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心”书写生命赞歌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团队在兄弟科室的配合下,巧辟蹊径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实施微创“二尖瓣成型+人工心脏植入”术获得成功,手术不开胸、不断骨,一次手术同时解决两个问题,创下全国首例!这支历经打磨、被誉为“心尖舞者”的心外战团以科室为家,一心勇闯生命禁区,挑战各种高难、尖端“修心”术;用生命温暖生命,用仁术捍卫健康,一次次挽救患者生命于危难中,接连创造一例例起死回生的“心奇迹”;“全国首例”、“世界首创”……不断刷新着业界一项项空白!在创造出无数令人瞩目的医学奇迹同时,“心外天团”不忘践行医疗国家队的社会责任,敢于担当、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勇攀“心”高峰,为数以十万计的心脏病患者带去“心”的希望!

01

医“心”传承

接力书写生命赞歌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心脏就是这台机器的发动机。心血管外科是临床医学中风险最高、挑战性最大的科室之一,无影灯下的“战场”只在毫厘之间,做手术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从60多年前外科界一代宗师陈向志教授创科伊始,到历届科室主任如侯立业、李兆志等薪火相传,再到如今以“心外科玩命干活群”为群名的“硬核战队”,心外科以精医、仁术和创新铸就了独特的团队精神和科室文化。据心血管外科闫炀主任讲,心外科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国内设立专科和开展心脏手术最早的单位之一,成立于建院之初,是我国著名外科学专家、医院创始人之一陈向志教授亲手创建。1956年陈向志教授成功实施了西北地区首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随之,相继开展了食管、肺、纵膈和心包手术。1959年,进行了西北首例、国内第3例低温麻醉下巨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当年首届全国心脏外科学术会议在西安召开。1978年,心血管外科开展了常温针麻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获得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六十余载,交大一附院一代又一代心外人接续奋斗,始终追求卓越。近年来,心外科厚积薄发,重启心脏移植,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手术,以强烈的进取心,始终瞄准业界前沿,不断开展临床创新。科室朝气蓬勃,总人数近160人,50岁以上的仅有5人,大多数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年龄大一些的三线医生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奋战在一线,24小时随叫随到,时刻为患者保驾护航。年轻人积极进取,虚心学习,有朝气有闯劲,善于接受新事物,大家拧成一股绳,心里时刻装着患者。

2022年8月,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获批心、肺移植资质后重启心脏移植术

“心外科的工作强度在全院是最大的,晚上十点以后下班是常态,遇到大手术工作至凌晨也是家常便饭,我们科室的微信群叫‘心外科玩命干活群’,正是所有人废寝忘食的付出和良好的团队氛围才有心外科今天的良好发展局面。”闫炀说,“医生是一个讲究传承的职业,只有接受前辈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去积累和发展。想要达到国际水平,不仅需要我们在技术上规范提高,优化创新,更要在学术上努力提升,做好理论储备,成为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队伍。”


02

凝心聚力

创造“心”的奇迹



“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作为科室领导,必须坦诚公正待人,做科室团结协作的带头人,才能形成薪火相传的优良团队氛围。”闫炀说。心外科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生命至上、团结协作、卓越进取、忘我投入、以科为家的优良文化。只要患者有需求,无条件服从科室安排,即使是半夜也随叫随到,无时无刻不展现出活力满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科室内部有分工有协作,虽然有组别界限,但是只要有急救任务,一推急救车,大家就都往一块跑,干起工作来没有人磨洋工,都是脚底生风,始终把患者生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护士长王娟告诉记者。

团队作战时刻为患者生命保驾护航

心外科党支部书记郑建杰是科室的资深教授,他颇有感触地说,“我在科室奋斗了三十余年,把科室当做自己的家。不管是在家属区碰到退休的前辈,还是外出参会时跟同行交流,对方总会由衷地称赞科室近年来的良好发展势头,让我感到非常自豪。我明白,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不同角色的配合,如同下棋一样,既要有冲锋陷阵的急先锋,又要有肯干脏活累活的工兵,还要有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后勤保障人员。作为科里的老同志,既要给年轻人舞台,又要发挥好老同志保驾护航的兜底作用。要发掘年轻人的潜质,制定合适的发展规划。因为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研究和探索,离不开每代人的积累、发展和传承。新一代的青年医师已经走在路上,我们也将把科室文化和团结拼搏精神传下去,生生不息!” 


03

以心暖心

做仁心护心的“贤内助”



“ICU是心外科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好比一个大家庭里的‘贤内助’,把外科医生打下来的江山守好”,科室副主任师桃教授告诉记者。当好“贤内助”也必须火力全开,必须时刻具有危机意识。ICU里面的患者是离死亡最近的,因而ICU的家属普遍焦灼不安,忧心忡忡,尽管我们工作强度很大,但仍然坚持以同理心对待他们。“记得曾经有一位户县转来的重症患者,他的爱人是一个40多岁矮矮胖胖的中年妇女。我每天负责跟家属谈话,每一次只要我从ICU门口路过,家属都会挣扎着从小板凳上站起来冲我鞠一躬,我当时既感动心头压力也特别大。幸运的是这个病人恢复的还不错,顺利回归了家庭。回想起她每次颤颤巍巍的给我鞠这一躬,到现在我依然感动着,我觉得这是患者对医生最朴素的情感表达,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带领团队竭尽全力治好每一位患者的信念。” 师桃说。
科室副主任医师刘淼淼说,心外科是一个温暖的集体,虽然工作繁忙、强度大,但是却有着满满的幸福感,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科室高年资的老师都身先士卒,有困难总是冲在最前面,拽着大家向前,年轻同事也积极进取,大家互相补位,毫无怨言;二是科室给每个人都定制了培养计划,随时关注个人成长,在忙碌中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实现了个人价值。

青年医护屡次随队外出支援勇担疫情救治重任

“从业六年来,最深的感受是这是一支适合年轻人成长的团队,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不断更新的手术技术倒逼着我们不断学习、成长,高年资老师无私地带教、传承,特别是在援武汉、援胸科、援宝鸡这三次抗击疫情任务的过程中,大家都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更让我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科室男护士王皓冬感动地说。


04

心动力量

大爱勇攀“心”高峰



据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CMICS)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微创心血管外科统计数据显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下微创单纯主动脉瓣手术量位居全国第三,微创二尖瓣置换手术量位居全国第四,微创主动脉开放手术量位居全国第五,微创瓣膜手术总量位居全国第六……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心外科“硬核天团” 榜样领航、广博思取、刻苦奉献创造的一项又一项“心传奇”。

作为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的闫炀身先士卒、处处引领做表率,团队在薪火相传的优良氛围中锤炼成一支技术过硬“战狼”梯队。随着手术量逐年攀升,科室一方面千方百计扩容,把能改造的地方全部改造为病房,甚至连主任、教授的办公室和科室交班的会议室都改造为病房收治患者;一方面是尽可能提高病床利用效率,加快周转,上班时间完不成的任务就牺牲休息时间没日没夜地干。“去年心外科手术超过了1700例,在全国能完成同等体量手术例次的,我们的床位是最少的。其中500多台急诊手术,起码有300多台是半夜做的,遇到重大手术几台同时开的情况我们所有的二线医生都坚守一线。还有就是提高微创手术占比,原来传统开胸方式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能用微创。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的微创心脏手术量占全科室所有手术的50%以上,其中所有瓣膜手术中,采用微创方式的比例高达90%。大血管手术也在逐渐向微创化治疗发展。”闫炀说到。

闫炀主任身先士卒守护患者健康

作为科室的“主帅”,闫炀精兵布阵、唯才是举激发团队最大潜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也能提升个人工作成就感。比如王京玉老师,他在医工结合、设备研发上有想法有兴趣,就全力支持他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脱产,潜心研发国产ECMO。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不光需要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技术,也需要提升医疗设备研发水平,打破国外垄断,这不光是他个人的梦想,也是科室的荣耀。

国产ECMO研发实现重大突破,成功应用于临床挽救患者生命

年轻人王飞扬本职工作是护士,但是在工作实践中闫炀发现她在自媒体运营、视频制作等方面有特长,就安排她脱产专职承担科室宣传工作。“我们革新技术手段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那么就需要通过各种媒介宣传出去,触及更多受众,让更多患者了解到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回归正常生活。”闫炀说。

面对心外科一代代接续传承,不断向前高质量发展,心外科老主任许锁春教授高兴地说,心外科的科室文化如同我们中华文化一样,也是融入到每一个心外人的血脉之中。它是从一代代心外科前辈和老师们那里传承而来。科室遵从创建者、著名医学家和外科界一代宗师陈向志教授的心路历程薪火相传,传承敢为人先的无畏与创新精神;浇灌爱院如家、爱岗敬业的家科情怀和理念等。几十年来,正是这种科室文化渗透于心外科各项工作与活动之中,“传帮带与谦敬勤”的师德学风互动模式;“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国内国外交流渠道;任何时候心外团队作战的高效性和协同性等;造就了科室自身成长与壮大的原动力,修炼了大家和衷共济、永不服输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内核。还有不图任何回报的义诊善举与爱心奉献,可以骄傲地说,心外科人个个是医者仁心的典范。     

“这一切的一切,是后来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不尽的肥沃土壤,是心外科不断进步与发展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是心外科或是曾经的心外人不论走到哪儿都不会舍弃的精神家园。我曾是心外科赛道上的一个接力手,像科室的戴刚、任沪平等老师那样,将陈老主任为人师表的品行和历届主任、教授与老师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延续并传送至下一代同仁们。现在闫炀主任率领的心外团队已经不负众望地开创了新天地、迈向了新的征程。”许锁春教授欣喜地说。

编 辑:刘炳圻
责任编辑:庞 亮



- End -

全球首创技术引入交大一附院 开启微创青光眼手术新时代

交大一附院完成世界首例经皮肝静脉穿刺布加综合征合并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大咖云集、名家荟萃 | FIS2023中国普外科焦点问题学术论坛闪耀古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