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完美收官!第七集:于斯为盛

湖南大学 2021-07-05



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并勉励青年学子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牢记总书记嘱托,走向全面现代复兴的岳麓书院,不断推进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千年学府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


从11月17日晚开始,连续7天,湖南大学联合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栏目组制作播出七集系列专题片《千年学府 其命惟新》,解读新时代下岳麓书院以及湖湘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全新使命。


今天,我们一起观看第七集:于斯为盛。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千年岳麓书院人才济济、群星璀璨的自信见证,也是湖湘文化日新月盛的象征。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时说:“‘于斯为盛’首先指的是湖湘大地代有人才出,这个‘斯’也是指的这个新时代。”


新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学子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记者 吴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的这副楹联,不只是千年学府历史上人才辈出的写照,更应该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今天在岳麓山下,环绕着20多所高校院所,聚集了40多名“两院”院士,3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十多万名科研人员。这一方自主创新高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助推湖南创新开放,加速高质量发展。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千年学府文脉相传。今年1月份,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湖大8项成果获奖,主持项目并列全国高校第四。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 邓卫:弘扬岳麓书院精神,扎根三湘大地,服务国家需求,创建富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湖南大学王耀南院士领衔团队通宵达旦奋战40多天,紧急研制医用消毒机器人和医用物资配送机器人驰援医院,把“传道济民”的情怀书融入抗疫战斗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大学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 王耀南:通过智能制造来振兴我们国家,把我们国家制造业,从传统制造业提升到高端。


以高铁和重载机车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产业,是中国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丁荣军带领团队,攻关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助力湖南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 丁荣军:中国的高速列车最关键的、最核心的装备技术,都应该是我们自己来完成。


古人曾以“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形容岳麓山下人文繁茂、群贤云集的盛况。新时代,岳麓山下更是“后浪”奔涌。一批“90后”教授走上学术舞台。



湖南大学校长 段献忠:传承岳麓书院优秀的办学传统,培养一批又一批面向未来的经世致用领军人才,为国家发展、为湖南发展多作贡献。


今年,年仅26岁的李晟曼在6月博士毕业,7月就被湖南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副教授。中南大学的王秉,创新安全科学学科全新理论,28岁就被特聘为教授。



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李晟曼:湖南大学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机会,能够结合我的所长,做出非常多的高精尖的、高性能的光电器件。


中南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聘教授 王秉:我们青年人员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创新优势和活力,助力安全学科领域快速发展。


中南大学以有色金属、医学、轨道交通等闻名于世,为了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黄伯云院士二十年磨一剑。他带领科研团队运用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发明,打造了C919机轮刹车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英、法之后,第四个能够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生产飞机刹车片的国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伯云:国外的价格是很贵的,你没有,他就卖得越贵,甚至还“卡脖子”。我们要不断地努力,不能老是跟跑,还要领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南大学校长 田红旗: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具有全球视野、有国际胜任力的人才培养高地。



记者 鲁超:岳麓书院的文脉绵延千年,不断开枝散叶。这里是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现在这里有一万六千多种藏书,像当年岳麓书院的学子郭嵩焘、王先谦他们的藏书、稿本都有收藏。


记者 鲁超:这是谁的稿本?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 殷榕:这是晚清外交家郭嵩焘曾经看过的书,这里有他的札记,他会在船上以书为底本,为它做一些评论,红色笔记和紫色笔记都是。


一排排书柜,难得一见的珍本,书香传递着文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廖世承、钱基博、杨树达等一大批名家大师曾在这里传道授业。今天,湖南师范大学致力做强师范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的新时代栋梁之材。


湖南师范大学校长 刘起军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弘扬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不断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湖南师大在淡水鱼类良种开发、区域规划研究、决策咨询与智库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也成果丰硕。刘筠院士毕生奉献,只为解决老百姓吃鱼难的问题。如今,刘少军院士子承父业,立志让老百姓吃上更多更好的鱼。


中国工程院院士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刘少军: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抓住水产科学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一步在水产方面做出创新成绩。


浸染于湖湘文化中的何清华,一直推崇“学以致用”。20多年前,53岁创业的何清华,就在简陋的厂房上高高悬挂了“修身治业、兴企强国”八个大字,把人生的下半场,扑在了自主创新的主战场。他创办的山河智能成功研发2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装备产品,把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山河智能董事长 何清华:把基础层面的创新做得更扎实,发展自己的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不能受制于人。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千年以来,莘莘学子在岳麓书院求学求知,湖湘精神、千年文脉赓续绵延。如今,湘江西岸、岳麓山下的大学科技城,湘江东岸、马栏山上的视频文创产业园,湖湘大地每一处热情奔涌的土地,让这精神与文脉传承创新。无数奋斗者的梦想,正在成就新时代的传奇。





胡湘平:不负时代之盛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连日来,我们行走岳麓书院、触摸思想脉络、感受文化风骨,从“千年弦歌”的赓续到“惟楚有材”的璀璨,从“经世致用”的求索到“传道济民”的坚守,从“兼收并蓄”的包容到“实事求是”的内核,我们从不同的角度,领略到千年学府的文化自信,感受到立德树人的蔚为大观。


“于斯为盛”这个“斯”,也是指的这个新时代。这是穿越了历史长河、融汇了现实需求的精准解读,更是勃发于民族复兴伟大征程的时代召唤。


由岳麓书院所生发的道德坚守、教育理念和学术之光,早已润泽湖南、影响全国、飞向世界,转化为新时代教育强国的重要力量。


明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起点,青年学子是今天的生力军,更是明天的主力军。他们必将从传承千年的岳麓风骨中汲取营养,继承先辈的精神和事业,练就过硬本领、贡献聪明才智,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新时代英雄,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来源 | 湖南卫视 编辑 | 张星雨 杨开宇责编 | 周丹


🔗往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