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夏令营专题报道 | 鞠建东:动态结构分析: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


主题演讲简报


演讲人:

鞠建东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题目:

动态结构分析:国际贸易与宏观经济

 


鞠建东教授讲解了一种分析经济体结构动态变化的工具:动态结构分析方法。动态结构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是:当观察到经济体的动态变化(例如增长等)时,我们常常同时看到经济的微观结构也发生变化;动态变化与微观的结构变化相互影响。也就是说,需要同时分析经济体两个维度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总体变化,增长等)和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等)。鞠建东教授在讲座中介绍了动态结构分析的三项研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鞠教授首先介绍了Jiandong Ju, Justin Lin 和 Yong Wang合作的论文《Endowment structures, industrial dynamics, and economic growth》。这一研究提供了动态结构分析的基本模型。文章建立的理论模型为多行业、同质企业的封闭经济动态模型。研究发现经济中不同行业之间存在极大的要素密集度差异,而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呈现倒V型特征。越是资本密集的行业,顶点出现的时间越晚。在同一时间点上,一个行业的要素密集度与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相差越大,则行业规模越小。论文所构建的理论从要素积累的角度解释了结构变迁,并预测了上述四种现象。


接下来介绍了Jiandong Ju, Kang Shi 和Shangjin Wei的合作论文《Trade reforms, structural changes and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在第一篇文章讨论封闭经济的基础上,这篇文章讨论了开放经济的情形。具体而言,文中建立了一个包含结构变迁、资本流动的Heckscher-Ohlin模型,即一个多行业、同质企业的开放经济动态模型。研究的关键问题是中国加入WTO这一事件如何影响了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大量已有研究都从人民币低估的角度解释顺差,而这一研究认为由加入WTO带来的结构变化是造成中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即以微观的结构变化解释宏观的经常账户。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在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会出现资本外流,即出现经常账户顺差。


第三个研究是Hanwei Huang, Jiandong Ju and Vivian Z Yue的论文《Structural adjustmen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这一研究在一个静态结构变迁的模型中加入了企业的异质性,从而使得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实际数据。这篇文章主要研究中国结构变迁的不同动力,分析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贸易自由化对结构变迁的影响。文章建立的异质性企业模型结合了连续Ricandian和Heckscher-Ohlin 模型,并应用工业企业数据进行了结构估计。


以上三项研究代表了动态结构分析的一些基本工具,其内在关系是:第一篇文章建立了同质企业、封闭经济的动态模型,作为动态结构分析的基本模型。第二个研究将基本模型拓展到同质企业、开放经济的动态模型,从而可以研究国际贸易和开放宏观的问题。第三个研究则将基本模型拓展到异质性企业、开放经济的静态模型,从而可以更好地拟合实际数据。


下一步的研究将继续将第三个研究拓展到异质性企业、开放经济的动态模型。另一方面,需要将此模型拓展到多地区,从而讨论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和资本流动问题。有了以上模型后,理论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量化模型,讨论所有县级城市的结构变迁、宏观经济、要素流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的市场失灵形式进行讨论,可以应用这一模型量化地讨论中央和地方的产业政策等问题。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公众号将陆续推出“第四届新结构经济学夏令营”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本文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原创

刘政文整理

经鞠建东教授审阅

转载请注明


夏令营相关报道:

夏令营专题报道 | 第四届新结构经济学夏令营圆满闭幕

News Release | The 4th NSE Summer School Closes with Succes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