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佳:要有定力,坚定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我最关注的议题是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发展。我们要有定力,坚定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化石能源的供不应求和化石能源价格的上涨,不是回到老路上的理由,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借机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10月18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以可再生能源供应来满足需求的增加,替代化石能源,以经济可行的可再生能源来保证能源价格的稳定。


该专访于10月19日在“学习强国”平台发布,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谈及本次大会,于佳表示:“本次‘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非常重要、非常及时,也可以说在‘非常时期’召开的。我也非常关注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有哪些创新,如何进一步、更有效地推动项目落地。”

 

Q

本届“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您重点关注哪些议题?

于佳:本次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非常重要、非常及时,也可以说在非常时期召开的。我说非常时期,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包括能源领域的供需的影响还在释放和发展过程中,一些国家的经济触底迅速反弹,短期内增加了对化石能源的需求。第二条与第一条相关,由于短期内对与化石能源的需求增加,在一些地区造成了化石能源大幅度上涨,这个现象在国内外都出现了。在这个背景下,我最关注的议题是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发展,我们要有定力,坚定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化石能源的供不应求和化石能源价格的上涨,不是回到老路上的理由,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借机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可再生能源供应满足需求的增加,替代化石能源,以经济可行的可再生能源来保证能源价格的稳定。另外,我也非常关注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的要有哪些创新,如何进一步更有效地推动项目落地。


Q

在您看来,“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的召开,以及“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成立与扩大,有哪些意义?

于佳:这次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召开有个大背景,就是我国制定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在这次会议上,一带一路国家能源部长们有机会充分自第一次部长会议以来特别是交流疫情以来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分享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的能源转型路线图、时间表,互相借鉴学习推动低碳转型的政策和实践。一带一路国家能源转型的主要障碍是资金、技术和能力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这次会议最大意义就是在非常时期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高端的交流平台。

 

而且,不仅是高端对政策交流,我们国家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共识付诸实施,充分地调动国企、民企、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也包括我们这样的大专院校的智库等各类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多层次、形式多样的务实合作,力争有创新项目落地,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人才。我们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在很多带路国家,包括非洲和中亚国家都有政策咨询项目,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通过工业化的发展助力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其中工业园区就是很好的落地抓手,而园区本身就需要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方案,尤其利用这些国家丰富的绿色能源禀赋条件,包括水能、光能和风能等。


Q

“双碳”目标下,能源国际合作有哪些机遇?在您看来,哪些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值得期待?

于佳:中国提出碳中和目标以后,进一步宣布停止在境外支持新建煤电,所以今后中国对外能源投资将集中在可再生能源方面,这对于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把能源合作的重点转到清洁能源。具体来说,我特别看好太阳能光伏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非洲。我长期从事与非洲国家的合作,对于非洲的情况比较了解。非洲是清洁能源资源的“聚宝盆”,以水电、太阳能、风电为主的能源结构符合非洲资源禀赋特点,完全可以满足非洲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求。

 

以光伏为例,非洲即是全球太阳能资源最充足的地方,也是电力供应最短缺的地方,大力推广应用光伏来解决老百姓的供电问题,也是能源转型的关键。除了大型地面光伏以外,离网的微型光伏系统在非洲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电网难以覆盖的非洲广大乡村,离网微型光伏供电系统具有发电的经济性、无污染、寿命长、安全系数高、使用便捷等优点,可以通过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广大农村用户也可以负担得起费用。


Q

在全球共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的关系?

于佳:在能源领域,我们常常听到“不可能三角”的说法,也就是说能源的供应安全、低碳环保和能源价格的可承受性不可兼得。很多国家过去在经济发展、增加能源供应的过程中都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也有的国家能源长期供不应求,而且价格较高。

 

我曾经作为第一个被世界能源理事会任命的来自中国的青年“未来能源领袖”,深度参与过这个“能源不可能三角”或者叫“能源三重困境”的研究。我认为,随着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可再生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不仅清洁,而且有经济竞争性,三难问题解决了两个。但是我们还要确保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能源供应安全,不能限电、停电。我们要以持续的市场改革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以创新来应对新的问题,以储能技术、数字化技术应用确保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安全运行,让能源系统的不可能三角成为可能。在这方面,中国也有很多经验和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和一带一路国家分享。我刚刚在成都参加了能源互联网峰会,看到了很多的创业者和许多新的低碳技术。我在北大新结构研究院推动中国投资走出去,和发展中国家打交道多。我希望看到更多的经济可行的适用技术,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用得起、用得上、用着干净”的低碳能源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电力报(内容略有调整)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