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RO ]
你是否还记得回忆里那个站在讲台前的人?
当有一天,你的身份从一名「复旦人」转化为「教师」, 故事和旅程才刚刚开始。成为老师的机缘巧合、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故事……听听这些「复旦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今天是教师节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
小编找了一群特殊的「教师」
来和我们聊聊他们的故事
他们——
是教书育人的复旦毕业教师
是学者匠心的复旦资深教授
是年轻血液的复旦青年教师
是耐心责任的复旦辅导员
是西部支教的研支团队员
……
他们都曾就读于复旦大学
长大后的他们
已然踏上了讲台
完成了身份的转变
成为了曾经记忆中那个教师的模样
先来认识他们——
❶
曹文,1989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信息学教师,江苏省信息学奥赛金牌教练,曾带出91个省赛一等奖。
➋
程训佳,1983年本科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被评为第五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➌
郑耿锋,2000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被评为第五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➍
杨珉,2006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带课题组获得2019年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
➎
张青子衿,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人才工程(二期)第16批队员,现任高等教育研究所2017级研究生班辅导员。
➏
阿卜杜米吉提·艾麦提,药学院2016级硕士生,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第二十届队员,曾支教于宁夏西吉想将台中学,上港集团足球俱乐部第22位荣誉球迷。
➐
王丹丹,哲学学院2018级硕士生,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第二十届队员,曾支教于新疆自治区拜城县第二中学。
➑
潘晨,历史学系2018级硕士生,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第二十届队员,曾支教于云南永平北斗乡九年制学校。
听听他们怎么说——
1989年我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我们是第一届不包分配的大学生,据当时的系副主任华宣积老师讲:“复旦毕业生大多选择了大专院校和研究所,根本不需要为找工作操心。”我当时联系的接收单位是常州市教育局,报到时人事科长找我谈话,由于政策原因,应届大学毕业生不能留机关,必须到基层学校去锻炼,考虑到我是复旦毕业的,让我优先挑选一所学校去当教师。我当时的想法是既然要教书,那就要教最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因此,我就选择了家乡最好的学校,也是享誉江苏的百年名校——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从此一干就是30年。
1978年从上海复旦中学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就希望日后当一名能为人解除病痛的医生。到了最后一年实习医生期间,病人的病情变化很快,才真正意识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医者仁心,我难以摆脱这种情结,意识到临床医生可能不是我这种性格的最好选择。于是毕业时我选择了从事医学教育和研究的职业,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与疾病打交道的医学生。
首先,我从小就很希望能做老师,我的家里有多位长辈都是高校的教授,从小在高校环境中成长的我,一直对教师的职业具有深切的向往,觉得做老师是非常崇高、也是非常自然的选择。其次,在国内和国外高校的求学和研究过程中,成为高校教授是博士研究生们最向往、也是非常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工作。第三,我个人的性格也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我很喜欢给学生讲知识、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的环境。
我出身于教师家庭,耳濡目染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教师情怀,加上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众多老师们的倾心培养和无私帮助,更是意识到了这水不仅可以是雨露,润物无声;这水也可以成为河海,滚滚成滔。尤其是作为一名复旦大学的老师,不仅有机会择天下英才而教之,更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与他们一起不断攀登科学研究的高峰。在这个时代,从事自己憧憬和喜欢的职业,何其有幸。
▋张青子衿(高等教育研究所2017级研究生班辅导员)在刚进入复旦大学的时候,我的辅导员就是一名人才工程二期队员,她对我生活和学习的帮助非常大,也是在她的鼓励下,我决定成为一名辅导员,把这份耐心和负责传承下去,让更多刚踏入复旦大学的“学弟学妹”快速融入复旦的大家园。
▋阿卜杜米吉提·艾买提(曾支教于宁夏西吉想将台中学)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是中学老师,我从小在一个中学校园里长大,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一种敬佩感,但是从未想到过自己也会成为一名教师。作为来自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我一直感受着党和国家的温暖。为了回馈社会,去年我选择休学,参加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到宁夏的山区学校做一名人民教师。
我从小就觉得“教师”是一种很神圣的职业,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基于他们,我认为除了父母,教师是对孩子终生发展影响最大的角色之一,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衣钵相传教书育人,陪伴学生成长、获得学生们的认可与支持。
教师一直是我理想的职业,最初来自我母亲的影响。本科期间的几次短期支教经历让我更加想要成为一名教师,希望能教给学生知识,和他们一同成长。另一个原因是我也来自农村,因为自己很幸运走出大山,所以也想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给他们讲讲我的故事,以及在上海、在复旦遇到的幸运美好的人和事,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虽然我在高中时担任过学习委员,经常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自认为颇具老师的潜质,但毕竟不象师范生那样经历过实习,开学后第一次上课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记得第一次登上讲台的教学内容是Basic语言,两节课连上,原计划第一节课在教室讲理论 ,第二节课上机实践。当我面对台下五十多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内心有些许兴奋,但更多的是紧张,以至于我拿起粉笔写下“Basic语言”这几个字时,手不由自主地颤抖,精心准备的开场白也忘了个精光,前几分钟甚至不敢直视讲台下的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教案。原计划45分钟的理论课竟然只用了25分钟,只能提前安排学生上机。虽说初登讲台的经历不算成功,甚至略显尴尬,但正是第一次的不完美让我明白了当好一名教师有多么地不容易,也坚定了我苦练基本功的决心,从此我的教学不再生疏。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无论任何事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只要坚持认真用心去做,终有一天会看见彩虹。
我性格内向,不会长篇大论、侃侃而谈,上讲台上课其实是我很担心的一件事。为了站上讲台能够不露怯,我努力听每位寄生虫学老师是如何授课的,课后琢磨如何才能讲好课,写出属于自己的讲稿,在家里一次次练习,一遍遍完善。或许真的是“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吧,当真正站在讲台上面对着学生们时,我居然能从容地把书本上的知识连同自己的体会以及碰到的案例一一道出,惊讶之余也有些理所应当。我一直相信努力能够换来回报。
我第一次登上讲台是在美国大学里读博士做助教的时候。那时需要给学生上习题讨论课,而且是全英文授课。每周五需要给五个不同的班各上一节讨论课。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刚到美国两个星期,那个时候说日常英语都没有太多信心,更别说一下子要面对几十个美国学生讲45分钟课。不要说专业词汇不了解,连日常的“上课了”“下课了”这些都不知道该怎么说才正确。上第一次课前花了一整个晚上,在纸上把课上需要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了下来,一句句背,结果第二天只讲了5分钟。之后就只能硬着头皮一句句拼凑,才熬完第一个45分钟。等到一天5节课上完,同一个内容讲了5遍之后,发现自己已经很熟悉,还穿插了好几个小笑话能把学生们逗乐。不久之后,自己就越来越有信心,也再也不用把所有的话提前写下来背了。第一次严格意义的登上讲台,是十多年前第一次给本科生讲授专业课程。非常清楚地记得有一年暑假前,学院通知我要承担下一学期的主讲任务,那种兴奋与紧张交织的情绪迅速涌上来,一方面非常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登台亮相,希望能够得到学生们的喜爱,但同时又怕表现不佳给搞砸了。那个暑假,哪儿都没去,就猫在家里专心备课,结合自己科研工作的基础,精心的设计课程安排、课程PPT、课后习题和课程项目等各方面内容,还特意约请了资深的老师进行试讲和研讨。通过几次的迭代修改,整个教学方案才算最终敲定,自己心里也感觉踏实下来了。但是真到上课前一晚上,还是担心,躺在床上时脑海里都是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很难入睡,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开讲,因为一开口就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张青子衿(高等教育研究所2017级研究生班辅导员)其实早在开学前几天我就已经通过一名复旦直研的学生建立了班级的新生群,但是真的到了迎接新生的那天,还是非常期待和紧张的。我记得当时还特意穿得比较“老成”,就为了见到学生的时候不会显得过于“稚嫩”。整个过程走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也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入校的各种问题。回忆当时的他们,变化非常大。第一次见面害羞的男孩女孩都已经成为了谈笑从容的职场新人,而还在校的学生也已经成长成为学术达人和学生骨干,能亲历学生的成长对我而言也是非常有成就感和满足感的一件事。
▋阿卜杜米吉提·艾买提(曾支教于宁夏西吉想将台中学)第一次站在讲台是去年的教师节那天,我进到教室,同学们起立说:“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黑板写着很多教师节祝福语。当时,我觉得很幸福。几个月前,我还是一名复旦校园里的学生,而从那天开始,我的身份转变成了一名教师。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时刻牢记身上的责任,努力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14年高考结束后我去了一家教育机构实习,教六年级数学,那是我第一次登上讲台。紧张是肯定的,毕竟自己比学生也大不了几岁,怕露怯、也怕镇不住他们。但除了紧张,我还有点兴奋,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也将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所幸学生都很乖很给面子,上课听讲很认真。我一开始可能还会有点小结巴,担心自己讲得不清楚、不明白,一道题翻来覆去地讲上好几遍。但随着慢慢适应,也逐渐沉浸于课堂,还算比较成功地上完了一节课。
在云南支教的一年里,我负责两个初二班级的语文教学。刚走进教室的时候,我发现全班同学大多数比我高大,内心有点慌。我做完自我介绍之后,他们仍然没什么波动,就端坐着看我,气氛瞬间十分尴尬。后来我让大家作自我介绍,并说明规则是:一个人讲完之后指定下一个人讲,后一个人要重复前一个人的特质,至少两个。学生面面相觑,我开始了示范。于是整节课在很欢快的气氛中度过了。其实我有事先了解大多数学生的特点,所以第一个被我指定的同学是班里一个比较外向,而且幽默的男生,他开了一个好头,大家才慢慢放开来。这是我上课的风格,学生也因此更多地习惯在我的课堂上发言、进行课前演讲和小组讨论等,自主学习和表达的能力有所提升。
回首30年的从教生涯,有很多个难忘的瞬间浮现在眼前,但最让我难忘,或者说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传统。30年来,我始终践行育人+创新+关爱的人性化教育,我有一个习惯,喜欢将每个学生高中毕业后考上什么学校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都记下来,如果有学生需要帮助时,将学长的通讯方式告诉他们,并向学长打好招呼,要他们帮助学弟学妹。我的学生不管在大学还是研究生阶段都能得到学长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行为,在信息学奥林匹克学校的学生中已养成一种习惯。每个人都有帮助学弟学妹的义务,每个人也享受着来自老师和学长的照顾。同学之间相互关心懂得感恩的行为,只要是我辅导过的学生,都知道这个传统,也都自觉自愿的去践行和传承,这是我最感欣慰的事情。
告诉学生医者仁心:内外兼修,兼济天下。记得有一次我在上课,教室门口来了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求我救救她的孩子。医者父母心,一下课,我马上回到办公室,争分夺秒挽救小生命,手术过程暂且不提,最后孩子救回来了。日后,我把故事告诉了学生,希望他们谨记:诊断需要严谨,时间就是生命。学生回报给我热烈的掌声,而更让我难忘的是,若干年后,一位昔日的学生告诉我,因为一直牢牢记得这件事,记得我说过的话,她没有错过过那些罕见的病原。这让我很欣慰,更相信作为一位教师,是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
我印象中最难忘的事情,是和学生们一起准备科创竞赛的过程。在那些竞赛准备过程中,当学生们的能力慢慢提高,在讨论中会促使着我提高自己的想法和能力,把设计的方案改了又改,汇报的PPT一遍遍地重做,只要有一点不满意的地方,就再来一遍、两遍……这些过程非常锻炼学生,也锻炼我,让我非常难忘,甚至比最后获奖所获得的快乐还要多很多倍。▋杨珉(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最难忘的,莫过于人才培养工作。其实每一个优秀的毕业生都是最为难忘的事情,因为这是教师的天职。我们一直希望发现好苗子、培养出胜过自己的年轻人,但这其实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工作。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我们当导师的,必须要有“耐心”和“匠心”。有耐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的诉求,因为这是学生自我驱动的源动力,这么多年工作下来,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定期和学生一对一的谈心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其内心积极向上的力量,分析其优劣势,打造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和发展规划。用匠心去引领学生攻克研究领域的难题。科研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我们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制定科研计划,从打造他们的基础能力、科研视野开始,引导他们成长,克服急于求成的焦虑,学会批判思考,逐步明确研究问题,最终取得一流成果。
▋张青子衿(高等教育研究所2017级研究生班辅导员)最难忘的应该是我带的专硕生毕业的时候,当时我正在国际组织实习,没能亲身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因此,在毕业典礼开始前两个月,也就是我即将离沪赴京的时候,悄悄给每一位毕业专硕生手写了一封祝福信,交给了其中一位毕业生,嘱咐她在毕业典礼上亲手交给每位同学。后来在毕业典礼当天,我收到了同学们的回复短信,当时虽然身在北京,还是能感觉到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研究生阶段的最后一天,是非常感动且很难忘的一段回忆。
▋阿卜杜米吉提·艾买提(曾支教于宁夏西吉想将台中学)在宁夏支教的一年最难忘的事情就是我组建的足球队。到支教学校不久,就了解到:学校希望开展校园足球培训,但是条件有限,没有办法开展。我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向学校自荐。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组建起了两支男生足球队和一支女生足球队。学生们虽然从小几乎没有接触过足球,但通过半年的训练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迅速掌握了基本的足球技能,也渐渐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我们在复旦团委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足球公益活动。今年3月6日的晚上,我带着写有孩子们梦想的足球,踏入了上海体育场,把我们山区的足球故事展现给上海的球迷,得到了广大球迷和媒体的好评。今年暑假,我们的足球队员们来上海参加西部优秀学子游学活动,观看中国最顶级的足球比赛,还参观了东方明珠、中共一大会址等地方。这一年,我帮孩子们实现梦想,同时,孩子们也帮我实现梦想,这一年的这些经历,我会终身难忘。
在2018-2019于新疆一年的支教中,我一共教过7个班,200多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很可爱,给我留下的感动也很多。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生。我刚接手她们班的时候,她的数学成绩只有20多分,但每次上课都很活跃,总是举手回答问题。我觉得她的学习态度很好,所以每天放学都会拿出一个小时左右给她单独辅导。然而因为她的数学基础确实非常差,辅导效果一直很一般,我其实后来也有点泄气。后来有一天晚上9点多我准备下班回宿舍的时候,经过这个女生的班,发现他们教室里还亮着灯。走进去一看,就发现这个女生正坐在教室里一个人孤零零地写数学题。那一幕对我的冲击很大。我想,这个女生的基础可能确实比较差,但她是想学好的,她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的身上还有希望。所以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她。后来期中考试她考了75分,那是她数学第一次及格。开家长会的时候她爸爸特地来找我,五分钟的交谈中一直在道谢,女生就红着眼低着头站在旁边。这件事我一直记得。我想,先不说其他学生,其他事情,单单只是改变了这一个女生,这一个家庭,那我这趟支教也来值了。
一年的支教经历,有很多难忘的事情,和学生相处的点滴尤其是学生获得进步应该是我最欣慰和难以忘怀的事情。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我班上有一个女生的语文成绩是112分(满分120分),那是她考的最好的一次。她后来专门跟我说,七年级的时候她的语文最好只能到90分,因为文言文阅读基本上全错,现代文阅读也不会答题方法。但是我上课总是把文言文讲得很仔细很全面,所以她的阅读理解部分基本上没有扣分。她说:“谢谢潘老师”。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为学生的付出是值得的,感到只要我和他们一起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一定会有进步。这件事情为我后来半年的支教生活提供了精神支撑,每当我感到作为老师的艰难,我总会想着她,会想到总有一些孩子因为我的教学而得到进步,这是很好的事情。
这些「复旦人」
只是万千教师中的几位
值此教师节之际
让我们用最高的敬意祝福所有老师们
感谢他们的辛勤培养和付出
教师节快乐!
· The End ·
文案 ❐ 邢 翌
编辑 ❐ 林之玉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