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6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好书推荐|《斯拉夫之美》天赐之美

书名:

《斯拉夫之美》

作者:

孙越




点评鉴赏


《斯拉夫之美》:天赐之美

■ 罗佐欧

俄罗斯文学和文化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如今这种影响却已经大为减弱,俄语专业在高校也不再热门。我接触过的许多老一辈文化人,他们的心中仍保留着浓厚的俄罗斯文化情结。但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既没去过俄罗斯,也不懂半句俄语的年轻人,对它的历史和文化其实知之甚少。虽然得益于所接受的文学专业教育,曾陆陆续续地读过的一些经典的苏俄文学名家: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帕斯捷尔纳克、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等,但也仅限于此。

而俄罗斯文化属于斯拉夫文化的一部分。孙越老师的《斯拉夫之美》是一部介绍斯拉夫文化的散文集,这本书涉及俄罗斯和周边几个国家,其中大部分篇目又以俄罗斯和乌克兰为主。不同于一般的旅行札记或文化随笔,孙老师的这些散文将个人丰富的阅历、切身的观察和客观的历史知识交融于文字之中,使他笔下的斯拉夫文化呈现出一种立体的面貌。

谈到俄罗斯,人们很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伏特加,继而想到苏俄作家笔下那些沉浸在高度数烈酒的浇灌中的酒鬼形象。伏特加和俄罗斯套娃、莫斯科红场等,成为俄罗斯的几种具有象征性的文化符号。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带,伏特加很适合人们用来驱寒保暖,在历久经年中更是渗透到他们的血液和文化之中。不过酗酒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和家庭悲剧,俄罗斯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全民戒酒,甚至有人采用进口戒酒针,但都没能阻挡民众对伏特加的热爱,因为“俄罗斯酒鬼的酒精依赖已经渗透了灵魂。”有意思的是,据孙老师考据,俄罗斯原本是个不嗜酒的民族,“俄罗斯人饮酒的历史并不长,只不过是15世纪才开始的事儿,满打满算不过500年。”而伏特加的起源地至今也存在着争议。


除了酒,孙老师还以细腻的笔触写到了俄罗斯的蜂蜜、琥珀、冰激凌、格瓦斯和俄式大餐。他敞开心扉去拥抱和感受这片“流淌着蜂蜜之地”,并只身寻访村落、深入百姓之家,去体味俄罗斯的风土人情。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俄罗斯人民也同样令他深深着迷,尤其那些神秘的俄罗斯“女神”。“俄罗斯女人是全世界男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很少有人可以把她们说清楚。”无论在何种场合,她们都把自己的美看得至关重要;她们又有着谜一样的个性,因高傲而被称为“冰美人”。而在她们光彩照人的美貌背后,在那一双双或蔚蓝色、或碧绿色、或琥珀色的眼睛深处,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无法洞悉的秘密,这种美不仅仅在外表。


“斯拉夫文化发祥于河流、森林和草原,所以斯拉夫人生活中的一切都与这三种自然景观息息相关。”阅读《斯拉夫之美》,犹如置身于俄罗斯或乌克兰的广阔风景之中,孙老师笔下的很多饱含诗意的画面也让我联想到了列维坦等画家的风景画:“车窗刹那间变成了风景画:午后斜阳下的南布格河变成了一线比苍穹还要辽远的深蓝,河水点点的反光看不见了。彼岸的教堂金顶辉煌灿烂,房舍红顶白墙;此岸的田园秋色无限,既荒芜广袤,又亲切温柔。顺着河水延伸的土地上绿草依依,偶见三五只乳白的山羊徜徉其间……”孙越老师“踯躅于伏尔加河畔,行走在天旷地远的俄罗斯平原”,又从飘满云朵的南布格河,走到灰蓝色的、耸立着教堂红色穹顶的黑暗堤岸……在书中所描绘的风景中,也能强烈地感受到,在斯拉夫人的土地上自然之美和人类生活是水乳交融的,丝毫没有割裂、疏离的痕迹


在这片斯拉夫人的土地上,曾孕育出多少动人心魄的历史和炫目迷人的文化。孙老师在书中写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或著名作家,如彼得大帝、普希金、屠格涅夫,还有列宁等。他所钟爱的一位作家,是苏联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巴别尔。他曾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去研究和翻译巴别尔的名作《骑兵军》,寻访他的故乡敖德萨,到过他的母校和他生活过的每个地方。

巴别尔的最迷人之处在于他的语言,而理解上最大的难点也在于他的语言。正如孙老师说:倘若“不懂得乌克兰语在俄语语境下的巧妙使用和转换,就不能窥见和理解这个小说家的幽默之处;不亲耳倾听一下港口流行的土语和敖德萨街头的俗语,就无法丈量巴别尔小说强悍的语言张力。”因为巴别尔特殊的身份及其小说惊人地真实,他的作品在苏联时期曾一度被列为禁书而无人提及;甚至在他的故乡敖德萨,也长期处于被人遗忘的状态。所幸,《骑兵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声誉,也得到海明威、博尔赫斯等大师的推崇。

书中还写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令人印象深刻。孙老师和她是故交,他们早在1989年就于北京师范大学相识,她随苏联作家协会代表团访华。2015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由于“她的复调式书写,是对我们时代苦难和勇气的纪念。”她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揭露了苦难背后普通人心灵深处隐秘的恐慌和痛苦——“阿列克谢耶维奇所采访的对象,都是被生命的秘密震撼过的人。”孙老师写道,她曾向他袒露:“我通过无数鲜活的讲述,无数深埋多年的欢笑和眼泪,无数无法回避的悲剧,无数杂乱无章的思绪,无数难以控制的激情,看见唯一真实的和不可复制的人类历史,我在写作中逐渐懂得,原来历史就是人类真情实感的汇聚。”2017年6月4日,孙老师再次拜访阿列克谢耶维奇,她亲笔写了赠语:“亲爱的孙越,我们相信语言会拯救世界,尽管这常常困难之极。”

孙老师说,《斯拉夫之美》里写到的很多故事,都是他阅读俄罗斯文学之后的“故地”重游,也是他历时十余载的一次斯拉夫神游。孙老师是那种少见的热情洋溢的人,不管对文学、对翻译还是对生活都充满着热烈的爱,他的文字也一样如同他本人一样情感充沛、激越热烈。不难看出,这本书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源自他切身的、深入的体察,凝聚了他最为深沉的情感。他的身影在两个民族间穿梭,就像他的笔端在两种语言间转换,这种对照和转换的视角使他具有常人所没有的敏锐的眼光和精确的感受力。他带着这种眼光和感受力在斯拉夫人的土地上行走,“东西南北,走过数十座城市,见过斯拉夫的陆地和水中的各类野兽、飞鸟、鱼儿以及各色人等”,最终“剥离斯拉夫表象……发现天赐之美,而天赐之美就是生命之美,就是斯拉夫之美。”

罗佐欧简介


男,广西人。毕业于河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自由读书社创始人,文化发展出版社文学编辑。作品发表于《中国文化报》、《中国妇女报》、《图书馆报》、《郑州晚报》、《青岛日报》、《贺州文学》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案来源于:罗佐欧

排版编辑:河北大学新媒体运营中心 范鑫

责任编辑:河北大学新媒体运营中心 孙秀一

往期精彩:

测算 | 明天和xx去xxx复习xxx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学长or学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