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疫情下的实体行业:困境、焦虑与行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二手酒馆 Author 随易本人
点击上方FBIF食品饮料创新,关注公众号
来源: 二手酒馆(ID:ershoujiuguan2018)
酒吧、咖啡厅、餐厅老板采访
2、「需要更跨领域的合作,抱团取暖」
锂(赋格酒吧老板)
赋格有3家店,每个月的房租和人力是一笔非常大的成本。但哪怕我再悲观,现在最紧要的是稳住团队,不然什么都没了。接下来,会联合其中一家店周边的商户,联名签一个申请书,希望能在房租上有一定减免。
我也看到一些同行,在试图转线上,以闪送等方式,做酒精分装、外送之类。我不好说这样是否有效、有用,我可能还在观望状态。但我认为,现在确实应该抱团取暖。而且不只是酒吧咖啡的跨行业,应该更跨行业、领域,比如时尚品牌、服装品牌,甚至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或是一些机构,都有可能。当然,这种抱团需要你舍弃一些东西,比如绝对的自主性,以合作和配合的方式,相互妥协。如果我们都以个体的能力去撑,真的很难。
今年3月29日是我们6周年店庆,我还是非常希望疫情能早点过去。在这之前,修炼内功,产品升级,可能更妥当。
3、「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开心地活下去」
梁优(「跳海酒馆」老板)
大年三十,整个信息和舆论突然爆发,我们几个关系好的酒吧老板商量了下,就一起都关了。因为跳海酒馆这个店是跟咖啡厅合作,没有房租压力。再加上我们之前也有关店的经验,所以这个决定做得相对轻松。
最直接的影响是新店开业,本来打算2月15号就开业。直接经济上的损失没那么大,但原本希望是用半年时间把「双店模式」磨合好,上一个台阶,更好地迎接夏天这个啤酒旺季。试错的时间没有了,夏天新店只能「裸奔」直接上了。
停业这段时间做了几场直播,一个是北美精酿酒厂探寻之旅的直播,一个是我个人的直播。前者是为了吸引一些精酿爱好者,而后者,更多是我的个人行为。随着这个事儿的发展,我发现如何让我更开心地活下去是更重要的。我直播的时候,就像我在吧台里给人打酒、跟人聊天。它是为了让我从一个偏抑郁的状态中走出来。如果真要等到五六月份才能继续正常开店,那时候最大的问题是我个人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精神不能崩掉。
这可能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大的事情了,感觉跟坐牢一样。生活中的安全感被一点一点挤压,很多东西比我想象中要脆弱得多。
疫情也会带来一定长期的影响。这段时间大家会用各种方式去获取酒精,有点像「禁酒令」时期。当大家以逐渐习惯这种非酒吧的喝酒方式后,就可能会对酒吧这个行业有一些冲击。未来大家可能开始逐渐明白,在酒吧里消费一杯精酿,哪些是付给酒的成本,哪些是付给环境、氛围和服务的。这样的话,可能会淘汰一些精酿酒吧,一些瓶啤店,或是一些没太多想法、很普通的小酒吧。
另外,大家可能会把成本做得更灵活。像跳海和咖啡厅合作的「白天咖啡晚上酒吧」的模式可能会更多的被接受。大家也会开始让自己的收入更多元,除酒水外,会开始寻找其他收入来源,比如文创周边、活动等等。这都是为了提高一个实体店的抗风险能力。
之前我们一直都觉得「长夏会依然存在」,但现在Winter is Coming,未来这种「黑天鹅」会越来越多。如果说这次肺炎是一个小的寒冬的话,那当大家走出来,可能会多备几件御寒的衣服。
4、「危机或许是另一条路的信号」
夏凉(「糯言酒馆」合伙人)
糯言是大年二十九闭店。前一天还有小一百人入店,闭店当天只来了一桌,非常明显的对比。初五我们已经开了,但因为厨师5号才回、开餐,这段时间暂时是用预约制的方式经营。之后怎么办现在还没想好。
这次疫情肯定是对餐饮行业冲击更大。糯言虽然是餐厅+酒吧,餐酒比大概是 3.5 : 6.5 ,但餐部分的下降一定也会影响到酒的部分,一衣带水。
好在我们的房租、人力成本不算高,且有米酒的线上电商,再加上去年底被评为大众点评「推荐酒吧」带来的流量,让我们现在现金尚有一定的存量。但线上电商在2019年其实是下滑的,在降价的基础上,流水还是掉了两三成。现在实体店面和线上电商的收入比只有大概 6 : 1 ,和我们希望的比例还是有一些差距。
这个事儿会让我们开始更注意控制成本和现金流,以及线上电商部分,也需要想更多的办法去提升销量,增加线上部分的收入占比。
5、「特殊时期,考虑特殊的营业方式」
郭超 & Mona (Mona Bar & Mona Gin Bar老板)
我们现在有两家店,还在筹备一家新酒吧。但好在店都不大,扛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不算太高,船小好调头。新店的筹备只进行了30%,剩下的部分肯定会延期了。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儿。
店可能会在正月十五左右开,除了做好基础的消毒、防护措施之外,也在考虑是不是有特殊的形式进行营业。比如最近的一两个月,在考虑以分时段预约的方式进行。每个时段控制人数,并在每个时段中进行消毒和打理。甚至也会在这个特殊的营业期间,有一些特殊的特调等等。但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维系老客人,让店有一些动静和存在感。也让老客人们会更加信赖我们,在疫情开始有回转的时候,会优先考虑来我们这里喝酒。
6、「有老客的老店,相对来说没那么难」
Yuki(资深调酒师,19g Bar主理人)
22号看到一些新闻,我就取消春节回家的票,之后去日本的机票也随之取消。包括我自己新店的装修,一切都可能会延后。
2003年非典时期,我在沈阳的一家餐厅酒吧做调酒师。那时候没有明确的停业的通知,但最严重的时候基本是半停业状态(没什么客人)。当时餐厅做了件事儿,就是给一线的医护人员免费送吃的。这家店就是这样被大家记住了,非典结束后,生意意外地变得非常好。根据那时候的经验,在特殊时期过去后,确实会有反弹,不过这是个慢慢恢复的过程。但反弹的现象更多出现在一些有老客人、有一定客户群的店。当大家能够且愿意出来喝酒时,一定会优先选择自己熟悉的店。这对新店来说是个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宣传成本。一些所谓的网红店可能也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我的新店原本计划十五之后开工,现在就得看工人们什么时候返京了。对我来说,现在只需要扛房租成本,没有过多人力成本,就还好。另一个则是,经历过这次事情,所有的店可能都需要重新思考下自己的定位,结合当下的环境、未来一两年经济的走势,调整自己店面、产品等诸多细节。新店可能调整得就更灵活一些。
这段时间在家里,我在准备新店的酒单,做每个季度的规划,为新店做所有的准备。悲观没有任何意义。
7、「外面虽然危险,但不能因为这个人就瘫了」
Landy(「Cafe Duet 二重奏」咖啡厅老板)
之前我在轻芒做了2年交互设计师,离开后做了一段自由职业。做实体对我最大的吸引力是,你能跟你的用户最直接地接触,看到最直接的反馈,拥有一个空间其实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现在看,这个空间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个「压力」和束缚,有时候又像是一个「蜗牛的壳」。
我也在想能做什么。可能有三个方向。咖啡之外能做什么?咖啡本身能做什么?线上能做什么?比如跟企业合作、社区合作,咖啡订阅有没有可能?外卖要做的话要怎么做?一些挂耳要怎么卖?短期可能也主要以外卖好外带为主,因为是社区店,最起码大家可以下楼买一杯拿走。以及试着做一些线上更个人化的内容。
我最近可能会鼓起勇气跟房东聊一下,看有没有可能给我减免一些房租。
1月份本来对实体店来说就是低潮,现在时间更长了。然后就担心员工的情况,担心他们返京会有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影响必要的事儿,不能影响人的状态。哪怕我店里不能大门敞开地营业,我自己可能也会在店里待着,该挑豆子就挑豆子,该干嘛干嘛。外面虽然危险,但不能因为这个,你整个人就瘫了、就不转了。
8、「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加速过程」
陆少(Wonderwall、后台Backstage酒吧老板)
原本计划春节不打烊。大年二十七开始,突然就没客人了,意识到事情的严重。现在还每天都会接到客人电话,但开了就有风险,对员工对客人都不负责。应该下周末会试着恢复营业。酒吧和餐厅不同,餐厅是刚需,但酒吧需要场景和契机。再加上人多且杂,停留时间比较长。所以酒吧的恢复时间应该比餐厅要更久。我预计会到五六月份,才能有所缓解且大家恢复到酒吧喝酒的信心。
我的两家店属于比较时髦的风格化酒吧,除了朋友们多年的支持,平常会有很多游客和网红来打卡,各种节假日其实是高峰。但我也不会去抱怨,甚至觉得,如果我新店没能在九月份开起来,影响可能更大。唯一耽误的是我上海的新店,原来打算3月份试营业,赶上上海时装周,做点活动和人气。但现在时装周估计都办不了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多大能力做多大规模的店,和你日常的经营能力也有关。北京餐饮从去年开始明显进入一个淘汰期,酒吧关了非常多。这个特殊情况其实加速了这种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不是免你一两个月房租就能长久解决的事儿。
9、「用个人去带酒吧,曲线救国」
徐茉栩(Libertango酒吧老板,雷梅苔丝乐队主唱)
我是12月20号营业,刚开了1个月。春节原来不打算休息的,但大年二十八意识到严重性,就关了。我不会太着急,原本就打算慢慢养。等过这个漫长的疫情期后,我相当于重头再来。如果真的要等到五六月份才能恢复,那真的是有点慌,但还是会扛下来。我给自己定了个一年的期限,如果一年之后,我发现自己实在不适合开酒吧,那就算了。但不是现在这种我无法控制的情况。
这段时间,我在想能做些什么。比如大家都在说的,直播、社群之类,但我并不擅长。可能会去做内容,无论是穿搭分享、乐队或音乐相关的分享,它更像是我个人化的东西。酒吧的粉丝不好养,但我个人的粉丝可能会稍微容易点。相当于「曲线救国」,用个人去带酒吧。
我最近会去联系下关系不是那么密切的朋友,关心一下。我是真的感受到想见朋友。线上的交流太容易,也太容易犯懒,而忘记了线下见面的珍贵性。希望疫情结束后,大家都和朋友多聚。酒吧生意也会有反弹。
02
我们预估,对实体和零售的影响会非常大。2003年的SARS,上半年GDP下降了2个点,社会零售销售总额下降了50%,以此为参考。而且影响会延续到六月份左右。比如最近讨论比较多的西贝、九毛九、老乡鸡,对它们的影响非常大。但不同的是,「非典」催生了电商行业,但这次可能不太会有类似的结构性机会了,只会在一些业态上的微创新可能有机会。比如到家业务、无接触配送、智能柜、食品半成品电商等,企业其实一直想做,困于消费者习惯也没有养成,成本高,订单密度不够等原因。但这次的特殊情况是个契机和用户习惯培养,让这些领域的微创新有机会。饿了么、美团、叮咚买菜、多点、每日优鲜等,都正在发力。
疫情不是无差别打击实体和零售,而是对小B端、小店等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的,打击比较严重。很可能真的坚持不下去,死掉一批。大的连锁品牌相对来说好一点。比如2003年「非典」后,麦当劳在国内就起来了,当时大家会更信任这样的品牌。这次也是一样。
未来食品安全是值得关注的领域,大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知会加深。就像2003年后,「分餐制」一直被讨论,呷哺呷哺就出来了。如果有品牌可以在产品信息公开、溯源、流通链路管理方面做得好的企业,还是会更有优势的。
2、「咖啡馆可能是受影响较小的行业」
高雪(「行走咖啡地图」创始人)
「行走咖啡地图」是一个咖啡行业垂直媒体,以2C的内容吸引喜欢咖啡馆、喜欢喝咖啡的消费者,连接咖啡馆和用户。这次疫情对我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没内容了」,毕竟咖啡馆对我们来说就是内容。
我朋友圈4000多人,可能3000多都是跟咖啡行业有关的,我从朋友圈看到大家的状态,从最开始的没有办法、无奈,逐渐变为平静地接受。也有不少原本计划年后开业的新店,也都进入停滞状态。虽然我觉得可能到四五月份疫情才会结束,但应该也不太会有咖啡馆因此开不下去。咖啡馆对人力的需求比较小,而且咖啡师这个行业也比较成熟,哪怕咖啡师走了,再找新的咖啡师也不会很难。除了这段时间流水下降、客人少之外,可能三月份在上海的咖啡师大赛和展会会取消。很多咖啡馆之前做的准备和计划,一下子全打乱了。我们原定要在4月份做的「咖啡青年节」也会因此耽误,原定要出版的《海边咖啡馆》的书,也会延后。
可能等这波疫情严重时期过去,咖啡馆每天的出杯量就会慢慢开始恢复。整体来说,咖啡馆应该比酒吧恢复的相对更快一点。咖啡馆本来是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场所,相信依然坚持开业的咖啡馆,在意也并非是房租和流水,而是想在此刻的困难之中给大家一点信心。
03
地产方观点
3、「空间下的新物种本就不易」
国内某联合办公空间负责人
我们这个行业有周期性,每年第一季度因为中小企业的流动性,平均会比前年第四季度下降10%左右,这次因为疫情,这个跌落会更大。这次事情对联合办公空间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宏观上,行业诞生于经济红利期,中小企业才会涌现,办公需求才会增长;而在微观层面,入驻共享办公空间的中小企业,会在这个特殊事情,更难以信任这样的「开放式」的空间。写字楼起码你是一个公司一块地方,企业自己可以掌控,但联合办公空间就有点难了。
我们也一直在努力丰富自己的收入来源。如果说中小企业入驻是属于相对固定人群,那把空间以场地方的方式提供给品牌、机构等,做流动人群的生意。但这次会对这块影响更大,收入来源会更加单一。
目前还没有集中爆发入驻的中小企业申请免租金的情况发生。商场给租户见面租金是因为商场都是自持地产,但我们的位置就比较尴尬。我们一定会等到上面的物业方给我们减免租金,我们可能才会给中小企业减免租金。但这本身也挺矛盾的,因为中小企业一定是抗风险能力比较弱的一方。
04
投资方观点
05
后记与建议
采访的近20人中,有乐观派也有悲观派。但无论情绪如何,都无法改变眼前的现实。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思考与行动。也希望这篇文章和这么多从业者的采访内容,能够带给你一些信息和价值。未来陆续还会有更多的文章,以更实操、更微观的方式,来看看一些同行的行动,或行业中的一些思考。
/更多文章/
/ FBIF食品微信群 /
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
长按识别二维码,后台回复“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8万+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综合、乳品、饮料、巧克力、素食、酒、咖啡、酸奶、代餐、烘焙、茶饮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医食品、调味品、餐饮、代工、营销、研发、设计、包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