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敞开东方怀抱,展现灿烂文化——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成立!

请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 2023-05-22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聚焦」出品





编者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

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秉持

敞开宽广胸怀

广交天下朋友的良好愿望

更是在新时代里被赋予了

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摆明

中国和世界人民交往的立场和价值观的含义

真正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国

也让我们更加地了解世界







为促进国际文化互联互通

中国人民大学多措并举

致力中外文化的传播、交流、研究



创新合作机制



12月3日


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该联盟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共23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共同加入“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当选联盟理事长。联盟旨在创新国际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合作机制,共同研究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问题。中宣部、教育部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成立大会,向联盟成立表示祝贺。


成立大会后,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联盟工作座谈会举行。


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宋敏,吉林大学副校长赵宏伟,厦门大学副校长杨斌,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山东大学副校长吴臻,四川大学副校长姚乐野,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云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李晨阳,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助理李涛出席会议。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代表参会。



大会通过提名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的理事长、22位副理事长、22位常务理事人选。联盟理事长靳诺为当选的副理事长颁发了聘书。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靳诺


去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他强调:“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总书记的讲话深入阐释了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的深厚底蕴,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特质与气质,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正能量。当今世界,各国都正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的力量。”中国在向世界文化敞开东方怀抱的同时,也正在将自己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向全世界展现。


如何能够让世界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中华文化,我认为,一是要扩大文化交流规模,拓展文化交流领域,把中华文化包容多元、海纳百川的优秀品质展现出来,增进世界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凝聚共识。二是要积极与世界文明对话,在展现中华文化风采的同时,阐明中国愿与世界共谋和平、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促发展的美好愿望。三是要鼓励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优化出口文化产品结构,强化文化品牌运营维护,让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四是要提出自己在国际文化、贸易、政策、法律等多种问题上的态度和观点,不断提升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能力。


作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国际文化与学术交流合作。近年来,我校陆续发起多个学术交流联盟,如2017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旨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提升中国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2019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与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全球首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高校联盟”,22所全球知名高校代表出席联盟成立仪式,为推动全球范围内人文社科高校交流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了重要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又发起成立“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正是希望进一步创新国际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合作机制,与联盟成员不断深化合作领域,共同探索新时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大问题,促进相关领域的文化、贸易、政策交流与研究,为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在此联盟框架内,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充分发挥人文交流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积极作用,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让世界读懂中国,让全球人民共同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并让世界多元文明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加强学术合作



12月3-4日


新时代国际文化交流研讨会——古代中国与丝路文明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乌云毕力格、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罗世平、陕西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教授沙武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华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索罗宁、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树林等做主题演讲,与会嘉宾做专题发言。


本次会议涉及领域广泛、刊布新资料众多,不仅推进了对于古代中国本身的研究,同时也加强了对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深入认识。




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特别引人注意的就是“学术”二字。以“学术”作为重点,我们的国际文化交流工作一定能够更加深入和持久。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国际文化的互相对话和理解,有利于多样文化间的惺惺相惜,更将促进国际文化共同体理念的生长。我们希望能够发挥我校学术特色,团结联盟各成员单位的学术资源,共同为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做出努力。

 

——吴洋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

国际文化交流学术联盟理事

新时代国际文化交流研讨会协调人






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百余名师生参会。此次研讨会特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美大部主任沈昕作开幕式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乌云毕力格等专家学者主持研讨会。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参观“一勺•莫高”敦煌石窟艺术展,常务副馆长贾铁英、副馆长刘春荣等教师及博物馆学生志愿者、国学院学生陪同讲解。展览由敦煌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全方位呈现了敦煌石窟的千年营建历史、丝路多元文化交汇的艺术结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弘。




相关阅读


我们在人大建了一座桥,让“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 点击阅读


● 推动民间政党外交,中国人民大学这样做!

► 点击阅读


 当意式风情遇上人大,哪种style你最“中意”?

► 点击阅读


 你好,拉美!Hola,人大!

► 点击阅读



来源:国际交流处 校报 国学院

图片:图片与视频中心 袁源

编辑 设计:顾小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