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 流金岁月:在彼此的心中难以忘怀
好导师
师说 | 第四期
在漫长的岁月累积中
总有一瞬间让我们体会到
生命的丰厚 时光的价值
关于自身 也关于他人
新闻学院 - 童兵老师
“我认为有新闻理想、天赋的同学毕业后从事了别的工作时,心里觉得特别难受。也有一位女同学,已经毕业三年了,仍然因为自己的新闻理想在上海观察当记者,每年都拿1-2个新闻奖,很为她感到高兴,没有放弃新闻。”
新闻学院 - 李良荣老师
“学生毕业以后经常回学校,看到我总是说:‘李老师,您的《新闻学概论》影响了我一辈子,到了工作岗位后才能体会到许许多多课堂上体会不到的东西。但是回想起来李老师您教的东西,真的深深影响到了我们。’当老师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的道理,在学生的反馈中慢慢得到印证。
到现在为止,我带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一共210名。我带的新闻学院的许多学生都成为了院里的老师,比如孙玮老师、张涛甫老师、谢静老师、洪兵老师、章平老师、许燕老师等,都是我带的博士生、博士后。在这些学生当中,评上教授的大概有五十位。当老师的那种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光荣感是日积月累的,并不是哪件事情突然就刺激了我,猛然醒悟过来。这都是在慢慢累积中,感到自己的责任和油然而生的使命感。”
新闻学院 - 黄旦老师
“教师生涯永远处在享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过程中,没有一刻是你已经完成了职责或者达到了标准。做一个好的老师,每一节课对你都是一个挑战,都是一种压力,哪怕这门课我已经上过5年、10年。所以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是当的时间越长会觉得越难的。后一天有课前一天我基本不出门的,心要静下来。现在我一般是三、四两节的课,8点之前就会到,到上课的时候才能进入那个状态,所以没有哪一刻是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
当听到同学说这个老师上课不错的时候,会有成就感。我现在给大三上课, 5周的课,要占掉一次当堂考试,后来有同学说觉得蛮可惜的,当时是很有成就感的,觉得你付出了以后同学会有回应给你,没有白付出。
有一次我给博士生上课,一个坐在第一排的同学不断地看手机,就跟他说在上课,你不要看手机。他说,老师,我不是上这个课的。这个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既然玩手机还要来旁听这个课干什么呢。于是我就说,不上这个课也不能玩手机,因为心里有点生气所以态度不好,他起身就走了。
我当时心里非常不安,觉得是不是态度太生硬,把同学气走了。我一定要找到这个学生跟他解释道歉。没想到我下课以后,那个同学在办公楼楼梯口等着我,向我道歉,并跟我解释说他是硕士,走错教室了,他当时在跟班长联系,这个时候我才释然。”
哲学学院 - 张汝伦老师
“有一件事让我体会到了人世间的真情,让我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真正的热爱。上海有一年爆发了甲肝。当时很多人鼓吹板蓝根能够预防甲肝。一时,市场上板蓝根都被抢没了。后来,有一天傍晚,有人敲我宿舍的门。那个学生自我介绍说他是经济学院的学生,家在山西。他的家人听说上海爆发甲肝,让他回家一趟,回去拿板蓝根。刚好他姐姐在当地的卫生所工作,拿到了很多板蓝根。结果他把从家里拿来的板蓝根全给我了。我就问他:‘你怎么办?’他说:‘张老师,我年轻。我扛得住。’说完,他头也不回就走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没来得及问他叫什么名字。我觉得这是发自内心对老师的爱。这个学生无求于老师。他并不是哲学系的,是经济学院的,只是之前听过我的课。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得到一个好成绩,不是为了让我当他导师,甚至不想让我知道他的名字。这件事让我非常感动,至今难以忘怀。这是我从教三十年印象最深的事,让我觉得做老师很幸福。
还有一个学生毕业之后,由于家庭关系,没有继续做学问。后来成了社会上的事业成功人士。毕业后二十多年,我没有他的音讯。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把这二十年的经历分享给我。这些经历就像一部小说一样。他说:‘张老师,我打电话给您,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告诉您,这一辈子有两个人对我影响很大。您是其中之一。’
这一番话让我感动得不得了。他不是我带的研究生,也不是我们系的学生,只是把我上的一门课连听过两遍。他说他现在完全可以过花天酒地的生活,可是他从来没有这样过。他的同行觉得他的生活方式很奇怪,为什么他空闲的时候会看书,看得还是和干的这行没有关系的书,会看历史和哲学类的书。他说这是由于我对他的影响。他很有钱,但是没有给老师送什么东西,只是后来一起吃了顿便饭。可只是这一句话,就让我十分感动。”
生命科学学院 - 李辉老师
“教师生涯中最具存在感、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的时刻,我觉得永远都是现在!只要和学生在一起,就要思考学生到底需要什么,需要怎么做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从而更好地进步和发展。而学生们的每个反馈都是让我觉得感动和难以忘怀。
比如当年‘毛头’小伙子王传超来面试,在提出的10个面试问题中,他只回答出了3个。本来深感沮丧的他,在收到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之后,喜出望外。为了表达自己即将要来实验室的激动之情,他每天都给当时实验室他的师兄师姐发信息、写明信片。我在‘笑话’师兄当年的青涩之举时,也感慨到学生的积极向上让他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如何让学生不失望并且进步也是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意义所在。”
生命科学学院 - 马红老师
“我鼓励学生多去参加会议,多去听报告,开阔眼界,了解领域前沿。当学生要发表论文,我会和学生坐在一起,修改文章。
我希望努力做一个好人,也告诉身边的人,做一个好人。帮助他人其实也就是在帮助自己。我的今天也离不开别人对我的帮助。
只要我有空,我就愿意跟学生谈一谈,不管是学术上的,还是生活上的,不管是汇报,还是诉苦,我都一一收下,然后给出我的意见。我的学生会邀请我作为婚礼征婚人。他写下这样的话语:‘我经常为自己感到庆幸,如果我遇到的不是马老师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都说人与人之间是有缘分的,也许我能成为马老师团队的一员是缘份注定。’”
高分子系 - 彭慧胜老师
“我非常欣赏有个性、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创新是要推翻普遍的、原有的认识,只有有个性的人才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并在困难中坚持下去,进而取得成果。我曾经指导过这样一位非常有想法的学生,在他高年级阶段我们经常一起辩论,他总能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提出与我观点相反的看法。他的个性让他进步很快,而我也总能在跟他辩论的过程中对问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妇产科医院 - 徐丛剑老师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是每年学生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有很多同学都会哭的稀里哗啦的,现在想想蛮有感触的。就好像,我是一个大哥哥,在带着大家一起玩耍一样。所以,我感觉这就是我们最和谐师生关系的一种景象。”
暑期特别栏目“师说”系列
到此结束
但好导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路
永不停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猜你想看:
听说你们都是「灵魂画手」?复旦终极版「你画我猜」,你能通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