份、广深铁路、康尼机电、华铁股份、晋亿实业、晋西车轴、天铁股份、新筑股份、汇川技术、太钢不锈、马钢股份、中国汽研、太原重工、明泰铝业、航天动力、时代新材、康拓红外、利源精致、鼎汉技术、英威腾、轴研科技、龙溪股份、海达股份、永贵电器、宝塔实业、博深工具、辉煌科技、金麒麟、天晟新材、华伍股份、双一科技、今创集团、飞鹿股份。方向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产业链分布包括产业链上游的设备生产商、中游的充电运营商、下游的整体方案解决商等领域企业。2招商目标参考企业297家上海正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艾能特(苏州)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安徽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安徽华记高科新能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ABB宝威再生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安徽绿建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普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旗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天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易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佑塞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中科海奥电气有限公司、安徽卓越电气有限公司、保定华电蓄能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北方吉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电研华源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标电子有限公司、北京方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富根电气有限公司、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网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昊瑞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和信瑞通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基业达电气有限公司、北京金冠华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凯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普瑞特高压输电技术公司、北京启源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清畅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北京仪能科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智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绿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思新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博耳(无锡)电力成套有限公司、常州合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华一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连罗宾森电源设备有限公司、鼎圣电气有限公司、东莞市深莞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多思达科技有限公司、飞宏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森达电气有限公司、福建网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福州捷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守源充电设备有限公司、福州天宇电气有限公司、富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阿尔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爱普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安和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华力电气有限公司、广东金南方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易的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易事特电源有限公司、广东正超电气有限公司、广东中研能源有限公司、广东中钰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百科尔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广州东方电科自动化有限公司、广州南方电力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南洋电缆有限公司、广州君盘实业有限公司、广州智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充充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国电南京自动化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国电南瑞三能电力仪表(南京)有限公司、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奥能电源设备有限公司、杭州大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国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快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世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杭州兴能互联技术有限公司、杭州亚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杭州中恒电气有限公司、合肥百川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同智机电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河南丰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黄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龙科充电桩有限公司、河南龙源平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瑞尔智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电气有限公司、河南锡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晨威高科有限公司、华电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华立科技有限公司、华威博奥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信正业电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惠州市龙鼎盛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积成电子有限公司、济源市丰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有限公司、江苏楚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德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海德森能源有限公司、江苏宏源电气有限公司、江苏华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科誉阳电气有限公司、江苏嘉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金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精一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林洋微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绿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江苏绿臻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瑞泰事达电气有限公司、江苏能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尚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腾威电子有限公司、江苏万邦充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苏万帮德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伟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银河同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营源祥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永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友腾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智绿充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科时代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江苏中凌高科技有限公司、金大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金坛市大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京瑞恒诚电气(北京)有限公司、凯迈(洛阳)电子有限公司、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洛阳嘉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交运集团工业有限公司、绵阳富邦电控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博路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大手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国电南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国信能源有限公司、南京科沃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绿展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能瑞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普斯迪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普天天纪楼宇智能有限公司、南京苏特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宇能仪表有限公司、南平瑞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南阳金冠电气有限公司、能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宁波新胜中压电器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普天新能源有限公司、泉州亿兴电力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恒盛有限公司、厦门闽光电气实业有限公司、厦门兴夏控恒昌自动化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科华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山大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速捷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泰开自动化有限公司、山东中茂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山西奥特新能源有限公司、陕西心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中兴祥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汕头众业达电器设备有限公司、上海埃士工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昂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畅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法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富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坤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华通电气有限公司、上海嘉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敬道电气有限公司、上海玖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南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普天东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森通智达新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台研节能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循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一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依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亦电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追日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充电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晶福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康普顿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科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奥耐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博拉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广天川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国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路德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华脉天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江机实业有限公司、深圳金宏威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菊水皇家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聚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凯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龙电电气有限公司、深圳前海中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桑鼎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深圳深泰明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盛弘电气有限公司、深圳思特克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同昌汇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先行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湘升电力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深圳旭明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英可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深圳索瑞德电子有限公司、深圳驿普乐氏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石家庄科林电气有限公司、石家庄通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思源清能电气电子有限公司、四川鲁斯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蜀杰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四川中电启明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和顺电气有限公司、苏州轻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润联电子有限公司、苏州伟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星倍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湖南智能电气有限公司、特变电工南京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天津广麒电源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平高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天津高士达电器有限公司、天津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源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天津双源津瑞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北方能源有限公司、武汉绿动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铭电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普天电源有限公司、武汉银桥南海光电有限公司、武汉中元华电科技有限公司、西湖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先控捷联电气有限公司、宿迁阳关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徐州润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徐州恒源电器有限公司、徐州新电高科电气有限公司、许昌继电器研究所有限公司、许继电器有限公司、许继电源有限公司、烟台东方电子玉麟电气有限公司、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盐城惠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扬州万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亿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益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优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长沙促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浙江晨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辉博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科畅电子有限公司、浙江南曼德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时通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硕维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拓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万马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续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震宇智慧(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泰量测技术有限公司、正星科技有限公司、郑州瑞能电气有限公司、郑州中电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中达电通有限公司、中电装备山东电子有限公司、中国泰坦能源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聚(杭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动力(福建)电力系统有限公司、中能电气(福清)有限公司、中山粤盛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中天昱品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科米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珠海泰坦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瓦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2020年6月15日
其他

北京 的 “新基建” 方案 出炉 了!(全文)

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一、基本目标和原则聚焦“新网络、新要素、新生态、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六大方向,到2022年,本市基本建成具备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对提高城市科技创新活力、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形成强有力支撑。整体建设遵循以下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社会投资主体作用,推动形成多元化参与的政企协同机制。——场景驱动、建用协同。以应用为牵引,聚焦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拓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融合发展。——夯实基础、培育生态。充分发挥集约化、智能化建设优势,夯实基础支撑能力。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业态发展,构建高精尖的产业链生态系统。——安全可控、创新发展。鼓励协同创新,完善标准规范,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安全水平。充分发挥创新共性平台的基础支撑作用。回复本订阅号“市域社会治理”,加入全国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交流群!回复本订阅号“新基建”加入全国3000企业数字基建产业链微信群!二、重点任务(一)
2020年6月10日
其他

福州市新基建行动方案(全文)

福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补齐短板,高站位高强度高质量推进福州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筑未来发展战略性新优势,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回复本订阅号“新基建”加入全国3000企业数字基建产业链微信群!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发展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省会排头兵作用,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应用导向、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聚焦创新成果转化、产业生态培育、应用场景拓展、信息安全保障,加快构建互联感知、智能高效、创新引领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不断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社会建设新需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二)总体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完备、融合基础设施广泛赋能、创新基础设施驱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设信息计算枢纽,打造城市新底座。构建形成信息基础设施“GTPP”(G级互联、T级出口、P级算力、P级存储)格局,为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打造坚实数字新底座。——夯实融合应用基础,培育产业新动能。推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深耕数字应用沃土,建成示范应用场景300个以上,畅通数字经济产业链省内循环,进一步释放新动能。——打造创新发展高地,构建数字新生态。围绕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大实验室”,布局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多元引领,人才、技术、资本集聚的创新基础新生态。二、重点任务(一)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1.建设泛在互联通信网络。加快推进“5G+光网”双千兆城市建设,超前布局5G网络,提升千兆网络入厂园、入社区、入户覆盖面。发挥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数据交换口岸作用,扩容“海峡光缆1号”出入口通道,增强辐射海峡和“海丝”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通信枢纽能级。推进IPv6规模部署应用,争取IPv6根服务器或根镜像服务器布局。将5G等通信设施相关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建设与主体工程同规划、同设计、同施工。2020年底,全市5G基站突破1.2万个,主城区、县城所在地等重点区域实现5G全覆盖,互联网出口带宽达24T。到2022年,5G基站超过3万个,实现在全国省会城市领先,互联网出口带宽超31T。〔责任单位:市通管办、市大数据委、市工信局、市城管委、市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通信运营商、广电网络福州分公司,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2.构筑万物互联感知网络。规模部署物联网终端和智能化传感器,拓展延伸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建设市级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感知设备统一接入、集中管理和感知数据共享利用,打造城市“触觉感知”能力。统一汇聚各类视频资源,优化智能视频点位布局,加快推进视频感知大数据平台、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打造城市“视觉感知”能力。建设市级融合通信平台,统一接入视频监控、视频会商、无线集群通讯等系统,打造快速联动的城市“通信感知”能力。〔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通管办,各通信运营商,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3.推广工业互联网。提升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福州)建设水平,推广解析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支持工业互联网基础赋能平台、行业特色平台、服务应用平台建设,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围绕纺织、玻璃、陶瓷、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培育1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行业示范平台。推动企业内外网升级,引导中小企业云端迁移,推动企业设备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无人工厂、培育“灯塔工厂”。到2022年,培育形成20家省级以上应用标杆企业,推动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标识注册5000万个以上,解析量达60万次。〔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电子信息集团,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4.提升“一网双平面”政务外网(智网)。深化政务外网横向接入网(智网)建设,增强数据流量和视频流量“一网双平面”承载能力。建成一平台(安全运营平台)、两中心(网络安全威胁情报中心、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中心),扩容升级汇聚层。到2022年,完成130个业务系统、330家市直单位和3000家县(市)区单位网络接入,实现智网核心层60G高速转发、汇聚层10G接入、接入层按需接入的高质量网络服务,为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网络互通、数据共享、应用协同提供有力支撑。(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各通信运营商)5.构筑卫星互联网。建设融合高通量卫星互联网通信和广域网无线通信为一体的新型智慧海洋综合基础设施,拓展高通量卫星互联网技术应用。完善北斗定位基准站网,到2022年建成10个以上北斗定位基准站,提升时空信息定位精度和实时获取能力,推广基于北斗车联网大数据平台的智能车载终端应用。建设海丝卫星服务基地,实现卫星数据的接收和处理。实施“卫星+”示范应用工程,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国土测绘方面推进卫星应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支持达华智能等企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支撑服务。〔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海渔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6.建设高水平数据中心。推进数据中心资源规模化集聚,大力支持国家级大数据资源汇聚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构建数据蓝海。发挥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试点优势,加快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中电数据产业园、贝瑞和康基因大数据中心等建设,新引进一批国家级健康医疗行业数据中心落地。加快建设国家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做大做强大型互联网企业区域性数据中心,推动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盘古天地东南区大数据中心、海丝卫星数据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数字福建”两朵云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福州城市数据中心、数据开放实验室建设,建设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创新基地,组建数据运营公司。筹划“海丝”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海丝”数据枢纽。依托世界遗产大会机遇,建设世界文化遗产大数据中心、数字世遗中心。到2022年,形成统筹规范、存算均衡、空间集聚、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超6万个,新建数据中心PUE值原则上不高于1.3。建成城市大数据平台,形成百亿公共数据储备池,支撑智慧化城市治理。(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卫健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各通信运营商,长乐区政府)7.打造全国领先存算平台。大力发展自主可控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加快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建设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科学布局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构建超算应用高地。加快AI算力中心建设,发展城市开放算法平台,提升AI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加强视频细分领域能力,推动影视渲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市级政务区块链基础设施框架,推动区块链技术示范应用工程、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完善数字福州主链和福州市政务数据共享、公共信用信息、电子证照等多条应用链。到2022年,建立规模合理、应用广泛、链条完备的算力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省超算中心建成13440万亿次每秒计算能力和30PB数据存储能力,平均资源利用率超过50%。(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科技局)8.建设“城市大脑”共性能力平台。深化福州自主开放“城市大脑”总体架构设计,统筹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视频云、融合通信等新技术支撑平台,构建AI能力、数据能力和应用能力等三大能力平台,打造城市智能中枢和数字公共底座。建设城市AI中台、城市人脸识别、可信数字身份、电子缴费、时空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拓展市级电子证照库和可信电子文件库,全面融合轨道交通、卫生教育、市场监管、水电气等数据资源,推进城市数字驾驶舱和经济运行分析平台等建设。到2022年,实现“城市大脑”全面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码通行”、城市运行“一屏通览”。〔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委、市发改委、市行政(市民)服务中心管委会、市统计局、市“智慧福州”管理服务中心、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市直各有关单位〕(二)深化建设融合基础设施9.积极建设智慧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时空地理信息平台,汇聚地理空间(GIS)、城市与建筑(CIM+BIM)、动态物联网(IoT)、经济社会关系与规则(AI)等数据信息,聚焦重点场景有序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完善规建管感知、管控、评价手段,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工程质量、重大风险源、工地扬尘等管理水平。提升各类园区、社区、医院、学校和商业楼宇的设施互联感知能力,推进城市桥梁、管廊管线等设施智能化改造,创新智慧化管理模式。加快红庙岭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建设,推广智能垃圾回收箱、分类回收屋等设施,完善大数据、5G通信、视频感知等设施配套,提升垃圾智能处置水平。强化联排联调、水系可视化等水系调度工程智慧能级,提升雨洪调度管理和应急防汛能力。加快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应急保障和指挥调度水平。统筹建设杆柱基础设施,推广智慧灯杆,改造升级现有电力塔杆、通信基站、路灯杆等,实现统一部署、一杆多用和统建共享。〔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城管委、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大数据委、市应急管理局、市通管办、市公安局,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10.加快部署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升级交通信号和交通指挥信息网络,推广红绿灯诱导模式。推进基于C-V2X技术的车路协同车联网示范建设,统筹推动路侧及其附属设施智能化升级,实现“便利的人+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智能的云”交互协同。推进智慧高速建设试点工作,打造智能驾驶示范高速公路。加快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升级,建设智慧停车平台,提供停车互联、预约泊车、无感缴费等便民服务。加快智慧安检等智能设施建设,全面实现机场、火车、地铁、公交等场站无感刷脸通行等服务。推动船用设备智能化升级,加强无人驾驶船、智能船舶等技术研究和示范应用。〔责任单位:
其他

数字基建产业联盟|微信群

点击“阅读原文”查询3000成员
其他

关于《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要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习近平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一线,在65万个城乡社区从事着疫情监测、出入管理、宣传教育、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等工作,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区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社区工作者给予肯定。为及时发掘、总结、推广我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探索形成的有效举措、典型经验,在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指导下,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联合国内相关机构发起“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欢迎全国各地参与城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法人单位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