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功与德:由许家印事件想到的

知止斋主 秦朔朋友圈 2023-10-06

· 这是第5421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 知止斋主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不管是赞扬还是批判,元宇宙永远不会轻易放过一个话题。当这个话题到了无话可说、无话可谈时,新的话题又会重起波澜。

这就是美好不完美的无限元宇宙。

2023年的这个夏天可谓是火热异常,真是应了老子的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了,万物的背后老子说的其实是妄念和万欲,所以才有中国文化中天地人的纠缠。

道生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宫,九宫生十方,十方生万物,万物生万欲,万欲生文明,文明生世界。

这个夏天,先是从刀郎的《罗刹海市》火了全网,紧随其后的是瓦依那和任素汐的《大梦》爆了人生,接近中秋国庆长假许家印凉凉了,就像一场秋雨一场凉,真是应了苏东坡的那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中国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的消息不胫而走,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很快在公众号“孙立平社会观察”上撰写了评论文章。

孙立平教授文章中谈了一个核心观点:为什么中国企业家都有把企业做大的思维,但缺少把企业做久的思维?这一点尤其令人惋惜。

孙老师认为,许家印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企业家。我们不能因许家印走到今天这一步就否认他的能力。那许家印为什么会走到今天?可能就是见识,就是对自己的认知和对大势的理解与把握上不够。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圣哲都表达类似的观点,“认识你自己”是人间最难的事。

孙老师引用稻盛和夫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所信奉的哲学和理念。这种见识特别表现在一些重要时刻对大势的理解与把握上。

许家印有点像多少年前倒掉的禹作敏,误读了时代,一直沉醉在自己的逻辑和想象里,对外部世界即将甚至已经发生的变化,未能及时感知和醒悟。大错由此铸成,关键的因素则是游离在他的视野之外。

成败皆由大,大而狂热才是最可怕的。过去这几年,一些响当当的企业暴雷,一些精干的企业家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孙老师认为,都少不了一个“干大事,创奇迹”的心理认知因素。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在一个扩张的时代,盲目和荒谬都有可能造就奇迹与神话。

罗素有句很有名的话:小灾难来自固执,大灾难来自狂热。狂热来自什么地方?狂热来自不知止,来自对金钱和财富的狂热追逐。

人啊,一个要知止,一个要知边界。这两个观点其实就是《大学》中所说的中国人的绝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懂得了这个道理,如何知止,如何守住边界也就心中有数了,也就可能把企业做得更久一些,更强一些。《易经》不是也有“知止无咎”的警示吗?

当然,干大事,创造奇迹,想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这其实就是一种狂热。老子不是说过这样的观点吗?我有三宝,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

所有的狂热在最初的想象中,似乎都有点根据和道理,如果不懂得知止和守不住边界,那一定后果很严重,以至于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孔子不是有过很精彩的表达吗?“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所谓的“不逾矩”说的就是“君子有三畏”,对天地要有敬畏,对生命要有敬畏,对圣言要有敬畏,对人生要有边界感。

中国古人说得多好啊,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万物皆空,唯有精神长存。

因为生命中有些认知上的根据和道理上的延伸,如果太依靠想象力的话,在现实面前,这种想象力又太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心随物转,精疲力竭;物随心转,逍遥自在。

孙老师文章中引用了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巴德的观点说,企业家的才能就是预测不确定的未来的。能否提前意识到历史转弯处的到来,这就是对企业家见识的考验。

《中庸》曰:“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世界充满秩序和不确定性。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之难。这几年的房地产行业,几乎没有企业家能成功逃脱这样的命运,大多数都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左传》有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所谓“三立”,我们可以理解为寻找生命意义的三条路径,也可以说是人生中的做人、做事、做学问。

无论是为官、行商、从文,立德一定是基础。这和《大学》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也是相呼应的。

为官、行商、从文作为我们入世的三条路径,“明明德”说的是“立德”,“亲民”说的是“立功”,“止于至善”说的是“从文”,举一为三,天地人,真善美,举三反一,止于至善,道法自然。

中国文化中有“立德、立功、立言”三立之说,也有“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四合之说,更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四为之说,当用真心去体会时,你才会悟到古圣贤的话是真实不虚的。

如果《罗刹海市》说的是人间,《大梦》说的是人生的话,那许家印事件说的一定是人间利弊;

如果《罗刹海市》说的是人间的人,《大梦》说的是人间的事,那许家印事情说的一定是人间的财。

人间的人,人间的事,人间的财,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生命三境吗?

一岁闪亮登场,十岁茁壮成长,二十岁为情彷徨,三十岁拼命打闯,四十岁基本定向,五十岁回头望望,六十岁告别职场,七十岁搓搓麻将,八十岁晒晒太阳,九十岁躺在床上,一百岁挂在墙上。

《大梦》的十八句“该怎么办”,问得好!该不该,问的是生命的确定性,问的是人生根基;怎么办?问的是生命的不确定性,问的是生命课题。

人生根基需要问,生命课题同样也要问。根基为本,课题为末,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根基需要筑牢,课题才可能越来越少,所有的课题可能又会变成人生的根基。

西方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如果用中国文化来表达的话那就是修身,中国文化中几乎所有经典说的都是同一件事,只有修身的人才是拥有自由的人。

因为修身是你痛苦时的支撑力量;

因为修身是你迷茫时的抉择智慧;

因为修身是你错误时的回头方法;

因为修身是你生命临尽时才知道到哪去;

因为修身才是治愈自己的最好办法。

我们通过修身才知道培养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才是生命的终极意义。修身的人才懂得孔子的“仁”之要义: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是孔子的“三达德”,唯有“三达德”我们才会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不断地去为生命增值保持旺盛的精气神,不断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然为什么人还有那么多困惑和焦虑呢?人间无常,因果不空,循环不已。

10岁偷的懒,40岁要偿还;20岁偷的懒,50岁要偿还;30岁偷的懒,60岁要偿还。所以说,60岁如果还认知不到生命的觉醒,人生已经毫无意义。

人类所有的荒诞,不过是人类的欲望不能平衡而已!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给出的答案那样:“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人类文明需要欲望创造,但是过分的欲望又会毁灭文明,又会丧失文化。

中国文化中有句古训: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所有的美好都不可能永远停在最好的阶段,岁月不是也有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循环吗?我们所有的躲在繁荣期里运转的想法,有时恰恰是我们认知的一种幼稚。向天地万物学习,一定是老子眼中的那个常道:自强向善,生机盎然。

2022年开年大剧《人世间》创下了近年来电视剧热播的高峰,看完电视剧有几个联想:为什么电视剧《人世间》选取的一家人偏偏姓“周”?大儿子周秉义身上折射的是不是一般中国人朴素的与儒家道德之“忠”平行的“义”的价值观?小儿子周秉昆身上折射的是不是《周易》中的坤卦之“厚德载物”之义呢?二女儿周蓉身上折射的是不是正是一种“坤者乾道”的正直之义呢?

一部《人世间》是不是折射的是一群周代遗民,一直在遵循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谦谦君子”的大道,周而复始地行走在中华大地之上呢?

写到这里,脑海中飘来一段话——

“有能力,就做点大事;没能力,就做点小事;有权力,就做点好事;没权力,就做点实事;有余钱,就做点善事;没有钱,就做点家务事;动得了,就多做点事;动不了,就回忆开心的事。我们肯定会做错事,但要尽量避免做傻事,坚决不要做坏事。生活其实没啥事,一辈子也就这回事!”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tougao99999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qspyq_biz@163.com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