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70年"回忆录(三)∣张绍纲:中国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诞生记

定龙 云知光 2022-07-28

宋定龙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曾任云知光文化传媒总经理/总编17年照明产业研究及咨询经验

今年是个大年,建国70周年。逢十。


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产业或一个家庭,七十年,都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伟大历程,值得回忆,更值得珍藏。十年前,写过一本小书,叫《灯光记忆60年》。十年已过,时景两重天。但有个旋律一直没变:越来越好!


今天,再拿出来翻阅,颇有感触。在此连载,就当致敬70年。

上两篇,我们通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导詹庆旋老师的回忆录,粗略地读懂了中国建筑与夜景灯光发展的脉络。


相关阅读

"致敬70年"回忆录(二)∣ 毛主席纪念堂&王府井商业街创造性照明设计背后的思考

致敬70年,中国照明工业发展回忆录(一)∣ 詹庆旋:建筑与光共生


今天推荐另一位前辈、老师:张绍纲。在中国照明设计标准化的进程中,他是开创者之一,也是一个深深刻下的符号。我们非常有必要跟随他的记忆,知晓关于中国照明设计标准化的历史。



张绍纲:开创照明设计标准化时代



  • 1930年2月出生,辽宁沈阳人。1949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56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7年赴原苏联莫斯科建筑学院攻读副博士研究生学位。

  • 1961年毕业,获建筑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任职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长期从事建筑采光、照明科研以及国家标准的编制工作。曾任该所光学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以及总工程师等职位,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

  • 1991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荣誉工作者、国家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优秀专家,并荣获国际照明委员会颁发的表彰证书。


十年前,如果你是一位照明产品制造商或经销商,或许你还不太了解《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等相关照明设计标准;但如果你是从事专业的建筑设计、照明设计或电气设计等工作,那你就必须掌握并遵循这些国标了。

从1976年,我国第一部自主编制的《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和《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两项标准文件的诞生,到现在各类建筑照明与采光标准的逐步完善与修订,照明与采光标准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型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的一把标尺。

这些标准也为我国规范照明工程应用、促进节能与环保事业发展等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你知道,这些各个领域的照明规范或标准都是由哪些单位起草并制订?又是由哪些人一直在幕后孜孜不倦地组织、调研、实验、验证和制订的呢?


在这本献给国庆60周年的纪念书籍《60年灯光记忆》中,我们不能不重点提及原位于北京车公庄大街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该所第一任副所长张绍纲



正是这么一群人,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到现在,一直在给中国的城市、建筑等照明采光设计和应用提供设计、评价和测量的尺码。而张绍纲也被业界尊为照明设计标准的开创者。

这是一个国家级建筑科研和工程质检中心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创建于1953年,原为建设部直属最大的综合性科学研究机构,2000年10月1日,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该院是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负责编制与管理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承担国家建筑工程、空调设备、电梯和化学建材的质量监督检验和测试任务。该院旗下的建筑物理研究所,专门从事建筑声、光、热环境的研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旧址


在建筑光环境方面,主要分为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个方面。


  • 天然采光的核心内容是开展天然光资源和如何充分利用天然光的系统研究。

    比如与气象部门合作对我国的光气候进行了测定与制定分区区划;

    开展采光计算方法的研究;

    开展地下和无窗建筑天然采光的试验研究;

    开展人工天穹采光模型试验,研究和评价各类建筑的采光设计的合理性,编制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 人工照明研究的核心内容则是研究各类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以及机场、道路、立交、广场、港口、隧道等室内外照明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以及照明方式、方法,编制了上述各类场所的照明设计标准和规范。

    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等。另外还开展照明光源、灯具等照明产品性能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建筑物理研究所参与了我国第一支高压钠灯的研制,并成功地在北京东长安街上点燃。


80年代,根据我国当时照明光源的发展水平,开展了“混光光源特性及其应用研究”,在国内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以及生产车间积极推广应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


另外,还进行了采光与照明的现场测量方法、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建筑色彩体系和色卡的研究,并制订了相关的国家标准;开展了室内外照明以及光源、灯具及其附件测试方法的研究,制订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国家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物理研究所建设的实验室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建筑工程质检中心检测室,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任务。


比如,对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照明方案的研究和确定;结合三峡水电站等实际工程开展坝区和主要建筑物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等照明研究;参与北京市乃至全国许多城市的夜景照明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照明工程项目的检测重任就是由该所承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新办公大楼已成为中国首个近零能耗示范建筑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在1953年创建时,建筑物理研究所并不是同期创立的。当时,它还只是该院的一个直属研究室,张绍纲1961年从苏联留学归国后分配到该院,并出任光学组组长,重点负责建筑采光照明的研究工作。

当时,新中国的照明标准基本上是效仿苏联的(标准代号为10656,名称为《人工照明标准暂行规定》,即1956年制订出版),而且还是在苏联照明标准的基础上“打了折扣”的,比如苏联定的标准是300勒克斯,中国可能就定100勒克斯,非常简单,也相对落后。

光学组的任务就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中国自己的采光与照明标准,以及进行采光与照明方面科研课题的研究。


建筑物理研究室初期的条件很一般,一方面是由于新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专业对口的科技人才的稀缺也使得研究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形成规模,一切仍处于初期建设阶段,更不用说当时仍以效仿前苏联为主的照明科学研究模式。


张绍纲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早期涉足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科学研究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未完待续。接下来的章节里,你将看到:上世纪70年代,中国正式拉开建筑照明国标编制的大幕。有哪些照明标准在那个年代诞生的呢?



- END -

版权声明作者:宋定龙本文已获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云知光微课堂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平台处理。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