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醒 | 民企的健康发展,小心这三大隐患

李建波 社会科学报 2019-12-11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习近平总书记在11月初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澄清了社会上对民营企业的一些错误认识,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信心。在整个社会氛围都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民营企业也必须正视自身的隐患,尽快消除制约发展的一些内部障碍。


原文 :《妨碍民企健康发展的三大隐患》

作者 |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教授  李建波

图片 | 网络


首先,要解决管理上的“家族倾向”。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采取的仍是家族化管理模式,表现在股权上,就是“一股独大”,与企业相关的各项权力也基本上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的数据显示,2016年民营企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比例分别为54.4%、42.6%和25.5%,与前些年相比,呈下降态势。董事长的人选主要是出资人本人或家族成员,出资人本人担任的占87.9%,出资人家族成员担任的占10%,外聘人才出任的仅占1.3%。企业重大决策由“主要出资人本人”做出的占53.9%,“股东会”做出的占21.8%,“董事会”做出的占14.1%,“高层管理会议”做出的占8.8%,“职业经理人”做出的仅占1.13%。产权结构的单一性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家族化,已经成为民营企业从外部获取资金、人才和信息等关键生产要素的主要障碍,而“集权化”的管理方式也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分权”趋势背道而驰。事实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往往会表现出对专业人才的强烈渴求,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时,一些家族成员可能就无法胜任在企业中的工作,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遏制资本上的“盲目扩张”。企业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有多大的量吃多大的碗,不可能一步跨千丈,一口就吃成个大胖子。但许多民营企业家,往往都有一个心结,就是希望把企业做大;因此,只要有机会,可能就抑制不住快速做大的冲动,甚至脱离实际盲目借贷、举债、加杠杆,从而走上大肆扩张的道路。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候,由于资金来源渠道多,高负债似乎也不是什么问题;但在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资金压力就会趋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也会陡然增加,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事实上,近年来倒下的许多民营企业,究其原因,基本上都和盲目扩张、拼命铺摊子、滥用杠杆有关。正如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所说: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不少民营企业脱离主业大肆扩张,通过借贷加杠杆在国内外收购,一旦形势不好,导致了资金的饥渴和断裂,这些风险也向金融传导。所以,民营企业要在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负债管理等方面下工夫,不能盲目扩张,否则再多的资金都没有用。

  


最后,要纠正经营上的“不务正业”。前些年,房地产正红火的时候,华为公司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有人建议投资房地产,搞个项目就能轻松赚个上百亿,结果被任正非当场否决,因为华为专注于通信行业,绝不能“不务正业”。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民企都有华为的定力和坚持,不少民企都是在发展势头良好的时候,抛弃主业,进入资本市场或房地产市场,舍本逐末,热衷于“不务正业”挣“快钱”。或许从短期来看,这些投资可能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但从长远来看,风险却是在不断积累,往往是土地拿到了,房子盖起来了,市场情况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危机也随之而来,甚至陷入困境,不能自拔。反而是那些坚持主业不动摇、专注于某一产业领域、从不三心二意的民企,在经济波动时受到的影响更小,抵抗危机的能力更强,经营状况更加健康,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也就是说,外部环境的改善只是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能不能发展,发展得怎么样,关键还是要靠自己。所以,民营企业在外部环境转好的同时,也要下决心克服企业内部存在的一些痼疾,通过规范化的改革,提高战略定力、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主动适应经济环境和竞争态势的不断变化。只有这样,外部的利好才会转为内部的动力,外部环境的改善才会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契机。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37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经济 | 民营企业“活下去”不易,“放管服”需进入新阶段

观点 | 打造全球卓越城市,一流的营商环境准备好了吗?

李锦柱:“小岗人”创造性的改革实践具有划时代意义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