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以“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社会和制度现象的相互依赖”获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来源:zh.wikipedia.org) 如果说哲学选择了与科学技术抗争,经济学则基本上选择了投降。从“边际革命”开始,近代以来在人文科学领域盛行的普遍数理化的知识理想,在经济学领域完全占了上风。哈耶克曾指出:“对社会现象进行自觉控制的理想,在经济领域里影响最大。”(《科学的反革命》)他认为,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功使另一些领域的学者大为着迷,为了证明自身与自然科学有同等的地位,“这些学科日益急切地想表明自己的方法与他们那个成绩辉煌的表亲相同”(同上)。新古典经济学就是这样做的。它放弃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与交易、技术进步的研究,就是放弃了经济发展和变化问题,也放弃了企业家的决策和作用的研究。因为对这些因素的分析难以量化,最终,研究对象只剩下了对均衡的研究,使经济问题变得可以用数学来处理,使得经济学终于可以成为科学。我们看到,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经济问题也可以并应该通过科学和实验来处理,都可以数量化。而且愈到后来,经济学界的代表人物愈以自己的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精确性为最高境界。熊彼特在为十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作传时,把帕累托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认为他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堪比物理学的伟大成果。正是由于科学主义主导了经济学界,成就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地位。
经济学的唯科学主义或者说“工程师思维”取得了统治地位,严重阻碍了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与物的关系,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哈耶克认为,模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一百二十年来对我们理解社会现象贡献甚微。不仅如此,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这种唯科学主义还会把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研究引入歧途。一方面,唯科学主义导致社会现象研究中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努力不去考虑单纯的“质”的现象,而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只关注那些量的、可计算的方面。把量化手段简单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很容易导致从现象中选出一些恰好能够计算但最不相关的因素进行研究,而放弃对事物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的研究。对这种做法,柯恩在《理性与自然》一书中提出了严厉批评,说这是“不知道计算什么就匆忙计算”,“在这个方面,最近的一些计算与柏拉图的如下断言属于同样类型:正义的统治者比非正义的统治者幸福七百二十九倍”。克鲁格曼的看法与柯恩异曲同工,他尖锐地指出,长期以来“经济学是沿着数学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本·克鲁格曼(Paul Robin Krugman),以“对经济活动的贸易模式和区域的分析”获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来源:zh.wikipedia.org) 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中对科学力量的迷信,还可以成为经济上的计划经济和政治上的独裁统治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根据。由于单个人不可能掌握关于社会某个方面或关于社会运动的全部知识,一种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们利益的制度或秩序往往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来自有意识的事先设计。亚当•斯密曾经这样表述,人在社会中“不断促进着不属于他们意图的目标”,这正是需要社会科学研究的课题。盲目夸大科学的力量必然从逻辑上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可以使一个人或机构掌握全部必要的信息和知识,因而可以设计一种最有利于人类福利的秩序和制度,可以主导资源配置,支配社会经济活动。前几年国内一位著名企业家曾在演讲时公开表示,由于大数据技术的革命性进步,现在完全可以对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实行统一安排,这样做将比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更有效。还要指出的是,这种科学主义走向极端,反映了一种超级理性主义,一种让一个超级头脑控制一切的要求,同时也就为彻底的非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
经济学需要冲破自我束缚
经济学要有大的作为,必须拓宽研究领域,打破新古典经济学划定的狭窄领域,改变“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状况。为此,经济学家要弄清楚经济学到底能做什么,即经济学包括哪些研究领域。要解决这个问题,须从人类思想这个更广阔的视角加以观察。人类思想可粗略地分为确定性思想和不确定性思想。所谓确定性思想,就是这些思想毋庸置疑,科学和宗教都具有这样的品格。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大量的中间地带,既确定也不确定,这是哲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领域。不仅人类思想存在不确定的领域,即使自然科学不同学科之间也存在着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如果我们把科学视为用一束光去照亮物体,能够以数学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描述一种事物时,科学之光就集中到了一个焦点上,事物变得最清晰。随着从数学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而到心理学,焦点变成了一个或大或小的圆圈,事物的轮廓越来越不鲜明,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科学之中包含误差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在任何时候,人类的计算能力和观察手段都是有局限性的,我们的认识都可能出现误差,或者只能得到近似的认识。科学家不仅没有因为我们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放弃对世界的探索,而且还发展出了关于误差和近似性的科学,如极限理论、误差学和概率论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学科。人类的经济行为更具有不确定性。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固然具有简洁性之长,却难以涵盖所有人类的经济行为,具有确定性、精确性的数理公式和数学模型,难以描绘全部人类经济行为。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著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等名作,是经济学领域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来源:theconversation.com) 国内经济学者陈彩虹研究了经济学思想是什么,对人们思考经济学能做什么很有启发意义。他把二百多年来统治我们的“经济学思想”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经济学知识,指的是可以得到无数生活经验和事实支持,可以得到反复验证的经济结论,如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第二类是经济学理论,指的是有一定生活经验事实支持,结论的原因和结果之间也能建立一定的关联关系,但并不是有足够多的经验事实支持,需要特殊的前提条件才能成立,比如“货币供应量大,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资源缺乏将制约经济增长”等。第三类是经济学假说,是指经验事实至今仍不充分支持,但这种学说却有一定的认识价值,比如“经济危机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消亡”,便属于这个类别。显然,至今我们掌握的经济学思想,最接近自然科学的经济学知识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量的属于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假说,是对人类经济行为的不确定性认识。对经济世界,我们仍然所知甚少。这就启发我们,人类经济行为极具丰富性、复杂性、广泛性,我们研究经济问题的技术手段有限,我们观察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局限性,以达成经济学知识为目的的新古典经济学只能是经济学的一个部分,而且不是经济学的主干。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以外,以达成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假说为目标,还有广阔的研究领域。除了可以运用数理手段研究经济问题,更多的经济问题还需要运用历史、逻辑、实践、实验的方法来解释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