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人在国外 | 王家明:体验伯克利式的“Diversity”
王家明,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2013级直博生,于本学期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联合培养。无论是在科研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他都体验到了一种独特的、伯克利式的“Diversity”。
来到伯克利已经两个月了,虽然早已适应了加州的灿烂阳光和起伏的山路,但依然经常能感受到这一段经历带给自己的奇妙体验。
作者在校门口和万圣节吉祥物合影
去年在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将近一个月的经历让我在到达加州之前隐约对于美国的食物有着一些担忧,生怕在这里度过的一年将要与无止境的三明治和汉堡为伴。但当我拖着行李箱走出地铁站,第一次站在伯克利市中心,看见周围遍布着的各国餐馆,尤其是占据了相当数量的亚洲餐馆的时候,伯克利的美食文化给我上了第一课。
我觉得用多样性(Diversity)来描述伯克利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十分恰当的。我在复旦时曾不止一次听过钟扬老师的报告,而在面向研究生的报告中,钟扬老师必谈的一个词就是“Diversity”。他一直期待在复旦的科研工作和学术文化中都能够建立起无论是评价体系还是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在伯克利的两个月,我则一直在接受从餐饮文化开始的多样性带给人的不同体验。
作为一名联合培养的博士,最重要的工作首先是自己的科研任务。在伯克利,我加入了在腐蚀与电化学领域享誉盛名的Digby·D·Macdonald教授的课题组。课题组首先就充满了多样性。来自伊朗、乌克兰、爱沙尼亚、匈牙利以及中国的同事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在我到访之初,来自伊朗的小姐姐就邀请全组的同事去她家里参加周末聚会,我们除了交流彼此不同的学术经历和研究内容之外,也会了解横贯欧亚大陆的风土人情和迥异的文化。
而我们的导师Macdonald教授则更是经历丰富,出生于新西兰的他曾在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的不同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工作与生活过,而短期访问工作的足迹更是遍布全世界。在课题组新进同事的欢迎聚会上,教授更是兴致勃勃地和我们讲起了他年轻时候亲自驾驶飞机带着自己的同事和学生出差的故事,让我们不由得对这个已经七十多岁、典型学者模样的老头又添加了一层敬意。
多元化的课题组同事,渊博而有趣的教授,丰富的研究方向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是我对于在伯克利将要展开的科研生活的第一印象。
如果说在伯克利的科研生活的体验与在复旦的体验还没有特别大的差异的话,因为在复旦,我们同样拥有有趣的同学、渊博有趣的导师以及不错的成果,那么在伯克利的生活体验则是将这种“Diversity”演绎得淋漓尽致。
和一些来美国访问的华人学生和学者不同,本着体验异国生活经历的我选择住在了一个非常国际化的房子里,一起生活的室友分别来自哥伦比亚、伊朗和美国,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差异和宗教信仰的确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上个月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党员也非常的激动,我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在线收看十九大的开幕式直播。来自哥伦比亚的室友小哥看到我在收看大会直播,则很好奇地凑过来聊天。
收看十九大开幕式直播
在他的印象里,中国是一个美丽而富有活力的国家,但是对于中国的政治生活则知之甚少。
但那天晚上,我一边教他使用筷子,邀请他分享我煮的中国式面条,一边跟着央视国际频道的直播,慢慢给他解释过去近一百年在中国发生的故事,尤其是最近近四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经历。可以说,来自中国的食物和来自中国的故事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他对这个从未去过的国家增进了更多的了解。
在加州的美国当地人则仿佛对中国的了解会更多一些。一次乘坐Uber出行的时候,我们碰上了一个据说拥有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司机,他号称自己拥有好几家公司,为了做市场调研而出门开Uber,目的就是和乘客多聊天,了解不同的事物。一路上这位大叔和我们侃侃而谈,从我们的研究领域一直聊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他给我们讲了自己对于中国经济的认识,坦言中国经济在爆炸式发展,拥有非常令人羡慕的发展速度和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移动支付更是令美国人非常羡慕。正在我们坦然接受他对于中国的赞美的时候,他却话锋一转,说到自己曾经用自己的经济学模型计算出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将遭遇经济上的滑坡,甚至是断崖式跌落,面对摆出了一幅不接受任何反驳的架势的大叔,我们只能告诉他,欢迎多来中国看看。
图:夜幕下的校园一角
作为一个中国人生活在美国,经常会有外国人会向你好奇地提出关于中国的问题,或者表达一些对于中国的看法,还会有组里的乌克兰同事,导师的印度邻居等等一些人和我交流过关于中国的话题。被这么多人提问,尤其是面对带有不同预设立场和观点的提问,的确能感受到很强的思想上的冲击性。这一方面说明了咱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也让自己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努力让自己回答好带着不同的理念、思维和观点的外国人的问题,展示中国形象。
加州的阳光和风景都非常迷人,但比风景更迷人的是伯克利的人和思想。当我每天吃完午饭穿过著名的Sather Gate往回走的时候,总能看到路边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构成了我对于伯克利式的“Diversity”的直观印象。我们也能感受到,随着更多中国学子的不断加入,这种多样性中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同时,随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学子的自信心也变得愈发强大。
图:夕阳下的湾区
猜你想看:
复旦人在国外|姚乐:如果在年轻时待过巴黎,那么巴黎将永远跟着你。
为我校盛情老师投票!“2017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开始啦
公示 | 复旦大学优秀集体、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研究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