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这9件事要注意!
关注:老刘的心灵鸡汤,每天都能收到这样的好文章!
很多“病根儿”是“三伏天”落下的,俗话说,入伏后“桑拿天”也将频繁出现,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三伏天”9个禁忌千万别犯,小心落下“病根儿”。
1、忌不开窗通风
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2、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
➤ 建议:
① 果蔬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
② 来点汤开胃: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餐前少量饮用还能增加食欲。
③蛋白质一定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④ 谷物不可少:出汗会丢失B族维生素,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3、忌冷风
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4、忌大口急喝水
大口大量喝水,水分会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
➤ 建议:每次喝水别超200毫升左右,以温开水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补水为宜。
5、忌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
➤ 建议:少喝冷饮,白开水才是解暑的最佳饮品。
6、忌直接冲冷水澡
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 建议:运动完后,最好先休息30分钟,待身上热量散发后,或用毛巾擦拭,再洗澡。水温不要太高,以36~39℃为好。
7、忌整天不出汗
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时就出汗,因为出汗既能排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
➤ 建议:傍晚出门走一走,不要整天泡在空调房,微微出汗对身体好。
8、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时节应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24点前。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 建议:午睡以15-30分钟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喝一杯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
9、忌情绪激动
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我们的脸会涨红,血管以及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过分激动,对心脏也是有伤害的。
➤ 建议:当情绪激动时,要理智消解,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怒气,使心情得以平静。
想过好“三伏天” 一定要注意“防寒”
入伏后有一个问题一般人都会搞混
“伏天里我们是不是要一心防暑?”
错,正好相反!要一心防寒!
夏天不防暑要防寒?
不明白的人,赶紧往下看!
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
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爱吹空调,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
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老祖宗的“冬病夏治”或者“冬病都是夏天积累的吗?”真是总结的很到位!
三伏天防寒,就看这3招
避免冷风直吹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睡前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饮食注意少寒凉要少吃冷饮,尤其是孩子。小孩子阳气正在成长中,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
推 荐 阅 读:
..........................................................................................
一声祝福浓似酒,幸福快乐到永久!
祝福问侯,快乐相伴,珍惜人间情,感恩天地爱
开眼了!真是无奇不有。你认识几种?
王蒙:慢生活
这小漫画也太逗了
真心的问候,写在岁月里!
问候有心,祝福有爱,茫茫人海能相识,是一种缘分
四句话,句句值千金!
天太热!只愿你在悠扬的乐曲中静心清凉
美入心房!
............................................................................................
公众号:xinlingjitangliu 识别图中二维码,一键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