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湿,中医推荐5款靓汤水!
今天狮妹请到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生
为大家推荐内服外用小方法
帮助大家祛湿
材料:淮山、芡实、炒薏米、炒扁豆各15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猪腱肉200克。(2-3人份)
做法:猪腱肉洗净切块,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小时。
功效:本汤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的作用。
适合人群: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材料:排骨300克,五指毛桃100克,茯苓30克,陈皮1瓣,生姜3片。
做法:先将排骨洗净、焯水,与五指毛桃、茯苓、陈皮、姜片一起放入锅内,倒入温开水,大火烧开,改小火煲1个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有健脾补肺、行气除湿、舒筋活络的作用。
适合人群:最适宜近期雨水较多的天气下饮用,尤其是又湿又虚、虚不受补的体质,对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腹胀、纳食不香、以及风湿痹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
做法:冬瓜切块,荷叶、薏苡仁洗净备用,水鸭洗净焯水,放入锅中加生姜及适量的水煲40分钟,加入盐调味。
功效:解暑清热祛湿。
适合人群:感受暑湿或湿热体质者,常见口苦口黏,口气重,大便臭秽,舌淡苔黄腻等症。
由于肉汤的油脂、嘌呤相对较高
所以对于血脂偏高的、痛风的人群
我们推荐煮一些中药茶饮辅助祛湿
茯苓陈皮饮。麦彤欣/摄
材料:茯苓20克、陈皮3-5克。
做法:茯苓、陈皮洗干净,然后用清水稍稍浸泡10-20分钟,接着一起放入锅中煮30分钟,经常咽干者可再加麦冬、沙参同煮。
功效:理气健脾、祛湿化痰、宁心安神。
适合人群:对于水湿内困的患者以及痰湿体质的人群尤其适宜,可以改善痰湿、寒湿引起的神疲乏力、食少呕吐、脘腹胀满、水肿、小便不利、咳嗽痰多等症。
材料:荷叶5克,炒薏米10克,炒山楂3克,红糖或冰糖适量。(1人份)
做法:将以上材料洗净,放入茶壶内,加入适量温开水,浸泡10分钟,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清热祛湿、健胃消食、活血祛瘀的作用。
适合人群:对于湿热内阻的患者以及湿热体质的人群尤其适宜,可以缓解口干口苦、口中黏腻不爽、大便灼热、大便黏腻、小便短赤、小便发黄等症状,还可以辅助减肥、降血脂。
艾灸,可以选择中脘、水分、阴陵泉、丰隆等穴,每次选取1-2个穴位,灸30分钟以上。
1、中脘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简便取穴:上腹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即是本穴。
作用:温胃健脾、祛湿散寒
适应症:可以缓解因为湿气停滞在中焦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恶心、嗳气等症状。
2、水分
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1寸,前正中线上。
简便取穴:上腹部,肚脐上一拇指宽处即是本穴。
作用:通调水道,分流水湿
适应症:可以缓解因为湿气引起的泄泻、腹痛、水肿、小便不利。
3、阴陵泉
定位: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简便取穴:小腿内侧,胫骨头后下方凹陷处即是本穴。
作用:健脾利湿
适应症:1、可以缓解因为脾虚湿盛引起的腹胀、腹泻、水肿、小便不利、女性带下病、湿疹、黄疸等;2.其他:膝痛。
4、丰隆穴
定位: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外一寸,胫骨前缘外侧两横指处(中指)
简便取穴:小腿外膝眼和外踝尖的连线中点,胫骨前缘外侧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即是本穴。
作用:化痰湿、和胃气
适应症:可以缓解因为痰湿引起的眩晕、咳嗽、痰多、呕吐、水肿、癫狂、痫症等。
除了艾灸以外,中药沐足也是一个效果不错的方法。
1、散寒化湿沐足方
材料:生姜30克,艾叶30克,桑枝50克。
适应症:适合于体内寒湿较重,或遇阴雨天气,外界寒湿外扰人体而导致手足冰冷,甚至关节酸痛不适的人群。
2、清热燥湿沐足方
材料:苍术30克,黄柏20克,苦参20克,茯苓皮20克。
适应症:适合于湿热明显,或因湿热下注引起筋骨疼痛、足膝肿胀以及脚痒等症状的人群。
做法:把所有材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20-30分钟左右,熄火,放至合适温度,或用冷水混合调至合适温度,放进双足进行浸泡。一般每周泡2-3次,每次泡10-30分钟,感觉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推荐阅读
视频:麦彤欣、邓锦壕、李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