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SE新闻|我院成功协办第十四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新结构经济学分论坛

2020年11月22日,第十四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成功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办,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承办,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和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办。年会主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后小康社会中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院成功协办新结构经济学分论坛,我院学术副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联盟秘书长王勇,博士后文永恒、蔡嘉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吴紫薇参会。


新结构经济学分论坛由《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副主任李仁贵主持。会上,来自我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10名学者先后报告了新结构经济学相关研究论文。



我院博士后文永恒做题为《国有企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率缘何下滑、如何应对——体制机制问题还是外部性周期性问题?》两篇报告。第一篇报告中,文博士指出2004-2015年中国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呈现出逐渐提高的特征,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国有企业投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非国有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并在中长期有助于抑制宏观杠杆率。第二篇报告中,文博士从外部性和周期性视角入手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期(2002-2007年和2011-2018 年)中国出口增长率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率变化的贡献。指出中国出口增长率变化大致能够解释 2.2 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变化,对实际值变化(4.1个百分点)的贡献达到一半以上,同时外部需求下滑对 PPI 同比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在前后两个时期的下降也具有主要贡献,其中对 PPI影响更大,佐证了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的主导性。




李劼巍做题为《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如何促进当地就业——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跨国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企业经营者信贷约束对中小企业盈利能力有何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两篇报告。第一篇报告指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援助项目能够推动制造业产业集聚,显著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促进低技术工人逐步向高技术工人的转变,受益最大的群体是女性劳动者和城镇地区居民,主要得益于公路和铁路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二篇报告中,李劼巍探讨了中国家庭企业所面临的银行信贷约束对其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发现受到总体信贷约束、工商业、购车、信用卡信贷约束的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并且信贷约束显著降低了企业存活的概率,并延长了创业的等待时间。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龚晓倩以《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为题报告,龚晓倩针对当前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面临重构趋势背景,指出当前长江经济带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度处于中度失调阶段,使得双链协同水平无法挖掘技术变动的潜在水平,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相关。长江经济带应从搭建区域科技创新的合作平台、加强区域内的联盟合作、产业链与创新链协同管理等方面来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发展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院博士生胡晓涛以《社会反弹视角下的经济制度变迁——经济效率、财富分化和有为政府》为题,提出经济制度变迁的“社会反弹”范式,讨论了制度调整在保护产权和优化经济效率之间无法兼得的难题,认为政府可在尽可能保障经济制度效率并推动市场拓展的过程中,通过渐进式制度调整来改变要素价格或财富再分配,达到经济效率和社会反弹的相对稳定状态,“有为”的政府是保证长期经济效率的必要条件。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博士生秦淑悦以《市场一体化改善了资源错配吗——基于长三角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为题,指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市场一体化显著抑制了资本与劳动力错配,对资本错配的遏制效果在大城市中更为明显,对劳动力错配则在小城市中更为显著,未来应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完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生吴紫薇做题为《过早去工业化与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人力资本配置》报告,首先根据跨国数据指出:(1)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高技能劳动力生产率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上趋同,制造业存在从基础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2)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高技能劳动力首先流向服务业,高技能劳动力生产率在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而且呈现从基础制造业直接向服务业跨越的过早去工业化过程。接下来,吴紫薇介绍了一个具有基础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人力资本的跨部门配置、制造业内部产业升级以及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在中等收入阶段,政府应该扶持高端制造业发展,这样可以改善人力资本的分配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戴一鑫博士做题为《跨越省级行政区的中国城市创新互动》报告,随着技术分工的细化和产业链的延伸,跨省的城市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正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汇报指出,在中国特定制度背景下,省际城市创新互动增强与中国产业技术结构在省内和省际的演变特征密切相关。还从“研发合作”和“产业投资”两个机制出发,进一步论证了创新互动中存在的跨省强化效应。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张玉昌以《研发资源配置与技术进步方式选择的机制与经验分析》为题,将研发资源配置定义为企业利用研发资源用于不同的技术提升方式,在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中,构建包含企业技术进步的理论模型,探讨企业如何选择其技术提升方式。结论表明企业自身研发效率和生产率水平是企业选择技术进步方式的决定因素,研发效率水平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内部研发而不是委托外部单位研发,生产率水平较高的技术前沿企业,会倾向于选择内部研发而非直接购买技术。通过分析不同企业选择技术进步方式差异的内在机制和决定因素,为研究企业研发资源配置决策和分析技术进步方式提供了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王健副教授做题为《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区域差异和企业异质性视角》报告,从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比例构成、银行业结构两个维度分析金融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能通过融资来源、风险管理、信息处理和公司治理四个方面影响企业创新;在银行业结构中,中小银行比例的提升加剧银行业竞争,从规模、产权、监控能力途径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温湖炜博士以《Trade liberalization, enterprise v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 new structural economics perspective》为题,讨论了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具有不同自生能力的企业在污染排放上的差异,温湖炜博士指出贸易自由化显著减少了企业的污染排放,尤其是具备更强自生能力的企业,因为强自生能力的企业更加具备绿色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此外,报告中还详细阐述了贸易自由化与不同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交互影响。



撰稿人:蔡嘉瑶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