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共读《高手教师》?
大约十年前,我写过一本书,叫《构筑合宜的大脑》,后来更名为《教师阅读地图》,最早是在新教育实验中负责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时,用于实验区教师培训的,是因为培训需求的奉命之作。当时刚涉足教师培训领域,经验与思考都尚浅。如果说那本书还有可取之处的话,是团队尤其是干国祥老师的功劳,我只是把团队中的许多讨论和指导记录下来加以整理而已。
之后十年,再也没有写过书。
根本的原因,是忙碌。其中有七年在校长的岗位上,经历公立和私立三所学校,贯穿小学到高中。这十年是埋头深耕的十年,是思考和实践迅速成熟的十年。但是,无暇整理自己的思考,只有去年卸任开始,才有可能重新开始写作。
在重新开始写作之前,整理了这本《高手教师》(还有一本即将出版的《高手父母》),是这十年间许多文章的结集。要不要出版这样一个集子?我都犹豫过许久,直到正式出版了,获得了许多公开和私下的反馈,我才回头重视审视这本书,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我意识到,我接下来十年,会写许多书,系统地研究和整理在教师发展、儿童发展、阅读与写作、语文教学、学生管理、文本解读、文科课程、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等诸多领域的成果,将专业性与通俗表达结合起来。但是,许多思考的种子,沉淀在这十年来的文字中。而这些文字涉及到课程与教学、家校关系、学生管理、教育教学技术以及教师成长诸领域,具有较强的覆盖性。牺牲了单一领域的深邃,但却具备了全面与专业。
换句话说,这仍然是专业的思考,而不是抒情性的随笔。这种特质,恰恰仿佛许多建议,成了学校共读可以采用的很好的书籍。
总之,这本书是适合学校教师共读的。专业性、覆盖面、通俗表达,这几者是兼具的。作为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内资深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我觉得有必要写这篇文章,来讲一讲,如果这本书用于学校共读,应该如何来安排和设计。
一、哪些文章,值得用来共读?
共读一:
1.家庭作业?那是孩子和老师的事,与家长无关(3,第3页,后同)
2.教师也应该修炼领导力(6)
提前自读:
做个好老师有多难?(9)
只有不成熟的人才渴望信任(26)
说明:这两篇可以作为一次共读的内容,一个优秀的老师,怎么理解学校与家庭的责任边界,怎么理解自身的角色。这里面可讨论的地方甚多,并且,都容易引发争议。争议是好事,通过争议澄清观念上的盲点,非常重要。提前自读的文章,也是与家校关系有关的,解决的是观念上的问题。
共读二:
3.茧子厚了,心才会真正地柔软下来(18)
4.严格的老师和粗暴的老师(21)
提前自读:
要警惕,读书可能让你变得虚弱(23)
思考人生大问题,不妨利用“第一性原理”(30)
说明:前一篇讲情绪控制,后一篇讲教师如何避免粗暴与放任,保持严格,这同样是观念与角色上的修炼。
共读三:
*5.什么是课程?(37)
说明:这是重点共读文章,言简意赅地把课程说清楚了,并且非常实用,可以作为课程的理解框架。必要时,甚至可以分两次读完。是课程结构介绍方面的经典文章。
共读四:
6.全人之美高中阶段应该是什么样子?(48)
说明:虽然讲的是高中,但是,里面大量的理念和论述,把许多问题表述清楚了,也值得共读。
共读五:
*7.暮省到底怎么做?(67)
说明:这篇文章很重要,把班主任或者说老师,怎么开班会,怎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讲明白了,是道德人格教育方面的经典文章。
共读六:
*8.纪律管理的原则与方法(76)
说明:这仍然属于一文讲清楚一个领域,而且是非常专业地讲清楚一个领域概念的好文章,强烈推荐重点共读。可以分两到三次读完。
共读七:
*9家校微信群怎么管理,这是一门教育学(105)
说明:这是非常实用的文章,处理的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因为微信群或钉钉群,是教师和家长最常见的接触点或交流平台,因此管理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背后所透露的专业的思考方法,对老师们也会很有启发。
共读八:
10.不要总觉得家长不懂教育(111)
*11.老师怎么和家长交往(115)
说明:借着第11篇文章,可以把家校关系中的许多边界和方法说清楚。通过共读这样的文章,学校在家校方面就很容易形成共识。
共读九:
12.学生早恋了,老师怎么办(125)
说明:适合初中阶段用于共读。
共读十:
13.学生攀比,老师怎么办?(130)
提前自读:孩子在学校吃不饱饭,老师怎么办(145)
说明:在小学阶段,尤其是私立学校,这是一个棘手问题。这里做了详细的分析,背后的思考方式,也值得思考。
共读十一:
*14.寒假了,怎么解决好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135)
说明:这是一篇重点文章,而电子产品的管理,又是学校的重点和难点。
共读十二:
15.怎样正确地发出一条通知?(153)
16.为什么要教学生学会鼓掌?(158)
17.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一顶桂冠?(161)
18.说说跟人打招呼这件小事(169)
说明:这三篇可以放在一起读,第15条讲方法,第17条讲理念,另两条既讲理念又讲方法,实用而发人深省。
共读十三:
19.每天早晨,你几点到学校?
20.忙来正是修炼时
说明:这两篇都跟教师习惯相关,可以开学读,可以期末读,可以一个放在开学读,一个放在期末读。也可以放在开学读,然后到期末,再重发或重读以提醒。
共读十四:
*21.班主任需要知道的三类知识
提前自读:都放学了,你还把学生留在教室里?
说明:这篇文章很重要,实际上强调的是,班主任工作,要有闭环思维。
共读十五:
22.作为知识矿工,你怎么知道黄金在哪里?
说明:这是讲一种修炼方法,对教师专业发展很有启发。可以同时布置,把我个人讲自己专业发展的案例提前读一读。
共读十六:
*23.何谓“新教师”?
说明:如果全部读完了,可以开始读序言。这篇序言带有宣言性质,是我写的特别好的一篇文章,勾画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教师的应有的模样,算是一种镜像。
全书可以读16-20次(个别分两次读),贯穿一个学期;也可以选读打星号的部分,共8次。
二、怎么组织共读?
共读非常灵活,通常情况下,可以按下列方式来组织——
1.暑假里,要求或建议老师读完这本书,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在目录页圈出来。从中选取一篇,准备一个不超过8分钟的演讲。演讲要把原文或主题的精髓提炼出来,并尽可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
2.开学后,按顺序共读。每次,先有一个老师做演讲,再由领读人领读,所有人听。
3.读完后,主讲人做整理梳理,提要与拓展。
4.大家自由提问讨论。如果无人发言,可以用抽签的方式,每次固定人数(例如3人)来发言。这样,大家就容易养成在听的过程中做笔记的习惯。
5.主持人总结要点。
在这里,有几个关键——
1.提前读。这样,共读就成了巩固。
2.现场读。
3.有人讲解提炼。
4.跟演讲结合起来,鼓励用输出来加强输入。
希望这本书对你有用,希望这本书对学校共读有用,更欢迎把存在的问题反馈给作者。
(当当网有售,适合个人阅读及学校共读)
相关链接
后知教育联盟开始报名了——来自岁月深处的邀请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商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