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岘: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是我追逐的目标

人才济济的 湖南大学 2024-04-20

卜卦、做手工、沉浸式逛博物馆和历史遗址,这些属于“文艺青年”的活动,出现在了岳麓书院80后副教授陈岘的课堂上。


有意思、条理清晰、豁然开朗,成为了上过陈岘《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课的学生们最多的评价。学生踊跃参与,老师推陈出新,陈岘于2023年被评为湖南大学“我心目中最敬爱的教师”,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能做的就是给学生们注入更多的兴趣。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陈岘。


01

 课堂参与感和体验感是我最重视的事 


“如何将传统文化讲得有意思、有意义,让选择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同学们有更多的参与感和更好的体验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从入职开始,陈岘就不断思考着教学对象、教学模式与课堂设计。
陈岘的教学思路,一直都围绕着“兴趣”二字展开。无论是聆听讲座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还是去博物馆、手工坊、历史遗址等场所切身体验传统文化,由陈岘主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书院》通识课程集合了各方资源,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加强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于202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陈岘在课堂上讲解经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周易》的课程恰好可以通过兴趣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基于《周易》这本书在历史上兼具经典与卜筮功能的双重性质,陈岘的讲解使得看似玄学的现象、原理与专业、系统的易学知识相互联系,让同学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陈岘老师上课思路非常清晰”,岳麓书院2022级本科生熊宇璇说,“在老师的讲解之下,春秋笔法跃然纸上,稍显枯燥和复杂的公羊学文献也变得有意思和有条理了。”


02

 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更为必要 


陈岘常常在入学礼与毕业礼上与同学们分享经验和感悟:“我们无法随时找到准确的方向与正确的方法,但是每当开启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都需要穷尽想象力,学会积极地去应对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作为导师的陈岘,也将自身开放、积极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学生。在岳麓书院本科生导师制下,陈岘定期与同学们交流阅读与思考的收获,更为灵活地和同学们一起寻找兴趣方向,而不是要求学生向导师的研究方向看齐。


陈岘在毕业典礼上演讲。


“我发现大学生们现在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思路常常会给我惊喜。”陈岘利用读书会鼓励学生们多查阅文献,自己发现问题。岳麓书院2023级博士生张夏彤说:“在读书会中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老师几句话的点拨总能让我豁然开朗。”


体育运动也是陈岘打开学生思路的一个途径。陈岘自己就是体育运动爱好者,“我擅长篮球,定期参加定向越野、皮划艇、乒乓球赛,就连比较小众的射击、冰壶、壁球也都玩过。”几乎每类运动,陈岘都能和学生打成一片。


足球比赛中的陈岘与学生们(后排左三)。


学生也因此打开了运动和课堂连接的大门。岳麓书院2022级本科生孙小羽上过陈岘的《春秋》经典研读课程后,就将专业知识与趣味运动相结合,呈现了一番活学活用的书院特色赛事风采


“陈岘老师的公羊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老师参与比赛帮助指导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将两者结合起来做了一篇赛事报道。”


正如陈岘所说,“专业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更为必要。”始终好奇、不断追问、勇于尝试,才是他最想让学生们追逐的本质。


人物名片

陈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曾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团队成员)、湖南大学“微格演练”讲课比赛一等奖(2017)、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新人奖(2021)、湖南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等。主要关注于《周易》《春秋》等古代经典以及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获评2023年湖南大学“我心目中最敬爱的老师”。


来源丨融媒体中心记者团

图片丨受访者供图

记者&编辑丨黄琪

责编丨余楚倩

阅读推荐

转载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ID:HNU192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