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延平有座“方言岛”,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管

闽北日报 2021-05-28


延平,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而在延平区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大窠村,
聚集了16个乡镇九百多贫困户,
多种方言聚集,
俨然一个“方言岛”——


处暑刚过,骄阳高照。走进延平区夏道镇的大窠易地扶贫安置点日间照料中心,七八位老人正悠闲地看着电视,时不时冒出“契扫午”“冬铺”“米奇”之类的语言。


“这里集中了全区16个乡镇309户906人,各自的方言都有所不同,现在大伙熟悉了,都明白了大概!”夏道镇党委书记张崇发笑着解释,延平区语言多样性在全国也属罕见,如大横、南山一线属建瓯语系,王台、峡阳属闽北客家语系,太平、樟湖、巨口属福州语系,城区及西芹又异于周边乡镇,各种方言交织,可谓一景。



大窠安置点自2016年11月开工,夏道镇按照“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一流”现代新型社区质量标准,上下一心、尽锐出战、日夜奋战,终于在2017年11月竣工交房,实现了贫困户新年搬新家的愿望。


如何让搬迁群众离乡不离家?
↓↓↓

夏道镇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新模式,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和楼栋长“方言”优势,群众遇事有人办、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管,“方言岛”内井井有条。

故土难离,用心帮扶搬迁



当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搬迁成为贫困群众的必然选择。


2016年,延平区将“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与福建省“造福工程”相结合,对区里生活在深山、石山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


夏道镇的大窠易地扶贫安置点是最好的选择。这个点位于夏道镇集镇,距市区约13公里,临近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依托镇上的卫生院、中小学、幼儿园、超市等,我们打造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一流的现代新型社区。”张崇发介绍,除了在住宅的质量标准上严格把关外,诸如水电闭路、抽水马桶等生活必要设施也极力配齐,并特别开设了日间照料中心,尽可能提供周到的服务。


“易地搬迁哪是简单的事?各地风俗不同,语言各异,从动员到搬迁,基层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延平区领导如是说。


年过半百的张道忠就是其中一户“难动员”,他的老宅因洪灾变成了危房,镇村干部多次到他家作动员,讲政策、说优惠,可他总是推托。“我们只好等安置点都建好,请老人亲自过来看看。”张崇发回忆。眼见为实,张道忠的各种顾虑也打消了,终于同意搬迁。


如今,张道忠日子过得很惬意,不是在小区里与新朋友唠嗑,就是在活动中心里下棋看电视。“这里好,小区漂亮,交通方便,服务周到!我对孩子说,不努力脱贫致富都对不起这好政策!”老人笑得很开心。


党员“传译”, 畅通群众诉求



如何让来自不同乡镇,有着不同方言、风俗和生活习惯的搬迁群众相互融入,共同开启新生活?大窠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有自己的“秘决”。


“秘诀”就在于建设临时党支部,发动老党员和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党建共商、事务共管、难题共解、活动共办,争取让每个搬迁群众都能在这个刚刚来到的“他乡”找到归属感。


“在这里,你不会几门‘外语’,工作根本没法开展。”临时党支部支书王贞强介绍,安置点的居民来自各地,方言不同,“这时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就发挥各自‘方言’优势,大到邻里矛盾,小到楼道路灯,不管用哪种方言反映问题,他们都尽力解决。


为增强管理力度,在成立“管委会”基础上,还建立了楼长负责制,从每一栋楼挑选一名责任心强、素质较高的居民担任群众的“语音信箱”,发挥“同声传译”作用,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及时将问题反馈至临时党支部,党支部对反馈的问题及时“把脉”,“对症”施策,协调安置点内复杂的人际关系、切实解决安置住户的实际困难,有效促进支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方言互怼到方言问候,从举报恶习到互帮互助,从花池种菜到楼道换灯……王贞强见证了安置点的改变。


今年春节前夕,王贞强嘱咐居民放完鞭炮要清理门前垃圾,保持楼道清洁。“大年初一,在小区内巡查,发现居民都很自觉,鞭炮屑都扫到一起。”王贞强说,大家的观念在逐渐改善,从原来的“要人管”到现在的“我要管”,一个共建共管、互相监督的良好风气正在安置点内“茁壮成长”。


就业创业,酿造甜蜜希望



搬迁不仅搬出了新天地,更搬出了好日子。


吴敬德和弟弟均有轻微智力障碍。其父杨俊池说,以前在村里,两个儿子种田帮不上忙,外出打工不知做什么。5月中旬,吴敬德到市里参加公益性岗位培训,如今,大儿子在小区内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小儿子在附近的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江南校区)负责养护花草,两人均有稳定收入。“现在,一家收入稳定,我也安心多了。”杨俊池说。


避免搬迁户“回流”,关键在于“稳得住”。由于搬迁人数较多,延平区建立易地搬迁就业工作责任制,并结合搬迁户就业意愿,“按单下菜”,多方协调保洁专岗、园林专岗等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有意愿就近就地就业的搬迁户。同时,组织创业专项培训,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一次性创业补贴等资金扶持鼓励搬迁户大胆创业致富。


在此基础上,夏道镇引进福建省南平市美众针纺有限公司,建设“扶贫车间”,并以“农户+培训+扶贫车间”的模式,组织安置点内有就业意向的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目前有50多位妇女通过培训即将上岗。


8月底,贫困户黄高潮养殖的蜜蜂迎来了销售期。今年年初,他与林顺中、谢宏文、吴炉场三人相约一同养蜂创业,并在炉下镇的樟木林里养蜂,“现在我们有四、五个基地,大约400多箱,蜂蜜质量不错。”林顺中说,他们还计划成立合作社,创建自己的品牌。


“整个新村就像一处‘桃花源’,居住环境美,致富项目多,幸福指数高。”黄高潮眼里流露的笑意,是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最好的肯定,也是搬迁户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来源:闽北日报(廖晨星、严岚、李韧筠)


南平一中武夷新区初中部今天正式开学啦!
南平至建阳(武夷新区)往返客运班线正式开通
想出让储备排污权?可以!这份文件了解一下9月开学季,家长需警惕传染病“抱团”来袭九月新规来了!这些变化将影响你我生活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张彬倩 值班主任:张旭东

投稿邮箱:mbrbwx@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