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2019年考古文博好书推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文考古书店 Author 考古妞

转眼半年,2019年的好书还没有来得及消化,2020年的新书自正式营业后,铺天盖地而来,图书越出越多、越来越厚、更是越来越贵,没有时间看也没有钱买,只能是精选再精选。

考古妞根据书店销售数量为大家精选了100来种2019年出版图书,图书排名不分先后,按考古类别(考古学理论、考古报告、考古研究及文集、博物馆研究、文物(遗)保护、器物考古、艺术考古、历史文化)归类整理,耐心看下来,总有你需要的那本。


考古学理论及考古教材

博物馆学概论  《博物馆概论》编写组 编  高等教育   2019-1   ¥37.0
文物学概论(彩图版)  《文物学概论》编写组 编  高等教育   2019-8   ¥79.5
考古学概论(第二版)  《考古学概论》编写组 编  高等教育   2018-8   ¥48.0


战国秦汉考古
刘兴林 编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全书分为战国至秦代考古、汉代考古两编;上、下两编均分为五章:1.城市和重要的人工设施;2.埋葬制度;3.社会生产;4.社会生活;5.战国文字和简帛/汉代纸张和简帛。


人之追问:来自史前考古学的思考
陈胜前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年1月
直立行走和狩猎为何成就了人类?如果回到旧石器时代,我们如何取得生存的“文凭”?从狩猎-采集到农业产生,人类在演化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什么转折事件?早期人类捕猎大型动物,这是真实的,还是幻觉?我们为什么要生活在一起?权力是如何起源的?两性关系是如何走向的?战争如何影响人口变化?……本书探讨了现代人起源演化中的生计策略和文化适应,从各个细微方面体现了考古学的洞察力。

云南考古学通论
李昆声 主编
李昆声 李培聪 杨江林 祝牧 编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9年5月
本书是对80余年来,尤其是1950年以后,云南的重要考古发现进行全面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按考古时代先后顺序和王朝编年排列归类,对云南考古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至明代。其中史前岩画、稻作起源、铜鼓与青铜文化、佛教滇密是云南考古学四大亮点,本书中重点进行了论述。

蒙古考古
[蒙]D.策温道尔吉  D.巴雅尔  Ya.策仁达格娃  Ts.敖其尔呼雅格 原著;
[蒙]D.莫洛尔 俄译;潘玲 何雨濛 萨仁毕力格 译;杨建华 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5月
本书采用教科书式体例,系统介绍了蒙古国境内从史前到蒙元时期的考古遗存及考古发现和研究简史。全书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及早期铁器时代、古代国家时期三大部分,每一部分下再以时代为序细分若干章,是目前最新的系统、全面介绍蒙古考古遗存的专著。

河南考古史
张新斌 李龙 王建华
大象出版社  2019年10月
从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调查和发掘,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殷墟的发掘;从后冈“三叠层”的发现,再到河南山彪镇和辉县琉璃阁考古……河南现代考古发展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本书为河南考古近百年历史主线脉络梳理。

考古发掘报告
良渚古城综合研究报告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月
本书为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与多学科研究成果的汇总,是面向考古业内的较为全面的综合性工作报告。对良渚古城城墙、城内贵族墓地、城内宫殿区、城外遗址、城郊祭坛、外围水利工程等考古发掘工作以及良渚文化中神权与王权的体现、冶玉技术、古城的营建工艺、古城的兴衰与环境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

良渚王国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月
定价:380.00
本书以图说的形式展示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兼具学术性与科普性。全书通过高筑的城墙、木构护岸、居住地、葬地、居民器用、水利系统、信仰等各方面的考古成果,展现一个体制成熟、功能齐备的王国。


中研院史语所史料丛刊之六:安阳发掘简史
石璋如 遗稿,李匡悌 冯忠美 辑补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19年8月
自1928年起,至1937年止,安阳发掘考古工作,先后发掘了十五次,发掘过十一个遗址。开掘的面积约计一百七十余亩,工作(人工)日数约计二十万二千五百余天,用款约十万元。获得金石甲骨,陶蚌石范等数百箱。本书以石璋如先生遗稿为基础编辑而成,简述历次发掘之梗概,以鉴关心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们。

花树摇曳 钿钗生辉: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报告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月
萧后冠的实验室考古清理与保护工作历经两年多,取得多项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萧后冠头箍结构、博鬓、花树数量与分布,以及铜钗、钿花等饰件制作工艺;发现了隋唐时期的棉花;对古代鎏金铜珠工艺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完成了对萧后冠的仿制工作;为隋唐时期礼冠制度及其复原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技术资料。该项目是目前实验室考古的一个成功范例,对国内实验室考古探索和实践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本书为隋炀帝萧后冠实验室考古报告。


洛阳盆地中东部先秦时期遗址:1997-2007年区域系统考古调查报告(全4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澳美伊洛河流域联合考古队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报告涉及的调查范围大体为洛阳盆地的中东部区域,涉及郑州和洛阳两市区,主要包括郑州巩义市西部和洛阳市洛龙区、瀍河区的东部、孟津县的东南部以及偃师市的大部。期间共发现遗址(或地点)456处,采集到大量先秦时期的遗物。调查结果表明:这些遗址涵盖了先秦时期的各个阶段,显示了该区域约从公元前6000年左右至公元前200年左右近6000年的社会发展图景,展示了早期中国文明核心区从零星分布的聚落到王朝统治中心的社会发展轨迹。

汉代空心砖墓研究
董睿
科学出版社 2019年6月
  空心砖墓产生于战国晚期的郑韩故城,是作为竖穴土坑木椁墓的替代品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墓葬形式。空心砖作为墓葬建筑材料,不但改变了墓葬的建筑结构,而且扩大了墓葬的内部空间。本书以河南地区的汉代空心砖墓为研究范畴,围绕着汉代空心砖墓、汉代空心砖、汉代空心砖画像共三个对象展开论述,为汉代空心砖墓的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
褒斜道&故道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
秦文公四年(前762年),在千渭之会始建陈仓城(今宝鸡市金台区戴家湾一带,即古陈仓城遗址)。古陈仓位于陕、甘、川、宁地区的区域性中心,为关中西部的交通要冲,贯穿秦岭南北的入蜀古道(著名的有子午道、褒斜道、故道等)择河谷而行,凿石插木,凌空飞架,修栈道以通途,纵横千里,促进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交流。

吐鲁番晋唐墓地——交河沟西、木纳尔、巴达木发掘报告
吐鲁番市文物局 吐鲁番学研究院
吐鲁番博物馆 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19年7月
2004年~2005年,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对交河沟西、木纳尔、巴达木3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三处墓地共清理发掘墓葬157座,出土各类器物1500多件,包括陶器、铜器、木器、文书、绢画、墓志、金银币、织物等;从出土墓志、文书及墓葬形制等判断,墓葬年代为麹氏高昌国至唐西州时期;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宗教信仰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新疆洋海墓地(全三册)
吐鲁番市文物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吐鲁番学研究院 吐鲁番博物馆 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19年3月
本报告分为上下两编,集中发表了2003年以来洋海一带发掘的三处古代墓地资料。上编为资料篇,首先对墓地的地理位置、人文背景、墓地的分布、埋葬习俗、随葬品等进行了概述;其次对Ⅰ、Ⅱ、Ⅲ号墓地521座墓葬进行了分述;并对该墓地历年被盗墓葬中出土和流散器物等进行了介绍。下编为研究篇,包括头骨、金属器、毛纺织物、植物等方面的研究报告。

 
纳提什瓦: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古城2013—2017年发掘报告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孟加拉国]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基金会 编著
柴焕波  [孟加拉国]S.M.诺曼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9年3月
纳提什瓦遗址的早期遗迹,是一组塔院(stupa court)和僧院(vihara)的综合体,遗址规模、整体布局及单体建筑的特点,在孟加拉国都是前所未有。晚期遗迹主要为十字形中心神殿建筑及多边形塔等附属建筑,这是孟加拉国 10—13世纪金刚乘建筑的典型范例。这个规模庞大、具有不同功能的大型佛教遗址的发现,证实了这座都城的存在。作为南亚次大陆最后一个佛教中心的珍贵遗产,这个遗址将载入世界考古学的史册。 

合浦海丝研究系列(一)
合浦县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心 编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01
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熊昭明 韦莉果
合浦汉墓   熊昭明 富霞
历代文献中的合浦汉唐史料汇编   向群 万毅 林英 主编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汉代合浦港   李青会 等著
广西科技出版的《合浦海丝研究系列(第一辑)》,包括《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汉墓》《文化交流视野下的汉代合浦港》《历代文献中的合浦汉唐史料汇编》四册,作者既有长年工作在合浦考古第一线的考古学者,也有具备丰富本土知识的历史学家,以及曾参与多学科合作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丛书选题的角度和层面十分多样,著作内容丰富、各具特点,反映出现阶段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现状。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编
科学出版社  2019年8月
2016年10月28日~30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市和合浦县举行,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03篇。本书筛选参会学者论文中的31篇以及相关讲话、会议纪要结集出版,内容包括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汉代聚落及墓葬的考古与研究、汉代考古与汉文化研究等方面;研究内容广泛,反映了当前关于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考古和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新动向、新进展和新成果。

考古研究专著及文集

二里头考古六十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著
许宏 袁靖 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是关于二里头遗址田野考古与综合研究的集成之作。除了诸多重大考古发现之外,二里头遗址还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学界科技考古各“兵种”介入研究最多的。本书的成果综述涵盖众多学科合作研究的最新收获,内容涉及年代学、自然环境特征、人类体质特征、人类的多种生存活动以及生产行为特征等诸多方面。

国家与文明的起源:文化演进的过程
[美]埃尔曼·塞维斯 著
龚辛 郭璐莎 陈力子 译 陈淳 审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5月
本书是新进化论的代表作,确立了游群、部落、酋邦和国家四阶段的社会进化模式,讨论了国家和早期文明起源的一般性轨迹和社会复杂化的动因。除了受朱利安•斯图尔特文化生态学和莱斯利•怀特文化进化论的影响之外,摩尔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也对本书的构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考古现场多视角三维重建
刘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12月
本书从田野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现场的各种实例出发,系统地介绍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工作中相机使用、影像拍摄、数据处理与成果导出等的技术与方法,使田野考古人员、学生等相关人员能够掌握要领,通过地面拍摄与无人机的超低空拍摄,全方位地获取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考古遗址等的多视角数字影像,制作成具有真实纹理的三维模型。

秦汉帝国南缘的面相:以考古视角的审视(全二册)
刘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本书在对传世文献和60余年秦汉帝国南缘地区考古资料重新梳理的基础上,凭籍地理信息系统,将各类考古资料置于变化的秦汉郡国进行研究,揭示出不同郡国、不同类型墓葬和遗物在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与传播区域;揭示出不同等级人士墓葬特征和随葬物不同。还探讨了各类墓葬和随葬品的分布、族属及墓主等级,以及同一郡国不同时期、不同郡国同一时期的发展差异、关系和原因。


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研究
 白云翔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为白云翔先生三十年秦汉考古耕耘之路的梳理和阶段性总结,收录了其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及讲演稿共28篇,主要涉及秦汉考古的理论和方法、秦汉考古基本课题研究、秦汉文明及社会生活研究等。

波斯笔记(上下册)
 李零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年9月
波斯帝国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大,它不仅囊括了中近东的所有国家,也囊括了丝绸之路南段的大部分国家;第二是统一,与秦汉帝国相似,它也是“车书一统”的大地域国家;第三是与中国关系很密切,中国和波斯,自古往来,史不绝书。历史上的中西交通,一向以伊朗和印度为远端,即使中国和罗马有往来,也绕不过伊朗。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十章为“历史—地理”,下篇十章为“考古—艺术”,全景式地重现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历史、疆域、制度和艺术等,是李零教授研究中国史的延伸。与以往从希腊视角解读波斯帝国史不同,本书从中国与波斯比较的视角出发,用“我们”的眼光重新审视东西之争和世界历史。 

从“上海”到下海:早期两河流域商路初探
刘昌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7月 
本书以两河流域作为中心点,向其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行辐射,以原始楔形文字文献与考古发现为依据,从横向串联以两河流域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商路网络体系,从宏观角度对早期两河流域商路的历史意义和规律进行了初探。


战国秦汉时期南夷社会考古学研究
叶成勇
文物出版社  2019年7月
作者以区域社会考古学为研究导向,基于考古资料,通过典型文化事项和族群源流的个案研究,从不同角度深化对南夷社会历史文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把考古资料引向社会结构和文明化进程层面进行分析,论证并阐释了战国秦汉时期边疆南夷区域早期文明化国家化进程。这既有利于深化对西南民族历史的认识,又提供了一个区域性多元文化互动与社会整合的分析框架。

林沄文集
林沄
上海古籍出版  2019年12月
《林沄文集》分为《文字卷》、《古史卷》、《考古学卷》(全二册)三种。其中,《文字卷》共收录了林沄先生的关于古文字研究的文章39篇;《古史卷》收录林沄先生已发表论文23篇,另附有《我的学术道路》和《明辨慎思,博学笃志——林沄先生访谈录》两篇小传;《考古学卷》收录林沄先生已发表论文55篇。


青铜时代的东西文化交流:以新疆东部为中心的考察
宋亦箫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书在梳理和总结现有考古学及相关学科发现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疆东部青铜时代的文化谱系、新疆东部及相关地区的早期东西文化交流现象。新疆东部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可划分为五种考古学文化。这些青铜文化,虽包含有少量当地石器时代文化因子,但其主体却是外来文化,包括西来的青铜文化和东来的青铜文化。

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
林梅村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12月
本书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入手,以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调查欧亚草原以及中国境内出土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遗存,表明中国青铜文化未经原始红铜锻造阶段,而是直接采用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中国冶金术很可能来自欧亚草原文化,以此对中国青铜文化来源问题进行探讨。


走近五帝时代
韩建业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共收录20篇文章,概论、五帝时代:战争“三部曲”、五帝时代:族属与文化、五帝时代:交互关系、夏商周的起源、综述六个部分。是在《五帝时代——以华夏为核心的古史体系的考古学观察》一书的基础上,删去《王湾三期文化研究》《晋西南豫西西部庙底沟二期—龙山时代文化的分期与谱系》两篇长文,加上七篇新文而成。


中国的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上下册)
裴安平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7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次以考古发现为基础和线索,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中国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和城市起源等五大历史问题的专著。第一次将史前有关历史问题的研究置于血缘组织与聚落群聚形态的平台上进行考察,还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家庭、私有制、文明、国家、城市起源方面完全不同于以往传统的认识,为今后类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思想与方法。


岭南地区商周时期墓葬研究
杨建军
科学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书共分七章,作者使用五章的篇幅来构建考古遗存的编年框架,将岭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墓地及含有墓葬的遗址大致分为八期;在分期编年的基础上,通过墓葬研究,尽可能复原岭南商周时期的历史面貌。

南土经略的转折:商时期中原文化势力从南方的消退
孙卓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以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南方为考察区域,系统梳理长江、淮河流域商时期的考古材料,揭示二里冈下层第二期至殷墟一期前后(公元前1500~公元前1300年)中原文化在南方地区的影响格局及其从这一区域阶段性的消退过程,并试图展现这一时期南方地区的社会图景。中原文化消退背后体现出的是中原商王朝对于边疆控制模式的转变,为之后长期以来中原与南方之间的文化互动奠定基础。

考古学视角下的秦汉家庭与日常生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刘尊志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
2018年7月,“考古学视角下的秦汉家庭与日常生活”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国内众多科研院所、博物馆、高校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以考古学的角度对秦汉家庭与日常生活进行了详细的专题解读,提交的论文涵盖秦汉家庭与日常生活、生产与消费、服章与器用、城市与墓葬等诸多方面。


 商代祭祀遗存研究
 谢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从商文化祭祀造存与周围遗迹现象的关系入手,把它们区分为宫室类建筑区域的祭祀遗存(庙祭遗存)、社祀遗存、手工业作坊内的祭祀或巫术遗存等九类。并对商文化分布区内的商文化先行文化和后继文化中的相关祭祀遗存一并进行了分类考察,结合甲骨ト辞、传世文献的相关记载对商文化的祭品制度进行了考察。甲骨文和文献所记载的商文化祭品制度和考古发现在总体上是一致的。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的构成
郭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书以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遗址的发掘和区域性考古调查的资料,综合运用考古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遗迹和遗物特征的分析,从各类遗迹的年代关系、遗迹单元的形成与演变、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分化、社会权力的特征及来源等多个方面入手,探讨以牛河梁遗址遗存为代表的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的特征和社会组织方式。

蒙古与外贝加尔地区的石板墓文化
[俄罗斯]A.д.策比克塔洛夫 著
孙危 译
商务印书馆  2019年4月
在本书中,作者对所能搜集到的约600座石板墓资料进行了全面收集和系统化的整理研究,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流行于中央亚细亚及其邻近地区的石板墓文化的特点。进而提出了关于其年代和分期的新观点,认为该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13至公元前6世纪。

最新增订唐两京城坊考
[清]徐松 撰 李健超 增订
三秦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最新増订唐两京城坊考》以中华书局1985年方严先生的点校本为底本。依照原书的体例和章节顺序,将程鸿诏的《唐两京城坊考校补记》也分章节补入,然后进行增订。
唐两京城坊和近郊区,是构成唐代长安与洛阳城市风貌的有机整体。近郊作为城市生活展开和依托的重要区城,膏腴别墅、名园甲第、山庄连疆接畛,是城市人居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京最重要的墓葬区。《唐两京城坊考》只收录城坊资料,《增订》将两京坊里中的住人殁后埋葬于近郊的乡、里、村及其他地名,也一并收录。


东周王城研究
徐昭峰
科学出版社  2019年3月
本书以1954年发现并确认的涧河两岸的东周王城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王城与成周的关系、东周王城的始建年代及其营建过程、基本布局、城郭形态、宫城的确认及宫殿建筑、手工业遗址及其市场与贸易、仓储和祭祀遗存、王陵分区、墓葬与车马埋葬制度等。这是对东周王城进行较为全面研究的第一本专著,具有填补都城制度史的学术价值。


中北亚城市文明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研究
[俄]列昂尼德·R.科兹拉索夫 著
薛樵风 成一农 译
商务印书馆  2019年7月
本书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考古,全面研究古代中北亚地区城市文明。广泛搜集东亚、西亚和欧洲的古代文献资料,辅以当地土著居民的民族学材料,以及考古发掘得到的中北亚地区纪念建筑和城市生活的实物例证,研究了西伯利亚前俄罗斯时代城市的地理位置、历史特征、居民日常生活细节,及其产生和发展背后的原因和深刻本质。

博物馆研究及展览图录
博物馆研究类书目可点击:博物馆研究书单


博物馆学论著目录(全2册)
田静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9年2月
该书收录的博物馆学著作目录索引、博物馆学著作与博物馆出版物内容提要时限为1918年1月~2014年12月。因“博物馆学研究丛书”已出版《1949~1993博物馆学研究论著要目》(孟剑明编),为避免重复,该书论文目录起止时间为1994年1月~2014年12月。该书采用分类编年法进行编纂。全书内容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是博物馆学著作目录,中编是博物馆学著作与博物馆出版物内容提要,下编是博物馆学论文目录。每编均以年代先后为序。

博物馆研究入门
杨瑾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就博物馆学的基础概念、国际国内的博物馆行业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出发,介绍了博物馆与博物馆学的形成,并结合作者多年的博物馆工作经历,对博物馆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预期。


儿童博物馆建设运营之道
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 编著
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 编译
科学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书既是一本指导手册,也是一本启发新思路的工具书。它的内容包括了儿童博物馆行业的实操和标准,以及一些前人的成功案例。

众妙之门:六谈当代博物馆
沈辰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作者是一名工作于国内博物馆的资深策展人,作者结合自身实践有针对性的表达了对中国博物馆现存问题的思考,讨论当代博物馆走向未来之路的一些问题。

新疆文物的文创元素
郭物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按地区挑选了一些代表性的新疆文物,依次介绍这些文物所属区域和文化、出土时的相关信息、文物本身的尺寸、颜色、出土背景等信息,重点介绍每件文物的文化元素,揭示文物所蕴含的各类文化元素,为文化创意提供基本的信息,为设计人员了解新疆文物的背景和内涵、协商版权等提供一个快捷方便的途径。


邺城北吴庄出土佛教造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9年7月
本图录为北吴庄出土佛教造像整理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公布了131件造像,既为配合国家博物馆关于邺城造像的专题展览[“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特展已于8月6日开幕],同时也拟与国内外学界关心这批遗物的同行分享先期成果。

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 编
谈晟广 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9年12月
古代中国,从有史、物可徵的夏(距今约4000-3600年)开始,迄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间产生了周、秦、汉、唐等几个最为重要和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朝代。经陕西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同商议,以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文物为基础(兼及唐以前其他历史时期,在精选的300余件展品中,一级文物达189组件)举办“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

灼烁重现:15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特集
上海博物馆 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9年5月
上海博物馆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于2019年5月28日拉开帷幕。此次展览以上海博物馆收藏品和大量窑址考古发掘瓷器及标本为主,并向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海内外26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借展藏品和出土器物。其中除了正统到天顺的皇家官瓷外,还有这一时期与分封藩王相关的产品和民窑瓷器。从品种和质量看,很多产品并不逊于宣德、成化朝的瓷器。


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编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主要是基于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基本陈列“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陈列展示的重要内容进行整理编撰。内容依据陈展方案分为虢旗猎猎、吉金灿灿、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车马辚辚、古墓秩秩六章,展示了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玉器、陶器、铁器、纺织品等文物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虢国历史的演变、车马坑遗址反映的车马文化、四座身份不同的墓葬及其反映的埋葬制度等。

文物(遗)保护、科技考古
专题书目可点击:文物(遗)保护书单
文物影响评估体系研究:以古遗址展示利用为视角
滕磊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2月
本书在对考古遗址展示利用建设项目和境内外文物影响评估现状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系统的文物影响评估体系。提出的评估体系重视和体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发达国家已经探索出的基于遗产价值认知,真实性、完整性评估,影响程度与价值挂钩,减缓设计和保护措施等的技术体系。


考古现场保护概论
《考古现场保护概论》编写组 编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旨在归纳总结以住的专业经验,较为全面地涵盖考古现场保护中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及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并以此指导工作实践。全书主要包括考古现场保护的考古学基础、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探技术、文物分析检测技术、测绘及地理信息系统、三维信息留取与利用技术、文物保存环境、文物保护技术、遗址本体保护等八个章节。

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技术22讲
 兰德省 夏寅 周铁 编
文物出版社  2019年7月
本书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通过对以往“陶质及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课件的甄选和整理而编制,内容涉及文物保护修复理念、陶质彩绘文物材质及制作工艺、陶器保存现在调查、陶质彩绘文物出土现场保护、霉菌鉴定与防治、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并附录了战国、秦、汉代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案例。


稳定同位素食谱分析视角下的考古中国
屈亚婷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以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为背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研究对象组织的化学、物理与生物特性以及生长或形成机理,深入探讨不同研究对象稳定同位素分馏的特征,以及我国古代人类(或动物)稳定同位素食谱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与不同因素的影响机制。

器物研究(玉器、青铜、金银、陶瓷等)
青铜器专题书目可点击:书单|青铜器、金文、冶金、铜镜研究
陶瓷专题书目可点击:书单|陶瓷研究、修复鉴定及窑址研究


石家河遗珍:谭家岭出土玉器精粹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天门市博物馆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图录刊发了谭家岭聚落新发现的大部分玉器资料。这些玉器的埋葬状况尚难以准确判断其具体功能和组合方式,目前仅据玉器本身的形态特点大致分为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和其他三类。

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8中国·徐州)
徐州博物馆 编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是2018年10月底在江苏徐州举办的“2018中国·徐州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全书收录了会议论文中的35篇,内容涉及汉代玉文化综合研究、汉玉与汉代丧葬习俗研究、汉玉区域性研究、出土汉玉研究、汉玉玉料来源、汉玉工艺技术等诸多方面,是本次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成果的集中体现。


罗越与中国青铜器研究:艺术史中的风格与分类
[美]罗伯特·贝格利 著
王海城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作者罗伯特·贝格利在本书重探了罗越与高本汉之间由于考古发现的介入而结束的学术争论,剖析了其背后的重大方法论意义。本书以罗越的青铜器研究为个案来探索艺术史学科的中心问题,其读者群并不限于中国艺术史学者,而是包括了所有关心视觉材料分析的研究者。

商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香港承真楼 编
科学出版社  2019年4月
本书收录2016年“商周青铜器暨铸造工艺研究研讨会”国内外参会学者的论文13篇,内容主要涉及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如陶范技术﹑青铜矿冶遗址调查与研究﹑某区域的商周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成分分析等方面。这些议题对于推进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山右吉金:山西商周青铜器纵览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编 李夏廷 著
故宫出版社  2019年3月
本书选取了400余件青铜器和200余件有花纹的铸铜陶范,依时空框架将其串联,用线描图为主的形式予以展示,可使人通过这部书对山西青铜文化的整体面目有一个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书中资料绝大部分是考古实测图,并附加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少量照片、拓片。

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订补本)(全三册)
陈梦家 编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编辑
中华书局  2019年4月
本书即曾被改名内部出版的《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一书的订正与增补本,冠有原被删去的两篇作者自序。原书所收845件铜器的图像及铭文拓片,全部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收藏大幅原照片和拓本,重新进行高清扫描,另补充原仅有器铭拓本而短缺图像的近40件铜器照片。书中所收器铭及说明中提及的关联器铭,均增注《殷周金文集成》器号,以便读者参阅,并且对说明中的个别失误进行了订正。


中国铜器综述
陈梦家 著 
王睿 曹菁菁 田天 孙莹莹 译
中华书局  2019年4月
本书是作者于1947年与《美国所藏中国铜器集录》同时完成的一部关联著作。全书共分十五章,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对中国青铜器研究的诸多方面,如研究方法与研究简史、地域分布与文化背景、铜器术语和器形分类、形制与纹饰、作伪与铸造、铭文、断代等,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其中某些章节颇为精彩。这是中国青铜器研究史上,由于历史原因湮没甚久的一部著作,有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殷周青铜器综览(第二卷):殷周时代青铜器纹饰之研究(全二册)
[日] 林巳奈夫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承续第一卷《殷周时代青铜器之研究》,专门讨论商代至春秋早期的青铜器纹饰,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对每一种纹饰的研究成果,并搜集相关的拓片和照片,研究青铜器上所见的各种图像具有什么特性、青铜器上施加这些纹饰是什么意思,本书为后来的青铜器纹饰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楚系青铜礼器的生产与流通
袁艳玲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1月
本书通过典型铜器群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了楚系青铜礼器的年代序列。在此基础上,从青铜礼器的组合、形制、纹饰、铭文、铸造工艺等方面,对楚系青铜礼器的生产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结合自然科学手段和铸铜遗址的发现情况,对前述建立的楚系青铜礼器的生产体系进行了检验,对楚系青铜礼器的矿料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然后根据青铜礼器的分布范围变化,对楚系青铜礼器的流动过程及背景进行了探讨。

中国青铜技术与艺术(丁酉集)
苏荣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12月
苏荣誉教授一直致力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研究,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中国青铜技术与艺术(丁酉集)》文集收录了他关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的最新成果,既有对传统热点问题进行再次深度阐发,也有结合新材料进行新研究。


书名:丝路泉踪:“一带一路”货币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 编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月
本图录所收钱币文物,选自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钱币博物馆藏品,共收录文物87件,图片约200幅。文物皆为古代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钱币,包括中原王朝钱币、西域地方政权钱币及外国钱币三类,分为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两大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与种类介绍,力求梳理古丝路货币的发展脉络。

两宋之际的中国制瓷业
沈岳明 郑建明 主编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0月
《两宋之际的中国制瓷业/复旦大学陶瓷考古论坛文集》为首届复旦大学陶瓷考古论坛文集,收录了《南宋时期的越窑》《2019年张公巷窑址考古新发现及再讨论》《龙泉窑双面刻划花工艺的流布及相关问题》等文章共13篇,内容涉及浙江、河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窑业生产情况,对于理顺制瓷业的兴衰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金银器
齐东方 陈灿平
开明出版社  2019年12月
本书以朝代为序考察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发展轨迹。每个时段,都尽量涉及该时期金银器的生产、考古发现、时代演变、区域特征以及周边金银器的情况等,进而形成对中国古代金银器发展的总体认识。

粟特银器
[俄]鲍里斯·艾里克·马尔沙克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4月
图文并茂地整理归纳了粟特银器的相关内容,框架完整,思路清晰。同时,将金银器的研究放置于中亚考古学和艺术史的视野下,对每件器物背后的内涵作出的精妙解读。

马王堆汉墓漆器整理与研究(全三册)
湖南省博物馆 编
陈建明 聂菲 主编
中华书局  2019年6月
《马王堆汉墓漆器整理与研究(全三册)》为马王堆汉墓漆器资料的完整集结。上册“整理”部分,分章节详细讨论了马王堆汉墓漆器类型学、铭拓释读、遣册考释等问题,附文物检测分析报告13份。中册“研究”部分,收录论文20余篇。对马王堆汉墓漆器所反映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重点探讨了湖南楚汉漆器类型和纹饰演变规律、漆工艺特征、文化因素、漆器制地等内容。下册“图录”部分,为高清文物图版400多页。

艺术考古(汉画像、岩画、壁画、造像等


图像与装饰──北朝墓葬的生死表象 
林圣智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9年2月
本书即以北魏墓葬材料为主体,考察图像与装饰在形式与意义上的交互作用,并将此作用置于北朝史的进程中来加以理解,尝试建立具有装饰史观的墓葬图像论。


将毋同:魏晋南北朝图像与历史
韦正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9月
收入本书的文章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利用考古学基本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年代进行推定,涉及的对象有酒泉丁家闸5号墓、南京宫山竹林七贤壁画、集安高句丽壁画墓、传顾恺之《洛神赋图》;
第二类是对研究对象与历史背景之间关系的讨论,涉及的对象有镇江东晋画像砖墓、南北朝的竹林七贤壁画墓、汉水中游南朝画像砖墓、大同北魏壁画墓、北朝晚期墓室壁画布局、司马金龙屏风漆画、宝山1号辽墓壁画;
第三类是对图像性质的讨论,涉及的对象有河西魏晋墓门墙壁画、酒泉丁家闸5号墓壁画社树图、南朝墓葬中的竹林七贤壁画、大同沙岭7号墓壁画、宁懋石室墓主画像、北朝墓葬中的狩猎图。

汉代神兽图像研究
潘攀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月
本书以“汉代神兽图像”为研究对象,广泛收集了目前所见的相关考古材料,梳理了神兽图像从原始社会至汉代的发展脉络,以此发现汉代各类神兽母题及图像系统的时代特征;同时,以汉代社会信仰为背景,横向总结出汉代四大神兽图像系统之关系、及它们与汉代社会信仰间的互动关联。 

重庆汉代画像考古报告集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9年9月
本书是对重庆地区汉代画像考古发掘成果的汇编,内容涵盖汉代画像石棺、画像石以及石阙等,地域以重庆西部的璧山、江津、永川为主,兼顾重庆峡江地区的忠县、涪陵等地的相关发现。本书较为全面地收集了重庆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画像资料,对川渝地区汉代画像的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巴蜀符号集成
严志斌 洪梅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9年7月
本书全面搜集整理了迄今所公开刊布的巴蜀符号器物,并对每件巴蜀符号器物以器类、时代、地点、尺寸、著录情况、收藏情况、符号内容七种项目加以编录,为战国秦汉时期巴蜀文化特别是巴蜀符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本条件。

阿纳蒂论岩画
[意]伊曼纽尔·阿纳蒂 著 陈兆复 主编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月
本书收录了阿纳蒂教授的十余篇文章,由陈兆复先生等人翻译。作者目的在于想通过这些文章和百幅插图介绍亚欧大陆岩画的发现、发展和研究,并向世界呼吁对岩画的抢救和保护。该书分为总论、论欧洲、论中国、若干论点等四个部分。

熠彩千年:大同地区墓葬壁画
大同市博物馆 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19年7月
本书选取了大同地区其中18座墓葬的150余幅壁画作品,时代涉及北魏、辽、金、元四个时期;首次系统地展示了大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墓室壁画的发展概貌、历史价值及其艺术成就。

北京及周边地区辽代壁画墓研究
黄小钰
科学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是关于辽代壁画墓的区域研究。作者力图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辽代壁画墓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期、分区研究,建立这一区域辽代壁画墓发展的时空框架,厘清发展脉络,总结区域特征,并与契丹腹地同类型壁画墓进行比较,最后结合文献史料对北京及周边地区辽墓壁画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及文化渊源进行分析和探讨。

中国石窟寺研究
宿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年1月
宿白先生是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中国石窟寺研究》这部书正是他在石窟寺考古方面的典范性研究。本书一共收录了二十三篇文章,主要是宿白先生从50年代起陆续写就发表的,内容包括对克孜尔、敦煌、云冈、龙门等著名石窟的造像形象、窟龛形制、艺术风格进行的比较分析,进而确定各窟的开凿年代、发展变化、阶段特征等,用语科学谨慎。


犍陀罗与中国
李崇峰 主编
文物出版社  2019年8月
本书收录了犍陀罗佛教考古综论,巴基斯坦斯瓦特佛教石刻,犍陀罗、秣菟罗与中土早期佛像等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撰写的专题论文近20篇,涉及犍陀罗本身及其周边,即“大犍陀罗”佛教遗迹和遗物的阐释,中国佛教文化、艺术与犍陀罗之间关系及其所受影响等。

敦煌佛教石窟艺术图像解析(全二册)
文物出版社
胡同庆  2019年6月
本书汇集的几十篇文章,选自作者从事敦煌学三十多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其内容涉及敦煌石窟艺术体系、范周界定、题材内容考证、时代背景分析、宗教信仰探讨,涉及对其哲学思想、艺术风格、美学规律、继承创新的探索,也涉及到古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以及游戏娱乐等社会生活诸多方方面面的内容。

 
莲与龙:中国纹饰
[英]杰西卡·罗森 著 张平 译
邓菲 李晨 沈水 施静菲 李宝平 校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9年4月
本书选取了“莲”与“龙”两种代表性的装饰,研究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互动及其内在驱动。作者利用丰富的考古材料和博物馆藏品,涵盖石窟、陵墓、家具、银器、陶瓷、纺织品和书籍等多种媒介,视野宏阔,研究细致,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中国绘画中的“女性空间”
[美]巫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年1月
围绕“女性空间”,作者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女性”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境;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思考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

上古汉语服饰词汇研究
关秀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6月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共时分类描写,利用“词项属性分析表”对每个类别下的词项进行属性分析,以探求词项的语义差别、词义来源及演变情况。下编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历时演变研究,揭示上古汉语服饰词汇演变的特点及演变动因,探究上古汉语服饰词词义引申的路径、类型、特征与动因。

古文字类(甲骨、简帛、墓志、碑刻等)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刘钊 冯克坚 主编
中华书局  2019年1月
本书以刘钊主编《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为主要依据,收录甲骨文中已释的常用字,既可作为专业研究者便于翻检的工具书;又可作为初学者熟悉甲骨文的入门阶梯。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三):曾侯乙墓竹简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四):望山楚墓竹简 曹家岗楚墓竹简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湖北省博物馆 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19年11月
《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是 “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项目的基本成果,包括包山、郭店、望山(2批)、九店(2批)、曹家岗、曾侯乙、长台关、葛陵、五里牌、仰天湖、杨家湾、夕阳坡等14种简册资料,共计整简、残简3500多枚,竹简文字将近50000个。这些资料中,内容较多的每种一册,如郭店简、曾侯乙简等;内容较少的则合数种为一册。

古文字学初阶(插图本)
李学勤
中华书局  2019年8月
李学勤先生的《古文字学初阶》,就为学习古文字学提供了一条简捷的门径,堪称“绝学一本通”。该书从汉字的形音义、文字起源、甲骨学,以及金文、战国文字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古文字学,并提出了研究古文字的方法和戒律,对初学者极具指导意义。为增强该书的可读性,书中配有180余幅精美的相关图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4月
本书收录自南北朝迄明清墓志228方,大多数盖、志齐全,多数为未曾公布的考古发掘品,数据信息准确可靠。墓志内容丰富,还有不少成系列的家族墓志,如蓝田吕氏家族墓志等,各具特色,对于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民族融合、家族关系以及碑刻文字等都具有重大价值。


墓志所见唐朝的胡汉关系与文化认同问题
李鸿宾
中华书局  2019年6月
本书选取高车·拓跋、吐谷浑与粟特三个族群作为个案,以单篇论文为核心构拟而成的专题式研究,结合墓志资料与传世文献,在充分参考和吸纳中外同行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朝外来族群进入中原汉地的活动及其反映的胡汉关系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考证。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增订本)
赵超
中华书局  2019年7月
本书概观性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石刻的类型及其演变、古代石刻的存留及发现情况、历代石刻的研究情况以及石刻铭文的常见体例,总结归纳了石刻铭文应当如何释读、石刻及其拓本如何辨伪鉴定等,同时增加图版200幅以上,是一部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古代石刻的基础著作。

大众考古及历史文化


良渚文明丛书
法器与王权:良渚文化玉器   刘斌
工程与工具:良渚石记   姬翔等
何以良渚   王宁远
良渚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陈明辉
良渚遗址考古八十年   朱叶菲
内敛与华丽:良渚陶器   赵晔
神王之国:良渚古城遗址   朱雪菲
图画与符号:良渚原始文字   夏勇朱雪菲
土筑金字塔:良渚反山王陵   方向明
物华天宝:良渚古环境与动植物   姬翔宋姝武欣
一小铲和五千年:考古记者眼中的良渚   马黎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年7月
这一系列丛书,主要是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致力于良渚考古的中青年学者,围绕近年来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集体编纂而成,内含极其庞大的信息量。其中,包含有公众希望了解的良渚古城遗址的方方面面、良渚考古的历程、良渚时期古环境与动植物信息、代表了良渚文明最高等级墓地的反山王陵、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良渚高等级玉器、供应日常所需林林总总的良渚陶器…还有专门将良者置于世界文明古国之林的中外文明比对,以及从媒体入角度看待良渚的妙趣横生的系列报道汇编。
——刘斌

两周时期诸侯国婚姻关系研究
刘丽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3月
本书通过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特别是青铜器铭文)互相印证对照,以《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见诸侯国为中心,分别描述西周至春秋时期各主要诸侯国的婚姻关系,对于探究两周时期各国政治策略调整、政治形势变化发展、社会转型以及社会结构方面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增订本)
龚延明
中华书局  2019年4月
官名有异名,是一个古已有之且广泛存在的现象。简称、别名、总名、讳称等生生不息,数量繁多,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职官别名体系。上起三代、下迄清末,中国历代王朝国家管理机构正式官名的各种别称,共计收词近万条。


敦煌本数术文献辑校(全三册)
关长龙 辑校
中华书局  2019年6月
本书对迄今所能见到的全部敦煌本数术文献进行辑录、校勘、厘定、缀合,条分为阴阳类、易占类、拟易类、栻占类、占候类、堪舆类、相术类、杂占类、禄命类、巫祝类、其他等。又在前人已有校录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研读考证,在卷子收录以及校勘、定名、缀合、考辨字词文意方面颇有创获,特别是图文校录和补正方面用力尤多。


夏禹神话研究
杨 栋
中华书局  2019年3月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夏禹神话中的‘史影’”,重在探求和考证夏禹神话传说中的“史实素地”,通过考古发掘、出土材料和文献记载,梳理与夏、夏禹有关的历史传说:古史谱系、族群迁徙、平治水土、征伐战争、夏族“图腾”等。
下编为“夏禹神话的演变发展”,从西周、春秋、战国、两汉四个时期来审视不同历史阶段之间夏禹神话的演进情况,论述不同时代夏禹神话演变的根本动因,阐明社会变迁、学术思潮、哲学理念、文献载体等对夏禹神话情节、内容的影响。


远方图物:早期中国神灵考古探索
王青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年10月
本书以早期中国的神灵考古为主题,共收入作者论文20篇。以考古出土的玉器和镶嵌铜牌饰为基本素材,并结合古代文献记载,集中探讨了早期中国的神灵崇拜及其演变历程,深入探索了这一历史阶段宗教信仰和艺术传统的形成过程。

中国的神兽与恶鬼:《山海经》的世界(增补修订版)
[日]伊藤清司 著 史习隽 译
商务印书馆  2019年4月
本书聚焦于《山海经》所载的“神兽恶鬼”,对不易理解的原典中出现的各种“异形之物”进行了清楚明晰的解说;通过对《山海经》的研究,诠释了中国古人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好奇与畏惧。

神话中国:中国神话学的反思与开拓
谭佳 主编
三联书店  2019年4月
本书汇集了一批中国优秀神话学学者的精研之作,分上下两编:理论批判和学术史反思、谱系重构和个案开拓。 全书按学科的内在逻辑来分章节,在编排上附有每位作者的神话研究观点总揆、佳作介绍,并由其推荐该领域数种重要的文献,以便让专业学者、有兴趣的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神话学的前沿风貌。

五胡十六国:中国史上的民族大迁徙
[日]三崎良章  刘可维 译
商务印书馆  2019年1月
本书是以五胡十六国时代背景为主题的学术论著。主要整理日本学界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五胡十六国研究。

中国古代的婆罗门教和婆罗门文化影响
严耀中
中华书局  2019年1月
本书在理论上阐释了一种宗教文化传播到异地或异文化领域的标准及标界,从数以千计的文献和文物中钩沉出婆罗门教和婆罗门文化传入中国的方式、在中国古代存在的种种证据、产生的影响等等。

  人文考古书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虎桥南路17号院北京工业大学留学创业园102室

电话:010-68453918 / 68462594

京东:津安考古文博图书专营店

淘宝:考古书店

孔夫子:考古书店-考古网

自营:考古书店网


  往期推荐

书讯 |考古文博6月书讯

书讯 |考古文博5月书讯

书讯 |考古文博4月书讯

书讯 |考古文博1-3月书讯

书单 |博物馆研究书单

书单 |陶瓷研究、修复鉴定及窑址

书单 |青铜器、金文、冶金、铜镜研究

书单 |汉画像砖、石研究专题书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