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石张平:从零到一的自我突破
石张平,复旦大学化学系2015级博士研究生,截止目前共发表署名的SCI论文20余篇,4篇入选ESI被高引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29.5,累计影响因子51,两篇入选ESI被高引论文),待发表论文1篇,会议论文2篇,申请专利2项。
荣获2017年复旦大学第八届研究生“学术之星”称号,2017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口头汇报”二等奖,2018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石张平的研究方向是纳米电催化材料设计,主要应用于电解水析氢领域。“我们想要研究得更加深入,就必须不断向前看。”硕士期间石张平主要从事手性氨基酸酯的催化加氢的研究工作,并取丰硕的成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两篇,累计影响因子12,且项目顺利完成中试测试。后来,机缘巧合下,他担任了复旦大学唐颐教授研究助理一年,并于一年后顺利开启自己的博士生涯。
在石张平看来,复旦大学的化学系一大优势就是纳米材料领域,而且这与他的硕士研究方向一脉相承,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具体应用领域的不同。他解释道:“这就像是一个杯子,可以用它来喝水,也可以用它来养花。”无论催化加氢还是电解水制氢课题,催化剂的设计都是各自课题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催化剂也是材料的一种,在硕士的研究生涯中,石张平是将其用在手性氨基酸酯的加氢上,而博士的研究生涯中,则是将其用于电解水制氢领域。
从零到一,走上学术道路
回首这三年的博士生涯,石张平说,“我从没有后悔过选择来复旦读博士。”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学会了如何独立处理科学问题,尤其是如何在一个课题组前期研究较少的领域独立开展研究。他说:“课题组主要是从事沸石分子筛设计合成领域,前期对电解水制氢的研究基础不足,我在这个方向上所做的努力,可以说是‘从0到1’的自我突破。”
因为课题组内没人做过电化学分析,很多测试方法和基础自己都要现学现摸索。为此,他曾经很多次拨打并不认识的“陌生人”号码,向他们讨教电化学测试的基本方法,也多次去其他课题组现场讨教。一开始,石张平坦言并不顺利:“吃了不少闭门羹”。但是幸运的是,慢慢地,石张平在拨打“陌生人”的电话时不再胆怯,也能从容地与其他课题组同学开展交流探讨。
能坚持走学术道路,石张平说:“大概是因为热爱吧!化学是基础学科,发自内心的热爱是最重要。”其次,他认为是因为自己对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在石张平看来,化学是一门理论和操作兼备的学科,它与人类生活和发展密不可分。如今科学进步发展迅速,想深入了解前沿化学的内容,从事科研就是一条合理途径,能够快速而深入地了解前沿知识。
这三年来,石张平总结出一套“如何”进行科研的方法。他说,首先,要把理论基础知识打扎实,其次,要不断地阅读大量的文献,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多和导师沟通交流,多出去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拓宽自己的视野。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定要动手实践。“因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一定要多动手去做才行,只有做多了,才更容易找到新的发现和进一步继续工作的灵感。”
回忆起做实验的经历,石张平提到:“有的时候,实验结果与设计偏离度太大,整个人会产生失落感。”对此,他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把最开始实验目的放在一边,然后再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不再以目的为导向时,我们往往有时候有意外收获。因为设计的实验预期结果是基于现有理论知识体系下的‘必然结果’,而科学实验的‘意外性’有时候就能带来新的认识和理论收获。”石张平补充道。
此外,石张平还特意强调了实验安全。他十分严肃认真地说:“做化学实验一定要注意操作规范。像我们做实验,一般都会呆在实验室里,直到实验结束才敢离开实验室。虽然这中间长达两三个小时,但我们丝毫不敢分心。”上至学校,下至导师,他们都一直和学生反复强调实验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像定期检测、相关安全文件,我们都会在组会上讨论学习,并把它应用到实际中去。”导师在平时也会一直向学生灌输实验安全理念:“安全操作不仅仅是保障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更对以后继续科研或者公司入职也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现在的高校、公司安全操作要求和原来相比,现在已变得更加严格,也变得更加规范。”
学术之星,在认真中前进
从零到一的突破,除了在研究方向上的努力,更有每天单调的两点一线生活轨迹。石张平的一天通常是这样开始的:早上七点起床吃完早饭后,就到实验室里,开始“读文献、做实验、读文献、做实验”的生活。“有的时候,实验做得太投入了,可能会到晚上一两点才回去,第二天的七点又继续开始。”石张平说道。“伟大的NBA球星科比说过他经常见到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也经常见到凌晨一两点钟回宿舍路上的复旦的猫。”
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带给了石张平累累的科研成果。在校期间,石张平共发表署名的SCI论文20余篇,4篇入选ESI被高引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29.5,累计影响因子51,两篇入选ESI被高引论文),待发表论文1篇,会议论文2篇,申请专利2项。因为出色的学术成绩,他荣获复旦大学第八届研究生“学术之星”称号。
“学术之星是对个人自身努力的肯定,这是一种荣誉,更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石张平说。
心怀感恩,化学改变世界
回顾这三年时光,石张平特别感谢自己所在的复旦大学,能给自己提供这样一个很浓厚的学术氛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以及许多丰富的高水平大师讲座。
而导师唐颐教授,会给学生充分的学术自由,启发学生自由思考,坚持学术平等的治学理念,只要有足够的理由和数据,照样可以跟他“争执”并说服他。在石张平看来,唐老师最让人感动的是他长期的鼓励式教育方式。“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唐老师对于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嘿嘿,挺好的’。这种鼓励的方式帮助我们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石张平笑道。
除了日常的点滴,石张平更是非常感激唐老师的知遇之恩。做研究助理之前,他就萌生了读博的想法,但是当时因为名额紧张,还无法确定是否能够来到唐老师的课题组读博士。后来的一天早上,唐老师背着背包,兴冲冲地跑进实验室对石张平说:“你好好准备考试吧!”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这一刻带来的感动和幸福,让石张平至今难忘。
自从高中的时候发现自己对化学怀抱着热情,这么多年下来,石张平已经把化学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我平时买产品,会不由自主看说明书,看看它的化学成分,自己分析一下。”石张平继续说道,“我们做化学的人,是在化学中感悟美和生活。”
期待已经被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所录用的石张平,在将来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美。
猜你想看:
优秀毕业生 | 袁子辰:脚踏实地力求卓越为公,知行合一奏响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