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行动得到了广泛的民间支持。塔科马市的排华游行中,百余名儿童跟着火把和乐队起哄,他们被当地报纸郑重地称为“自由人之子”;西雅图的大街小巷里,女性劳工运动家们敲开当地富户的门,劝说他们辞退家中的华人佣仆。加州萨克拉门托的排华集会上,有人颇通文墨,引用十八世纪国际法研究者瓦泰尔(Emmerich de Vattel)关于国家出入境管理“主权”的讨论,奉劝美国政府全力排华;与此同时,各地支持排华的媒体淡化暴力事实、宣传所谓的“和平”排华手段,起到了跨地域动员的作用。意识形态上,很多人动用了“反奴隶制”话语,认定劳力低廉的华工是败坏美国自由劳资关系的“新奴隶”,通过雇用华人去压低工资的资本家们正在成为新奴隶主。顺理成章地,白人劳动者自我赋权,成为“自由劳力”的最后防线,对他们而言,“驱赶华人”义不容辞。 排华者不是《中国人必须走》这本书的唯一主角。华人群体和在排华问题上摇摆不定的群体,如美国雇主、政客、律师、传教士等,在书中分别占据了与排华者相同,有些部分甚至犹有过之的篇幅。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名为“限制”,用两章笔墨梳理一八八二年《排华法案》出台的前因后果,以及一八八二到一八八五年间联邦政府执法不力的历史现实。第二部分名为“暴力”,用三章笔墨分别书写华人、施暴者、中间派的经历。这部分既有历史学家的宏观分析,又有基于私人史料的、近似于文学界“不可靠叙事”的写法,是全书故事性最强,也最接近学者柯文“历史三调(事件、经历、神话)”中所谓“经历”调性的三章。第三部分名为“排斥”,由两章组成,一面讨论中美之间艰难达成排华“共识”的过程,一面考察一八八八年“排华”正式成为美国国策之后,暴力事件亲历者在美国后续的生存策略和集体记忆。三者串联在一起,呈现了一套多视角交织而成的、既超越白人中心又超越亚裔中心的历史分析。
《中国人必须走》的前两部分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历史上切实起到排华效果的,到底是一八八二年的《排华法案》,还是一八八五至一八八七年间的暴力行动?此前零星爆发的暴力排华事件,为何在一八八五年以后集中发生?李漪莲、邓新源(Bill Ong Hing)等学者曾经引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数据,证明《排华法案》出台后,年均华人入境人数一度降到二位数。廖-威廉姆斯对新移民、返程移民和偷渡客做了不完全统计,发现这些数据极不准确。如果把各港口的统计数据叠加在一起,则一八八三到一八八九年间,华人每年入境的平均人数为一万两千一百六十五人,比一八八二年法案出台之前还高出十五个百分点,而且这个数字还没有算上偷渡客。作者据此得出结论,美国政府虽然在一八八二年迫于社会压力出台了《排华法案》(当时该法案更为世人所知的名字是“限制法案”),但华人入境美国的浪潮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由于国会在对华亲善和排华之间长期犹疑不定,政府主导的排华工作收效甚微,社会上的积怨不断累加,终于在一八八五年的一系列冲突事件中转化为蔓延整个西北部的暴力排华浪潮。 一八八二年法案为何收效甚微?作者在执法过程中找到了一些端倪。以岛屿密布、水道纵横的西海岸美加边境为例。华人在此地构建了繁复的偷渡入美网络,势单力孤的移民官员经常“望山跑死马”,有时只能眼睁睁看着原住民在海天之间划着独木舟,慢悠悠地把华人偷渡客带进美国。常驻星期五港、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市(老华人称“域多利埠”)隔海相望的移民官亚瑟·布雷克曾向长官抱怨说,自己执法虽然勤快,但人手奇缺,工作难以为继。他不得不发动当地居民抓捕偷渡客,并许诺每天三到四美元的报酬。赏金之下,白人、原住民,甚至居住在边境的华人都参与到举报和抓捕行动中,可是与漫长的边境线和简陋的国家机器相比,这批人力杯水车薪。到一八八五年,加拿大要求美国在向加方驱逐华人偷渡客时支付五十美元人头税,但美国财政部无力应对,只能把压力转嫁给华人,导致出入境管理效率更加捉襟见肘。这一系列执法障碍的结果是,一八八二年法案出台后,西海岸居民连等三年没有看到政府排华的显著成效,“限制法案”逐渐成为他们眼中的一纸空文。
由于历史上长期“被侮辱、被损害”的经历和蔓延全社会的深刻痛感,美国黑人史和其他族裔史研究经常承担着重新发现弱者能动性、提升族裔自豪感的重任。六七十年代民权运动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亚裔美国史研究当然不例外。这种来自身份政治的压力固然催生了大量精深的研究成果,但也导致不少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放大有色族裔的能动性,把居于强势的社会力量边缘化,限制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相比之下,廖-威廉姆斯的修史态度非常开放。作为新一代亚裔美国史研究者,她选择用平等的同情心去分析施害者的强势、弱者的武器、中间人的坚守和犹疑,从不同群体相互交织的历史现场写起,重新理解美国从“限制”到“排斥”华人的历程。她的文字告诉我,真正有意义的历史批判,往往是从严谨但不狭隘的“同情之理解”开始的。(The Chinese Must Go: Violence, Exclus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lien in America. Beth Lew-William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8) *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