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文化礼堂”可是个“稀罕物”,最适合打造农民精神家园

2018-04-03 章义和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精神家园

文化礼堂是浙江省于2013年开始在全省农村展开建设的新事物,集礼堂、讲堂和文体活动场所于一体,既传承乡土传统,又弘扬现代文明,是乡村基层文化平台,是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要让农民物质生活宽裕,精神上同样富有和自信,乡村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结合浙江经验,给各地乡村文化中心建设提出几点建议,让其真正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更好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

原文:《打造农民精神家园》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章义和


一是因地制宜,建好乡村文化中心。乡村文化中心要充分利用村里的祠堂、书院、闲置校舍、大会堂和剧场等旧有建筑。祠堂、书院、学校、大会堂在不同时期大都承担了村庄的主流教化与精神培育功能,在这些场所基础上改建或扩建乡村文化中心,既避免大兴土木,节约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传承了村庄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乡村文化中心也可在旧民居基础上改建或扩建。

  


二是乡村文化中心根据行政村人口规模、人员构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适用、实用为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杜绝浪费,反对走形式。其设施一般包括讲堂、文化长廊和文体活动场所,建筑体可建成综合一体式,也可建成分散组合式。建筑风格可体现地域风格特色。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其打造成村庄一景,将其外部空间打造成村民喜爱的公园、健身场地。

  

三是乡村文化中心应充分利用网络让农村的声音能传播更远,让外乡游子心能与家乡更近。将乡村文化中心搬上网络,可以以县或乡镇为单位统一建设,有条件的村庄,也可以独立建设。除将乡村文化中心风采、村史村情、乡风民俗、乡村文化活动搬上网络以外,还可以承担对外展示与招商引资功能,向外界推介特色风光、特色产品电商等,甚至可为在外的村民提供远程服务。

  


四是乡村文化中心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合适的组织机构,应成立乡村文化中心理事会、乡贤会或管委会。这些组织与村两委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更多体现自治 49 30012 49 14940 0 0 3588 0 0:00:08 0:00:04 0:00:04 3587则,以充分团结民众、凝聚人心。各省应鼓励省内高校对口支持乡村文化中心建设,鼓励有人文艺术、文化传播、三农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专业背景的学者参与乡村文化中心建设,鼓励各高校派遣志愿者团队定期到乡村文化中心开展活动与服务。

  

五是用好、用足乡村文化中心。乡村文化中心有宣传展示节庆民俗、村民教育、文体活动等功能,可以采取动、静等多种样式,挖掘、展示和提升乡村文化。鼓励各地通过乡村文化中心举办各种类型讲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文化中心更要用心于节庆民俗的精神开掘和传扬,可将婚丧嫁娶所用的礼器与乐器、生活与娱乐器具等建成简易民俗陈列馆,用泥人雕塑等展示传统礼仪等;抓住入泮礼、成人礼、重阳节等与个体生命成长息息相关的时节,教导村民尊老爱幼、求学奋进,勇于承担重任。同时可将乡村文化中心作为村民婚嫁场所,让乡村文化中心建设与村民的幸福生活紧紧相连。

  


六是乡村文化中心要为村民提供和创新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调动并培育农村艺术人才,让更多村民远离赌博场所,将时间精力投入健康积极向上的集体性文体活动中。

  

我国地域辽阔,文化多样,各地应因地制宜,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村文化阵地,让新时代的农民在精神生活方面健康、丰富又自信。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01期第2版,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今日

关注

汉语亟需一场“革命”,真正成为民族的“精神家园” | 社会科学报

打造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文化大系”丛书第一辑出版 | 社会科学报

《敦刻尔克》:三重时间轴折射的精神光谱 | 社会科学报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