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 田晴:年轻时的每次尝试都是人生的财富

2017-01-09 复旦研究生

田晴与刘大群法官


田晴,法学院2014级诉讼法学硕士生,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法学院,直研攻读诉讼法专业。她海外经历丰富,积极参与海外交流、实习、学术项目。在校期间,她参加过2015年复旦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合办的女权主义论坛、2015年复旦大学举办的北欧法学论坛,会议论文荣获二等奖。她受浙江大学法学院邀请,参加了2016年“国际刑事程序和司法文明”国际会议。她还参加了2016年国际刑法模拟法庭比赛,撰写答辩状、参与庭辩。在此期间,她严格要求自己,撰写中英文学术论文并发表。


2015年秋季,作为交换生,她赴加拿大女王大学交流学习,并在交流期间得到该校老师的推荐,获得前往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实习的资格。


2016年暑期,她奔赴荷兰海牙,在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进行了三个半月的海外实习。


2016年10月,田晴获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她一直坚信: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田晴在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的工作证



在回顾为期三个半月的海外实习经历时,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获得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上诉庭的实习岗位,非常感谢前南法庭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感谢泛海海外交流奖学金的资助,让我有了第一次在国外工作的经历,也让我有了第一次踏上欧洲大陆的机会,虽然实习时间仅仅只有三个半月,但我仍然收获良多。


田晴的实习照片


首先,我的收获来自更多的见识。我在本科阶段曾经在商业律师事务所实习,以为所有学习法律的同学最后都会去做商事律师,但这次实习给了我不一样的认识。我发现了很多有志于从事国际刑事司法实践、为很多战争罪受难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正义的法律同仁,他们并没有选择做能“挣大钱”的商业律师,而是选择去NGO、辩护律师团队、联合国难民署以及像前南刑庭这样的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工作实习。


这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受,使我理解,选择并不局限于商事,并不局限于上完学后要找到一份稳定的、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更多地立足于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前南刑庭以及其他隶属于联合国的机构都是无薪的,但我发现身边有很多实习生,他们来自各个国家(当然欧美居多),他们都怀着一颗支持国际刑事正义的心来到这里,在检察官办公室、辩护律师团队、书记处以及法院工作。与身边的雇员或实习生接触的过程总是愉悦的,每天做的或小或大的工作总觉得是有意义的。


这样的意义并不(仅仅)来自于薪水或职位,而在于真真正正为国际正义所做的贡献,为自己志趣所在而努力和尽力而为。这对我来说,是一次“认识”上的冲击。我相信,今后做不同时期做不同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到这段经历,想到这里遇到的人。在学生期间,有这样一段拓展自己见识的美妙经历,我深感荣幸和自豪。


田晴与同事们


其次,我的收获来自更多的实践经历。国际刑事司法实践起源于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但在上个世纪后半叶期间有过很长时间的沉寂,直到1993年在安理会决议下通过设立联合国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国际刑法理论和实践才重新活跃起来。前南刑庭主要审理的对象是在前南发生的影响世界安全和和平的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等其他国际罪行,对国际刑法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而我在上诉庭实习过程中,也受益于前南刑庭二十多年的司法经验积累。


无论是在细微的工作中,如决议脚注复查、内容检查,或者在较大的工作中,如法律检索、起草报告工作,我都有机会接触到前南刑庭围绕某一个问题所积累的法律实践与研究,有机会了解到上诉庭五位法官就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及其背后的法律思想,也有机会直接向供职于前南法庭的中国籍大法官刘大群请教理论及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这些研讨机会让我自己从各方面获益,也让我更坚定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兴趣。


国际刑事司法领域的文献主要是英文和法文,前南刑庭的工作语言也是这两种语言,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我也逐渐通过听说读和写这四个方面的训练,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诚然,做这些看上去“小”的、“细”的工作有时候并不那么有趣,但却让我对国际刑事司法越来越“有劲”。


田晴参观国际刑事法院


最后,我的收获来自更多的自信。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环境中生活工作,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的两位直属领导分别是法国籍和以色列籍,讲英语时语速极快。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均来自北美和英国,与我文化差异极大。而我在加拿大交流期间,就发现自己并不太能适应欧美推崇的“派对文化”。所以,在刚开始工作时,我的内心非常惶恐,唯恐自己不能应对来自于生活和工作上的沟通困难。


但令人高兴的是,我的实习进展得非常顺利,并没有遇到令我担心的“沟通障碍”。我的两位直属领导非常愿意和我“满满地”沟通,当我没有听懂或者没有理解的时候,他们非常愿意重复和反复讲解。事实上,我们的沟通非常顺利,他们也很重视我的建议。工作中遇到分歧时,他们还会非常积极地邀请我前去小餐厅一起喝咖啡、一起讨论。


与同事之间的“文化差异”事实上也未对实习造成阻碍,尽管我参与派对的次数很少(在这里基本上每周、甚至每天都会有一些实习生之间的派对,由于个人原因,我并非每次都参加这些派对),但同事们对我仍然是非常友善。有时,我们会一起相约去沙滩野餐,一起去参观和平宫和国际法庭,或者一起去莱顿小镇旅游,或者一起去同事新搬的公寓“暖房”。我和所有同事之间也更加亲密、更加热络。


与前南刑庭同事们聚餐


我也曾经因为语言障碍、时间精力、经济压力而顾虑退缩,但感谢来自于复旦、来自于法学院、来自于泛海公益基金会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可以没有后顾之忧而勇于挑战。这一次勇于挑战自我的实习,让我收获更多的自信、快乐、理论和实践经历,也将会让我一生受益。


你知道研究生“泛海学者”及“泛海学者”海外交流资助吗?

2016年是“复旦-泛海捐赠协议”实施的第一年,根据协议,泛海公益基金会每年捐资设立“复旦-泛海助学金、学生海外交流奖学金”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努力科研,勇于创新,增长见识,拓宽国际视野。我校因此设立泛海学者项目和“复旦-泛海海外交流奖学金”资助项目,2016年9月27日和11月7日分别举行了首批研究生泛海学者和“复旦-泛海”海外交流奖学金资助答辩会,分别评出10名研究生获得泛海学者荣誉称号及18名研究生获得“复旦-泛海”海外交流奖学金资助。



更多资助项目请看点击这里:

学习,我生命中最美的两个字|看完这些资助项目,还不振奋起来赶紧学习!


国际组织人才信息服务平台:

为进一步鼓励支持更多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任职,2015年12月,国家人社部国际司开通了国际组织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国际组织背景情况和招聘、考试信息,为有志于通过竞聘或考试赴国际组织任职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



这个国际组织人才信息服务平台有哪些招聘岗位信息呢?

平台所列的招聘岗位有在华国际组织和非在华国际组织两大类。在华招聘国际组织主要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 其中,联合国机构又包含:儿童基金会及驻华代表处、开发计划署及驻华代表处、世界粮食计划署、人口基金会及驻华代表处、科教文组织及驻华代表处、人居署等等。


想要去实习任职的话,一般期限多长时间呢?

期限一般是6-24个月哦~根据岗位需要,对象、条件、工作形式等等也是各不相同滴!

具体信息就到国际组织人才信息服务平台去了解了对嘛~

嗯!关注以下两个网站:

国际组织人才信息服务网: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rdzt/gjzzrcfw/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

http://www.csc.edu.cn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更多详情哦~~


猜你想看:


我在复旦学修复

新年|来自他们的祝福

新年故事 | 我们的大国印象

你知道,这一年我是怎么过来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