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书写生命赞歌
01
医“心”传承
接力书写生命赞歌
2022年8月,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获批心、肺移植资质后重启心脏移植术
“心外科的工作强度在全院是最大的,晚上十点以后下班是常态,遇到大手术工作至凌晨也是家常便饭,我们科室的微信群叫‘心外科玩命干活群’,正是所有人废寝忘食的付出和良好的团队氛围才有心外科今天的良好发展局面。”闫炀说,“医生是一个讲究传承的职业,只有接受前辈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去积累和发展。想要达到国际水平,不仅需要我们在技术上规范提高,优化创新,更要在学术上努力提升,做好理论储备,成为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02
凝心聚力
创造“心”的奇迹
团队作战时刻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心外科党支部书记郑建杰是科室的资深教授,他颇有感触地说,“我在科室奋斗了三十余年,把科室当做自己的家。不管是在家属区碰到退休的前辈,还是外出参会时跟同行交流,对方总会由衷地称赞科室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让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明白,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不同角色的配合,如同下棋一样,既要有冲锋陷阵的急先锋,又要有肯干脏活累活的工兵,还要有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后勤保障人员。作为科里的老同志,既要给年轻人舞台,又要发挥好老同志保驾护航的兜底作用。要发掘年轻人的潜质,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因为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研究和探索,离不开每代人的积累、发展和传承。新一代的青年医师已经走在路上,我们也将把科室文化和团结拼搏精神传下去,生生不息!”03
以心暖心
做仁心护心的“贤内助”
科室副主任医师刘淼淼说,心外科是一个温暖的集体,虽然工作繁忙、强度大,但是却有着满满的幸福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科室高年资的老师都身先士卒,有困难总是冲在最前面,拽着大家向前,年轻同事也积极进取,大家互相补位,毫无怨言;二是科室给每个人都定制了培养计划,随时关注个人成长,在忙碌中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实现了个人价值。
青年医护屡次随队外出支援勇担疫情救治重任
“从业六年来,最深的感受是这是一支适合年轻人成长的团队,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不断更新的手术技术倒逼着我们不断学习、成长,高年资老师无私地带教、传承,特别是在援武汉、援胸科、援宝鸡这三次抗击疫情任务的过程中,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更让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科室男护士王皓冬感动地说。04
心动力量
大爱勇攀“心”高峰
据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CMICS)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统计数据显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下微创单纯主动脉瓣手术量位居全国第三,微创二尖瓣置换手术量位居全国第四,微创主动脉开放手术量位居全国第五,微创瓣膜手术总量位居全国第六……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心外科“硬核天团” 榜样领航、广博思取、刻苦奉献创造的一项又一项“心传奇”。
作为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的闫炀身先士卒、处处引领做表率,团队在薪火相传的优良氛围中锤炼成一支技术过硬“战狼”梯队。随着手术量逐年攀升,科室一方面千方百计扩容,把能改造的地方全部改造为病房,甚至连主任、教授的办公室和科室交班的会议室都改造为病房收治患者;一方面是尽可能提高病床利用效率,加快周转,上班时间完不成的任务就牺牲休息时间没日没夜地干。“去年心外科手术超过了1700例,在全国能完成同等体量手术例次的,我们的床位是最少的。其中500多台急诊手术,起码有300多台是半夜做的,遇到重大手术几台同时开的情况我们所有的二线医生都坚守一线。还有就是提高微创手术占比,原来传统开胸方式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能用微创。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的微创心脏手术量占全科室所有手术的50%以上,其中所有瓣膜手术中,采用微创方式的比例高达90%。大血管手术也在逐渐向微创化治疗发展。”闫炀说到。
作为科室的“主帅”,闫炀精兵布阵、唯才是举激发团队最大潜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也能提升个人工作成就感。比如王京玉老师,他在医工结合、设备研发上有想法有兴趣,就全力支持他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脱产,潜心研发国产ECMO。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不光需要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技术,也需要提升医疗设备研发水平,打破国外垄断,这不光是他个人的梦想,也是科室的荣耀。
年轻人王飞扬本职工作是护士,但是在工作实践中闫炀发现她在自媒体运营、视频制作等方面有特长,就安排她脱产专职承担科室宣传工作。“我们革新技术手段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那么就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出去,触及更多受众,让更多患者了解到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闫炀说。
面对心外科一代代接续传承,不断向前高质量发展,心外科老主任许锁春教授高兴地说,心外科的科室文化如同我们中华文化一样,也是融入到每一个心外人的血脉之中。它是从一代代心外科前辈和老师们那里传承而来。科室遵从创建者、著名医学家和外科界一代宗师陈向志教授的心路历程薪火相传,传承敢为人先的无畏与创新精神;浇灌爱院如家、爱岗敬业的家科情怀和理念等。几十年来,正是这种科室文化渗透于心外科各项工作与活动之中,“传帮带与谦敬勤”的师德学风互动模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国内国外交流渠道;任何时候心外团队作战的高效性和协同性等;造就了科室自身成长与壮大的原动力,修炼了大家和衷共济、永不服输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内核。还有不图任何回报的义诊善举与爱心奉献,可以骄傲地说,心外科人个个是医者仁心的典范。
“这一切的一切,是后来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不尽的肥沃土壤,是心外科不断进步与发展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是心外科或是曾经的心外人不论走到哪儿都不会舍弃的精神家园。我曾是心外科赛道上的一个接力手,像科室的戴刚、任沪平等老师那样,将陈老主任为人师表的品行和历届主任、教授与老师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延续并传送至下一代同仁们。现在闫炀主任率领的心外团队已经不负众望地开创了新天地、迈向了新的征程。”许锁春教授欣喜地说。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