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统筹”:海洋污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最近举行的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出台36年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将迎来大修。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司长柯昶表示,此次修订将会坚持“陆海统筹”的治理理念。我们已经意识到,海洋污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以整体、联系和发展的视角看待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以明确的结构和功能意识开展治理工作。
原文 :《打好海洋污染治理持久战》
作者 |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 杨华
图片 | 网络
1
海洋污染形势严峻
海洋是生命之源,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也是守护人类环境健康的最后屏障。海洋的深处更是被认为是洁净无尘之地。然而,《自然·生态学与进化论》杂志2017年2月曾刊文指出,在太平洋深处、深度超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采集的甲壳类动物脂肪组织内,竟然检测出浓度很高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CB)和多溴联苯醚(PBDE)等物质。《自然》杂志还指出,海洋中的塑料污染不仅仅发生在鱼体内,连我们日常吃的海盐也未能幸免。
这不禁让人不寒而栗。原来,人类对海洋的污染已经扩散到海洋的任何角落。
这些污染物来自哪里?将如何消解?人类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每个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反思。
2
有效管控陆上污染源是根本之道
首任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司长柯昶坦言:“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即80%污染物来自陆上。”因此,有效管控陆上污染源是解决海洋污染的根本。我国今年机构改革后,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已整合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设立海洋生态环境司,打通了陆地和海洋环境保护职责不清、分工模糊的问题,陆源污染控制的效果在我国将会更加明显。
在治理陆源海洋污染方面,国家层面已经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包括海洋垃圾防治工作责任制、建立海洋垃圾监测系统、加强垃圾分类处置及回收监管、提升公众意识、参与全球海洋垃圾治理等。《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年~2020年)》系统规划了今后一段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通过推进海洋环境治理修复、强化陆海污染联防联控等方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根本。
在企业层面,强化了企业落后环境治理工艺的淘汰力度,提高了企业的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程度和再利用率,加大了企业环保资金的投入,加强了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在个人层面,提倡每个人都是主角,包括日常生活中自备购物袋、水杯、可重复使用的餐盒器皿、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的吸管或餐具、不用塑料袋、减少外卖、少开车、节约用能等,都是减少陆源污染的具体举措。
然而,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填海造地、海洋倾废、沿海排污行为依然严重。
3
新型海洋污染层出不穷
在我们竭力控制陆源污染,尚未取得胜利的时候,新型的海洋污染接踵而来。2018年1月6日,载着约13.6万吨凝析油的伊朗“SANCHI”轮在上海以东165海里处与一艘中国货船相撞,造成SANCHI轮全船失火。上海海警和海事、东海救助中心一起实施连续搜救。美国、韩国救援力量也加入其中。但实际万吨凝析油连续燃烧几天、三十多名外国船员死亡。该事件造成该区域的海洋渔业、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损害。
2018年11月4日凌晨,福建泉州码头的一艘石化产品运输船发生泄漏,69.1吨碳九产品漏入近海,造成水体污染。虽然事故得到及时处理,但碳九是一种复杂的物质,后续处置工作特别是生态评估值得关注。
新型的海洋环境污染给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我们在控制陆源污染方面尚未取得决定的胜利,另一方面又遇到了新的污染问题。所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谨防按下葫芦浮起瓢。
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不是一个国家的责任,而是全世界的共同责任。按照每人每天生产的垃圾量(公斤)统计,新西兰为3.68,爱尔兰3.58,挪威2.8,瑞士2.61,美国2.58,而中国基本维持在世界平均水1.2。因此,发达国家应当承担的环境治理责任更大,而保护海洋环境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另外,要从根本上解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低质量的发展只会带来更严重的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当前,因为造成陆源海洋污染最严重的20个国家中,有19个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促进发展中国家高质量的发展,是解决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说,海洋污染治理是一场持久战。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38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