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雀巢、百事的个性“潮流”,看食品业的定制化走向
点击上方FBIF食品饮料创新,关注公众号
“健康食品”被重新定义
虽然健康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对于健康食品的定义,大众仍然存在大量的认知偏差。许多对照研究都揭示了这一问题,根据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魏兹曼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在2015年通过对800人进行为期一周的血糖水平监测显示,在近800名受试者吃了不同食物之后,调查人员对参与该项调查的所有人的血糖水平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有一些人在吃了寿司之后其血糖水平比吃了含糖冰激凌之后还要高;此外,个体血糖值也会对同样的食物出现不同的代谢反应。
该次测试的研究者Eran Segal教授解释:“我们选择主要对血糖水平进行研究,因为血糖水平升高是个体患糖尿病、肥胖及代谢性障碍的主要风险因子,而我们在对消耗同样饭菜的不同个体中进行研究发现,生物存在个体差异性,广义上的健康食品,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个性化的饮食选择更易于帮助机体保持健康”。
一直以来,大众对食物都有自己的偏好。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目前已经可以随时监测摄入不同的食物对于身体产生的代谢指标,更进一步证实了同样食物对个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受个体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环境等个性化因素的协同作用,每个人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很大差别。
当前随着社会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大众已经逐渐认识到,饮食是一件个性化的事,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觉醒,“平均化”的营养方案、“大众化”的口味配方已经不能满足追求健康生活目标的个体需求。
因此,今后再用“天然”来定义健康食品也许不再是那么绝对了,根据消费者个体差异需求来定制营养和口味的产品才是对健康食品的新定义。
02
食品业未来是个性化定制
雀巢前首席执行官包必达(Peter Brabeck-Letmathe)在其2016年出版的《Nutrition for a Better Life》一书中提出:“个性化的饮食是营养领域的未来。”
当下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开始意识到个性定制的趋势,开启了个性化食品的进程。例如个人营养餐速递业务的Habit公司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确定用户的理想饮食,对用户进行在线指导;百事佳得乐推出Gx运动补剂定制化平台 (Gx the Sports Fuel Customization Platform),根据运动员的即时生理状态智能定制能量补剂;雀巢与三星合作研发数字健康平台,从2017年开始选择日本为首个试点,开启“健康大使”计划,通过搜集客户健康以及饮食方面的数据为消费者制定专属的饮食建议,并提供营养指导和量身定制的膳食套餐,据悉,该计划目前已经吸引约10万名日本用户参与。
以色列个性化营养定制公司 Nutrino就断言:“当前对食品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那些未能意识到这一点的企业在未来将举步维艰。预计在今后30年内,是否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将成为知名食品企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佳得乐创新设计总监Xavier,也在2019全球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个性定制,就是未来”!
03
满足“需求”相关产业加速融合
在2019全球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荷兰合作银行总监、消费食品分析师黄文君就分析,雀巢“健康大使”的这一动作,有几点值得思考:首先是跨界研发。雀巢在日本选择的合作伙伴不是传统食品饮料企业,而是一家有保健、美容背景的日本企业FANCL,它有知名的胶原蛋白、维生素等产品,通过跨界研发,雀巢推出定制化的产品,整个应用过程融合了人工智能以及数据沉淀开发等技术。从产品的应用层面来看,整个产品也是多样化,包含一些胶囊、零食等产品形态。预计未来有更多食品企业会用个性化精准定制营养的方式来突围,今后跨界研发会成为产品创新的常态。
个性化食品的时代已经逐渐来临,也预示着各大产业端的加速融合。从需求端上看,目前各大食品企业都与基因、营养学以及AI健康数据终端等企业展开了跨界合作,从而掌握客户的精准需求;同时也从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电商渠道上获得相关大数据的支持,为个性化的产品研发提供方向。
因此黄文君就预言:“在整个食品产业生态链中,未来的走向是大型食品企业和上下游一些拥有相关技术或数据的企业进行深度和跨界的合作,甚至有可能并购相关领域的初创企业来打通其精准定制的产业链”。
04
正本归元 上游产业链也是关键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相应的上游供应商就成为了产业生态链中的关键点。在目前的相关行业中,简单的提纯、初加工的半成品、无选择性的原材料,已经无法满足越发注重个人健康的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企业非常需要个性化定制的原材料。但值得欣慰的是,食品企业的这一“尴尬”现在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就能完美解决。
比如在健康食品行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甜味剂“甜菊糖”:目前大部分的甜菊糖供应商都还停留在单纯做提纯类产品的阶段,这种原材料在成品生产中很难满足特定人群的个性营养和口味需求;但现在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科技手段从生物细胞层面对原材料进行个性化的“升级”,完美解决了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尴尬”。相信通过市场的不断成熟和科技的继续发展,食品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会逐渐得到满足。
资料来源:
Cell封面文章:摄入食物机体血糖水平改变或因人而异
图片来源:Bing
来源:INGIA盈嘉合生
提示:
* 本文经INGIA(ID:Scingia)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出处。
* 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FBIF全球创新食品产品手册
/ FBIF食品微信群 /
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
长按识别二维码,后台回复“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4万+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综合、乳品、饮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饮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特医食品、调味品、餐饮、代工、营销、研发、设计、包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