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爱相杀之走进新时代 || 晶晶文化

2016-08-07 水姐 秦朔朋友圈



水姐/文




这两年,“相爱相杀”是财经商业界的高频热词,也是影视内容里的最看不厌的梗,因为冲突是戏剧艺术的核心和灵魂。渗透在商业里,又渗透在普通生活情感中,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矛盾透明了?对立性和统一性更加明显了?


先翻翻小学课本,我们学过一个成语叫“自相矛盾”。重新看一遍古文: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前几天,跟闺蜜一起喝茶,跟她谈起脱不花被断章取义的言论“投资Papi酱是我们最大的耻辱”。闺蜜说,没事,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没人追究你到底说过什么,你说过的话,可以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现在想想,确实也是,即使自相矛盾,又如何?传谣的、辟谣的、发布真相的,可能都是同一拨人。或者说,旁观者不清,当局者自己可能也不清,背后到底裹挟着一股什么巨大的意志和能量啊?资本真的说了算?媒体真的掌握话语权?还是时代有个更强的逻辑和意志?




巴菲特说投资如同滚雪球,最重要是要找到足够湿的雪和足够长的山坡。


王充在《论衡》里说:“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刘向在《战国策》里写道:“行百里者半九十”。


这并不是一个奇妙的时代,这是个探索过程漫长严寒的时代。相爱相杀,太普遍了,于是乎,人们常说,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至少,相爱相杀还能相互陪伴着。不像以前那个剧烈的时代,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说没也就没了。


这周看完了我的校友郝景芳寄送给我的《生于一九八四》。有一段时间,她是媒体的焦点人物,她的《北京折叠》在今年四月入围第74届雨果奖。她依然过着她研究中国发展和宏观经济的日子,过着研究儿童心理学的日子,低调美好。就我个人而言,觉得有研究基础的人写出来的小说才能历久弥新,她的天体物理学和经济学为基础的知识结构让她的科幻小说别具一格,平行宇宙和不平等分层的经济社会得以统一,知识是时代意志里最强烈的构造部分。而在《生于一九八四》中,她第一次代表80后描述内心中充满焦虑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我非常明白她的笔触,她深刻地理解过政治经济史,80后及其父母一代所经历的奋斗、焦虑、徘徊……这些“浑浊”沉淀之后会再次清澈,然后沉淀出了一些标志性的终身情结。



——“此时的我在更改过去的我,未来的我又会更改此时的我。一个一个我在时间的轴线上将不断自我否定,再自我生成。” 我们背后都有一个很强的时代意志,以及我们自我的意志。她说“人最终要走上一条由自我意志推动的路”。




说回相爱相杀,或者相杀相爱。我们骨子里有文化耐受性。


一场始于春秋战国的儒法之争,其实最后的结果不就是外儒内法吗?所以,斗得再厉害,也会融合,各得其所,因为背后有一个强的意志。这个强意志,是务实主义、理性主义千年累积的结果,也是文化自身的能力。


儒家坚持的礼治是什么?礼就是维持社会差异秩序,使得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名分并使人自觉遵照执行的标准。礼调整着人与天地宇宙的关系,调整着人与人、个人与家庭,臣子与君主等一切关系,合乎各自的关系为礼,不合则是非礼。所谓克己复礼,就是为了恢复古代社会那令人向往的尚礼明德秩序,三代社会是“法寓于礼”,依礼治理贵族诸侯,以“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统治平民。孔子认为礼治才是安邦治国的基础,法律只是一种辅助礼治的工具;孟子认为法不可偏废,但礼是治国的基础;荀子主张隆礼重法。



而法家认为,社会政治秩序维持的关键在于设立赏罚严明的法律标准,而不在于礼治。法家认为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法定的客观标准,不能因人而异,必须适用统一的法律,维持公平。法的重要功能在于明是非、定纷争,此外在于促进和维护公平,为了富国强兵。


双方争论包括:治国思想上的“为国以礼”与“以法为本”的“礼”、“法”之争;政治实践上的“以德去刑”与“以刑去刑”“德”、“刑”之争。究其本质是,儒家认为人性善,法家认为人性恶,这是根本的人性之争;儒家主张施行政治教化,而法家推崇严刑峻法。法家认为人性恶,所以认为学识才智是贫弱动乱的根源,欣赏愚民政策。


他们争论特别激烈,互不相让,“相杀”阶段延续五百年(从春秋战国到秦灭亡)。到了汉代,董仲舒是儒法思想整合的集大成者,他用包括法家在内的诸子之学以改造儒学,正式提出了以德为主、以刑罚为辅的政治法律主张。儒家被称为“王道”,法家被称为“霸道”。从此,“宽猛相济”、“霸王道杂之”。到了开始“相爱”、“相处”的阶段,当然延续下去,也依然有斗争,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外儒内王”的气质没有变过。



古代治理思想,都是有“救世”情怀的,所有思想也是同源,都来自“古之道术”,在大一统的中国,我们能理解并且感受的“相杀”、“相爱”是有强烈基础的。再强调一遍,这个强意志,是务实主义、理性主义千年累积的结果,也是文化自身的能力。


看如今在商业世界争霸的人,以及评价商业世界里的人,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中,也逃不过“礼”和“法”、善意与规则……各派吵吵闹闹,段子手也不消停,但至少我总体感觉,最后会有一个满意的解释框架。




大红大紫的“老干部”霍建华结婚了,如果没有《花千骨》里演绎的白子画与小骨之间的“相爱相杀”,他的人气也没这么高。滴滴、Uber合并了,也是一段会永远留在资本史上的“相杀相爱”。恒大成为“万宝华之争”焦点里冲出来的黑马......是不是,商业也越来越戏剧化了?还是商业版图正在动荡着,有故事是新常态了?


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越来越分不开的时代,我们相互伤害,又相互陪伴。你死我活的世界,太不节能环保。都说一个人、一个产品背后都要讲故事,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标签和气质。其实,都是为了独特的地位。



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我们也知道浑水摸鱼,各自拼搏;如今这个时代,我们到处是桥,独木桥变成了小石桥,小石桥变成了跨海大桥,我们都是通行者,让建造者知道我们的需求,建造者就获得了最强的意志。至于我们通向何方?还是享受持续奔走的过程?小人物的相爱相杀,还是大平台的相爱相杀,都是希望在时代里留下痕迹,没有灭亡,没有重生,只有陪伴着时代的平白无故的努力奋斗。有一天,通行者也会变成建设者。通往地狱的路最初都是为通往天堂建的,时间的局限性决定了爱杀之世。



水姐文章推荐:

在天灾人祸面前,墨子告诉我们的事儿

女人折腾资本论

中国才媛指南

王阳明:强大的内心,谋略与匠人精神

中国好富人子贡和中国好穷人原宪

史上第一女企业家的“道商”气质指引

儒家圣人的女性观及他们身边的女人们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