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中国学难出“学术大家”?我在这群年轻人身上看到了希望!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在本次论坛上,我们看到了一些年轻的面庞,这些来自海外的后学为中国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学者们看来,青年汉学家是异军突起的研究力量,遍布世界各地。这预示着中国问题研究的转向,由一个个体性的国别研究转为一种世界性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研究。
原文:《年轻的海外中国学家群体呈现新特点》
作者: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教授 梁怡
我在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发言刊登在《社会科学报》,题目是“谁将和中国梦同行”。当时我只是提醒,甚至有些担心中国学难以出现学术大家了。但是经过这两年多的观察,我现在可以乐观地认为,未来的海外中国学将诞生新一代的研究专家。特别是十九大作出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引得外部对中国的关注和研究程度,持续发生变化。目前,国外关注中国的视野和思考范围在大幅度地拓宽,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脚步和观点在更新。信息获取和成果传播的通道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由此研究中国的群体构成及其兴趣趋向也在发生变化。年轻一代的中国学家,将逐渐成为中国学研究的主力群体。
五十岁上下的和三十多岁的对中国感兴趣的人,是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中国学学者。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将是随着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进程的学术精英。他们的研究取向、兴趣点、研究范式、文献来源及研究结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对象国和国际中国学界直接的动向,也直接影响其所属国政府的决策。所以,我们需要持续地观察和跟踪这个群体。
十九大不仅规划了中国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蓝图,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这为未来年轻一代学者的涌现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也将影响中国学家群体出现一些新特点。
参与研究的国别扩大。从国外对十九大和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这两个盛会的报道情况看,数量、频率、规模都大大超过了以往三十多年的情况。除了美俄日这三个大国,一个国际范围的中国学家大群体正在形成当中。很多海外年轻的中国研究者今年参加了十九大的报道工作,他们亲身感受了中国宽松的环境和中国人民的友好热情。他们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汉学家。
队伍构成比较多元。和以往学院派不同,未来在政府团体、商业、企业、新闻单位等都有可能涌现出新一代的中国学家,只是他们关注中国的视角、范围和程度的深浅以及所持有的政治倾向不同而已。此外,一批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出国的、具有中国教育背景的海外华人也越来越受到所在国的重视,甚至他们的子女,以及21世纪新一代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当中也有可能出现新一代的中国学家。
研究领域术业有专攻。未来一段时间,尽管新老学者将并列齐驱,但过去传统的通才型学者将会减少,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国学家将投入某个具体现实问题的研究领域上去,比如说,在金融、经济、军事、生态等这样一些专门的领域或学科。
获取资料的途径多样。使用现代科技新手段获取文献和传播研究成果,是新老中国学家的明显区别。年轻一些的青年学者并不拘泥于理论研究,来华调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实践及其效果,已成为相当一部分青年中国学家的工作方式。智库和高校研究所的角色功能转换与调整,也会为更多的青年学者的涌现提供机会。
研究成果形式多样。综合上述几种原因,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脸书、微博、微信等,都将是新一代中国学家的研究资源,也可直接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今天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所面对的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携手建设美好社会。这是未来中外青年中国学学者研究中国的正确思路。
目前我国从事海外中国学研究的青年学者规模,相对于中国学发展的速度、规模和需求,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进行具有国际视野和高水平研究能力的中国学研究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青年学者应该主动承担起“让外国人读懂中国的责任”。过去说到读懂中国的责任问题,甚至包括一些对中国友好的汉学家都比较多地强调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不理解。青年一代的中国学家将如何讲好、做好中国学的评析工作,不是很容易的事,需要有新手段、新方式。这不仅是年轻的中国学学者应该摸索的,也是需要老一辈传帮带的。如何科学解释中国学这个概念?如何解决中国学研究的学科归属问题?中国学如何以更和谐的方式回应与处理好评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面对这些挑战,一个成熟的中国学研究者需要时间的磨炼。
全方位培养中国学研究人才,从某种角度来说,既要让今天的中国青年学者懂得扩大外部视野的重要性,也要提醒他们关注未来与自己同行的海外青年学者。时代在进步,队伍要发展。我们预感,在未来,新一代的海外中国学家将从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智库、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传媒等多渠道向中国走来。我们要以开阔的眼光和胸怀为他们做好中国研究、分享中国发展经验提供帮助,让他们在陪伴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增加对正能量的理解。(本版内容根据速记整理而成,未经作者审阅)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587期第5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大家都在看-
长按二维码关注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社会科学报官网: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