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稿 | 基于公共管理学的定位与使命思考十九大

2017-11-06 姜晓晖 复旦研究生

学习公共管理,如何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今天,小编就带你从公共管理治理理念、治理架构、治理模式、治理目标等视角来学习读懂党的十九大报告:


文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姜晓晖


林尚立教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为《公共管理学:定位与使命》,指出公共管理学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发展而来,其最初源头在政治学。所以,政治学对于公共行政学的意义,犹如经济学对工商管理学的意义。


但是,公共管理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指导原则,因为公共管理是一项独立的管理活动,其对象就是公共资源,其主体就是以政府为核心所形成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统一的公共治理体系;而其原则就是公共性、公正性和效益性的有机统一。在中国,公共管理学要走向成熟,实现科学化,关键是要关注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创造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明确公共管理的定位,应该在3个方面作出努力:确立公共管理学特有的问题意识;确立中国公共管理的规范性价值体系;形成理论与实践能够相互转化的研究能力。


纵观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从行政学到公共行政学,然后再到公共管理学,拓展出2个大空间:在价值层面上,拓展出公共空间,从而使行政学获得了公共性;在工具层面上,拓展出管理空间,从而使行政学获得了治理性。


承接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仅首次提出“国家治理”概念,而且在《决定》共24次提到“治理”一词并且进行多种表述,如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社区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治理体制、治理结构、治理方式、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等等。这表明作为学术概念讨论已久的治理理论正式进入国家的战略、方针、政策领域。


创新治理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治理理念的创新即是价值层面的思想理论提升,构建新思想、新思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方面,新时代新思想是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产物;新思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


另一方面,新思想指导着当前中国发展的实践,从国家安全观视角,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民众提供周到的安全保障服务,应对国际国内安全新情况、新斗争、新局面;从世界共同发展层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国际关系治理的指导理念,是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国际秩序,承担大国责任的战略宣言;从党建自身层面,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是提升人力资源现代化治理能力重要保障。


优化治理结构:党领导下的多层次多层级共治

治理的奥妙就在于对多元主体积极性的调动和功能作用的发挥,表现为社会组织将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拥有更多的有效参与。在我国的治理结构中,党领导一切,同时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首先,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不断的改进,以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在过去五年,中央中央领导小组体制逐渐完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为中央领导和推动重要领域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其次,完善监督检查功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就此,国家治理架构的监督环节得到进一步提升,治理架构更加平衡。再次,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配置方面来看,从层级制治理结构到矩阵制治理结构。分权化改革下中央向地方的分权化改革构成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的主线。“行政分权”“财政分权”“法律分权”成为三种基本的改革路径,分别强调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事权划分与匹配”“财权、税权划分以及财力格局的分配”“扩大地方政府立法权”。


完善治理机制: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国家治理机制是构建多元治理的主体参与模式,是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协商民主既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现参与式治理、治理多元化的主要途径。


因此,要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面对我国几千年的“人治”传统,全面依法治国的确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提升治理方式:高效、迅速的治理运作效率

治理方式的优化与提升为国家有效的运行提供了方法和工具手段。伴随现代治理方式的逐渐创新和成长,治理风险也依然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综合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同时,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中央与地方关系层面,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这样,一方面,逐渐建立起成熟而运转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建立向社会公开的社会监督体系。政府与社会建立互信和协作的制度性渠道,并对开展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估和控制的成熟运作体系。总之,一个高效、迅速的运作程序必须经历一个内部制衡、能够发展和整合的过程。


深化治理目标:“近期、中期、远期”战略两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治理的目标是达到对传统治理的超越,达到民主、高效的善治,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愿景。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一张美丽的图景,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国家治理目标要与时俱进,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治理措施要以问题导向,回应人民不断变化的需求,使人民有真正的获得感;国家治理手段熬注重因材施教,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关注弱势群体利益,使全体人民都能分享治理现代化的成果。深化治理目标,分战略两步走,这一战略安排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有机结合,路线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深刻,彰显示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决心和坚定信心,必将激发起全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林尚立.公共管理学:定位与使命[J].公共管理学报,2006,3(2):1-6.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即党的十九大报告)


[3]俞可平. 治理与善治[M]. 2000.


感谢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供稿


【十九大专题系列】

热议 | 复旦研究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

来稿 | 在《人民日报》感受十九大

党员必读|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之处已全部标注)

来稿|永远在路上: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 | 你最强大的背景 就是当下的中国

聚焦 | 复旦师生坚决拥护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

复旦师生热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来稿 | 从环境经济学角度解读十九大精神

来稿 | 战略思维的高度决定执政能力的高度

献礼十九大 | 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 全方位实现资助育人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9个新提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复旦大学研究生热议十九大开幕

喜迎十九大 复旦新变化 | 初识复旦,你已是最好的样子

喜迎十九大 复旦新变化 | 党旗飘扬下,投身于共同的事业

喜迎十九大 复旦新变化 | 扎根基层,奉献时代,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复旦力量

喜迎十九大 复旦新变化 | 社会实践是一场接力 我们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地

喜迎十九大 复旦新变化 | 我们都是“满天星”,照亮更多需要的地方

十九大就要开了,这100个关键词你要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