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最多跑一次”有误解......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
有人问小编:"最多跑一次"之后,是真的只要跑一次吗?如果办件事情要跑两三次,就不算"最多跑一次"了吧?
"最多跑一次"准确地说是指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次上门或零上门。有几种情况,要跟大家说明一下:
◆ 可以快递送达的,有的群众为了更安心自愿上门取件,这种情况不算多跑一次。
◆ 办事前上门咨询,也不算多跑一次。
◆ 办理材料不齐全的,从补齐材料以后开始算起是否实现"最多跑一次"。
◆ 不符合办理条件的,收到否定性办理结果的,也算一次办结。
◆ "容缺受理",即政府部门对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事项,先予受理和办理,待材料补齐后,再出具办理结果。虽然"最多跑一次"是从材料补齐之时算起,但如果通过网络或快递补交,就不用多跑一次了。
推荐一篇社保窗口工作人员写的文章
社保那些事
王礁
」时间真快,2166仿佛还是昨天的事儿,一转眼社保基数已经到了3068......
记得4年前的夏天,在一位石姓领导的“忽悠”下,我提早来到北仑社保中心报到,由于社保中心窗口众多,我刚到,领导就带着我去认识同事,“你好,顾老师,我叫王礁,以后多多关照”,“你好,洪老师,我叫王礁,以后多多关照”,“你好,陈老师,我叫王礁,以后多多关照”......我见一个说一句握一下手,后来领导觉得这样不妥,毕竟窗口男少女多,我没握几个他就把我叫停了。认识得差不多了就要派任务了,没想到的是,领导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一项核心业务交给我做,于是,那个时候我每天基本就干一件事——打印对账单,那是一台很大的机器,半自动化程度很高,我时不时地要去整理一下略显凌乱的打印纸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我甚至中午的时候也不停机,就让它“滋滋滋”地吐着对账单,有时候会有同事关心我几句:“还在打对账单啊”“中午不休息一下?”我笑着说:“没事,不困。”后来才意识到,可能是吵到别人睡午觉了......
2013年年底,市里发了“397号文件”,土保人员可以转移衔接到基本养老保险了。一时间,社保中心所在大厦成了全北仑人气最旺的地方,平日里还算宽敞的大厅一下子挤满了人,做过土保的符合条件的群众手持绿本本“占领”了大楼一楼,为了让工作更够更有序地进行,一方面,中心从各街道抽调人员,增设窗口;另一方面,采取提前预约的办法,每日限号办理,勉强是把人流控制住了。但每天窗口前都围着黑压压的人群,一边要快速准确地录单子办业务,一边还要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老年人耳朵不太好,我们必须提高音量才能正常交流。一天下来,做得头晕眼花,说得口干舌燥,整个人仿佛被掏空,回到家里我一句话都不想说(白天说太多了),家里人还以为我上班上抑郁了。那段日子过得很充实,虽然很多是机械性的重复劳动,但那以后我输身份证号码的速度快了不少。
来社保上班的前几个月,我相对比较清闲,接触的业务也很单一,很难体会窗口工作的艰辛。那年的年终总结会议上,周主任说“大家这一年辛苦了,受了不少委屈......”当时听这话没太大体会,但在窗口做得时间久了,愈发能体会这句话的意思。由于社保属于政府部门的窗口单位,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每天来大厅办事的人少则几百,多则上千,难免会碰上不愉快的人或事。有的群众来办事会很心急,材料没准备齐全,当窗口告知不能办理时,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甚至还会把火气撒到工作人员的头上,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我们多些耐心和忍让,尽可能安抚对方的情绪,而不是选择和对方争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让自己的心智从孩子走向成年,这条路还很漫长。
随着“工龄”的增长,更得益于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我能接手更多的业务,处理更复杂的问题,肩上的担子重了,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我能做的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走过弯路,也掉进过大大小小的“坑”里,幸运的是,每次遇到困难,总会有人拉我一把,鼓励我继续前行。社保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作为团队的一员,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所有社保人携手并进、勇往直前,共同打造北仑社保这一闪亮名片。
在北仑发布,就能网上办事
北仑区行政服务中心作息时间与区直机关实行错时制
上午: 8:30—11:30
下午:13:00—16:30。
北仑车管所和违法处理中心从5月22日开始已经搬到长江南路277号啦(从长江路进口进去),不要再到恒山路46号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