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业并举”,足够了! | 社会科学报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号召我们,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业并举”。但目前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放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对文化事业的“事业性”、“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平性”重视力度不足。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原文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强力发展文化事业》
作者 |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掖平
图片 | 网络
实现文化建设的“双业并举”
要切实重视文化事业的“事业性”,实现文化建设的“双业并举”。不能一提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把文化行业统统推向市场,把文化事业机构全部转企。忽略文化事业的“事业性”,过度强调产业化的观点是错误而且非常危险的,因为有些文化事业并不适合产业化。比如,部分职业技能和专门知识的培训可以产业化,但义务教育是无法也不可能产业化的。部分文学创作、文艺演出、文化活动可以带来产业效益,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文学创作、文艺演出、文化活动都可以按产业化尺度来要求。文化事业的过度产业化倾向,会导致一切从经济效益出发,片面追求文化产品数量,忽视对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忽略健康的思想导向和积极的价值引领。当下一些影视作品和电视节目的恶俗倾向以及虚假、违法广告在各种文化媒体上的泛滥,已经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其实,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是相互联系并相互转化的。文化事业搞好了,自然就会促进人民群众对文化产生兴趣,也必然会带动文化相关产品的直接消费或相关消费,从而为文化产业创造、培养、拓展市场,有效拉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优质含量和品位,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要切实重视文化事业的“公共性”,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水平。近年来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所推行的文化下乡、服务基层、科技惠民、启智百姓等系列活动,注重了文化惠民的基础性、层次性、多元性,突出了文化事业的“公共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也出现了“重速度轻质量”、“重硬件轻软件”、“重建不重管”、“重验不重用”等实际问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率不高,很多文化设施验收达标后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具有鲜明针对性的公共文化产品缺乏,优质服务功能不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要重点加强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务实性建设,要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系统性管理为重点,进一步构建完善利民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要切实重视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核心是满足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尤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更需要立足基础、服务基层、因地制宜,让平民百姓成为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主体,让老百姓全方位享受到质量更优、水平更高的公益文化服务。
妥善使用文化扶持资金
要切实重视文化事业的“公平性”,防止政府文化扶持资金使用不公和低效。发展和扶持文化事业,无疑需要政府的扶持资金。但扶持资金使用的公平和效率非常容易出问题,或用错了对象,或用错了时间,或用错了项目,甚至会出现被假大空项目骗资金的问题。为了防止类似问题,对于文化事业扶持资金的使用,应立足文化事业的公平性,将扶持资金多用于文化事业环境改善、文化服务公共平台构筑、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文化事业开发等带有普遍性意义的惠民利民工程方面,以切实规避将资金投放到某个单一文化事业项目而容易产生的偏差;积极推进对文化扶持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资金投放后的“查效”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多元化、多层次、公平高效。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51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