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新的刷脸支付产品“蜻蜓”太快,我怕!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2018年12月中旬,在上海站的开放日上,支付宝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刷脸支付产品“蜻蜓”,取自“蜻蜓点水”的寓意,体现了超快的速度。
原文 :《“刷脸支付”时代风险几何》
作者 |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张丹宁
图片 | 网络
我们可以让数字说话:“蜻蜓”可以将刷脸支付的接入成本降低80%,收银效率提升60%以上,避免了用户在高峰期排队的情况;吸引了更多的年轻顾客群体,年轻用户增长了50%—60%;用户将面部对准摄像头快速完成刷脸支付,整个结账过程不超过10秒;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统计,目前有85%的用户愿意使用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支付;通过智能算法与风控体系综合保障,“蜻蜓”识别的准确率为99.99%。由此可见,“刷脸支付”让支付方式又一次实现了“颠覆”,未来会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对人类支付方式的演变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最早的物物交换由于需求与供给的“错位”,而被“货币”取代;随着携带大量现金购物的风险性增大,以“银行卡”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开始改变着人们的支付方式,但是小额支付仍然是现金的天下;然而,随着手机移动支付的出现,更是加速了“现金支付”的消亡。如今,以“刷脸支付”为代表的“生物支付”则将成为未来支付方式的主流。从支付方式的演变与升级可以看出,人类追求“便捷和效率”的需求被不断深挖和创造,而这背后是以3D人脸技术识别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迅猛的发展为支撑的。
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风险也在逐渐增强。2017年上映的日本电影《生存家族》讲述了超级城市东京停电后陷入的混乱,让人触目惊心。我们对于科技的依赖性在不断增强,同时伴生的是整个社会系统的脆弱性也在不断增强。未来,随着“刷脸”支付的普及,我们可以在超市、医院、餐厅甚至菜市场的摊贩前刷个脸就能付账了。但与此同时,在享受便捷服务时,我们也要更加清醒地看到依赖于人体特殊性和独特性的生物支付所带来风险。
首先是风险固化程度的加深。当“刷你脸”取代“刷你卡”时,一旦发生风险后,及时止损的难度要增大。当我们的手机丢失、银行卡被盗刷,我们可以第一时间通过修改密码实现快速止损。然而人脸是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发生结构性改变的。尤其是随着技术的完善,“化妆”和“双胞胎”也很容易被“蜻蜓”辨识出来,这虽然增加了生物支付的安全性,但是也引致了“快速止损”的难度上升,从而带来风险固化。同样值得人们注意的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更大。与传统的密码保护相比,人脸由于每天都处于“曝光”的状态之下,而且随着朋友圈、抖音短视频平台等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脸部信息的数据相较于密码来讲更容易被采集到。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仿真面具为代表的生物仿真产业以及产业价值链估值在百亿美元之上的黑客产业的迅猛发展都将对 “刷脸支付”的安全性提出更大的挑战。同样地,如果不法分子企图通过“生物破坏”来盗取钱财,危险一旦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刷脸支付背后可能隐藏着无数想象不到的风险和漏洞,但是这种支付方式的变革是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又一次创新应用,与任何新生行业一样都在经历一个幼稚期,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投鼠忌器。但是,要考虑其与人体特殊性紧密联系的属性,就要将“安全防范”放到和“便捷支付”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我们也坚信,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制度的完善,它带来的是变革化的支付方式、更好的客户体验和由此衍生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40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