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签下谷爱凌,瑞幸要重新上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金角财经 Author 胡也远
谷爱凌夺冠了。
2022年2月8日的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中,谷爱凌在第三跳做出从未尝试过的1620抓板,获得94.50的全场最高分,以总分188.25力压众多好手,一举夺冠!
这是谷爱凌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也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中国队夺得的首枚金牌。
随即,瑞幸咖啡登上了微博热搜——它是国内第一批签下谷爱凌作为代言人的品牌之一。
在财务造假事件2年后,瑞幸不仅没有倒闭,反而活得挺好。
3天前,瑞幸咖啡刚刚缴纳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罚款,和SEC达成和解,解决了财务造假的遗留问题。
2020年,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引发资本市场哗然,同年5月19日晚间,瑞幸咖啡公告称,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通知,被要求从纳斯达克退市 。
摘牌之后,很多人都觉得瑞幸咖啡的下一步就是破产清算。等待着靴子落地的那一天。时至今日,瑞幸还活着,交上了12亿元的罚款,签下了谷爱凌这个顶流运动员,甚至连重新上市的事情都有了传闻。
瑞幸的复活之路,会一帆风顺吗?
12亿罚款,对现在的瑞幸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此前不少媒体报道,当前瑞幸咖啡均价大约为15元/杯,照此计算,瑞幸咖啡要卖出约8000万杯咖啡才能挣回来,这还不包括成本。
金角财经查阅发现,在瑞幸出事后的这段时间里,其财务报告还在继续公布,根据其2021年12月9日公布的2021年三季度财报,其店铺经营利润率约为25%,粗略来看,15元的均价中只能赚回3.75元,若是以此计算,相当于要卖3.2亿杯咖啡才能挣回罚款。
但瑞幸对于未来似乎保持着乐观。2021年中,其CEO郭谨一更放话称,瑞幸财报恢复了正常。
据其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尽管瑞幸净亏损为2350万元,但相比前一年同期亏损17.11亿元,亏损额同比降低98.6%。
另外,瑞幸的收入也在提升。2021年第三季度总净收入为人民币23.502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人民币11.43亿元增长105.6%。
营收提升,亏损减少,瑞幸咖啡似乎正在起死回生。
从死亡边缘挣扎着爬了回来,瑞幸做了什么?
将前老板扫地出门
被传谋求重新上市
今年1月27日,距离除夕还有4天,瑞幸咖啡的老板换人了。
当天深夜,大钲资本宣布其牵头的买方团完成对瑞幸咖啡383425748股A类普通股的购买,总交易对价超4亿美金。买方团其他成员包括IDG资本和亚太地区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之一Ares SSG Capital Management。
本次交易完成后,大钲资本持有瑞幸超30%的股权,投票权超过50%,成为控股股东。而原来的管理层,包括神舟租车创始人陆正耀,以及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均被扫地出门。和原有管理层一通被摒弃的,还有瑞幸的烧钱之路。
2019年,瑞幸的营销费用占比达到20.1%。2020年管理层换血之后,营销费用占比降到13.2%,2021年第一次半年报中,营销费用进一步下降为12.8%。
更直观的体验是,曾经大行其道的3.8折券现在已经难觅踪迹,取而代之的,是12元到17元不等的饮品抵用金,而从使用规则来看,优惠程度基本都在5折左右。
即便是2月8日庆祝谷爱凌夺冠,瑞幸也只给出了4.8折券的优惠,被人调侃“太抠了”。
运营层面,瑞幸仍在坚持发展线上渠道。和星巴克不同,瑞幸的门店绝大多数为快取店,92%的门店在20到60平米内,占地面积小,需要的租金和人员成本相对缩减。
另一方面,瑞幸的店铺内,没有收银机,没有收银员,想要买咖啡只能通过小程序下单。
瑞幸的吝啬或许与自己窘迫的财务状况有关,但同时也令瑞幸得以在补贴减少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便宜”的特色。
人们对瑞幸的期待和对星巴克的期待大为不同,有消费者表示,只要瑞幸保持质量,保持低价,就会继续喝。而星巴克则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家与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间”。低价和方便,也是瑞幸和星巴克竞争时引以为豪的亮点。
除了节流之外,瑞幸还在开源。
财报显示,2021年三季度瑞幸咖啡累计客户已达到8378.73万人,同比增长2443.29万人,增长率为41.16%。
瑞幸咖啡三季度门店总数量也增加至5671家。其中,新增自营门店420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4%;新增联营店(即加盟店)146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6.7%。
瑞幸咖啡的元气似乎正在逐渐恢复,以至于1月20日《金融时报》的报道中还提到,瑞幸正在研究重新在美国上市,最快可能今年底重返纳斯达克。不过该消息很快被瑞幸否认。
联想到瑞幸摘牌后仍然在公布财报,并且摘牌后还获得多家投资机构注资这一系列事件来看,瑞幸重回资本市场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真正的问题则是,重新上市对于瑞幸来说,不仅面临着资本市场的信任问题,还要面临比当初更加激烈的竞争。
国内咖啡市场早已变天
今年1月,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和瑞幸突然吵了一架。
起因是1月5日李国庆发了一则视频质疑瑞幸咖啡,视频中称埃塞俄比亚花魁咖啡豆被瑞幸买走90吨,而中国对这种精品咖啡豆的进口总量仅100吨,瑞幸一家就包揽其中90%。李国庆认为瑞幸此举是“垄断”,让瑞幸少动点“垄断”精品豆的坏心思。
第二天,瑞幸咖啡在李国庆的微博回复称,90多吨精品花魁是在海外竞价夺得,说是上游垄断有点太吓唬人了,并留言“精品咖啡不是精英咖啡”。
比起吵架,更值得关注的是瑞幸入局精品咖啡,并且推出了“花魁”系列。瑞幸还凡尔赛般地表示,“采购的90多吨花魁豆仅10天就被喝掉接近一半。”
这背后,实际上是咖啡市场已经从瑞幸起步时的连锁时代,走到另一个阶段。
在瑞幸忙着自救的这段时间,国内的咖啡市场竞争已经悄然白热化,瑞幸也不再是唯一的资本“宠儿”。
2018年,偏居上海的精品咖啡品牌Manner还只有7家门店,其后的2年中,在今日资本入股推动下,Manner的门店迅速扩张到170多家。
除了Manner,还有Seesaw coffee,在拿到弘毅资本的A轮融资后,门店数量从个位数扩充到32家。
市场数据显示,国内2021年咖啡领域投资案例共21起,总金额接近60亿元,是此前两年的总和。
资本拿出当年追捧瑞幸的态势,追逐着新的精品咖啡品牌,以至于有笑话说,“精品咖啡品牌太多了,白领已经不够分了。”
新崛起的咖啡品牌们不仅“抢钱”的速度很快,估值更是高得令人叹为观止。
例如只有100多家门店的Manner,其单店估值就达到创纪录的1160万美金,1家Manner相当于3家星巴克的价值。
其他的咖啡品牌也不甘示弱。2021年初,新锐咖啡连锁品牌M Stand完成A轮超1亿元融资,这是其成立3年来第一次接受外部投资,当时,M Stand仅有10家门店,品牌估值却高达7亿人民币,每家店的估值约为7000万人民币。
半年后的7月23日,新M Stand又完成了B轮融资,这一轮融资金额超5亿人民币,投后估值飙涨到40亿元,半年翻了5倍多。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瑞幸还在试图继续讲自己的故事,但市场的焦点早已转移了好几轮。
而瑞幸还得继续为过去的错误买单。数据显示,2020年、2019年和2018年,瑞幸咖啡的净亏损分别为56.03亿元、31.61亿元和16.1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00亿元。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瑞幸仍然是一个黑洞。
参考资料:
[1] 《谁能打败瑞幸?》 AI财经社
[2] 《瑞幸想做“花魁”,先熬过寒冬》探客财经
来源:金角财经(ID:F-Jinjiao)
作者:胡也远
/ FBIF食品微信群 /
让专业的人聚在一起,15w+食品人已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