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年未见,我岳父母终于从拉达克来到了上海……

随水 随水文存 2024-01-10

本文全长3584字



时隔将近三年,我太太终于又见到了她的父母。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关于要不要让父母来中国这事儿,让我太太纠结了足足一年

2022年还在疫情中,那时候没啥好纠结的,外国人想来也来不了。今年中国全面开放,印度公民来华签证全面恢复,岳父母急不可耐就要来中国探亲。最让他们牵挂的倒不是女儿,而是外孙和外孙女,毕竟隔代亲嘛。

但我太太对此却很纠结,既想他们来,又不想他们来——因为需要先解决两个物质条件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岳父母来了住哪儿。大部分中国人都能够理解,像上海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除了空巢老人、农村拆迁户、家缠万贯的富豪,没几个家庭会常年备有客房;尤其是我们这种二胎家庭,自己本来就已经不够住了,岳父母过来根本没有多余的空间给他们。

按照正常上海市民的思维方式,从外地过来的亲家,但凡懂事一点的,都会住在酒店里,免得挤在一个屋檐下给自己给别人添堵。但在拉达克人看来,不在家里招待客人、让客人去住酒店,简直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别说是自己父母了,哪怕是有普通朋友来,也必须招呼人家在家里吃住,否则就是欠缺礼数。要知道拉达克地广人稀,本身屋子就大;加上他们睡觉也不需要床,日常使用的卡垫都是坐卧一体,给条被子就能直接睡;再加上从前交通不便、除了家里也没别的地方可以住……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倒也不奇怪。

然而把这种农牧地区思维方式强加到上海,可就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

我太太刚来上海的时候非常不适应城市里局促的空间,觉得我们住的房子太小,要是让她父母看到,会认为我们住的是“贫民窟”。这样的小房子撑不起她“接待老乡的脸面”,坚决不希望有家乡的人来;假如父母非要来,那也得想办法在父母前面假装我们有一个大房子。按照我原先的计划,今年申请了经适房,等选好房之后,就在新房子附近重新租一套房子,方便接下去装修监工。这个临时的房子至少会租个一年,正好可以在她父母来华之前找个120平以上的大房子,以满足我太太打肿脸充胖子的需求

没想到后来经适房只选到期房,要等明年底交房,于是重新租房的事情就暂缓了——岳父母只来两个月,我们得多租一年房子,这显然划不来嘛。我太太又动起脑筋,问我能不能找个房子只租两个月。可只租两个月的房子一时半会儿上哪儿去找,而且还对地点、大小有要求……

眼见解决不了住的问题,我太太索性釜底抽薪劝她父母不要来了。我丈母娘却是思念外孙和外孙女心切,铁了心要来。没辙,眼见装不下去了,我太太只好跟父母摊牌,告诉他们这里住的地方很小。与她的臆测不同的是,岳父母根本不介意,也完全没把我们家当“贫民窟”——他们过来只为阖家团圆,打地铺就行。

因此,他们现在就打地铺住在我家里。


第二个要解决的,那就是很现实的开销问题了。

我岳父母2020年底来我南印度家中住过两个月,那次基本没花什么钱,无论是疫情还是我太太坐月子的客观情况,都决定了他们只能待在家里,没啥机会出去花钱。(详见《【印度日记】与拉达克丈母娘同住二三事》)

但这次不一样,他们大老远的来一趟中国,总不可能还像上次那样天天待在家里不出去。而且吧,虽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探亲,但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一个对拉达克人民进行外宣和统战的大好机会,必须带他们多看看当今中国的真实面貌,破除西方舆论洗脑而对中国产生的误解——在来中国之前,我岳父一直以为中国是个跟朝鲜一样的国家。

他们来华之后,目前还没出过远门,仅仅带他们在上海以及周边转了转。由于我们要带着孩子,加上他们又是难得来一次,因此去的大都是那些管理和服务比较完善的收费景点,为避免老人小孩儿劳累有摆渡车尽量坐摆渡车。几乎不去收费景点的我,这才发现国内的门票居然这么贵,出门开销的大头基本上都花费在门票、景区接驳交通上……拖家带口这样一大家子出门,各种开销都要乘以4甚至乘以5(有时候还要带我爸),花钱如尿崩,实在是太恐怖。想到接下去带他们出远门的机票、酒店,顿感压力山大,简直是要把我给掏空了……

然而在开销暴增的同时,收入却是骤减。

我说白了是一个以码字为生的“码农”,应付每个月的开销是我早上五点就从温暖的床上爬起来写作的动力,只有笔耕不辍才能保证持续的更新和收入,我们全家都指着这个公众号过活。所以我跟那些送外卖、送快递的小哥本质上没啥区别,手停口停

可是岳父母一过来,我又得烧饭给他们吃又得当导游陪他们玩——不但得贴钱,还得贴人力成本,严重影响我码字一方面大把花钱,一方面却没时间挣钱,此消彼长逼得我最近已经不得不从网贷借钱了。


为了缓解这一窘境,我只好破天荒地在公众号上带一次货。

这次岳父母过来,我让他们带了几十条帕什米纳(Pashmina)羊绒披肩、围巾,这貌似是拉达克最拿得出手的东西了。“帕什米纳”一词源自于波斯语中的“羊毛”(Pashm),在包括拉达克的克什米尔地区,这个词用来特指羌塘山羊(Changthangi)的羊绒及其制品——这种特殊的耐高寒的羌塘山羊绒主要出产自拉达克、日土等高纬度、高海拔的羌塘牧区,代表着世界上最高品质的山羊绒(可参见《西藏西部中印边境考察手札(下)由藏入疆》)。


▲2017年的时候我太太跟她妹妹一起去探访羌塘山羊的牧场


▲人肉从拉达克带来的羊绒披肩

羌塘山羊绒这东西真是谁用谁知道,我以前从拉达克回国带过不少,从来都是零差评,回购率极高。拉达克历史上有好几场战争与羊绒贸易有关,中国的丝绸与克什米尔的帕什米纳,都曾是地位的象征。帕什米纳还曾是莫卧儿帝国皇室贵族套装必备的面料,在欧洲甚至可以像贵重首饰一样代代相传。

拉达克作为帕什米纳的羊绒原料产地,从前羊绒加工产业被克什米尔所垄断,但最近这些年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加工制作产业。相比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克什米尔,拉达克的帕什米纳风格更为素雅。我太太家里就有亲戚是做帕什米纳的,还找过我岳母当模特,于是这次从亲戚那里赊了一些帕什米纳带到中国来卖。


▲丈母娘在拉达克客串给亲戚当模特儿

帕什米纳这玩意儿的水深不可测,很多环节都能导致成本的差异——是不是纯羊绒?是不是纯羌塘山羊绒?是不是手工纺的线?是不是手工织的布?——种种区别都会导致品质差异,而外行人一般很难分得清。这里顺便辟个谣,所谓的“戒指羊绒”是骗人的营销话术,说什么只有顶级羊绒披肩可以在戒指中穿过——但凡足够轻薄的披肩都能从戒指中穿过,跟所用原料没有必然关系。

所以帕什米纳这个东西只有找熟人拿才放心,否则的话很容易被坑。

这次我岳父母带了6种不同的帕什米纳披肩/围巾,涉及不同的原料和工艺,都是一些基本款,没有特别贵的,怕卖不掉还得带回去。

  1. 机纺机织披肩,使用了80%左右的拉达克羌塘山羊绒,混合了一部分其他的羊绒,总的重量在90克左右,大小70*200cm,有各种原色款和染色款,499元/每条。

  2. 机纺机织网纹工艺披肩,100%拉达克羌塘山羊绒,重量90-100克,大小70*200cm,仅有两条羊绒原色款,899元/每条。

  3. 机纺手织半手工披肩,100%拉达克羌塘山羊绒,重量90-100克,大小70*200cm,有白色羊绒原色款、棕褐色羊绒原色款、染色款,899元/每条。

  4. 薄款纯手工披肩,100%拉达克羌塘山羊绒,重量100克左右,大小70*200cm,带有GI认证标志,白色羊绒原色款,2200元/每条。

  5. 厚款纯手工围巾,100%拉达克羌塘山羊绒,重量146克,大小37*190cm,带有GI认证标志,棕色绿色搭配,仅有1条,1600元。

  6. 厚款纯手工披肩,100%拉达克羌塘山羊绒,重量250克,大小74*204cm,带有GI认证标志,羊绒原色,仅有1条,2800元。


解释一下名词,所谓“机纺”就是机器纺的线,“机织”是机器进行的编织,“半手工”指部分流程由机器完成,“纯手工”指的是从纺线到编织全部都由手工完成。一条70*200cm大小的披肩,纯手工制作前后需要耗费180个小时左右


▲拉达克当地还在坚持全手工制作羊绒制品

所谓“GI认证”是印度政府纺织部对羊绒制品进行的地理标志(Geographical Indication)官方认证,保证该制品为100%羌塘山羊绒、100%全流程手工制作,认证标志上包含有一个可以在政府官网(http://www.kashmirpashmina.secure-ga.com)上验证的序列号。为了获得这个标志,需要生产作坊将产品专门送去政府部门进行付费检验。


▲GI认证防伪标识,拥有唯一编码,不可移除

这次一共也就带了几十条帕什米纳过来,只求赚个路费。大部分款式都只有一根,想要购买的请迅速下单,卖完那就是真的没了,短期内很难补货,也不接受预订。现在中印之间的物流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印度海关对所有寄往中国的包裹都会进行严查,要提供税单证明之类的文件。

虽然是一锤子买卖,但我还是要脸讲良心的,以人格担保不会坑大家,价格一定低于市场价。比方说上面的第1种和第3种,虽然两种披肩用的山羊绒纯度不同,但一般人根本分不出区别,很多商家会把混合山羊绒当作纯羌塘山羊绒来卖。我这里统统公开透明,会把不同披肩的区别说清楚。

好了,我哭穷哭完了,除了希望早点把披肩卖完,也希望大家能去隔壁《西藏西部中印边境考察手札》支持一下。安卓手机上使用微信豆付费阅读的金额会全数到我这里,由于我平时没有其他收入,家里上有老下有小,有很高的退税额度,腾讯预缴的税我都能在年度退税里退回来。

最后抱歉用这篇软文把大家给骗了进来,关于岳父母来华期间发生的有趣故事,等我忙过这阵一定会写一个大长篇奉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我的微店选购来自拉达克的披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