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旧锦新样 | 孙郁:自由的书写者
编者按
著名报人曹聚仁一生著述颇丰,史学、传记、散记,共七十余种,可谓将“杂家”“通才”的身份演绎得淋漓尽致。虽然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并不占据主流地位,但其身在“边缘”,却能与“中心”持续保持对话,这种魅力与价值的源头,在孙郁看来,一是史家境界,二是自由精神。值此曹聚仁逝世纪念之日,重发此文,再次领略曹氏“朗然的精神”。
自由的书写者
文 | 孙郁
(原载《读书》2000年5期)
坊间所已出版的,虽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和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但都有宣传的倾向;他们只能转述官方几个主持文艺政策的人的话,缺少自己的意见。(在台北出版的《文艺月报》,连载了王平陵的《现代中国文艺史》,其人,文艺修养本来很差,加以替国民党宣传部做号筒,所以写更不成。)笔者不能自已,才发奋执笔,把真实史事写了一点以待来哲。我相信政治斗争的空气,一定会慢慢澄清的;到了将来,也如北宋新旧党之争,化为陈迹,王荆公的道德文章以及他的政治主张,就为后人所认识,那些颠倒黑白评蔑荆公的话,犹如过眼烟云,不复存在了。
书斋中的曹聚仁
《鲁迅评传》现在重读一过,觉得很有兴味,与一般的单调者不同。其中特见尤为不少,以谈文艺观及政治观为尤佳。云其意见根本是虚无的,正是十分正确。因为尊者不当他是“神”看待,所以能够如此。
近三十年的中国文坛,周氏兄弟的确代表着两种不同的路向。我们治史的,并没有抹消个人主义在文艺上的成就;我们也承认周作人在文学上的成就之大,不在鲁迅之下;而其对文学理解之深,还在鲁迅之上。但从现在中国的社会观点说,此时此地,有不能不抉择鲁迅那个路向的。
C
文章版权由《读书》杂志所有
转载授权请联系后台
相关精彩文章
扫码关注我们
← 长按二维码购买本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