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打造全球卓越城市,一流的营商环境准备好了吗?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视
野
营商环境作为“支配商业活动所必须的政策、法律、制度、规则等的一种复杂的融合体”,既是区域综合竞争的软实力,又是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
营商环境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鉴于此,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上海作为长三角综合性节点城市和中博会承办城市,如何对标国际,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关系全球卓越城市目标能否实现。
原文 :《一流营商环境助力实现卓越城市》
作者 | 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讲师 高淑桂
图片 | 网络
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在行动
营商环境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我国在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要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契合新时代新形势做出新的制度安排,上海先行先试,聚焦企业反映最强烈的企业开办、施工许可证取得等环节进行优化,特别是把重大产业项目的审批作为检验营商环境的“试金石”,积极推行营商环境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全面形成“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全程代办、个性服务、快递送达”的企业开办流程。结合全市“一网通办”建设,推进审批事项全面上网,对于已经实现或能够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全面推行网上办理;对于需要网上受理、现场办理的事项,同步推进线上线下办理;对于暂时不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加快推行网上预约、现场办理,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二是重点产业项目“绿色通道”,“重大办”特事特办。为建成具有一定服务能级的长三角重要节点城市,上海进一步提升区域服务能级,引进有实力的行业龙头开发主体。目前,四大品牌建设已初具规模和影响力,同时新能源、跨境电商、智能机器人等产业也在崛起,这些产业的集聚为下一步优质产业的引入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突出需求导向,企业获得感增强。优化组团式服务企业机制,结合大调研工作,充分对接企业的办事需求,围绕世界银行11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聚焦企业反映最集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寻求各项需求的最大公约数并予以回应和解决,做到政府服务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对标国际一流,找差距补短板
2018年,在世界银行推出的对全球190个国家营商环境的测评排名中,中国占第78位,中国的排名由北京、上海两个城市的数据组成,其中上海的比重占到55%。那么,上海的营商环境,尚存在哪些不足?
第一,“一窗通”平台有待优化。一方面,平台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和办理营业执照的材料审批合并为一个环节,但是当申请材料预审通过后,一旦出现企业名称被驳回,会导致企业名称和申请材料一起被退回,当事人在重新选取企业名称后,审核人员需要对同一份材料再重新审核一遍,增加了审核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系统信息推送不尽合理,目前平台信息只能推送到企业法定代表人,“店小二”无法第一时间得知办理进度,特别是刻制公章环节,“一窗通”只能将领取公章的账户、密码推送到企业法定代表人,由“店小二”再向企业法定代表人询问。身份认证方面,按照开办流程,身份信息“一次认证、全程认可”,因此办理公章刻制时,只需提供法定代表人经核对的身份证复印件,但“一窗通”办理公章刻制时,新增了一项身份认证事项,要求法定代表人拿着本人身份证自拍一张照片上传,带来不便。
第二,施工许可证取得等重点领域仍需完善。一是市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仍需优化,目前平台上传文件较混乱,无法与目录相对应,短信告知智能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二是国务院发文推广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上海也是试点地区之一,但实际操作中企业反映由于开工建设周期较长,在过程中相关规定和相关标准可能会发生变更,企业无法及时知晓,导致最后工程验收时无法达到验收标准。
第三,事中事后监管难度加大。实际操作中出现“借壳”“借人”开办企业的情况,即企业的实际操控者通过购买已开办企业的资质或者借用第三人作为申办人申请开办企业,开办获批后即虚开增值税发票,税务部门为防范风险,不得不一一约谈申办人,加大了难度。
营商环境改革,永远在路上
科斯定理告诉我们,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资源配置会达到帕累托最优,反之,交易费用不为零,不同的权利配置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在既定条件下,最优化资源配置会促进经济增长,而因外界因素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可能使经济增长不平衡、低效率。以问题为导向,降低交易费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成为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
一是继续完善 “一网通办”门户。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的成熟度是推进“不见面”“最多跑一次”审批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网上政务大厅建设;逐步完善“在线咨询、在线申请、网上预审、网上办理”等功能,推进部门业务系统与“一网通办”平台对接;同时,大力推进“移动办”、“自助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办事模式;健全部门间政务信息数据交换共享机制,破除信息壁垒,促进“一网通办”。
二是加快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优化联审共享平台的智能化水平,促进企业与资本的精准对接,继续提升办税便捷性;推进产业地块评估制度设计,开展联合征询、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验收等,加快设立行政审批“中介超市”,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按照“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惩戒淘汰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出具虚假证明或报告、谋取不正当利益、扰乱市场秩序、违规收费等行为。
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放开前端、高效管住中后端,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分类监管,进一步明确分类评价和分类监管的分类原则、分类指标体系,以及分类条件、监管措施、评价周期等,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加强诚信监管、智能监管、风险监管等。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将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永远在路上。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16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