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局长不想干 情愿干主任科员”这是怎么回事 ▏湖南多地干部“提前退休”引热议

2016-04-12 长沙观察

 提示"长沙观察"为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微信官方平台

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记者在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们的官场心态。


“头一次碰到有人局长都不想干了”

在西部某县,去年相继有10位局长和副局长向县领导提出由实职改任虚职,在当地干部队伍中造成较大影响。“这其中包括司法局长、安监局长、畜牧局长,大家都是口头提的,没有正式的书面申请,可能也有试探的意味。”当地一位正科级干部说,最后县委书记发话,谁改任就审计谁,事情遂不了了之。

在湘桂交界处的某县,原县招商局局长是一位70后的年轻干部,本是大家眼中的“政治明星”。2014年,这位局长主动申请到县卫计委任主任科员。“工作20多年,我头第一次碰到有人干到局长又不想干了。”当地一位干部说,“虽然只是正科级干部,但是对基层干部来说,许多人一辈子也坐不到这个位置。”

采访中,一位县委书记向记者坦承,他主政的县去年有2个正科级干部申请实职改虚职,市里另外一个县有7名科级干部提出“实改虚”。“有的县委书记可能接受不了,认为影响不好,但是我认为这很正常。”这位县委书记说,“现在有些干部为官不为,就应该淘汰掉一批。”

对此另一位县委书记说,只要有官员向他提出“实改虚”要求,他就会同意,若是十几位局长、副局长集中提出,压力就大了,“可能会另行考虑,关键是怕在干部群体中产生消极影响。”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十几个县中,最近几年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科级干部已经“实改虚”、或提出了“实改虚”的要求。对此,一位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的干部告诉记者,这确实是新现象、新问题,过去“实改虚”多是个例,局长改任主任科员在有的县甚至多年未见,而且理由多是健康、家庭等客观因素,现在这一现象明显增多,而且“压力大”“工作枯燥”等主观原因成了托词和理由。“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一些干部的心态。”该干部说。

局长压力大、风险高,主任科员清闲、待遇也不差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基层干部认为,部分干部主动申请实职改任虚职,确实有工作压力大的原因,但是压力大是因为这些干部在八项规定前习惯了花钱跑项目、重金奖励招商等非常规工作模式;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特别是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实施,一些干部突然不习惯,不会工作了。

“过去县里招商引资,根据引进企业投资额大小,会给招商者一定的奖金激励,现在这些都不合规了。”一位分管招商工作的副县长向记者抱怨,虽然现在还有工作经费,可以请老板吃饭,但是唱歌、洗脚之类的肯定不行了,“感觉工作越来越难做”。

西部某县一位城关镇的镇长向记者诉苦,县城在不断扩张,他作为镇长最大的任务就是征地拆迁。“可是拆迁户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过去除了经常到农民家里喝酒拉近感情外,镇里的干部请村干部去洗脚、唱歌是常有的事情,现在偶尔也请,但是我们的干部就在KTV外等候,没办法,按规定我们不能进去。”

“一些干部申请实职改虚职,工作压力大是桌面上的理由,桌面下也有希望‘安全着陆’的意思。”一位乡长告诉记者,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新风险是少了,但老风险却不少,以前或多或少有违规操作的地方,他们始终担心问题暴露,“再加上一些人年龄可能到了50岁左右,向上的空间不大了,‘实改虚’是深思熟虑之举。”

“老风险有多么普遍,我给你举个例子。乡政府去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资金,在过去一般要拿出15%左右用来请上级领导吃饭,顺便打点一下,最后为了填平账目,只能采取虚开发票或偷工减料等违规方式进行处理。”这位乡长感慨,“这些都经不起查啊!”

此外,实职和虚职岗位的责和利不对等也是造成基层官员“实改虚”明显增多的重要原因。在采访中,不少在实职岗位上的科级干部告诉记者,公务员工资阳光化以后,同级别和工龄的实职岗位和虚职岗位工资待遇相差不大,但是工作压力不可同日而语。“前段时间,我们县筹备县庆,我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都在加班,待遇并不增加,远没有当个主任科员舒服。”西部某县一位宣传部副部长说。

上升通道遇阻也让一些干部“萌生退意”。记者了解到,有的省份从去年开始在县直单位逐步实施局长、书记一肩挑,这就减少了一个正职职数,加之过去部分县存在超配干部职数问题,也需要逐步消化,因此短期之内一些干部会感到升迁无望。“以前是‘发帽子’,现在是‘摘帽子’。”某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说。

虚职岗位不能成“养老岗位”

部分受访人士认为,“实改虚”现象频发既是新形势下干部队伍的“自我净化”,也折射出当前干部状态的一些新动向、新问题,亟须在干部考核体系和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上加以完善。

首先,要尽快完善对虚职岗位的考核体系。“虚职岗位相对清闲,特别是由局长位置改任主任科员的,新任局长怎么好意思给他派任务、压担子?改任虚职后基本上就进入养老状态了!”一位组工干部说,避免这种现象关键还是要完善对虚职岗位的考核体系,用制度去管人。

“虚职岗位人数并不少,以我们镇为例,全镇几十个干部中,就有9个主任科员、十几个副主任科员,大多数都是按任职年限晋升的,部分干部在职级晋升之后存在安于现状的现象,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现在还找不到有效的办法。”一位70后的镇长说,他们镇的工作主要靠有上进心的年轻人担担子。

按照规定,基层正科级干部满15年可享副处级工资待遇。一些受访干部表示,基层正科级领导很多都50岁左右,退休之前看不到晋升希望,不如干个虚职,不承担责任。但就工作能力而言,这部分人往往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在干部考核体系上,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避免“养老心态”。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不同身份之间干部的流动性,激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当前干部队伍身份多样,分行政编制、参公编制和事业编制等,行政编制人员可以转为参公和事业编制,但是逆向流动则十分困难,这影响了部分参公和事业编制干部的积极性。

“按照相关规定,从参公岗位调到公务员领导岗位需在45岁以下,要有一定的职务或者职级,还要遇到领导职数空编,满足这些条件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一位在县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说,他分管干部工作4年,从参公岗位调到公务员岗位的领导干部只有4人,“一些参公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同志虽很优秀,但是组织上没有办法解决。”


相关新闻

湖南多地推干部"提升待遇提前离岗退休"

近日,湖南一些地方推行干部“提前离岗”政策引发社会讨论。记者采访该省多名地方官员了解到,该省多地都有因机构改革、给年轻干部让位等原因鼓励老干部提前离岗的政策,有的县给主动申请离开领导岗位的科级干部每月在工资基础上增加两三千元的补充待遇。但也有的地方,因群众意见强烈而未执行下去。

记者梳理发现,为了给年轻干部腾位置而鼓励老干部退下来的办法在全国多个省份以不同形式出现。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务员法对提前退休有明确的要求,各地的政策须依法制定。

当地官员称提前退休有法理依据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湖南省岳阳、娄底、永州等地多县市开始推出一项用提高级别、增加待遇等方式换取50岁以上正科、副科级在职领导干部提前离岗的政策。

记者采访湖南多个县市官员了解到,这些推出“提前离岗”政策的地方,多是因县一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合并,或乡镇之间的区划调整,产生了“多余”的干部所致。执行该政策的湖南某县干部介绍,例如卫生局和计生委、还有工商质监等部门机构的合并或重组,涉及到撤销撤并的正局(科)级单位就有接近20个。

娄底市双峰县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允许年满50岁、工作年限满20年的党员干部自愿提前退出领导岗位或自愿提前退休。“这是依据《公务员法》有关提前退休的政策制定的。”这位人士表示。

永州市某县一位干部告诉记者,县里全面动员了各单位50岁或52岁以上的科局级干部离开领导岗位,把位置让给年轻人。自愿离岗后,除原有工资待遇外,副科级待遇升至正科级,每月可以得到2500元(正科级升副处级,每月3000元)的额外收入。

管理部门称将对提前退休进行调研

对于这些“提前离岗”的变相退休政策,国家公务员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提前退休在《公务员法》里有明确规定,各地的政策需要依照法律来制定。

“今年我们还要公布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未来我们也将对提前退休的情况进行调研,尤其会关注那些利用提早退休获得不当利益,增加国家养老负担的行为。”这位负责人表示。

人社部社保所原所长何平表示,在一些场合,提前退休成了寻租腐败的沃土,地方官员掌管审批提前退休的权力,借此从中牟利,助长了养老领域的搭便车行为。这是一些地方官员反对取消提前退休的一个重要因素。

法定退休年龄和公务员提前退休相关规定

法定退休年龄规定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

●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并且累计工龄满10年的;

●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累计工龄满10年的,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累计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准予退休。

公务员提前退休规定

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工作年限满30年的;

●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

●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据公务员法、《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进展】

群众强烈反对 部分地方停止执行

湖南的这项政策执行得如何?是否造成了大量干部“拿钱走人”?有媒体报道,截至3月初,湖南某县自愿退休的科局“一把手”就有十多位,包括交通局、司法局、档案局等。一些不是合并机构的“多余官员”也加入到自愿申请提前退休的行列。

据永州市某县教育局一位副局长介绍,这项政策当时传达到县里各单位时没有文件。“我当时感觉这项政策比较荒唐,可能是因为没有底气,就在会上口头传达了。我们要是申请不当副局长,每个月给2500块钱,基本就是工资收入翻番了。”

该县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县里传达这个政策时,许多权力不大的科局长都想着离开领导职位,拿到这笔钱。“退居二线还能收入翻番,这种机会很难得。”这位人士表示。

记者也了解到,在一些干系重大的单位,即使没有明确离岗后提高级别和待遇,也愿意早点离开领导岗位。株洲市税务系统的一位干部透露,过去炙手可热的区国税局长的职位由于近年来压力大,也有一把手频频提出离岗的情况。

不过,一些县市也因为群众意见强烈而导致政策中途流产。永州市道县的一位官员向记者介绍,该市宁远、东安两县推进的早,办了一批提前离岗的,但该县目前这项政策已经不了了之。

【盘点】

多地存老干部“提前退休”现象

记者梳理发现,类似湖南这种给科级干部提半级,鼓励老人退下来的政策,近年来在全国都有出现。在2013年,河北黄骅62名干部“被退休”一事就曾燃起舆论对退休制度的讨论。

当年11月,河北黄骅市委组织部宣布:全市科级干部超过53岁,副科级干部超过52岁的全部提前离岗休养,同时提高三级工资。新京报曾报道,黄骅有干部称,这62名干部是“被提前离岗”,需在“自愿报告”上签字,不签就是违反组织纪律。

据媒体报道,2013年6月,北京市某区县也在内部以文件形式,针对55岁以上的区政府公务员,提出自愿退休的办法。按照离岗前职级,可以调整并享受高一级干部的待遇。

安徽省也曾在2013年7月下发《关于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各项扶持政策当中,有一条跟公务员相关,其中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务员,申请提前退休进行创业。

综合:半月谈网、新京报

编辑:黄灵羚

版面制作:刘胜妃

大家都在看长沙县公示乡镇区划调整改革结果 | 新一轮农村改革步入“深水区” 怎么办?

小升初 长沙47所学校招特长生 | 配套三政策出炉


注: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在与观察君取得联系允许后,任何媒介转载须注明来自微信号“长沙观察”,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觉得不错请点赞分享@长沙观察


关注“长沙观察”发现更多好文

☟☟☟

长沙热点新闻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